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税收分权与经济增长——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利用1999-2008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据(不含西藏和港澳台地区),对税收分权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在中国式财政分权体制下,无论是从全国还是从分区域看,提高税收分权度对经济增长均具有消极作用。其原因并不是税收分权本身对经济增长有消极作用,而是不合理的税收分权制度安排,抵消了分权带来的激励效果。因此,要提高税收分权对经济增长的激励效果,就必须理顺中央与地方间的税权关系,赋予地方一定的税收立法权;理顺中央和地方间的事权关系,明晰各级政府的税权范围;理顺税费关系,规范制度外收入渠道,完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1997-2014年中国省一级的数据为样本,构建联立方程组模型,实证检验进出口贸易、FDI与财政分权之间的交互影响效应,从而识别出对外开放与财政分权的复杂关系.结果显示:进出口贸易不利于财政分权程度的提高,但FDI有利于财政分权程度的提高;财政分权程度的提高则有利于FDI水平的提高,但不利于进出口贸易额的提高.财政分权与FDI存在正向交互关系,而财政分权与进出口贸易存在负向交互关系.本文的政策涵义是:过度财政分权与过度对外开放均不合理,存在一个分权与开放的合理区间,确保二者的良性互动.为此,应进一步改革政绩考核机制,强化财政资金管理,规范地方政府间竞争,有序参与国际竞争,充分发挥FDI和进出口贸易在地区经济增长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笔者利用我国30个省1999年~2010年面板数据,采用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财政分权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财政分权与环境污染存在正相关关系,分权度的提高不利于环境质量的改善,这也说明了财政分权可能会降低地方政府对环境污染的管制力度.同时笔者还发现,第二产业比重的提高和上一期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将加重本期环境污染程度,人均收入与环境污染之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1996年-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对贸易开放、财政分权和市场分割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省对下财政收入分权具有加强地方保护主义行为的内在激励,财政收入分权度越高的地区也是市场分割越严重的地区;与财政收入分权激励不同,省对下财政支出分权可能通过改善交通设施等渠道促进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贸易开放与国内市场分割呈现出非线性关系,并与财政分权交互作用于国内市场分割,即在贸易开放度小于75.5%时,财政收入分权对市场分割度有正面影响;而当贸易开放度超过75.5%后,财政收入分权对市场分割的影响开始为负。作为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财政关系的一次外部冲击,2004年出台的出口退税分担机制改革调整了财政分权与市场分割的关系,诱导地方政府更加重视本地市场。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梳理国内外关于财政分权对减贫影响的研究基础上,结合云南省省情,运用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对云南财政体制改革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发现:云南省与中央财政支出分权度越高则人均GDP增长越快;省以下财政自给率、收入分权度与贫困发生率之间也呈现负相关;经济增长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长之间呈现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由此笔者从提升地方财政分权水平、财政自给率,以及加快配套体制改革等角度对云南省财政体制改革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1985—2008年我国25个省域面板数据为对象,采用面板单位根及协整检验等计量经济学方法,得出以下结论:我国各省域及省以下财政分权与地方公共投资之间存在长期且相互影响的内在作用机制,两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本文通过面板误差修正模型(PVECM)进一步得出结论:财政分权与地方公共投资的长期均衡具有显著的短期修正效应。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1985—2009年中国大陆25个省份的财政分权、户籍制度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考察了户籍制度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和户籍制度对财政分权与区域经济增长的间接影响作用。通过研究发现,户籍制度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显著,且户籍制度不但削弱了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加重了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此外,户籍制度还使得省以下财政分权中的部分因素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发生了逆转。  相似文献   

8.
财政分权的准确测度与衡量,是研究分权本身需要解决的前提性和根本性问题。本文通过量化中国大陆31个省级政府在有限财政分权中体现出的相对优势,将纵向的中央、省级财政分权安排和横向的省际间可比关系转化为涵盖两大方面、六个不同侧面的多维指标体系,加权计算出各省财政分权的综合水平。在清晰探索出省际差异和地域特征的基础上,借助空间计量的研究方法,进一步分析中国财政分权在非均质地域上的空间相关和集聚现象,部分揭示了其潜在逻辑和深层次成因,从而为探讨政府间财政博弈关系、构建地区间财政协调机制以及深化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省及省以下财政分权与省际经济增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重点检验了省及省以下财政分权对省际人均GDP增长率的影响,发现省级财政分权和省以下财政支出分权对省际人均GDP增长率影响为正,省以下收入分权和财政自给率对人均GDP增长率具有负向影响。根据不同区域地理状况,本文同时将总体样本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检验了财政分权对不同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样本研究也支持了省级财政分权和省以下财政支出分权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影响的观点,省以下财政收入分权与东部地区经济增长正相关,与中部和西部地区负相关,省以下财政自给率对中部地区具有正向影响,对东部和西部地区影响为负。  相似文献   

10.
财政分权度的衡量方法研究——兼议中国财政分权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勇 《当代财经》2006,(10):33-36
财政分权度是研究财政分权问题的关键性指标。本文对传统联邦主义理论中、OECD国家和中国使用的衡量财政分权度的方法和指标进行了考察,认为:1.研究目的不同,国情不同,应采用不同的分权衡量方法;2.单一财政分权指标往往不能全面客观评价一国的分权水平和发展趋势,尤其是在财政体制较为复杂的国家,如中国。3.税收自治权是政府间财政分权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以税收权的不同层次衡量财政分权度是目前国际上较为通行的做法,也是较为系统的分权衡量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Barro、Davoodi和Zou模型的基础上,本文构造了一个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模型,并利用1980-2004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随机效应回归方法,分阶段实证研究了我国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财政分权总体上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而且我国财政分权的经济增长效应存在显著的跨区差异,东部地区的财政分权经济增长优势高于中西部地区.作者认为,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财政行为的差异与公共支出构成的差异是造成我国财政分权经济增长效应跨区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完整的财政分权内涵上比较分析了1995—2009年中国与OECD国家的财政分权情况,结果发现,不管是收入还是支出,中国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分权程度都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呈现出中国政治集权下的财政分权和OECD政治分权下的财政集权两种模式。中国的财政支出分权程度与经济增长和财政均等化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而这在OECD国家是不显著的。在中国的财政分权结构中,结构偏向的经济性支出成为地方政府财政支出重点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扩张的预算外支出成为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途径。所谓“事权与财权匹配”问题的实质是公共职责不清晰和预算软约束的地方政府收支扩张的财政机会主义倾向。财政分权改革的后续深化方向是在明确规范化地方政府公共职责和硬化预算约束的基础上适度财政集权化。  相似文献   

13.
分税制改革、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6,自引:1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在 Zhang 和 Zou(1998)与 Lin 和 Liu(2000)的框架下实证检验了中国1986?2002年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现我国的财政分权效应存在显著的跨时差异和地区差异.我们认为,分税制改革后各级政府之间政策协调能力的加强是促进财政分权积极作用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体制变革的因素、转移支付的设计和政府财政支出的构成也影响了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This study offers an insight into the public governance role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and provincial economic growth in Vietnam.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measures are assorted. Applying a sequential (two‐stage) estimation for the panel data of 62 provinces of Vietnam over the 2006–2015 period, we find that first,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economic growth of Vietnamese provinces. Second, the effects of public governance on economic growth vary across provinces depending on various levels of local public governance. Interestingly, the effect of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is strengthened when this variable is added along with better quality of public governance. In a region of high public governance quality,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exerts a positive effect on its economic growth. Our findings imply that the design of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needs to be associated with local governments’ ability of public governance to improve the local economic growth.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1978-2006年中国28个地区的省际面板数据建立了检验财政分权、金融发展、工业化与经济增长之间长期关系的协整模型(co integration model),并采用完全修正的最小二乘法(FMOLS)对模型进行估计。本文把地方政府官员参与政治晋升锦标赛竞争的行为影响经济绩效的假设引入对分权化改革过程的分析,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何以在促成经济总量高速增长的同时又导致各地区在财政分权、金融发展、工业化和经济增长方面呈现出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进而得出本文的分析结论并对其政策含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强调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使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坚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坚持实行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这为我们做好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17.
最优财政分权度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度集权或者过度分权都不利于经济增长,因此理论上可能存在一个最优财政分权度,并与最优经济增长水平相适应.本文对我国1985年至2000年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非线性关系检验,结果表明我国的最优财政分权度为66.67%.同时指出,我国的财政分权并不是面临一个是否应进一步分权或集权的问题,而是应该朝着制度完备的分权方向发展,使得财政分权通过制度的规范化、科学化、透明化、公正化而发挥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potential tradeoff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and regional equity in the design of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policy in the context of China's experience. We develop a theoretical model of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where overall national economic growth and equity in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fiscal resources are the two objectives pursued by the central government. The model is tested using panel data for 1985–98. We find that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in China has led to economic growth as well as to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regional inequality.  相似文献   

19.
转型中的分权与公共品供给:基于中国经验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首先从理论上阐述了中国转型中分权与公共品供给的内在联系;进而利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动态结构模型,在控制住财政分权与公共品内生关系基础上,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SYS GMM)检验证实了理论分析的推论:分权对"硬"公共品供给有明显加速作用,时"软"公共品供给有明显抑制作用;经济较差的地区,分权速度会加快,其中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分权速度要比人口密度低的地区快;人口密度较高、经济较好的地区分权速度会减弱;分权程度变化与政府行政效率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发展型政府"更偏好"硬"公共品供给,因而更偏好高分权.  相似文献   

20.
黄君洁 《经济前沿》2010,(2):114-125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财政分权实践的不断推进,财政分权理论研究得到众多学者的重视。有关财政分权的理论文献可谓是汗牛充栋,其中不乏对财政分权后果的研究,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更是研究的热点之一。但是,相关研究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财政分权的利弊之争持续不断。因此,有必要对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和评述,进而获取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