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正确使用“应付工资”科目孙华铨新会计制度规定:"应付工资"科目核算企业应付给职工的工资总额,包括在工资总额内的各种工资、奖金、津贴等,不论是否在当月支付,都应通过本科目核算。这就明确告诉我们,凡是企业应付给职工的工资性开支,不管资金来源是什么,也不...  相似文献   

2.
工业会计中,工资是产品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工资的核算,既要反映工资的结算,还要反映工资的支出和分配。为了加强计划管理,国家统计局要求统计、计划、会计三者的工资总额数字口径相一致。财政部在一九八一年新会计制度中设置“应付工资”科目的目的,就是为了正确反映企业支付给职工个人的工资总额及其分配情况。一、新会计制度规定:凡属工资总额范围的支出,都应通过“应付工资”科目核算。因此,  相似文献   

3.
正财企[2011]477号2011年12月28日为了规范国家出资企业应付工资结余用于企业年金缴费的财务管理,维护企业所有者和职工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财务和年金管理规定,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以企业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企业年金计划为  相似文献   

4.
浅析职工工资总额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会法》规定企事业单位和机关等要按每月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2%向工会拨缴工会经费。工资总额根据国家统计局规定包含两方面内容:职工范围和工资构成。当前随着用工形式和分配制度的多样化,工资报酬的形式越来越多,在会计核算上一些属于工资性质的支出,有的企业并没有完全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同时随着税务代缴工会经费工作的全研进行和工会财务干部的频繁变动,  相似文献   

5.
应按“应付工资总额”计提“三项费用”□侯广庆王惠伟今年《中州审计》第2期聂俊同志撰写的《应按什么标准计提“三项费用”?》文章最后称:只有发给了职工,应付工资才实实在在地变成了工资。因此,我认为,计提“三项费用”的标准,应以发给职工的工资数额为基数。这...  相似文献   

6.
问:本市国营工业企业试行工资同经济效益挂钩浮动办法后,在会计上应如何处理? 答:企业的会计科目中应增设“502工资基金”科目,核算企业按照规定提取的工资基金和工资增长基金。相应,取消原在“专用基金”科目下增设的“工资包干基金”明细科目和“432应付工资”科目。“502工资基金”科目应设置“应付工资”和“工资及工资增长基金”两个明细科目。 “应付工资”明细科目,核算应付给职工的各种工资、津贴等。医药费、福利补助、退休费、合理化建议和生产发明技术改进奖等,不在本科目核算。  相似文献   

7.
所谓工效挂钩,即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是国家对企业工资分配进行调控的重要方式,不仅关系到企业职工工资水平和工资的增长,还关系到国家、企业和职工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也是调节行业收入分配关系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101工程队从1984年起,实行了“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把过去按人头核定工资总额的制度改为按产值工资系数包干。这是当前建筑业在分配制度上的一项重大改革,形成了产值决定分配,贡献决定报酬的良好局面。它有利于国家从宏观上控制企业的工资总额;有利于国家对个人消费基金的控制;有利于企业更有效地采取灵活多样的办法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有利于在发展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职工的工资水平。同时,也打破了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进而为打破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奠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最近,笔者在审计中发现,一些企业因自身经济效益下降,相继采取了取消奖金、下浮工资等办法来增强职工的紧迫感、危机感,利用调节工资、奖金这一杠杆把市场的压力传递给每一个职工。但在工资分配中侵犯职工权益的现象屡有发生,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一、把工资纳入奖金统一考核,职工的基本收入难保证。根据国家规定,工资是指在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和制度工作时间内进行规范劳动所完成的劳动量的报酬的货币表现,在实际发放时,应严格按完成的工作量进行考核,而奖金量指支付给职工的超额劳动报酬和增收节支的劳动报酬。一些企业把工资与…  相似文献   

10.
《财政》1991,(2):25-26
我省现有农垦企业172户,主要分布在丘陵、山区及湖滨地区,耕地面积59.7万亩,林地面积515.4亏亩,职工人数26.9万人,总人口54.8万人。1978年以前,企业连看亏损,成为国家的沉重包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认真贯彻了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从1979年开始对农垦企业实行财务包干,建立了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承包责任制,打破了企业、职工吃国家“大锅饭”的局面,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生产经营积极性,企业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1989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7.3亿元,是1978年的5倍;职工人均收入1238元,是1978年的3.4倍;1989年实现利润5634.7万元,比1978年增盈6303.7万元。1979年至1989年共计盈利41415万元,财务包干结余资金共计32971万元,这是我省农垦企业一笔数额很大的资金,是企业自我发展的资金来源,管好用好这笔资金十分重要,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对农垦企业“六五”期间包干结余管理上存在的各项基金提取比例不尽合理,用于非生产性支出偏多、包干结余资金管理流于形式、“寅吃卯粮”等问题,在“七五”期间采取了针对性的措施,加强了管理,促进了包干结余资金的合理使用,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我们的做法是:一、重点用于生产发展基金,积极培相干企业发展后劲。二、坚持按计划使用资金,检查各项基金使用效果。三、量力而行、控制自筹基建规模。四、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用好生产发展基金。五、统分结合,瞻前顾后,用好各项基金。  相似文献   

11.
财政部财企[2009]242号《关于企业加强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的通知》,对企业职工福利费的范围作出了具体明确的定义,同时规定企业职工福利费中对实行货币化改革的部分纳入职工的工资总额管理。这对维护正常分配秩序,保护各方合法权益十分必要。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增加,必然会影响到拨缴工会经费。本文就加强企业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对拨缴工会经费的影响及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一点认识     
一点认识董永威对于执行“工效挂钩”企业来说,在成本费用中列支的工资,是经核准的合法列支,相应地也产生了“应付工资”这一债务,给职工发放工资是偿还债务。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权责发生制”和《会计制度》对账目记载的要求,计提列支工资费用时,既然能产...  相似文献   

13.
李必樟 《上海会计》1991,(11):32-33
根据财政部颁发的《中外合资经营工业企业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的规定,“应付工资”帐户除了核算企业应付给中外职工的各种工资外,还包括应付中方职工的劳保、福利费用和国家规定的各项补贴。但实际上,目前合营企业“应付工资”帐户的核算内容并不一致。本文就其内容、性质和部分问题提出一些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14.
81年会计制度将“工资”科目改为“应付工资”科目,从资金占用方改为资金来源方,是一项较大的改革。由于“应付工资”科目月终有余额,与73年制度中规定的“工资”科目月终没有余额不同,引起一些同志的怀疑,有人称之为“闷葫芦”(见《上海会计》第6期)。最近《财务与会计》第6期发表的财政部会计制度司二处的问题解答,作了明确的说明。“应付工资”科目的贷方记本月实际发生的应计工资总额,也是应分配的工资数,其计算公式是:  相似文献   

15.
申嫦娥 《财会学习》2011,(10):63-64
应付职工薪酬是企业根据有关规定应付给职工的各种薪酬,它不仅是企业职工的基本收入来源,也是企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其税务筹划不仅涉及个人所得税,也涉及企业所得税,更关系着劳资双方的利益。本文将讨论在企业工资、奖金、福利等总额一定的条件下,如何进行项目组合,达到税负最低,实现劳资双方的双赢。  相似文献   

16.
一问:企业工资总额同上缴税利挂钩浮动后,其新增工资能否计入成本? 答:可以计入成本。 二问:企业工资总额挂钩浮动后,原在企业留利中提取的职工奖励基金是否还继续提取? 答:原在企业留利中提取的职工奖励基金已随工资总额浮动进入成本,因此,不再提取。 三问:职工奖励基金随工资总额浮动进入成本后,是否要缴纳奖金税? 答:不再缴纳奖金税,但应按规定缴纳工资调节税。 四问:缴纳工资调节税,根据什么计算?  相似文献   

17.
张天雁 《税收征纳》2013,(10):36-36
职工教育经费是指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提取用于职工教育事业的一项费用,是企业的一项流动负债。职工教育经费专项用于企业职工后续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  相似文献   

18.
职工薪酬,对一个公司的发展影响很大,它关系到公司招贤纳才的能力、员工的工作态度等等。新中国会计史上对于工资的核算也不尽相同,会计科目从最初的“工资”,到“应付工资”,再到现在的“应付职工薪酬”,相关科目核算的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在新会计准则出台以前,我国对这样重要的概念并没有一个完整清晰的框架。比如,对职工薪酬一般仅指工资和福利费,理解比较狭隘,而且不同企业对薪酬的界限也往往不同,此外,涉及的会计科目也比较分散,例如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其他应缴款、其他应付款等。  相似文献   

19.
问:全总财务部工财字[1995]11号文转发国家统计局关于“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和职工个人收入”统计中,第(三)项“职工工资外收入”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答:国家统计局规定的“职工工资外收入”,是指职工在工资总额以外从本单位内以及单位外得到的各种现金和实物。...  相似文献   

20.
控制消费需求的过快增长,是当前贯彻“治理整顿”方针的重要内容。企业工资总额是消费基金的重要组成部份,本文试对企业实行“工资包干使用”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浮动”后,如何加强企业工资的核算和管理谈一点个人浅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