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财政资金支农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关联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灰色综合关联度分析,可知我国财政支农支出、财政农村救济费、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农业建设基本支出、财政价格补贴政策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联度依次降低;为最大限度地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配置效率,应增加财政支农支出,在农业受灾之年要增加农村救济费用,适度增加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和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压缩财政价格补贴支出.  相似文献   

2.
财政支农对农业经济发展具有增长效应。利用1978-2008年江西农业经济和财政的数据,运用协整检验与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财政支农对江西农业经济的增长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支农支出对江西农业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为0.649。财政支农支出结构中对江西农业经济增长效应高低的次序依次为:以农村救济费、挖潜改造为主的其他支出最高,支援农村生产支出次之、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事业费最差,农业基本建设支出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财政支农政策在"多取少予"、"多予少取"、"只予不取"理念下不断调整和改革,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政策体系。这些政策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减少了农村贫困人口。然而,现行财政支农政策存在缺乏长远规划、目标不清晰、投入力度不够、支出结构不合理、资金使用绩效差等问题。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目标,财政支农政策应当有长远规划和明确的目标,确保财政资金投入的数量,调整财政资金使用方向,加大绩效评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完善和创新财政支农资金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财政支农是政府调控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财政支农效率高低直接影响支农效果.本文分析了财政支农的理论依据,总结了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现状,借助三阶段DEA模型以辽宁为例对财政支农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辽宁财政支农效率呈上升趋势;各地区间效率差别主要体现在规模效率上;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农业经济比重、降低农业从业人员比重可以提高财政支农效率.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福建省为发展农业做出了许多努力,但仍然存在“三农”问题。就财政支农政策而言,存在着支农资金有限、效益不高,以及重投入、轻管理等问题。针对目前福建省“三农”问题及财政支农政策的现状,需要通过增加财政支农资金规模、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改善农村教育条件以及加强支农资金管理等途径进行解决。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财政支农资金总量与效益问题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支农资金作为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是全部财政支出项目中支农资金的汇总,对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财政支农资金主要包括农村生产支出、农业综合开发支出、农林水利气象部门的事业费;此外,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农村救济费和农业科技三项费用等支出也属于财政支农资金的范畴。安徽是中部农业大省,“三农”问题尤其突出,因此对其财政支农、资金总量和效益问题进行研究,对于改善安徽乃至全国的财政支农状况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中国共产党一向重视农业的发展.财政支农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持之以恒的支援农业发展的重要决策.建党一百年来,财政支农政策体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经历了"减租减息"、支援合作经济与价格"剪刀差"汲取并存、"予多取少"多样化财政投入、取消农业税与农业补贴加强以及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五个时期.财政支农政策的目标任务也经历了"救农、助农、兴农、富农、强农"的历史转变.财政支农政策的内容体系逐渐由单一向全面转变,财政支农机制日益健全完善.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节点,未来财政支农政策应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财政支农资金长效投入机制,优化结构、精准支农,完善监管机制、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率,以财政资金带动其他资源不断投入,提升农村经济内生发展动力与能力.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公共财政政策框架的逐步建立,财政支农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我国财政支农工作存在总量投入不足、政策导向作用不强、科技投入占比低、支农方式不佳、管理体制不完善,资金使用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因此要借鉴国际经验,完善我国财政支农政策。这些政策包括:逐步加大国家财政支农力度;建立多元化支农体制;优化财政支农结构;调整财政支农方向以及完善财政支农管理体制等等。比例  相似文献   

9.
基于1978~2008年的国家统计数据,从规模、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财政支农能力。研究表明,我国财政支农投入总量逐年增加,财政支农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财政支农规模相对不足以及支农结构不合理,提出应该加大对农业的财政倾斜力度,保持对农业补贴的持续、稳定增长,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的结构,加强农村基本建设,增强科技支农力度,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财政支农能力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灰色关联理论和模型,对我国财政支农政策进行辨识和关联分析,在对各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的基础上,结合WTO框架下农业支持与保护的政策空间,提出未来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着力点选择对策.  相似文献   

11.
以财政作为西部农业的投资主体,运用统计方法分析财政支农支出与西部农业经济之间的相关关系,探讨目前我国财政支农政策存在的问题,从而对我国财政如何更有效地支持西部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财政对农业提供支持是世界各个国家财政支出的关键性内容,自从改革开放后,为了发展农业和农村的经济,我国政府制定并实施一整套财政支农的政策方针。财政配置支农资金的变化和国家积极调整农民利益关系,让城乡间的差距不断缩小,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在此基础上,分析欧盟和美国在财政配置支农资金方面的经验,通过研究得出完善和推行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承担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任。农业发展需要财政的大力支持,财政支农效果不仅取决于其支农规模,也取决于其支农结构和效率。然而当前,无论是在支出规模上,还是在支出结构、支出方式和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管理制度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弊端,使得我国财政支农支出在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方面的效果还不够理想,应该通过完善财政支农管理制度,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建立科学的财政支农绩效评价体系等措施,有效提高财政支农支出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借助中国省际动态面板和静态面板模型探讨财政支农与城镇化对农村减贫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的农村减贫得益于财政支农工具与城镇化战略的交互协同效应,但城镇化进程对农村减贫的促进效益更强;财政支农投入中的扶贫性投入和就业城镇化、空间城镇化更有利于东部地区农村脱贫,而综合性开发支出和人口城镇化水平则在中西部地区更具农村减贫的拉动效果;虽然我国的农村贫困存在明显的"棘轮效应",但随着财政分权、农业经营规模和农村医疗教育及技术水平的提高,农村贫困发生率会得到相应抑制。  相似文献   

15.
基于多变量协整检验、VAR模型、脉冲响应以及预测方差分解,对1989—2005年期间的财政支农支出、农业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农业GDP的有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论得出三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在影响农业GDP的变量中,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较高,对农业GDP的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农业GDP是财政支农支出的格兰杰原因,受自身影响的响应较为稳定,而受财政支农支出响应的强度逐渐增加。针对目前财政支农支出总量不足的现状,提出了加大财政对农业的补贴,调整支农方式,创新支农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三农"问题是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我们要改革完善财政支农政策结构,走一条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合作化的道路,不断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相似文献   

17.
支农再贷款是我国支持农村经济发展,调整农业结构的一项货币政策.要加强对支农再贷款政策的宣传和引导,确保支农再贷款在农村经济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要加强支农再贷款的管理,确保支农再贷款全部用于发展农村经济上.要采取措施,确保其按期收回.  相似文献   

18.
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灰色关联理论和模型,对我国财政支农政策进行辨识和关联分析.在对各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的基础上,结合WTO框架下农业支持与保护的政策空间,提出未来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着力点选择对策。  相似文献   

19.
运用VAR模型对河北省财政支农、涉农贷款与农业产值增长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河北省的财政支农、涉农贷款与农业产业发展具有长期稳定的关系,两者都对农业产值有正面贡献但并不充分,主要原因在于支农资金结构欠合理与农村金融体制的不健全。  相似文献   

20.
强化支农资金管理,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果,关系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政治目标的实现.当前支农资金补贴种类繁多,出现被挤占挪用现象严重,支农资金使用效率降低,对支农资金的监督也流于形式.因此,要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果,就必须加大支农资金法制建设,提高支农资金监管效果,探索财政支农机制创新,完善支农资金报账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