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杰  李勇  刘志彪 《经济学》2010,9(3):1261-1286
本文构建了一个模型来研究外包以及依附于外包活动中的技术转移,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多重影响效应。我们的研究表明,在发展中国家为低模仿类型时,外包活动中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转移,有利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双方的福利增进;在发展中国家为高模仿类型时,技术转移有利于发达国家,而不利于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育。我们的研究支持这样一种观点:外包条件下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转移,并不必然会带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可持续增长,一个不可忽略的必要条件是,发展中国家自身制度条件制约了外包与技术转移对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外包、创新与工资不平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构建了一个纳入发达国家创新活动的外包模型,来研究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外包转移,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工资不平等以及作为发包方的发达国家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我们发现,外包转移活动中不同因素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工资不平等有着较为复杂的影响效应;更为重要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外包转移程度越大,越能激励作为发包方的发达国家企业的创新活动.进一步,考虑到作为外包转移接受方的发展中国家之间普遍存在的模仿行为特征,在外包模型中引入了发展中国家企业之间的模仿系数.模型结果表明,发展中国家代工企业之间的模仿程度越大,则会缩小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工资不平等;而且,作为代工方的发展中国家企业之间的模仿程度越大,越能激励作为发包方的发达国家企业的创新活动,越能激励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外包转移.本文的结论对于重新思考与理解外包活动对作为发包方的发达国家和作为接包方的发展中国家所具有的复杂影响效应,无疑具有非常直接的现实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南北技术扩散的分析框架探讨了发展中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差距对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的影响.不同于以往研究,本文假定发展中国家同时进行自主创新和国外先进技术模仿,其知识产权保护在鼓励自主创新和国外技术模仿的两难中权衡取舍.理论分析结果显示发展中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差距都对其技术进步都有重要影响.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当前的技术进步主要依赖于对国外先进技术的模仿,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效应不显著.因此现阶段鼓励国外技术模仿的宽松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有利于促进我国的技术进步,但随着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不断缩小,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将会有利于促进我国的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专利制度理论认为,强的专利保护有利于发达国家的创新和增长,但不利于以模仿为主的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但最新的文献却认为,过强的专利保护会妨碍后续研发,不利于发达国家的创新和增长,而一定程度的专利保护却有利于技术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并有益于发展中国家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外包行为,究竟是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从而减少了经济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呢,还是通过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生产过程中的加工组装环节,从而扩大了对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污染?本文在中国业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代工平台的经济背景下,利用中国行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外包对我国环境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外包行为显著降低了我国的环境污染强度.与此同时,本文还给出了我国规模效应、技术效应、结构效应、产权制度以及要素禀赋等的结果.本文的结论对于理解我国紧迫的产业升级等问题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发展中国家为视角,构建一个基本的双寡头Cournot模型,来分析环境技术从发达国家转移至发展中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商品生产和社会福利产生的影响.本文认为环境技术从发达国家无偿转移至发展中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社会福利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通过引入福利函数并求解最优的社会福利,发现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最优的社会福利选择是:当国内企业生产成本等于国外企业生产成本与环境技术的产量溢出之差时,环境技术的完全转移才是发展中国家的最优社会福利选择.并据此推导出社会福利最优的环境技术转移路径.  相似文献   

7.
虽然国际外包活动在全球化范围内兴起,但是研究通过这一形式下的技术转移问题研究还不是很多。文章通过对国际技术转移的影响因素和国际代工中技术转移问题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试图为从发展中国家的角度分析国际代工中的技术转移问题建立一个框架。  相似文献   

8.
FDI、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54,自引:0,他引:54  
本文在一个两国内生增长模型中研究了发达国家FDI产业选择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问题。本文分析表明,发达国家FDI产业的选择依赖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能力和竞争能力,发展中国家技术能力和竞争能力越强,发达国家则倾向于将更多更先进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FDI能否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依赖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力资本积累,只有辅之以较快速度的人力资本积累,FDI才能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因此,普及和改善教育、提高国民的人力资本水平应该成为发展中国家提高自身技术能力、吸引FDI、促进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核心政策。  相似文献   

9.
服务外包: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制造业大量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及时抓住了这一重大战略机遇,大量承接世界制造业转移,使我国在较短时期内成为世界贸易大国、引资大国和发展中的“走出去”大国,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进入新世纪,经济全球化出现新特点,世界服务外包不断发展壮大。笔者认为,服务外包有望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又一重大战略机遇。抓住这一机遇,将对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一、外包及其主要特点“外包”(Outs…  相似文献   

10.
全球服务业离岸外包的发展趋势与中国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离岸外包是企业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和企业外部资源进行产业转移的一种形式,主要是指跨国公司利用发展中国家的低成本优势将生产和服务外包到发展中国家。与外商直接投资(FDI)相比,由于离岸外包更具有降低成本、强化核心能力、扩大经济规模等作用,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离岸外包作为国际化的重要战略选择。离岸外包兴起于制造业,但进入本世纪以来,由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  相似文献   

11.
资产负债管理是保险公司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其所要实现的目标很多,其中某些目标之间是具有矛盾性的。本文针对寿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存在的众多冲突目标问题,建立了一个多目标资产负债管理模型,以帮助寿险公司实现资产配置和负债配置的风险最小化目标、利润最大化目标和公司价值最大化目标。算例分析发现,基于多目标规划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型能够同时实现不同的目标,改善寿险公司的管理效果,而且该模型具有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笔者以Feenstra等人的三要素模型为基础,分析了国际外包影响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熟练劳动力与非熟练劳动力之间工资差距的理论机制,运用我国工业行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外包对我国工业行业总体及分部门工资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包和技术进步对我国工业行业熟练劳动力与非熟练劳动力之间工资差距的扩大均存在明显的正效应,但外包对劳动力资源密集型部门和中等技术部门的影响效应相对更强。  相似文献   

13.
外国直接投资、技术许可与技术创新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本文以经济全球化条件下 ,以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努力向发达国家通过FDI(国外直接投资 )和LICENSING(技术许可 )的渠道进行技术引进以达到自主技术创新从而推动本国经济持续增长的目标为背景 ,建立了一个技术引进与经济增长的扩展模型。本文的主要结论是 :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 (LDC)而言 ,技术许可比FDI所带来的技术外溢更有效 ,LDC或者依赖FDI,或者依靠技术许可作为其技术引进的主要来源。没有相应管制时倾向于依赖FDI。考虑制定何种政策以达到社会福利的最优化时 ,人力资本的水平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景瑞琴 《经济问题》2007,339(11):41-44
现代服务业是人力资本密集型的行业,但为什么像中国与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却承接了大量的国际服务外包,通过比较服务外包承接国的人力资本禀赋以及分析人力资本与国际服务外包的相关性,发现中国与印度在国际服务外包中的比较优势取决于该国熟练劳动力的绝对数量,而不是熟练劳动力在该国总劳动力数量中的相对比例.这也是印度与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能够成为主要服务外包承接国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how imitation activities affect the technology gap between developing and developed countries using a North-South model in which the variety of goods is expanding over time. If imitation productivity is high enough, nonrivalrous ideas and inexpensive labor enables developing countries to reduce their technological backwardness by imitating products even if their initial level of technology is far behind the technology in developed countries. We also show that the rise of imitation productivity may benefit both developing and developed countries if they prefer a sufficient variety of goods.  相似文献   

16.
With increasing emphasis on the importance of outsourcing, the ‘fear of job losses’ has been of significant interest, not only in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but also in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this article, we empirically investigate the impacts of intermediate inputs (material) and services outsourcing on the relative demands for skilled and unskilled labour in Thailand's manufacturing sectors from 1999 to 2003. Based on the aggregation of establishment-level data at 4-digit industrial classification, we find that both intermediate inputs and service outsourcing are relatively skill-biased. Further, our results show that intermediate inputs outsourcing has negative impacts on the relative demands for skilled and unskilled workers, whereas service outsourcing shifts the demand towards skilled workers at the expense of unskilled workers.  相似文献   

17.
Global governance on climate change has embraced the transfer of environmentally sound technologies as a crucial means of implementation to meet 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 During the negotiation toward the Paris Agreement that replaced the Kyoto Protocol under the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the negotiation 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transfer experienced contestation between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over policy direction and options. Under this context, why, in which policy options, and how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have clashed have not been fully explored yet in the issue area of climate chang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unpack the negotiations over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transfer as a part of the Paris Agreement by three dimensions of marketisation, privatisation, and de-regulatory approach on the theoretical ground of discursive contestation between neo-liberalism and structuralism. This research, revealing the ground and the range of stretched contestant policy options, will provide a means to discern whether policies and modalities to be adopted to implement the Paris Agreement are skewed toward developed countries or developing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8.
对KIBS外包的内涵、机理以及其与企业绩效间关系的研究进行梳理,并对这三方面的研究发展进行展望。研究表明:国外关于KIBS外包的研究多数基于发达国家的研究背景,较少关注发展中国家;国内关于KIBS的研究起步较晚,至今没有系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鉴于此,从不同视角建立系统的、适合国内KIBS以及KIBS外包发展的机制,是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The paper examines foreign aid in the context of a dynamic Ricardian model of trade and development that highlights the role of learning in both the initial adop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and products and their eventual transfer from developed to developing countries. When aid is paid as a pure unilateral transfer, the conventional short‐run terms‐of‐trade improvement that results from a home bias in consumption causes harmful delays in the transfer of technology that can lead to mutual immiserization. Conversely, aid that directly or indirectly expedites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learning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can be mutually benefici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