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杨小凯和张永生在《经济学(季刊)》第一卷第一期上发表的新贸易理论、比较利益理论及其经验研究的新成果:文献综述中声称比较优势说等国际贸易理论的四大命题已经被否定,断言分工才更本质地确定了贸易结构.该文的文献综述发现并非如此,而且,在其他著作中,杨小凯(2001)也认为贸易结构和分工是由各国的技术和要素禀赋的比较利益决定.该文证明分工可能会提高生产效率,但并不改变要素禀赋与技术比较优势决定贸易结构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杨小凯和张永生在《经济学(季刊)》第一卷第一期上发表的"新贸易理论、比较利益理论及其经验研究的新成果:文献综述"中声称比较优势说等国际贸易理论的四大命题已经被否定,断言分工才更本质地确定了贸易结构。本文的文献综述发现并非如此,而且,在其他著作中,杨小凯(2001)也认为贸易结构和分工是由各国的技术和要素禀赋的比较利益决定。本文证明分工可能会提高生产效率,但并不改变要素禀赋与技术比较优势决定贸易结构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半个多世纪的贸易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表明:比较优势是贸易的基本动力,而要素禀赋与技术差异是决定国际分工的主要因素。但是随着国际经济关系日益复杂化,比较利益理论作为国际贸易产生的基本原动力的解释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中国贸易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其鲁  卢宁 《经济论坛》2005,(17):41-42
长期以来,比较优势理论是解释国际贸易利益和国际分工的基本理论。国际交换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存在国际分工,国际分工使得各个国家专业化生产最适合本国生产的产品,通过国际贸易可使贸易双方获得更大的福利。从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论、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到俄林的要素禀赋论,比较优势理论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新贸易理论、比较利益理论及其经验研究的新成果:文献综述"(见《经济学季刊》第1期)中,评述了否定赫克歇尔-俄林禀赋比较利益说(简称 H-O 定理)的文献,并用3个反例证明流行的比较利益说并不具有一般性。梁琦和张二震两位教授在"比较利益再探讨"(以下简称"比文")一文中对我们的文章提出批评。我们感谢他们认真地读我们的文章,并检验我们文中的计算。但是,对于他们提出的批评,我们却不能同意。第一,关于能否事先假定要素密集度逆转不出现的问题。对于一个代表  相似文献   

6.
杨小凯  张永生 《经济学》2002,2(1):251-256
我们在“新贸易理论、比较利益理论及其经验研究的新成果:献综述”(见《经济学季刊》第1期)中,评述了否定赫克歇尔—俄林禀赋比较利益说(简称H—O定理)的献,并用3个反例证明流行的比较利益说并不具有一般性。梁琦和张二震两位教授在“比较利益再探讨”(以下简称“比”)一中对我们的章提出批评。我们感谢他们认真地读我们的章,并检验我们中的计算。但是,对于他们提出的批评,我们却不能同意。  相似文献   

7.
在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共同作用下,特别是随着FDI的增长和跨国公司的全球布点,传统意义上的以商品贸易为基础的国际分工正在被打破,国际分工逐步深入到企业内部,分工方式由产业间分工向产业内部产品分工和要素分工延伸。本文以当前新贸易现象为实践基础,以贸易分工理论为理论基础,初步构建产品内贸易的理论模型及其利益分配机制,从产品内分工视角分析产品内贸易模式对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的影响,并认为中国企业应该在国际分工价值链上进行攀升,进行技术创新,提升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化比较优势为竞争优势,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技术在国际贸易理论中的地位 现代经济学认为,商品生产不仅取决于各种传统的生产要素的数量和成本,更重要的是取决于组合上述各种生产要素的技术。因为技术不仅可以节约稀缺的经济资源,同时在给定的要素规模条件下可以实现更大的产出和生产更多样化的产品。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已经突破了以俄克歇尔-奥林-萨缪尔森(H-O-S)为代表的新古典要素禀赋模型,其中尤以“新要素禀赋理论”、“贸易技术论”、“市场结构论”和“动态比较优势论”等为代表的创新数据来表示。“新要素禀赋理论”虽然通过增加人力资本和R&D支出等新要素比较成功地解释了国际贸易的模式,但是没有触及要素禀赋理论的核心问题:首先,理论中没有彻底解决“技术”的待遇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梳理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上研究要素禀赋是否影响贸易结构的经验文献。首先介绍在标准的HOV理论框架内研究要素禀赋与贸易结构的文献;然后,通过不断放松假设,分别介绍考虑国家间技术差异、中间品贸易、需求差异、贸易成本等因素的文献;最后介绍在其他要素禀赋理论框架内研究要素禀赋与贸易结构的经验文献。通过评述已有文献,本文发现要素禀赋仅是贸易结构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未来的经验研究方向应该关注要素禀赋对贸易结构的贡献度。  相似文献   

10.
此文择要评述否定贸易理论四大命题(比较利益说、要素价格均等说、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罗宾辛斯基定理)的理论研究和经验证据,以及最新的内生比较优势理论和区别分工网络效应和规模经济的新贸易理论.大量的理论研究成果证明,上述四大命题不可能是一般规律,它们只在非常不现实的假定条件、特别的模型和特定参数值范围内成立,而相关的经验证据也推翻了这四大命题.但是,交易效率改进会使更多的分工正网络效应被利用的理论,却是有着相当广泛适用性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以追求最原始的约束因素为目的对一系列国际分工理论进行分析,结论表明,在国界的约束下,无论是古典国际分工理论还是新贸易理论和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国际分理论,其理论基础都是假设各国间存在要素禀赋状况差异,要么由要素禀赋结构差异决定,要么由素禀赋总量差异决定。结论:国际分工的基础是要素禀赋状况。  相似文献   

12.
国际贸易现实类型大概经历了产业问贸易、产业内贸易和产品内分工三个阶段,概括而言,比较优势的传统力量可以对一组产品发挥作用,新贸易理论则适用于解释由于规模经济和产品异质性所导致的产业内分工贸易模式;而当分工深入到产品内之后,贸易的技术结构和垂直专业化水平成为新的分工形式下衡量贸易结构的主要基准。  相似文献   

13.
一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把比较优势归因于成本差异、要素禀赋差异、经济规模差异、产品生命周期等。由于服务贸易不同于货物贸易的诸多特点,决定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与货物贸易不同,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主要是以人力资本为基础的,而人力资本相比其他要素具有更大的流动性和不稳定性,因此,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是动态的,要想赢得长期的发展,必须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4.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就其本质而言,是对比较优势原则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 过程,是比较优势原则由静态到动态、由短期到长期的过程;而国际贸易政策围绕“最优贸易政策”的选择,也相应经历了 “自由贸易”到“保护贸易”再到“新保护贸易”(或“战略贸易”、“管理贸易”)的螺旋上升过程。发展中国家应从本国国情出 发,依据贸易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制定出相应的切合本国实际的贸易政策。  相似文献   

15.
现代比较优势是现代贸易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理论指出各国应该按照自己的要素禀赋来专业化生产本国充裕资源密集型产品,并以之交换本国稀缺资源密度型的产品,通过贸易而使双方获益。对于这一结论,本文提出了三点质疑,强调是技术水平而不是资源禀赋决定了一个国家的优势,现代比较优势理论掩盖了国家之间技术水平的差距和技术垄断的存在,从而不能有效地解释国际贸易的模式和贸易剩余的分割问题。并指出现代比较优势所宣扬的国际分工格局和自由贸易政策实际上是发达国家剥削发展中国家的工具。  相似文献   

16.
鄢坚 《当代经济》2006,(19):72-73
一、比较优势的变迁 1、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综述 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来源于李嘉图的"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取其轻"的思想,它建立在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基础上,指出两国在参于国际贸易中,即使一国的产品在劳动生产率上处于绝对的劣势,仍有其比较优势,通过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且在两国之间进行交换,就可以获得贸易利益.而要素禀赋理论则从供给的角度出发,集中在两国供给条件的差异上分析,提出形成比较优势的关键因素在于要素禀赋的差异,一国将生产和出口那些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确实解释国际贸易与国际分工中的许多现象,但这种建立在众多假设基础上的传统理论面对产业内贸易,当今国际贸易一体化的现象却无能为力.  相似文献   

17.
比较利益理论再探讨——与杨小凯、张永生先生商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琦  张二震 《经济学》2002,2(1):239-250
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只是以两种产品两国贸易为实例,给多种产品或多个国家贸易的比较禀赋优势说留下思索空间。反对比较优势学说的人们试图给出反例,并认为比较禀赋优势说已被推翻。本指出一些所谓的“反例”并不能称其为反例,新贸易理论也并不与比较禀赋优势说相悖,比较优势说仍然有其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只是以两种产品两国贸易为实例,给多种产品或多个国家贸易的比较禀赋优势说留下思索空间。反对比较优势学说的人们试图给出反例,并认为比较禀赋优势说已被推翻。本文指出一些所谓的"反例"并不能称其为反例,新贸易理论也并不与比较禀赋优势说相悖,比较优势说仍然有其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比较利益理论再探讨-与杨小凯、张永生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只是以两种产品两国贸易为实例,给多种产品或多个国家贸易的比较禀赋优势说留下思索空间.反对比较优势学说的人们试图给出反例,并认为比较禀赋优势说已被推翻.该文指出一些所谓的反例并不能称其为反例,新贸易理论也并不与比较禀赋优势说相悖,比较优势说仍然有其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世界经济重心正在向服务业倾斜,服务业将成为一国在世界市场上经济地位的决定因素,因此,依据战略贸易理论调整和优化我国的服务业结构是我们目前面临的重要任务。传统贸易理论以规模报酬不变(或递减)和不完全竞争为假设,从国家间特征差异和静态不变的比较利益出发,证明了自由贸易的必要性和最优性。但国际贸易的发展历史表明,自由贸易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低级化,使他们长期被沦为发达国家原材料基地和产品销售地。同时,传统贸易理论无法解释要素禀赋、技术和劳动生产率相同或相近国家间大量进行的产业贸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