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近两年,九台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登台阶奔小康目标,从市情出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将多种经营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来抓。经过两年的真抓实干,多种经营有了长足的发展,1993年产值达到4.7亿元,比上年增长41%,比1991年翻了一番多。人均多种经营纯收入达到416元,比上年增加141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到45.8%,在全市25个乡镇中,比重在50%以上的有18个乡镇。由此促成农民收入快速增长,199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08元,比上一年增长27.3%。结束了连续多年农民人均收入增长缓慢和徘徊的局面,出现了1984年以来第二个增长高峰。  相似文献   

2.
在震耳欲聋的爆竹轰鸣声里,在绚丽夺目的烟花怒放中,在人们相互祝愿“旺旺”的拜年中,丙戌年到了。人人祝愿“旺”。是呀,谁不想旺呢?个人想旺,小家要旺,国家更要旺!2005年,我国GDP为182321亿元,比上年增长9.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93元,比上年实际增长9.6%;农民人均纯收入3255元,实际增长6.2%。农民的收入虽有增长,但仅及城镇居民的31%。我国有13亿人口,农村人口占了绝大多数,如果农业和农村搞不上去,农民生活得不到显著改善,那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是一句空话,更谈不上实现全国的现代化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也就不能实…  相似文献   

3.
中国居民收入差距到底有多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的四大表现(一)居民收入长时期低于经济增长速度。统计资料显示,1990-2003年,GDP年均增长9.3%,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仅增长7.7%, 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4.3%,经济增长速度比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分别高1.6和5个百分点。2003年,GDP比上年增长9.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9%和4.3%,分别比GDP增长率低0.3和5 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一、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现状与趋势 近年来,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呈现出由停滞不前到逐步增长的态势.199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4.6%,1998年增长4.3%,1999年增长3.8%,2000年增长2.1%.直到2001年才出现反弹,增长4.2%,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476元,比上年增长4.4%,2003年约为2575元,增长4%.可见,这段时期,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一直较低地徘徊在4%左右,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停滞不前甚至出现连续下降的态势.  相似文献   

5.
农村税费改革与“乡政”角色转换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农村税费改革的初衷和基本目的是减轻农民负担,2000年在安徽省以省为单位进行了农村税费改革试点,这次试点的主要内容是:三个取消、一个逐步取消、两个调整、一项改革,即取消现行按农民上年人均纯收入一定比例征收的乡统筹费;取消农村教育集资等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征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集资;取消屠宰税;用三年时间逐年减少直至全部取消统一规定的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调整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政策,农业税税率最高不超过7%;改革村提留征收使用办法,采用新的农业税附加或农业科技特产税附加方式统一收取,农业税附加比便最高不超过改革后农业税的20%。由于农村税费改革规范了农村税费征收行为,进一步调适了农民、集体和国家之间的分配关系,从而揭制了面向农民的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和各种摊派,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一年来,安徽省废除农村不合理收费项目50多项,全省共减轻农民负担16.9亿元,改革后农民年人均负担由原来的109.4元减少到75.5元,与上年相比减辐达31%。  相似文献   

6.
陈钰芬 《经济论坛》2005,(14):18-21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浙江农民收入不论在绝对数量上还是在增长速度上,一直居全国前列,连续18年保持全国省区第一。2003年浙江农民人均纯收入5431元,比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2622元高出2倍多。1997年以后,在全国农民收入增速普遍下降的情况下,浙江农村经济仍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浙江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差距呈逐渐扩大的趋势,从1997年的1.76倍上升到2003年的2.07倍。1997—2003年浙江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平均增长速度为6.4%,高出全国同期增长速度4%的2.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我县农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经济迅速发展,农民生活提高较大,1985年,农村人均总收入164.65元,人均纯收入128.70元,人均有粮354斤。但人民生活水平总的来说还比较低,农村口粮不足400斤,人均纯收入在150元以下的占农村人口的15.96%,120元以下的占58.64%,二者合计占74.6%,部分农民的温保问题还没完全解决,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8.
2005年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中央1号文件为统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结构调整为重点,狠抓农民增收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使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全面发展,全市农村合作经济总收入实现30.98亿元,比上年增长8.8%,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3354.5元,比上年增长6.7%,农业增加值实现10.6亿元,同比增长9.7%,其中畜牧业增加值实现3.9亿元,同比增12%。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大冶市通过大力发展工业园区,带动了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2003年,全市实现财政收入3.95亿元,比上年增长1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5亿元,同比增长20.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4.6亿元,同比增长25.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76元,比上年(5910)净增46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11元,比上年(2609)净增102元,新增就业岗位7150个,5830名下岗工人实现再就业.  相似文献   

10.
《经济视角》2005,(2):18-18
吉林:粮食总产量达到251亿公斤以上,比上年增产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比上年增加20%。  相似文献   

11.
一、"八五"前三年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明显滞缓(一)与"六五""七五"时期比较,农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明显减缓。"六五""七五"期间,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农业生产的全面发展,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度增长。据抽样调查,1980年到199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37.1元上升到717.3元,增长了2倍,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后实际增长70.8%,年平均增长5.5%。同全国各省(市)比较,我省农民人均收入属中等偏上的位置。进入九十年代,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明显减缓。1990-1993年共增长10.9%,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年均下降0.6%。出现负增长的现象,不仅为改革以来少见,也是建国以来少有的。  相似文献   

12.
政经信息     
据对广东省30个调查市(县、区)2560户农村住户抽样调查,首季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231.07元,同比(下同)增加125.21元,增长11.3%。增幅比上年同期高4.6个百分点,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9.1%;人均现金支出1030.91元增长6.2%,增幅比上年同期高1.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现金收支步入良性增长通道,增速加快。  相似文献   

13.
2004年,北京市成为继上海市之后,全国第二个免征农业税的城市(省份)。北京市免征农业税有两大原因:1.为增加农民收入,统筹城乡协调发展。2003年北京市农业生产总值不足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496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比上年增长11.5%。而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82.6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1.2%,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6.8%,相差近7400元。免征农业税后,将使北京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再增加24元。由此可见,尽管免征农业税对提高北京市农民收入起到的作用很小,但是政治意义重大,必将增强农民对农…  相似文献   

14.
一、阻碍我省农村居民消费的因素分析 因素一:农民收入水平低,阻碍消费需求增加从目前农村市场来看,农民缺乏相应的购买能力,使得农村市场快速发展受到阻碍。其中主要原因是目前全省农民收入水平仍显偏低,限制了农民的消费。2010年,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211元,仅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4.89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10.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幅为193%,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民收入增长幅度逐年递减。1978年至198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率为15.17%,而1985年至199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速度为4.12%,比1978年至1985年低了11.0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6.
2003年福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是福建农业和农村经济应对考验、战胜困难、取得新的进展的一年。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85亿元,比上年增长3.1%。其中,农业产值438.6亿元,比增1.8%,畜牧业产值228亿元,比增4.5%。农民现金收入继续增长,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539.47元,比上  相似文献   

17.
<正>苏北农村是我省经济欠发达地区,由徐州、淮阴、盐城,连云港四个省辖市27个县(市),13个区组成,1994年末有农村人口2509.9人,耕地3525.6万亩,分别占全省的47%和52.7%。1994年,农村经济发展出现了新的特点: 当前发展的特点 (一)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综合实力有所增强。 1.农村社会总产值达1500.4亿元,比上年增长57.5%(按现价计算),高出全省13.5个百分点。其中,农业产值627.5亿元,比上年增长56.3%,高出全省3.8个百分点;非农业产值872.9亿元,增长58.3%,比全省高出15.9个百分点。尽管1994年苏北四市农村社会总产值增幅明显高出全省,占全省份额也由上年的16.8%上升为18.3%,但是,仍属于偏低的水平。 2.农村经济结构有了明显的调整。在农村社会总产值中,乡村工业的增长最为迅速,占比也有所上升。乡村工业产值701.8亿元,比上年增长66.3%,高出全省22.3个百分点,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为46.8%,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还体现在种植业的粮食与经济作物的比例关系上。苏北各地在稳住粮食这个大头的基础上,在推广先进栽培技术、调整作物茬口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农民外出劳务收入占其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不断提高,对农民增收的贡献日益增强。山西省也显示出这种趋势。1986年山西省农民的人均外出收入是46.33元,占同期人均纯收入的11%,到2002年,农民人均外出收入达到616.37元,占同期人均纯收入的26%,外出收入增加额对人均纯收入增加额的平均贡献率达到29%。大量数据表明,外出收入逐步成为推动农民收入增长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19.
商业银行个人金融理财营销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个人金融理财供求分析 (一)居民财富增长扩大理财需求.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1],200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约13.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元,比上年实际增长7.7%;农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实际增长6.8%.2004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1.95万亿元.麦肯锡公司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目前中国有120万家庭拥有10万美元以上存款,占中国个人存款总额50%[2].资料表明,家庭年收入在6-10万元的中产阶层迅速增长.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初,承德有6个国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个省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024个贫困村,贫困人口104.4万,占农业人口的36.3%。自实施《承德市农村扶贫规划(2001—2010年)》以来,承德的扶贫开发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至2008年底,全市已有715个贫闲村实现了整村推进规划目标,7个扶贫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1年的1408.8元增长到2008年的3370元,有40.92万人实现了稳定脱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