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免除刑罚的适用必须遵循“以犯罪事实为依据,以刑法规定为准绳”的原则,正确选择多功能情节,充分考虑免除刑罚的必要性。刑法第37条是关于非刑罚处罚方法的概括规定,在不具有具体的免除刑罚情节的情况下,不宜直接依据该条规定对被告人免除刑罚,防止滥用自由裁量权。  相似文献   

2.
雷鸣 《西部大开发》2011,(1):140-141
在单位犯罪中要做到正确适用各种刑罚,应根据单位犯罪的特点,查清犯罪情节,确定各主体的刑事责任,并将刑法总则中刑罚适用的规定和刑法分则中单位犯罪法定刑的规定结合起来考虑,才能做到量刑适当。  相似文献   

3.
胁从犯质疑     
冉丽 《魅力中国》2009,(1):74-75
“胁从犯”是我国刑法关于共同犯罪立法的一大特色。我国刑法规定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可见我国刑法是把被胁迫参与犯罪者作为一种独立的共同犯罪人并全部纳入刑事追究的范围,根据其合理性却是值得质疑的。  相似文献   

4.
一、量刑情节的内涵量刑情节,是指由刑法规定或认可的定罪事实以外的,体现犯罪行为社会危害程度和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大小,据以决定对犯罪人是否处以刑罚、处以刑罚的轻重所应当或可以考虑的各种具体事实情况.  相似文献   

5.
非刑罚处理方法作为我国刑法上的一项制度,理论界已少有人问津,实务界几乎弃之不用.本文就非刑罚处理方法的相关问题作了论述,进而指出刑法第37条规定的几种具体非刑罚处理方法应当废除。  相似文献   

6.
"罪刑相适应"是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刑法》第六十一条规定:"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时,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判处。"可见,刑罚的轻重应当与行为触犯的罪名和犯罪行为具体情节对社会的危害程度相适应。  相似文献   

7.
刘璐 《魅力中国》2011,(14):170-170,169
人性是支撑刑法善性发展根本性的要素之一,只有真正将“人”之概念的内涵契合于刑法之中,才能形成一部良善刑法。尊重人性为刑法的合理性奠定了基础,刑罚制度同样必须围绕“人”来建立。人性对于刑罚规制在于要求罪刑相当、刑罚适用的必然与及时。以人性为基础,以上述两个方面的内容为路径指引,刑罚制度在此情境下能够凸显其人文关怀的一面。  相似文献   

8.
蔡霞 《特区经济》2011,(10):241-244
我国刑法对公司犯罪只规定了罚金刑一种刑罚方法,这种单一的刑罚配置不能对公司犯罪起到惩罚和教育作用。我国可以借鉴美国公司犯罪刑罚体系的做法,通过完善罚金刑,增设多种附加刑的方式,对我国公司犯罪刑罚种类作出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立功是刑罚裁量中的一项法定情节,由于法律对该情节规定了从轻或减轻甚至免除处罚的规定,因而在司法实践中其应用的几率很高。我国刑法第六十八条规定:"犯罪分子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表现的,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但由于审查标准没有确立,我国的立功制度显得相对简洁,在实践中对如何认定立功则颇具争议,学界对立功制度的理论研究尚不够深入,以致面对复杂的现实问题时理解上存在很大分歧,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立功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10.
刘飞  刘颖 《魅力中国》2010,(36):161-162
刑罚目的是什么,该如何实现,历来为刑法学界研究热点。在新的形势下,惩罚犯罪、预防犯罪和保护法益才是刑罚应该具备的目的。刑罚目的的实现既离不开一些具体措施,也需要一些原则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李芬 《魅力中国》2010,(35):177-177
我国刑法第12条第2款是有关刑法溯及力与既判力之间关系的规定,但该款条文规定无论是在假定爷件还是在适用结果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建议在保留原法条的基础上,增加“但在刑罚执行期间,有新的法律或事实出现,认为其行为不再是犯罪或处刑较轻的,应当按照有利于犯罪人的规定相应减轻或免除其剩余刑罚”作为该款条文的补充规定。  相似文献   

12.
袁志向 《魅力中国》2010,(11):182-183
根据当前我国的法律规定,保外就医制度属于一种刑罚变更执行程序,保外就医期间计入刑期。保外就医承担刑罚执行和医治疾病双重功能。但这种法律定位存在弱化惩罚力度、不利于刑罚目的实现、容易引发畸形刑罚执行现象、损害被害人感情,有违社会正义等无法克服的缺陷。应当对保外就医制度定位为一种刑罚执行暂缓或中止程序.保外就医期间不计入刑期。  相似文献   

13.
李琳锐 《魅力中国》2013,(20):367-367
摘要:以人为本、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但是我国的形事案件仍呈高发态势,这必然对社会的和谐构成威胁。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刑法也必须进行现代化的变革。中国刑法的现代化首先是刑法理念的现代化。人权保障、刑法谦抑、形式理性是刑法的三大理念。而在当前的法治建设中,应当把刑法的谦抑理念摆在重要位置,破除对刑罚的迷信。  相似文献   

14.
范玉龙 《魅力中国》2010,(26):139-139
刑法的谦抑性是以最小的刑罚资源,达到最好的社会效果。要尽量减少刑罚对犯罪的适用范围,谨慎的裁量刑罚。我国在治安情况良好的情况下,整体上过于严厉的立法和量刑已经不适应现实情况。把刑法的谦抑性理念渗入到立法和司法活动中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从我国古代起就有“恤老”、“矜老”的传统,在老龄化问题目益突出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的今天,我国刑法对老年人犯罪处罚过于严厉,对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的保护明显不够。综观我国古代及当今世界各国及地区,都对老年人犯罪处罚作出了从宽的规定,因此,在我国现行刑法中构建老年人犯罪从宽的刑罚制度,符合刑罚目的和刑事责任,有利于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体现我国“矜老”的文化传统,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也是顺应国际法治发展趋势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行《刑法》对于侵犯商标权犯罪的相关规定,由于价值取向、立法技术等原因,造成了不少漏洞,如罪状规定过于狭隘,刑事立法过于滞后,刑罚配置不够合理等。本文对侵犯商标权犯罪刑事立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尹晓 《黑河学刊》2012,(10):73-75
刑罚的正当与否是构成刑事活动是否合理的行动指南,刑法正当性的理性分析应采取统一论,应建立一种中国化的合理的刑罚正当性学说。  相似文献   

18.
殷周喜 《魅力中国》2011,(5):191-191
在刑法修正案八中规定了未成年犯罪人免除前科报告义务,而我国九七刑法第一百条规定了前科报告制度。从中不难看出,刑法修正案八对我国的未成年人前科制度的消灭做出了初步规定。以下,本文对我国未成年人前科制度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要梳理了我国刑事被害人政策的立法,就被害人的刑法保护进行了探讨。给出了"被害人"的概念,提出了"赔偿金"是刑罚的一种方式,在量刑上引入"和解机制",促使我国刑法理论中的刑罚的功能由惩罚性向恢复性转变。  相似文献   

20.
我国《刑法》第12条规定了溯及力的一般原则——从旧兼从轻,相关司法解释将“处刑较轻”界定为“法定刑较轻”。法定刑较轻不等于判处的刑罚较轻,将处刑较轻等同于法定刑较轻,使从旧兼从轻原则只能适用于罪否及法定刑轻重的比较,为以事后法加重被告人刑罚预留了制度空间。从旧兼从轻原则适用范围和方式的错位,有待于回归“处刑较轻”的刑法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