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3年光大证券"乌龙指"案震动整个证券期货市场,对于其在公告程序错误前卖出期货对冲风险的行为是否构成内幕交易,学界存在诸多争议。内幕交易三要素包括内幕知情人、内幕信息和内幕交易行为,由于其对冲交易行为不属于内幕交易行为,且内幕信息关联性问题存疑,故不宜将光大证券的对冲交易行为认定为内幕交易。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2011-2018年中国资本市场中的重大资产重组事件为样本,实证检验了独立董事的结构特征、背景特征对内幕交易的作用,同时考察内部治理因素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独立董事占比越高,上市公司内幕交易程度越低;独立董事背景特征对内幕交易存在差异化影响。独立董事的财务、法律和金融等职业背景对内幕交易无显著影响,有海外任职背景的独立董事能够显著抑制内幕交易,而海外求学背景无上述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管理层持股会强化独立董事对内幕交易的抑制作用,而大股东持股会减弱独立董事对内幕交易的抑制作用。本研究对促进企业改善公司治理和稳定资本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证券市场具有很强的风险性和不稳定性,所以说相对于实物市场,证券市场更加渴望公平、公正和公开。然而证券交易市场的内幕交易严重违反了证券市场的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原则,证券内幕交易严重侵犯了投资者的平等知情权和财产收益,对于证券市场的有很大的影响。该文对证券内幕交易的概念进行介绍,认定证券内幕交易的定义,分析了证券内幕交易的规制的重要性,提出了如何对证券内幕交易规制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8·16某乌龙指"这一惊天动地的内幕交易案在争论了两年多之后终于在2015年9月30日有了新进展。回顾此事件的始末,我们不能只看到表面的结果,更应该深入地分析某乌龙指事件存在的争议点,例如错单交易信息是否构成内幕信息及某证券行为是否构成内幕交易等问题。同时,我们也应该思考其给整个股票市场、某证券本身以及股民带来的影响。笔者将在本文中运用证券法原理谈一下对此事件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某证券"乌龙指"事件再次引发了有关内幕交易的讨论。从内幕交易的认定来看,我国现行证券法针对行为主体、行为要件与内幕信息三个要素,但在实际应用中还有缺漏。反观英美,其有关内幕交易的认定较为完善,有诸多可供借鉴。在责任承担上,我国在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方面较为完善,但在民事责任承担方面还需要将规定具体化,完善条文,并处理好各方利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6.
<正>证监会正全力查办人大教授内幕交易说今年3月,S*ST数码被盐湖集团重组后复牌(更名为ST盐湖),股价几乎翻了六番,成为市场焦点。而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任淮秀及其妻子、原建设部城建司副司长陈蓁蓁由于分列ST盐湖十大流通股股东第一、二名成为焦点中的焦点。日前,证监会正全力查办人大教授是否存在内幕交易。  相似文献   

7.
内幕交易可谓是证券市场上的"毒瘤",随着对其危害性认识的不断深入,各国纷纷立法对其加以规制.但如何准确界定内幕交易这一证券交易欺诈行为,对于各国监管者而言却非一件易事.通过对中美两国相关立法及判例的比较研究,要对内幕交易有一个比较准确的认识,至少应从内幕人员、内幕信息和内幕交易行为三个等方面加以把握.  相似文献   

8.
内幕交易行为是我国证券市场中的一种主要违规行为,对证券市场具有巨大的危害,加强内幕交易的识别和监管尤为重要.文章通过分析近几年我国证券市场上发生的内幕交易案例,研究了我国证券内幕交易行为的特征及其交易策略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为内幕交易的监管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国当今的证券市场应把公平秩序作为当前发展的第一要义。内幕交易作为证券市场与生俱来的毒瘤若未能受到有效约束,将不利于我国证券市场的成长。”而司法权力是内幕交易防控的最后一道防线,不仅要使内幕交易行为人得到应有的惩罚,更要为广大投资者提供有效的救济和补偿。该文从司法权力的角度提出防控内幕交易的几点建议,以期能够对内幕交易防控的司法建设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一个新的角度,定义上市公司的大宗交易作为重要事件,分析这一重大事件前股票的超常收益以及累积超常收益,同时结合内幕交易效应和公告效应判断内幕交易是否存在。和过往的研究结论一致,本文的结论是我国证券市场存在内幕交易。并提出一些治理内幕交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梁绍淳 《消费导刊》2009,(8):129-129
我国近年来也不断"涌现"许多关于内幕交易的案件,但实际中关于如何认定行为是否为内幕交易却存在严重问题。本文以《证券法》第73条为基础,详细分析我国关于内幕交易认定的构成要件。  相似文献   

12.
内幕交易行为,作为证券市场上经常出现的违法行为,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我国的监管机关也对内幕交易行为加强了监管。由于内幕交易的存在,市场的公平与效率会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投资者也会对证券市场的信用失去信心。但是内幕交易通常具备隐蔽性,这使得内幕交易人员的行为不易被检察人员发现。而且一旦出现内幕交易的违法行为,监管人员不容易追究内幕交易人员的责任。2016年7月,证监会发布了行政处罚决定书,对当时在新时代证券任高管的罗向阳和在新时代证券营业部工作的罗杨颖,进行了行政处罚,理由是两人共三次进行内幕交易。证监会对此案非常关注,因此本文选取罗向阳案进行探讨,通过界定内幕信息,分析罗向阳内幕交易成因,对内幕交易规范化提出了几点防范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上市公司做好防控内幕交易工作有几点体会,充公认识到内幕交易对上市公司的危害性,将内幕信息的知悉范围控制在尽量小的范围,和中介机构签订保密协议更易于相互约束和管理。制度健全是做好防控内幕交易工作保障,责任部门落实制度是防控内幕交易关键。  相似文献   

14.
邱强 《商业会计》2012,(18):102-104
本文从内幕交易者的交易策略角度,分析了会计稳健性对内幕交易的作用机制:当信息为好消息时,稳健会计原则会降低知情交易者的交易意愿,从而起到遏制内幕交易的作用;当信息为坏消息时,则会助长知情交易者的交易动机,从而导致内幕交易。由于在证券市场上对卖空的禁止,导致知情者利用坏消息赚取超额报酬的能力受到限制,所以总体来说会计稳健性在资本市场上具有治理内幕交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近年证券市场出现了上市公司"高送转"行为和配股行为涉嫌内幕交易的现象,内幕人利用内幕信息赚取超额利润不仅破坏了证券市场的秩序,而且给无法获得内幕信息的中小投资者带来巨大的损失。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法探讨上市公司高送转信息和高配股信息公布前是否存在内幕交易现象,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证券市场上的内幕交易行为,是各种证券欺诈行为中社会危害性最严重的一种,本文针对我国内幕交易行为的特点和证券立法的不足,联系国外发达国家关于内幕交易行为的立法状况,提出了加强和完善我国证券立法、严厉打击内幕交易行为的建设性意见:如扩大内幕交易主体的范围;完善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完善上市公司收购和关联交易中的内幕交易规制;建立内幕交易的民事赔偿责任制度等.  相似文献   

17.
《商》2015,(38)
本文针对几年来我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行为愈发猖獗的现象,实证分析内幕交易的影响因素,得出结论公司内部薪酬差距的扩大易导致内幕交易严重程度的增大,进而建议企业应控制公司内部薪酬差距来抑制内幕交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在内幕交易成为市场发展障碍的背景下,短线交易制度作为规范内幕交易的重要预防措施被各国广泛采纳。该制度能够抑制内部人短线频繁买卖证券的动机,从而间接阻止内幕交易的发生,如何完善该制度将是今后考虑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在内幕交易成为市场发展障碍的背景下,短线交易制度作为规范内幕交易的重要预防措施被各国广泛采纳。该制度能够抑制内部人短线频繁买卖证券的动机,从而间接阻止内幕交易的发生,如何完善该制度将是今后考虑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一个有效的资本市场要求信息能够准确充分及时地披露给投资者。除了一些不可抗力和意外事件以外,一些人为的违规行为也在影响证券市场的正常发展,内幕交易行为就是其中一种。内幕交易行为影响证券市场的"三公"原则,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影响国家证券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本文对日本《金融商品交易法》的多年发展和完善进行阐述,基于我国证券法对于内幕交易的规制不足之处,从完善立法、加强执法等角度提出改进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