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陈予燕 《理财》2014,(3):86-87
2007年,《物权法》的颁布实施,为这一新型担保方式应收账款质押,提供了法律依据。中国人民银行随即发布《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规范了应收账款质押的登记等事项。  相似文献   

2.
刘芹 《金融纵横》2008,(2):71-72
为进一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状况,《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中小企业可通过应收账款进行质押融资,中国人民银行也配套出台《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以规范应收账款质押登记,保护质押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两者同时于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但从实际运作情况来看,经济欠发达地区银行开展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仍存在一定的难度。  相似文献   

3.
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公示系统(以下简称登记系统)是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根据《物权法》授权,为履行应收账款质押登记职责而建设的基于互联网的电子登记和查询平台,于2007年10月1日与《物权法》正式实施同步上线。2007年9月30日,人民银行以行长令的形式颁布了《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2007]第4号),人民银行征信中心颁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应收账款质押登记操作规则》。  相似文献   

4.
我国《物权法》首次将"应收账款"纳入可出质的财产权利之一,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和《应收账款质押登记操作规则》。我国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制度的建立,为我国近900万户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为商业银行的授信担保方式创新提供了法律保障和可能,但现行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制度仍不尽完善,存在缺陷、不足甚至冲突。本文对现行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制度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以期对我国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制度的完善和改进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5.
2007年9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与《物权法》自2007年10月1日起同期施行。2007年10月8日,由中国人民银行开发的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公示系统在上海正式上线,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也颁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应收账款质押登记操作规则》,商业银行开展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的外部法规框架已经基本形成。我行修订了相应的格式合同文本,进行了多级培训,开办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的条件已经具备。关于开展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笔者作如下思考:  相似文献   

6.
2019年年底,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消息,为进一步规范应收账款质押登记,保护质押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等相关法律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修订后的《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以下简称《登记办法》)。《登记办法》对于以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的登记要件和流程做了详细规定,已于2020年1月1日起施行。本文以《登记办法》为线索,对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实务的风险和相关解决方案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2007年3月通过的《物权法》将应收账款列入了可用于担保的财产范围,中国人民银行根据《物权法》等有关法律公布了《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明确了银行办理应收账款质押的操作规程。应收账款质押在法律上得以明确认可,既有利于银行创新业务品种,又有利于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途径,但由于应收账款本身具有不确定的特点也给银行债权实现带来一定的风险。本文在对应收账款质押界定的基础上,阐释设定应收账款质押应该具备的条件,并对这种新型质押给银行业务带来的法律风险进行分析,以期对银行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业务面临的风险有所提示,并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8.
银行如何应对《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正启  韩晓莹 《银行家》2007,(12):116-118
中国人民银行《应收账款登记办法》及登记公示系统明确了应收账款质押登记的程序性和系统性问题,初步建立了应收账款质押登记的体系。电子化的担保物权登记系统的建设,在国内尚无先例,这对应收账款融资业务的发展,以及物权登记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纪瑞朴  高旸 《金融会计》2008,(10):43-47
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就是以应收账款作为质押担保,从商业银行获取贷款。这里所说的应收账款内涵较为宽泛,并不单纯局限于会计学意义上的企业间应收货款。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规定,可以质押的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推动下,《物权法》首次在法律层面上明确规定应收账款可以出质,解决了中小企业不能提供合法担保物的困境,也为银行开展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业务扫清了法律障碍。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为应收账款质押登记提供了具体操作依据。然而,我国有关应收账款质押的配套制度尚不完善。本文以银行为视角,对应收账款质押的配套制度缺失问题,进行深入、系统性的梳理与分析,并就完善我国应收账款质押制度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析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制度的立法缺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人民银行<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和<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应收账款质押登记操作规则>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公示系统的建立启用,初步建立起了我国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制度.然而.该制度存在质权人单方办理登记、自助登记弱化管理职能、登记效力不及第三方付款人、权利义务倒置等理论和制度设计上的立法缺陷,使应收账款质押登记中极易产生法律风险,据此,笔者提出了相应修改和完善的建议.最后,笔者还提出了应收账款登记制度对商业银行的双重影响,在推动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发展的同时,其带来一定程度的风险也应引起商业银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在银行监管部门等社会各界的大力推动下,《物权法》首次在法律层面上明确规定应收账款可以出质,解决了中小企业不能提供合法担保物的困境,也为银行开展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业务扫清了法律障碍。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为应收账款质押登记提供了具体操作依据。然而,我国有关应收账款质押的规定过于原则,缺乏操作性,因而存在诸多问题,集中表现在配套制度缺失。这是该质押未能如期望那样在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中被广泛运用的原因所在。本文以银行为视角,对应收账款质押的“配套制度缺失”问题,进行深入、系统性地梳理与分析,并就完善我国应收账款质押制度提出了一些.粗浅的法律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对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亮 《现代金融》2008,(12):45-46
应收账款质押在国外已成为企业融资一项重要的担保手段.许多国家对此都有一整套完善的法律规制。在我国。应收账款质押这种融资担保方式已逐步被金融实践所采用,并取得了积极效果。但是,《物权法》虽已明确了应收账款可以出质,却仅规定了应收账款质押的设定和转让,《中国人民银行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也着重于登记方面的规定。法律并未形成完整的应收账款质押制度。本文拟对应收账款质押的概念、可质押的应收账款的范围、出质人的义务和质权人的权利等方面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在银行监管部门等社会各界的大力推动下,《物权法》首次在法律层面上明确规定应收账款可以出质,解决了中小企业不能提供合法担保物的困境,也为银行开展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业务扫清了法律障碍。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为应收账款质押登记提供了具体操作依据。然而,我国有关应收账款质押的规定过于原则,缺乏操作性,因而存在诸多问题,集中表现在配套制度缺失。这是该质押未能如期望那样在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中被广泛运用的原因所在。本文以银行为视角,对应收账款质押的"配套制度缺失"问题,进行深入、系统性地梳理与分析,并就完善我国应收账款质押制度提出了一些粗浅的法律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2007年10月,随着《物权法》和人民银行《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的正式颁布实施,不仅应收账款成为合法的贷款质押物,应收账款有了合法的质押登记公示的平台,而且应收账款的范畴从会计意义上的应收账款扩大到了公路桥梁收费权、出租产生的债权等,为企业融资渠道的拓宽起到积极作用。为了推动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选取了部分金融机构,采取实地调查与发放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对近年来青岛市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刘平 《当代金融研究》2018,2018(4):81-94
我国《物权法》上应收账款质押与《合同法》上债权让与规则存在立法龃龉,理论上限缩可质押债权的范围,背离收费权质押实践,导致应收账款质押法典化安置的妥当性备受争议。法典模式、动产担保交易法模式和商事担保立法模式皆存疑义。民商合一立法体例之下,继受大陆法传统的我国民法典物权编应以外延更宽的普通债权质权取代应收账款质权,并依债权让与方式而设定;立基于制备商事账簿或会计账簿为前提的应收账款出质,作为特别担保物权应由特别法加以框制,从而形成普通债权质权与应收账款质权并列的双重债权融资模式。鉴于融资实践需要,应收账款质权与应收账款转让或让与担保应统一规定,只是在成立要件和公示方法上各有不同,前者应采登记要件主义,登记具有创设物权的效力;后者采登记对抗主义,登记仅有对抗效力。但二者均应具备书面要式性要求以弥补形式审查之不足,通知对于它们而言仅具有对抗应收账款债务人的相对效力,而无设权性与绝对公示性功能。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法律形式规定了应收账款可以设立质权,扩大了企业可以担保的财产范围,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成为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的一项新举措,中国人民银行也配套出台了《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搭建了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公示系统平台。但从中小城市发展情况来看,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以沧州为样本,对两年来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的信贷实践进行总结,分析了当前制约该项业务发展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推动业务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07年10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打开了动产担保融资之门,它明确规定“应收账款可以进行质押”。为配合《物权法》应收账款质押的实现途径,中国人民银行建立的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公示系统于10月1日上线运行。由此,企业应收账款这一“沉睡资产”开始被激发出融资活力。  相似文献   

19.
刘洪来  王军 《征信》2011,(6):54-57
随着中国人民银行《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的颁布实施和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公示系统”的上线运行,应收账款融资市场迅速发展,缓解了部分市场主体资金困难.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风险收益不对称等原因,银行将大多数中小企业排除在融资市场之外.为改变中小企业在融资市场中的弱势地位,应成立政策性专业担保公司,降低银...  相似文献   

20.
《物权法》将应收帐款纳入质押的范围,规定有处分权的应收账款可以质押。为配合应收账款质押的实施,人民银行公布《应收帐款质押登记办法》,规范应收账款质押的登记工作。这一系列法律法规,为应收账款质押担保的合法性提供了法律依据,为企业融资提供了新的途径,也为银行的信用提供了新的担保方式,标志着中国商业银行的应收帐款质押业务,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