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以来,在传统的科研管理体制的影响下,产学研管理体制不健全、合作行为短期化和形式化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推进。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加速推动“科学”向“技术”转化,对科技治理体系形成一系列新挑战。为了跨越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创新的“死亡谷”,国外创造性地发展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新型研发机构,这些机构已经成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重要平台和成果转化的关键支撑。本文剖析了构建新时代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现实路径,在成功借鉴瑞士比尔创新园全链条创新服务模式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高技术产业创新为我国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新动能,但其现存的低效率创新困局亟待破解。利用1997-2011年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全面考察制度因素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并就各个制度子因素对技术创新三阶段效率的贡献加以分析。结果显示,整体制度环境优化有利于创新效率提升,制度因素对不同阶段创新效率的贡献具有异质性;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制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不显著,表明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最后提出继续深化市场化改革、优化整体制度环境、明确政府职能、真正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中国16个高技术行业的面板数据,对高技术行业的技术创新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不仅研究了R&D投入对高技术行业技术创新的影响,还考虑了行业融资结构、所有制结构、企业规模以及市场集中度等因素的影响作用。实证结果表明,R&D投入是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影响因素;技术创新的融资结构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有显著影响,政府资金和金融机构资金在技术创新融资中的比例增加不利于提高高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对高技术行业技术创新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行业内的企业规模越大、市场集中度越高对高技术行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正向影响越显著。  相似文献   

4.
赵晨  王戈菲 《技术经济》2023,42(9):1-11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和“人才是第一资源”。如何充分发挥人才效能,使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融合,是我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议题。新型研发机构是科研机构的创新模式,是打通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的重要尝试。以新型研发机构作为研究对象,以北京的七所新型研发机构为例,从价值链视角对新型研发机构内部人才链支撑创新链、产业链融合的过程进行分析,归纳出新型研发机构实践人才链支撑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的动态协同模式。为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给出具体指导建议,为人才链支撑双链融合的过程提供理论支撑,为我国实践三链融合给出了具体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从创新过程观的角度切入,论述学研方如何从创新源和创新过程两个方面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对遵循单向线性创新过程观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局限性和不适用性进行剖析,分析循环互动创新过程观中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并基于此归纳和划分出适用于我国企业的三大类典型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模式。最后基于实证研究,与国外相关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两者在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模式应用上存在差异的具体原因。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过去主要依靠投资、劳动力、自然资源投入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急需培育促进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现有成果主要围绕技术基础、产业载体及政策制度等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丰富内涵和多样化模式展开,针对内在机理的探讨较少。从新兴技术对产业结构优化起基础支撑作用、新兴产业载体释放经济新动能、市场与政府相结合的政策制度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大维度论述基本原理,系统梳理新兴技术聚合迸发新动能、传统产业升级培育新动能以及政策制度创新生成新动能3种主要模式。最后,提出以推动技术引领发展、促进产业调整升级和出台政策“靶向支撑”为核心的“创新链-产业链-政策链”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当今世界,创新是经济和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的源动力,产学研协同创新已成为欧美国家摆脱国际金融危机和推动经济复苏的重要策略。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和日益激烈的综合能力竞争,我国迫切需要产学研协同创新。安徽省作为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地区,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带动作用是发挥后发优势的重要抓手和手段。为了充分实现安徽省高校、科研院所与实务部门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有必要利用财税政策进行有效激励。  相似文献   

8.
2015年我国开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关于这种实验主义创新治理能否转化为实际治理效能,其对中国特色创新体系建设的推动效果如何,目前鲜有文献从实证角度进行研究。基于2011—2019年我国内地31个省(市区)面板数据,运用分组分析法考察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科技体制改革对知识创新体系中高校与研发机构相互提升的促进作用显著;科技体制改革强化了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对高校、研发机构等知识创新体系创新绩效提升的拉动作用;高校和研发机构等知识创新体系主体供给侧投入增加,未对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产生促进作用;高校、研发机构基础研究经费投入的边际产出低于企业。  相似文献   

9.
Observing the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NIS) since 1999 is useful for understanding the rapid economic growth experienced in China and for adjusting th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other late-industrializing countries. The following article uses the regional specialization coefficient (RSC) method to analyze the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N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ight large economic regions (8LERs) from 1999 to 2006. The NIS has achieved its initial objectives and two of the three major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NIS identified in Sun's (2002) [1] paper have changed since 1999: the funding structure — from a government- to an enterprise-centered model; and the performing structure — from a double-centered model divided into enterprise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to one solely led by enterprise. The regional structures of China's innovation system conform to the macro structure on a national level, while regionally, a wide variety of changing models of RSC affect different locales. The Chinese central government remains the leading force in reforming its innovation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相似文献   

10.
关注颠覆性技术创新方向演变对于构建颠覆性技术“发现—遴选—培养”机制,挖掘重大颠覆性技术选题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三螺旋协同性测度模型量化政府、产业、学术界3类主体对颠覆性技术关注方向的协同程度,构建颠覆性技术行动者网络,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解析网络结构形式下政、产、学三方关注颠覆性技术创新的耦合方向,探究高度耦合技术方向的演化特点。最后,获得技术关注方向协同性、技术关注耦合方向特征、技术关注方向耦合时间时序特征、技术关注方向耦合机构特征、高度耦合技术方向演化特征5个方面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08-201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驱动效应进行面板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与产业结构合理化均呈负相关关系,即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不利于产业结构合理化;而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分别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呈正相关关系,即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对产业结构高级化有积极促进作用;同时,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交互项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显著为负,即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匹配程度较低,对产业结构高级化产生了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2.
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是我国新时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选取2009-2018年30个省市级面板数据,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营商环境质量对企业家精神的激励效应及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①营商环境优化对中国技术创新具有显著正效应,但其影响更多表现为资金供给而非制度供给;②企业家精神是营商环境与技术创新的中介变量,营商环境要素、企业家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激励结构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异质性;③营商环境显性激励作用明显,但内生激励不足。研究结论可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企业家精神、促进技术创新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3.
社会结构、市场结构与企业技术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建立了一个基于社会结构与市场结构的技术创新系统模型,来解释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认为企业是社会网络中的一个行动者,其技术创新行为是一种社会行动,它会受到人际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影响.作为一种结果,社会结构会影响市场结构,从而两者共同作用于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企业的社会资本分析是非常重要的.推动社会结构、市场结构与技术创新活动的协调发展是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而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11-2020年沪深A股高新技术企业样本,探究公司治理框架下异质性机构投资者对企业双元创新投资的差异化作用机理,得出如下结论:①异质性机构投资者对于双元创新投资具有差异化影响,其中,专注型机构投资者更有利于双元创新投资;②专注型机构投资者影响决策者注意力资源配置,使其更注重探索性创新投资,临时型机构投资者基于市场迎合动机作用于开发性创新投资,且当管理层业绩和外部监管压力较大时,其对开发性创新投资的迎合动机更明显;③专注型机构投资者通过监督和激励管理层、提升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作用于企业双元创新投资,临时型机构投资者通过丰富投资者情绪作用于开发性创新投资未得到验证;④产业政策有助于增强专注型机构投资者对决策者注意力的影响,使其更专注于探索性创新投资,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临时型机构投资者的开发性创新迎合投资动机。研究结论为理解机构投资者差异化治理角色提供了一种新视角。  相似文献   

15.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有其内在的产业和技术成长规律,需要具备一定的产业和技术基础及较为完善的支撑体系。中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着体制性障碍、产业基础区域差距悬殊、核心技术缺乏、基础研究薄弱等问题,可借鉴欧美发达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的经验启示,积极整合生产要素、技术要素、市场需求、产业政策等各大要素的作用,构建完善的产业支撑体系、政策支撑体系和服务支撑体系,以促进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创新联盟作为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新发展阶段,是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的重要载体,也是企业增强创新竞争力的一种有利模式。而如何选择正确的联盟模式是企业组建创新联盟的首要问题,而创新联盟较少的数量样本使得传统专家经验法和统计方法不再适用。因此,本文首先根据各主要理论依据的出发点将开拓市场、协同效应、规避不良竞争、竞争方式的转变、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行业标准的设立等企业组建创新联盟的动因归为内部动因和外部动因两大类;其次比较了两种创新联盟模式的特征:最后通过粗糙集理论对于质性数据的处理优势来探索企业组建创新联盟以及创新联盟模式之间的选择决策规则。研究结果表明,开拓市场成为股权联盟模式选择的主要动因,而对于契约联盟形式选择的动因相对而言则不唯一。这种方法解决了单纯依赖专家经验主观性过强的缺陷,为企业创新联盟的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科技型中小企业核心员工的创新能力直接决定企业创新绩效,不同人力资本交易特性与关系嵌入形态的核心员工创新能力存在差异。基于广州等地调研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从主体因素看,核心员工的人力资本交易特性对其创新能力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尤其是人力资本不确定性与创新能力密切相关;对于处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核心员工,复杂易变的技术问题加上资源能力的限制,势必会阻碍其技术及制度创新能力提高。从微观环境因素看,核心员工的不同关系嵌入对其创新能力影响的差异性较大。较少的政府介入有利于提高核心员工的创新能力,而与科研院所合作研发,通过嵌入供应商和行业协会、咨询公司等专业机构的创新网络有利于获得推动企业创新。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identifies and articulates the foundations of the theoretical approach of the new book ‘Soft innovation: Economics, product aesthetics and the creative industries’ by Professor Paul Stoneman. This book is likely to open a new research area within the economics of innovation. The source of economic growth and prosperity is technological change and the economics of innovation to date has mainly focused on technological approaches to innovation. Howeve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chnological base of product and process can explain only a part of economic growth as soft innovation represents a relevant additional sourc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at has received little attention so far. The source of a unified economic approach for soft innovation relies on Lancaster's theory of consumer behaviour coupled with the variety approach, innovation in services and the economics of knowledge. It appears as though industry structures favouring the successive emergence of new variants are characterised by soft innovations.  相似文献   

19.
徐浩  冯涛 《财经研究》2018,(4):47-61
制度环境优化是否有助于推动技术创新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重要命题.文章系统剖析了制度环境(行政、法制与文化信用)及各分项间的交互性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再以中国2001?2014年30个地区数据为样本,结合动态空间误差模型(SEM)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制度环境优化对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2)与法制和文化信用子环境相比,行政子环境优化对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更强;(3)行政子环境优化能够提升法制和文化信用子环境对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法制子环境优化能够强化文化信用子环境对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此外,制度环境水平按照东、中、西部的顺序逐渐下降,制度环境对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亦依次减弱.最后,文章认为重构"晋升锦标赛"的考核内涵,在省级层面推进"省以下法院人财物统管"是优化制度环境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20.
蒋天颖  孙伟 《经济地理》2012,32(7):87-92,106
应用社会网络分析理论,分析了绍兴市纺织产业集群网络结构,实证探讨了网络位置、技术学习和集群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并选取了集群内4家企业对三者之间的影响关系作了进一步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科研机构、专业市场、龙头企业在产业集群网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基石;网络位置对集群企业技术学习和创新绩效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技术学习正向影响集群企业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