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化进程的社会经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比较,分析海峡西岸经济区三次产业产值结构和从业人员结构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总结出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化发展的一些特征,包括: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和产值提升促进城市化率及其年递增幅度的增长;第二产业产值和从业人员增长促进第三产业产值和从业人员增长;城市化中前期,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共同增长,城市化后期第三产业产值的增长降低了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城市化发展进人质的提高阶段;海西经济区工业化快速发展伴随着快速城市化,第二、三产业蓬勃发展促进人口集中于城市.基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期,提出海峡西岸经济区规划与建设应重点放在城市经济发展上,促使各城市良性发展,并在自由发展过程中具备城市群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2.
"海峡西岸经济区"区位分析和城市综合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红  曹晖  庞兰芳 《经济地理》2008,28(3):372-376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提出与实施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有利于应对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挑战和培育东南沿海经济增长极。文章在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涵义作了深入剖析的基础上,着重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区位的合理确定、区域竞争力(包括城市综合竞争力与经济竞争力)和城市引力及中心城市定位进行了科学的建模分析与预测,在总结当前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在国务院支持和推动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国家发改委规划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政策形势下,海峡西岸经济区港口群日益成为牵动、辐射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文章在梳理福州、厦门、泉州三大港口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根据相关数据,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别计算港口与城市两个子系统的综合发展值,再根据两个子系统的综合发展值计算二者的协调系数,以评价其协调水平并略作比较.  相似文献   

4.
李为 《发展研究》2016,(12):20-24
城市群是我国城镇化的主体形态,海峡西岸城市群是福建优化发展空间格局、促进城乡一体化的战略抓手.在界定城市群定义、论述城市群建设意义的基础上,分析海峡西岸城市群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剖析其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描绘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研究认为,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优势突出,且面临着闽台合作以及自贸区、“海丝”建设等带来的新机遇,但区域联系松散、核心城市竞争力偏弱、要素内聚力不足.据此,从整合空间、培育极核、提升功能三个维度,对海峡西岸城市群规划建设提出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区域旅游资源禀赋导致了旅游业发展水平差异。海峡西岸经济区涉及城市群众多,空间发展差异明显,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区域旅游业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与协调理论是研究海峡西岸经济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能够指导海峡西岸经济区旅游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群的定位及发展路径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尹晓波  侯祖兵 《经济地理》2006,26(3):473-477
城市群是区域经济快速增长的平台,根据美国经济地理学家诺瑟姆“S”型城市化发展道路,我国城市化已经进入加速发展阶段。文章通过西方城市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的区位理论,对海峡西岸经济城市群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经济区域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特征和发展基础,提出城市化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依据经典的增长极理论,区域经济发展首先应把少数优区位地区培育成经济增长中心。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厦门、福州及温州成为经济增长的三大增长极,在TP模型理论框架下,利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对海峡西岸经济区三大中心城市技术扩散空间效应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心城市厦门、福州及温州的技术扩散对区域经济增长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建议在加强区域金融合作的基础上促进资本流动与融合,继续加大研发资金投入,实行外商直接投资的差别化战略来提高中心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及技术扩散效应从而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通过构建产业生态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海峡西岸经济区20个城市产业生态化水平进行静态与动态分析.结果表明:海峡西岸经济区各城市产业生态化差异明显,可以划分为产业生态化领先区、中上区、中下区和落后区;从变化趋势看,领先区、中上区、中下区的产业生态化水平逐步上升,而落后区产业生态化水平则出现下降的趋势.针对以上研究结论,提出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生态化水平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构建产业生态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海峡西岸经济区20个城市产业生态化水平进行静态与动态分析.结果表明:海峡西岸经济区各城市产业生态化差异明显,可以划分为产业生态化领先区、中上区、中下区和落后区;从变化趋势看,领先区、中上区、中下区的产业生态化水平逐步上升,而落后区产业生态化水平则出现下降的趋势.针对以上研究结论,提出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生态化水平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城市的发展需要产业来支撑,经济总量的壮大,需要产业来依托。参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一定要做好产业集群这篇文章,推动产业集聚,完善产业配套,培育壮大特色经济,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福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战略目标,在推进产业发展,经济繁荣的同时,社会也要求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尤其迫切需要对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有着关键作用的高职教育进行改革.大力发展高职教育,将为海峡西岸经济建设提供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与海西经济建设形成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构建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并选取合理的评价指标进行实证分析,客观地比较了海西经济区与"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城市竞争力的差距。文章认为,海西经济区的城市竞争力在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基础设施服务、社会事业与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竞争力均远远落后于长三角经济区和珠三角经济区。为了加快发展,海西经济区应该构建海峡西岸城市群,增强中心城市竞争力;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基础设施服务水平;深化海峡两岸的交流,拓宽对外开放广度深度;加大社会事业的投入,提升科技教育竞争水平。  相似文献   

13.
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若干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叶飞文 《发展研究》2007,(10):10-13
一、加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规划建设,促进区域综合竞争力整体提高 1.规划建设海峡西岸核心区,充分发挥福建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心城市对于一个区域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福建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过程中,必须着力发展状大中心城市特别是福州、厦门、泉州三大中心城市。本栏目编发的这组文章就此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华边 《发展研究》2007,(6):86-87
三明城市围绕建设海峡西岸区域中心城市的战略部署,坚持市区"南拓北扩西进"、市县一体化和城市联盟"三策并举",按照一主(三明中心城市)两辅(永安、沙县)的城市空间结构模式,实施以区域空间整合为重点的三明、沙县市县一体化和以产业整合为重点的三明、永安城市联盟,优化永安 三明--沙县城市主轴线发展布局,形成包括三明市区、沙县、永安的大三明城市格局,做大空间、做优环境,提高城市的竞争力、辐射力,逐步把三明建成连接沿海、对接内陆、联动周边经济协作区的重要区域性中心城市,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群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6.
袁怀宇 《经济地理》2012,32(2):66-70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层面的重大战略。在探讨城市群发展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合理分析福建海西区城市群发展环境:厦泉漳、福州、南三永三个城市群的发展及措施。之后,对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群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结果显示:在区域城市群的协调和整体发展方面,要加快完善福建交通网络体系、推动海西区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加大海岸、海岛、海洋的利用开发力度,发展县、乡特色产业和特色经济,为海西经济区发展提高完善的金融支持服务,充分发挥祖国统一前沿平台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海峡西岸经济区先进制造业发展评价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胡蝶  张向前 《经济地理》2011,(6):961-967
评价海峡西岸经济区先进制造业可从总体、区域、企业三层面。首先从经济创造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环境资源保护能力三方面来评价海峡西岸经济区先进制造业总体现状;其次将海峡西岸经济区先进制造业与沿海发展省市相比较,分析其差距与不足;再次,从总体特征、行业分布特征、地区分布特征、经济效益四个方面描述海峡西岸经济区先进制造业企业现状。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海峡西岸经济区要采取合理引导外资投向,引导海西先进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打造主导产业,实现区域分层协调发展,加速海西制造业人才资源资本化等措施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厦门正处在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形态转型的关键时期,只有真正抓住今后五年的发展机遇,认真做好“十一五”规划,厦门才能在东南沿海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群中迅速崛起。  相似文献   

19.
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物流竞争力的动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观音  左泽平 《经济地理》2012,32(3):107-113
在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城市物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2005年和2010年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物流竞争力进行了动态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海西城市物流竞争力总体较弱,城市间呈现"洋葱头"型的不平衡结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局面并没得到根本扭转,但具有后发优势;不同层级的城市在挖掘物流潜力和提高物流产业效率上具有差异性;提升城市物流竞争力函需大力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业和第三产业;海西物流人力资源匮乏,已不能适应城市物流发展的需要。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20.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体现了福建对自身区域在全国经济格局中所处位置认识的深化,也体现了发挥对台优势意识的深化。作为福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泉州市的核心区鲤城,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如何定位,扮演何种角色?本文就这个问题谈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