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曲明 《辽宁经济》2010,(5):43-43
1.市民社会的内涵。“市民社会”一词译自英文“CivilSociety”。亚里士多德在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市民社会”的概念,认为市民社会是指政治共同体或城邦国家,即自由和平等的公民在一个合法界定的法律体系之下结成的伦理——政治共同体。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一书中第一次概括了现代市民社会理论的雏形,认为市民社会是由私人生活领域及其外部保障构成的整体。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合理内核,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立场,他认为市民社会是“私人利益的体系”或特殊的私人利益关系的总和,它包括了处在政治国家之外的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因此,市民社会是一个具有历史性的概念,其经历了同政治社会一体的古代一元论、同国家分野的二元论以及同经济、国家三分几个不同时期:市民社会是一种历史现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及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其含义、构成、作用也会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市民社会的概念贯穿于整个哲学语境当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市民社会的含义各有不同,梳理和厘清"市民社会"概念的发展脉络和发展历程,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全面地把握市民社会概念的本真涵义,把市民社会理论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联系,才能逐步实现中国社会的政治民主化、市场经济化.  相似文献   

3.
黄代珩 《改革与开放》2011,(16):111-113
台湾社会于1987年解除戒严完成了政治解放,民众的政治地位从民间社会时期的完全被统治者提高到了市民社会时期的“人民管理”的历史阶段,但是台湾市民社会的资本主义法权性质也决定了民众的公民生活成为“抽象化”的虚假领域.以民间社会、市民社会和公民社会三个历史分期为横向架构的综合性研究方法,是研究台湾社会历史转型的适当模型之一...  相似文献   

4.
"公民社会"与"市民社会"虽然都有Civil Society这一翻译,但两者具有不同发展历史、主体构成、价值内涵与涉及领域。其中公民社会突出指向社会中以政治权利为中心的政治生活领域,而市民社会则是突出指向社会中以经济权利为中心的非政治生活领域。  相似文献   

5.
"市民社会"概念由来已久,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多处提到"市民社会"一词并在"市民社会"概念的基础上建立了其唯物主义历史观,但是马克思市民社会的理论长期不被重视。文章简单梳理了市民社会概念的发展,对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市民社会概念进行分析,深入理解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时期的唯物史观与市民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克罗茨纳赫转折时期首次提出“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唯物主义观点 ,继而又从几个具体方面对其深化认识 ,达到了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萌芽的高度。从这个意义上说 ,早期市民社会理论是马克思科学历史观的理论渊源。但依历史和逻辑 ,因该时期的马克思对市民社会概念的把握不是很确定 ,决定了早期市民社会理论非其最终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7.
非政府组织与中国市民社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贵宏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10):110-114
考察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可以揭示中国市民社会的兴起与发展。晚清中国出现了市民社会的雏形.民国时期市民社会发展缓慢。改革开放之前,市民社会陷入衰落和沉寂。改革开放之后,市民社会得以兴起和发展。目前,中国市民社会尚处于转型时期,正向完整的市民社会迈进。未来中国市民社会是由政府组织、市场组织、公民私人组织和市民社会组织相互融合、相互交叉构成的,而非政府组织是其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8.
公民社会的崛起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社会理念孕生并演进于西方社会,它在不同的时代,以不同的理性结构出现在社会理论中。综观西方学术界的“公民社会”概念的演变过程,我们可以发现三次大的分离:1.公民社会同野蛮社会的分离;2.公民社会同政治国家的分离;3.公民社会同经济社会的分离,当代西方社会正试图完成这一过程。随着中国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同的利益集团和阶层之间的相互竞争越来越激烈和频繁,而其间主要的行为主体——公民和政府的理性交流和博弈,是实现和谐社会、法治社会和民主政治的重要途径。而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首先,公民社会能消解民主的政治压力。其次,公民社会孕育民主的政治文化。第三,公民社会构建民主的外围机制。  相似文献   

9.
李峥钰 《理论观察》2006,3(1):47-48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市民社会的最初经济学解剖主要从两个层面来完成:一是从批判性层面上对市民社会中的“异化劳动”进行分析,深刻解剖了市民社会的内部结构;另外是从肯定性层面上对市民社会中的“对象化劳动”进行分析,成为使“市民社会”概念发展为描述社会历史的基础性概念的萌芽。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对市民社会概念的界定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描述性的"市民社会"概念:作为"资产阶级社会"的市民社会;一是分析性的"市民社会"概念:作为"物质交换关系总和"的市民社会,具体来说包括四方面的要素,即生产、所有、分工、交换。  相似文献   

11.
市民社会奉行自律与自治的理念,市民社会的多元权利构成有效地制约了国家权力,市民社会中的公民意识是法治秩序形成的内在驱动力。只有把市民社会的构建与法治社会的推进统一起来,才能在根本上达致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12.
尽管尝试社会参与以及实行基层选举与民主化并无太多关联,但它将有利于促使"群众"(一种政治概念)向"公民"(一种法律概念)演变,人们拥有越来越多的参政机会,并开始学会如何利用它。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化背景之下,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启动了社会自治模式,在革命时期被掏空的市民社会有了重新生长、发展的契机.然而,与西方由市民社会到国家的发展路径不同,中国市民社会的发展,首先面对的,便是有能力对其产生重大影响力的国家.于是,聚焦到市民社会的关键主体,即市民社会组织,西方式的市民社会组织所应具备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方面的功能,在中国便产生了程度不一的变化这种变化直接表现主要为对政府的依附,和依附下的发展,即政府具有实用理性的政治意图,使其表面上增加数量,并拓展活动范围,而实际上,不得不形成对资源的习惯性依赖,进而损害其自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传统学界对于黑格尔的市民社会观存在理解不足的现象.实际上,黑格尔的市民社会观是深刻吸收了古典经济学的理论精华的,且黑格尔哲学的理论根基是隐性的社会唯物主义.在此基础上,黑格尔对市民社会的理解达到了同时代的高点.随着马克思思想的发展,市民社会是马克思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领域.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的发展是过程性的.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对市民社会进行了初次分析,对市民社会和国家的二元分裂的观点是赞同的.在某种程度上,马克思对于黑格尔的经济学规定意义上的市民社会理论是不自觉接受的.至《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期,马克思在第一笔记本中,构建了人本主义异化理论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而到第二、三笔记本,马克思的视野发生了改变,开始不自觉地从客观逻辑分析市民社会,将劳动概念的理解和分工概念结合起来,将异化理论和客观逻辑结合起来.对于市民社会的研究,从理论上说,可以更好地理解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内在路径.现实意义是对我国市民社会的建设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在经济、政治、文化乃至国际关系等领域中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特别是社会结构性变化也在不同程度上呈现出新的特点。本文首先对社会结构及社会结构风险概念进行辨析,其次探讨了“十四五”时期我国社会结构性三大风险,最后提出应对风险的社会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6.
邵炜  王晶晶 《特区经济》2009,242(3):291-293
文章在梳理从"企业社会责任"到"企业公民"理论演变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公民"较之于前者更符合企业的社会存在本质和特性进而提出"企业公民"责任的履行必然依赖于其权利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李静雅 《黑河学刊》2010,(9):67-69,72
以社团参与为核心特征的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和完善对于当代的政治民主和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分析我国公民社会发展的时代背景,认为历史30年的社会变革为中国公民社会的培育提供了必要的机会、条件和发展空间,进而阐述公民结社及公民社会发展的制度环境,并提出进一步构建公民社会和发展民主政治,应当以克服政治制度和法律规范的障碍为首要前提。  相似文献   

18.
陈丹 《黑河学刊》2011,(7):84-86
市民社会的构建是西方法治成功的关键。我国历史上并未发展起来法治,也不具备市民社会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当代我国市民社会的培育与法治的发展受历史与现实因素的制约,不可能自发产生。在新时代背景下,要在我国发展法治,就必须培育和发展市民社会,并使其发挥对法治进程的基础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提出和发展经历了一个由自在的实践需要状态上升到理论与实践统一的自觉状态的发展历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称谓和解说。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历史演变,不仅能够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内涵,还反映出无产阶级政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处的地位、历史任务和中心工作。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提出和发展经历了一个由自在的实践需要状态上升到理论与实践统一的自觉状态的发展历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称谓和解说。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历史演变,不仅能够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内涵,还反映出无产阶级政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处的地位、历史任务和中心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