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东北振兴以来大庆市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晓翠  张平宇 《经济地理》2012,32(5):99-102,146
以大庆市为研究对象,从资源产业持续发展能力、接续替代产业发展能力和产业转型支持能力三个方面构建了资源型城市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模型(CSD)及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东北振兴以来大庆市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大庆市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保持了一个平稳上升的态势。石油产业仍是大庆市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接续替代产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城市经济基础雄厚,产业转型支持能力较强。但是,由于石油资源衰减加快,石油产业持续发展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2.
东北资源型城市发展需要民营经济的支持。本文针对石油、林业和矿业等各种资源产业类型,分析东北资源型城市民营经济发展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台州市不具各发展煤炭、石油的自然资源优势,但因地处东南沿海,风力资源和海洋资源等丰富,发展新能源产业是台州经济发展和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最近,我们对台州市的新能源的应用与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4.
李磊 《经济咨询》2006,(6):22-25
资源型城市是指依托资源要素的天然禀赋,在工业化过程中开发建设而形成的单一产业城市,是任何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推动力量。在发展经济的初始阶段,为建立庞大的工业体系需要能源、动力、基础设施和装备的支持,这就对石油、煤炭、钢铁等矿产资源产生了需求,使资金向资源型行业集中,在促进了资源产区的资源开采的同时也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地区经济的繁荣。  相似文献   

5.
石油城市作为资源型城市的一种,具有许多有别并严重于其它综合性城市的脆弱性问题。其中,石油资源主导下的经济系统脆弱性尤为突出并亟待调整规避。以石油城市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经济系统脆弱性发生的过程、机理和特征。从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四方面分析了石油城市经济系统的特殊发展条件;指出石油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发生的四个过程,即:城市形成期——脆弱性产生、城市成长期——脆弱性增强但具有隐蔽性、城市成熟期——潜在脆弱性巨大、城市转型期——脆弱性接近最大化。认为"刚性的产业结构、接续产业发展不完善、替代产业不发达、产业转型困难、石油资源日益枯竭"是石油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发生的主要因素。构建脆弱性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并以大庆市为例进行脆弱性程度评估,进而得出大庆市经济系统脆弱性呈逐步降低趋势,但是仍处在中等脆弱水平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战略研究——以克拉玛依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亮  宋周莺  余金艳  黄建毅 《经济地理》2011,31(8):1277-1282
从资源型城市的基本属性出发,在回顾已有文献的基础上,通过架构起一般性的框架分析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模式,指出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应摆脱资源依赖,回归到城市产业发展和功能提升等一般属性的建设上来。同时,以石油城市克拉玛依为例,分析其产业转型条件和机遇,研究其产业转型的战略选择。研究指出,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要做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及城市功能的提升,特别要依据新的国际环境和地域环境做好城市发展战略。而在新形势下,克拉玛依应利用好现有的产业基础、中亚油气资源合作开发的机遇以及国家政策优势,推进构建产业结构的多元性,确立新的城市功能,借此推进城市产业转型。  相似文献   

7.
东北资源型城市发展需要民营经济的支持.本文针对石油、林业和矿业等各种资源产业类型,分析东北资源型城市民营经济发展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吴晓明  刘琳  杜娟 《财经科学》2015,(11):111-120
基于对石油产业投入与经济发展质量产出两系统间的相互促进、耦合协调关系的分析,本文梳理了石油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质量指标体系,并建立耦合关联模型.研究采集四川省(涵盖12个市)油气资源丰富区域的2013-2014年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省石油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不同区域间石油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质量耦合协调较差.据此,研究提出可从科技创新,优化石油产业资源配置,加强政府政策配套等多方面推动石油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质量间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储琳  张琦 《时代经贸》2010,(14):77-78
在目前应对气候问题,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大环境下,石油产业在遭受冲击的同时也会发展巨大的机会,本文就石油产业的SWOT模型进行分析,来为石油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石油消费国之一,石油消费量大约50%依靠国外进口。近年来,中东地区政治动荡对世界石油供应带来很大影响,石油供应出现不平衡,石油产量难以满足需求,石油价格猛涨,并且居高不下,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石油储量的有限,价格的昂贵,迫使人民寻求新的能源和化工原料来替代石油。煤炭是替代石油的最佳资源,新疆煤炭资源丰富,具有发展煤化工潜在条件,这对新疆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发展煤化工产业将成为新疆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因此,通过思考充分认清新疆煤化工产业优势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将全面分析新疆煤化工产业发展优势条件,提出新疆煤化工产业再上新台阶的部分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1.
新疆能源资源蕴藏量丰富,在国家能源战略的地位日益凸显。一次能源的生产与消费均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煤炭、石油、天然气是能源生产与消费的三大资源。能源结构中,煤炭的消费占比更为突出;原油消费占比减少;天然气产量占比增长较快。石油、天然气、煤炭产业发展迅速,能源基地建设加快步伐,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2.
新疆石油、煤炭、天然气资源丰富,资源型产业对新疆经济发展至为重要。利用2009~2013新疆统计年鉴数据,遴选排名前十位规模以上的优势产业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区位熵方法对新疆资源产业进行测算并判断资源产业集聚程度,对形成产业集群的行业进行识别,结果显示:新疆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电力、热力和生产的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具有很高的集聚度和明显的产业集群势头。接着,借助"资源集聚-产业网络-服务体系"的RIS模型进一步对新疆资源产业集群进行检验,发现新疆石油化工产业、煤电煤化工产业和风电产业已初步形成资源产业集群,但仍处于初级阶段,需要在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园区建设、营造产业环境、紧抓国家战略机遇等方面做出进一步的努力。  相似文献   

13.
东北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转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东北资源型城市存在问题的严重性以及产业转型的紧迫性,以煤炭、石油、森林等资源型城市为重点,探讨资源型城市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的战略重点,提出国家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援助政策。  相似文献   

14.
黄洁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19):F0004-F0004
一、“荷兰病”横型 上个世纪50年代来到70年代初,因荷兰发现了储量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格罗宁根油气田)资源,加上世界石油危机的影响,荷兰政府决定发展油气产业,荷兰一夜间成为以出口油气为主的国家,荷兰的某些服务产业畸形发展.吸引了大量的低素质的劳动力就业,经济一派“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15.
人类社会已进八了新世纪,发展的主题发生了重大变化,以人为中心,强调经济与资源、环境、社会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潮流,传统发展方式受到了越来越严峻的挑战。资源型城市是指因当地森林资源、石油、煤炭等资源的开发而兴起。并在一段时期内主要依靠资源型产业支持整个城市经济发展的一种特殊城市类型。如何推进资源型城市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则是当今最为急迫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6.
齐欣 《时代经贸》2013,(13):3-3
世界石油市场主要存在资源拥有者、消费者以及投资者三个主体,在石油经济背景下,国家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资源拥有者,其实石油经济最直接的受益者。本文中以委内瑞拉为例,研究石油经济与石油政策之间的关系,以探讨委内瑞拉石油“战略”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齐欣 《时代经贸》2013,(14):3-3
世界石油市场主要存在资源拥有者、消费者以及投资者三个主体,在石油经济背景下,国家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资源拥有者,其实石油经济最直接的受益者。本文中以委内瑞拉为例,研究石油经济与石油政策之间的关系,以探讨委内瑞拉石油“战略”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基于新能源产业的美好发展前景,有一些人认为,现在应该考虑开征新能源资源税,补充地方政府财力。不可否认,在油价高企的背景下,新能源作为石油的可替代资源,其发展前景的确非常美好,尤其是新能源产业中的光伏产业、核能产业以及风能产业  相似文献   

19.
胡健  焦兵 《经济地理》2007,27(4):533-537
文章利用CRn指数.H指数、Ellison—Glaeser指数等指标,对中国油气资源开发行业的产业集聚程度进行了实证研究,其中对石油行业的上、下游环节进行了细化研究。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结论:中国油气资源开发上游产业已显现出较强的集群性,且主要集中在我国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但是油气资源开发下游产业并没有体现出相应的集群性。油气资源开发业的产业链布局存在缺陷,这导致油气资源密集地区的资源禀赋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东北地区的资源条件、产业基础、技术优势和发展环境出发,分析了东北地区建设装备制造、石油石化、精品钢材和现代制药产业创新群的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提出建设四大产业创新群的基本目标、重点领域和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