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但是,在现实劳动关系中,非公企业不法经营、欺压劳工相当普遍,克扣、拖欠工资并造成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受侵犯的问题在某些地方还相当严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是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直接关系非公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及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构建非公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对于非公企业实现法治管理,以及发挥行业自律作用都有推进作用.非公企业劳动关系和谐模式的构建,可以划分为精神层、制度层和物质层.应从以下方面把握:建设和谐文化,培育和谐精神;诚实守信,不为欺诈行为;符合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实行民主管理;管理者与被管理之间相互尊重,以人为本;依靠和谐理念,增强管理的非权力影响.  相似文献   

2.
企业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元素和基本组织形式,企业文化建设的本质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从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和人的多层次需要出发,善待员工,使员工在和谐的劳动关系和工作环境当中产生归宿感和认同感。只有重视企业文化的发展和建设,企业才能增强向心力、凝聚力,从而促进劳动关系的融洽和谐。  相似文献   

3.
和谐劳动关系对企业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它既可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又可影响企业能否保持可持续发展。良好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需要企业强化人际关系管理,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和谐劳动关系建立的基本基础,和谐劳动关系是社会人际关系在企业中的表现。一个企业经济效益的好与坏,与和谐劳动关系是否建立具有一定的关系。和谐劳动关系好的企业,具有人气凝聚力,凝聚力催促企业向前健康发展,将企业经济效益实现最大化。反之,和谐劳动关系差,企业人气便会人心涣散,导致企业应有经济效益难以实现,阻碍企业发展。由此,和谐劳动关系的创建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管理劳动在现代社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社会生产整体角度看,现代管理劳动不仅包括每个企业生产经营的微观管理,还包括引导和协调社会经济整体运行的宏观管理。宏观管理劳动和微观管理劳动共同参与了价值创造,它们在价值的形成和实现过程中承担着各自的职能。只有促进宏观管理劳动和微观管理劳动的协调与配合,才能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与有用劳动集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的转型时期,劳动关系主体利益越来越多样化,造成劳动争议数量的增多。劳动争议的高频发生使劳动关系矛盾成为各类企业亟待解决的棘手问题,人员的不稳定不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造成社会劳动关系动荡。目前集团公司的劳动关系风险处理机制属于事中控制,事后补救,如何将劳动关系争议扼杀在萌芽中,将是集团公司在劳动关系管理实践中重要的研究内容。除严格执行《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工会法》等法律法规,完善集团公司相关规章制度外,构建一个劳动关系风险预警系统是集团公司维持和谐劳动关系,维护人员稳定的重要手段。本文首先分析了企业劳动关系风险预警系统的概念,并阐述了构建企业劳动关系风险预警系统的相应原则,最后提出了企业劳动关系风险预警系统的整个构建框架,希望为集团公司及各类企业的劳动关系风险预警工作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集体协商、集体合同是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手段.积极推广集体合同制度,对于强化劳动法律规范的操作性,加强民主管理,促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庸是儒家的核心思想,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庸之道作为一种方法论,其精髓对现代教育教学活动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当代高校教师应该积极汲取中庸之道的思想精髓,坚定不移地秉承中庸之道,做到古为今用,合理运用中庸之道指导高校课堂教学活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以及高校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最终获得高校教师自我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劳动合同法下企业应转变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是中国劳动关系法制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企业和员工有着深远的影响,引发企业与员工之间新一轮的劳动关系博弈。新劳动合同法将促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环境下,由于劳动关系,企业管理者行为思维方式,管理模式相应改变,因之人力资源结构与员工队伍稳定,劳资矛盾的关系相对突出.本文从人品特性结合现代企业制度,针对目前企业中存在的用人观,对如何加强新时期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进行初步的探讨,并提出具体改进的积极建议.  相似文献   

10.
企业管理正由传统以"物"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的文化经营已成为现代企业经营的核心价值理念。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经营,可以明确价值取向,凝练企业精神;可以把人的需要和发展与企业的需要和发展。把个人生存劳动的目的与企业的生存、发展和壮大有机地联系起来;可以建立和改善企业与顾客的关系,全面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企业人本文化经营在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形成中越来越发挥重要的源动力作用。  相似文献   

11.
模糊综合评价法在企业劳动关系计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劳动关系的定量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对劳动关系内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模糊数学的理论方法,设计和构建了一套企业劳动关系量化的模糊综合评价体系,以便于企业了解自身的劳动关系状况,改进劳动关系政策,同时能够进行不同企业和行业劳动关系的比较。  相似文献   

12.
劳动关系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微观基础和必然要求。然而,中国现阶段却存在“强资本”与“弱劳动”导致的劳动关系扭曲。“资强劳弱”的劳资关系,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为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劳资关系,必须弱化劳动力过剩的程度,加强劳动者的组织建设,强化劳动者的权益保护,构建企业利益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13.
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劳动法的存在是为了保护劳动关系中处于弱势的一方劳动者,是国家对劳动力市场的正当干预。正确认识劳动法的价值不仅有利于劳动法的实施,有利于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更有利于保护劳动者人权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主要探讨家族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的目的、原则和机制问题.家族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的目的除了人岗匹配并产生人力资源整体绩效之外,还包括促进人力资源的成长与建立和谐的工作关系.提出了法为基础、情为辅助;分类使用与合理匹配“贤”与“亲”;以及动态配置等配置原则.在配置机制上,文章分别从静态配置和动态配置两个角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提高劳动报酬比重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任务。必须提高劳动报酬比重,走出劳动报酬与经济效率、招商引资、劳动就业、物价稳定之间关系的认识误区,在实践中兼顾好“国民”关系,协调好“劳资”关系,统筹好“工农”关系。  相似文献   

16.
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现实问题.本文认为,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单纯依靠发展工业化,加速城镇化,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是不现实的.应当看到,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能够实现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同时,要大力发展小城镇,并把城市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为此,需要运用市场经济的方法,并进行以户籍制度为中心的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伴随着产业结构、企业规模和劳动力结构的重大变化,劳动关系的内在机制和运行规律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在利益关系中产生的矛盾和冲突,构成了体制转型中的社会和谐问题,现存的利益不均衡问题正受到政府与社会的普遍关注.分析和研究劳动关系变化状况和产生的影响,适时进行调整和引导,对进一步推动劳动用工体制改革,促进劳动关系的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资本雇佣劳动是指物质资本主体垄断企业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新制度经济学从权力、效率和风险三个角度分析其根源。本文认为,资本雇佣劳动是生产力发展至以物质资本为核心阶段的产物。当物质资本的核心地位发生动摇时,人力资本将分享企业产权。  相似文献   

19.
和谐劳动关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不仅要通过强有力的法律调整,而且要通过广泛而深刻的道德调整。和谐劳动关系的道德调整是中国国情的必然诉求,它符合中国文化传统的要求,适合当代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特点,有利于实现劳动者的体面劳动,有利于实现对劳动者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和谐劳动关系调整的实现路径,即创建劳动关系道德评价体系,成立道德评价机构;加强劳动关系双方的道德修养,唤醒双方内心的道德良知;强化媒体的舆论导向和监督作用,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转变政府管理理念,强化劳动监察部门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贵州省铜仁地区烟草专卖局围绕企业发展,在人事、用工、分配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创新,特别在淡化用工身份,建立新型薪酬分配体系方面的改革,为同行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