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该文以改革开效30年来苏南经济长期持续较快发展的实践为依据,回顾由乡镇企业大发展孕育形成的苏南模式在促进农村经济转型、产业结构变革以及密切城乡经济联结的历史功绩;着重分析苏南模式在改革创新、转型发展中的机制活力及其对突破城乡二元分割的积极效应。随后,跳出农村模式论转型,以区域发展的视野,对苏南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为依托,推进从城乡二元到城乡统筹的历史性变革以及启动苏南经济转型,分层进行客观描述和理性概括。文中对苏南模式历史功绩的论述,对其弊端缺陷的剖析,客观全面;从苏南模式的创新发展,到苏南经济的转型升级,分别交代,脉络可循;对苏南各级政府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进程中发展思路创新以及推进向服务型政府转型问题,作出简略评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中国处于经济转轨时期为背景,以苏南模式的区域化研究为贯穿,围绕发扬苏南模式在改革初期超前起步的机制优势、再创区域经济整合发展领先优势等问题,分层次展开论述。一是从对苏南模式形成和演进的来龙去脉的概括中,阐明其超前开拓城乡经济协同转型之路的迫切性及其对全国的指导意义;二是跟踪实践,指出苏南模式应以城乡经济一体、区域整合发展为创新演进方向;三是透过市县、城乡经济发展中体制矛盾的剖析,揭示行政区经济的行为方式将是苏南模式区域化演进的深层障碍;四是就县域经济与大中城市群的关系,对苏南模式区域化演进中的改革难点作探讨;五是联系苏南城乡区域整合的实践,针对若干现实矛盾,从对策思路上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3.
至“十一五”末,苏南整体上已处于工业化后期向后工业化初期的过渡阶段。进入后工业化初期,经济服务化、信息化、融合化速度加快,城市圈之间竞争加剧,城市之间分工加快,区域一体化明显提速。当此之时,苏南城市如何实现转型发展?对此必须作出理性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4.
“苏南模式”的理论和实践30年回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80年代,苏南以创办乡镇企业为发端,以农村工业为引擎,带动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繁荣,其经验被概括为"苏南模式"。经过30年的发展,苏南人所创造的辉煌虽然已不是传统的"苏南模式"所能涵盖,但苏南曾经的发展历程,无疑是今天跨跃的基石。从苏南模式到新苏南模式,再到苏南的第三次转型,立体地展现了苏南地区改革开放30年来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变迁。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我们重新回顾这一段历程,对国内区域经济未来发展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该文全面回顾和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苏南地区不断进行发展模式创新、并以发展模式不断创新推动小康社会建设的历史进程与生动实践;深刻地提出苏南发展模式进一步创新和建设更高水平小康基本实现现代化,其核心是"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社会",必须在经济转型升级的高度、经济区域的广度、经济改革的深度、社会发展的力度、实现最终目标的程度等5个维度上全方位展现其创新。在此基础上,高度提炼出苏南以发展模式创新推动小康和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建设所给予的若干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制造业的区域发展模式决定区域创新模式。选取我国工业化发展模式中的"珠江三角洲模式""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的典型代表东莞、苏州、温州,从对三市制造业发展模式的比较入手,进而对比分析了它们的制造业创新能力。相比之下,苏州制造业创新模式的效果较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关于提高我国制造业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苏南开发区的不断发展和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苏南开发区发展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特征,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凸显出开发区高歌猛进背后存在的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等突出问题,面临着在发展模式转变、产业转型升级等新的严峻挑战。苏南开发区能否健康发展,能否走上转型发展之路,能否承担探索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任,将影响着苏南经济整体水平的提升。必须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更加注重依靠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提升开发区的质量效益,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发挥区域经济的引领作用,带动区域经济不断增长,成为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的新阵地。  相似文献   

8.
当今,苏南率先进入到工业化后期和城市化加速期,区域经济发展又面临新的转型,苏南特别是苏州、无锡等城市进入工业化后期城市应超前筹划、积极引领发展总部经济。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四化”同步发展.无锡作为苏南经济发达地区,乡镇总体发展态势较好,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农村工业化是一个国家的重要任务及其必然趋势。苏南农村工业化有其特殊的运行规律。考察苏南农村工业化的运行体系既是总结一个特定的区域农村现代化特点和规律的过程,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也是探索各种特定模式变化及其融入全球化过程的性质和趋势的过程。同时,也具有分析和比较意义,对于加快不同模式下区域农村工业化进程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的蓬勃发展使得集群政策开始成为各地区地方政府推动本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成长的重要政策工具。来自国内外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实践中的大量证据表明,政府政策正在成为各地产业集群培育或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将总结美国、意大利等国家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成功政策经验,提炼国外先进地区政府运用产业集群的政策启示,为我国地方政府推动本地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当老年产业受制于市场的不成熟、不完善而无法顺利形成良性互动式发展趋势时,由政府介入解开市场与企业间的“死结”就成为一种必然的要求。政府应针对不同性质的领域采取不同的对策。对老年产业竞争性领域的政府对策和非竞争性领域的政府对策问题作了分类研究,并着重对老年产业竞争性领域提出了发展思路和可以采取的具体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政府与市场的划分,取决于人类生活所同时面临的两种不同性质的风险。损失风险属于公共风险,归政府治理;机会风险属于私人风险,归市场治理。市场经济就是风险经济。市场机制就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下,市场主体自主地将自己的产权与他人进行交换的风险机制。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就是向市场注入风险机制,解决制度环境、市场主体、产权制度、行政垄断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公共政策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鸣 《经济问题》2004,(5):12-14
任何一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关键在于这种代价能不能承受,值不值得承受。经济学与公共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即使是一些看起来与经济问题无关的公共政策,如果细心分析总是可以发现其中的经济学逻辑。这一逻辑告诉我们,公共政策是通过比较其成本和收益而产生的,公共政策存在的理由在于它的社会成本小于以市场和企业自行解决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产权可进入市场流通,实行土地资产经营,对此人们已没有疑问。但土地是否有价值(劳动价值),如何确定土地价值与价格,在认识上大相径庭,由此产生种种不同的土地价值观。深入研究土地价值问题,不仅对研究地租地价理论十分必要,而且对研究土地产权流转、土地市场的管理、土地金融等等土地经济问题都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三种不同的土地价值观 对于土地价值这样一个基础理论问题,理论界有所谓无价值论、全价值论和土地价值二元论三种分  相似文献   

16.
论公私法划分与市场体制的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而法治社会的建立和法制的完善则是一个在政府积极推进,社会与国家博弈以及社会交易等各种因素合力推进中逐步发展的制度演进过程。本文从比较西方公私法的划分以及在实践中的作用的角度,从法理学层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建设的基础和制度安排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会计工作与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是企业搞好经济管理工作的立足点。论述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以及单位负责人在本环节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于2011年1月正式开通的昆明一丽江铁路(以下简称昆一丽铁路),一方面大大改善了丽江旅游业的可进入性,另一方面则大大减少了前往丽江旅游者的费用开支,从而促进了丽江旅游业进一步的繁荣发展。从旅游者的视角,就昆一丽铁路的开通对旅游者前往丽江旅游盼决策以及在丽江旅游经历产生的影响做出评价,旨在评价这一可进入性的增加对前往丽江旅游者的旅游决策及旅游经历的影响。另外,还验证了火车旅行对旅游者选择丽江作为其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深入探究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并对转型的中国经济以有益的启示,在自由与制度辨证关系的基础上提出金融自由化的本质是自由与制度结合的理论观点。在这个观点的基础上提出金融危机是“错误金融自由化”的假说,并以理论和实际数据验证这个假说。验证的结论是,此次源于美国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是错误金融自由化的结果,而非金融自由化制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蒋年云 《开放时代》2002,25(6):85-90
确立国有企业的利益主体地位不能单纯地注重在所有制的性质上,而应立足于财产的占有方式。由国有企业产权运动历史发展的四个特征规定,在再生产的过程中,其本身必然地会发生财产主体的背离。国有企业利益主体二重化是国有产权的异化,同时二重化的利益主体又是统一的,并对代表全民的国家利益主体进一步地规定。国有企业利益主体二重性跟马克思提出的“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的预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