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市民社会组织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社会组织机构,它的产生与发展就是一部世界宪政史的发展过程.市民社会组织的产生、发展都对于宪政价值中的民主、法治、权利保障以及权力制约均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即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了市民社会组织的宪政价值,并结合我国目前市民社会组织的发展概况阐述如何充分发挥我国市民社会组织的宪政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2.
傅瑜 《中国经贸》2008,(18):46-47
市民社会组织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社会组织机构,它的产生与发展就是一部世界宪政史的发展过程。市民社会组织的产生、发展都对于宪政价值中的民主、法治、权利保障以及权力制约均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即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了市民社会组织的宪政价值,并结合我国目前市民社会组织的发展概况阐述如何充分发挥我国市民社会组织的宪政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3.
民法与市民社会从开始就注定了两者间辩证互动、密不可分的关系。从根本上讲民法就是市民社会下的私法自治。文章以市民社会为切入点,来分析民法与市民社会特别是市民社会下的私法自治间的内在关联,以期分析我国民法发展与市民社会环境培育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民法与市民社会从开始就注定了两者间辩证互动、密不可分的关系.从根本上讲民法就是市民社会下的私法自治.文章以市民社会为切入点,来分析民法与市民社会特别是市民社会下的私法自治间的内在关联,以期分析我国民法发展与市民社会环境培育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市民社会奉行自律与自治的理念,市民社会的多元权利构成有效地制约了国家权力,市民社会中的公民意识是法治秩序形成的内在驱动力。只有把市民社会的构建与法治社会的推进统一起来,才能在根本上达致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6.
孔志强 《特区经济》2011,(9):247-249
税收法定原则是现代税法的最高原则,是在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互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同时,税收法定原则又能促进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良性互动与发展,从而推动法治国家的形成。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我国确立税收法定原则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胡彦涛 《乡镇经济》2014,(6):95-101
在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念批判继承的基础上,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在与“政治国家”相对的意义上赋予了“市民社会”新的内涵,并且做出了“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历史断言。据此,市民社会将成为实现“法治中国”的决定性力量。而地方法制作为勾连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的场域,其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8.
市民社会的概念贯穿于整个哲学语境当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市民社会的含义各有不同,梳理和厘清"市民社会"概念的发展脉络和发展历程,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全面地把握市民社会概念的本真涵义,把市民社会理论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联系,才能逐步实现中国社会的政治民主化、市场经济化.  相似文献   

9.
古罗马公法和私法的分野、公权和私权的划分,促生了市民社会的发达及私权意识的萌芽,缔造了奴隶制社会法治文明。而中国社会传统的家国一体、国社不分,以国家本位为根本,致使市民社会力量萎缩,私法发展缓慢,私权受到压制而陷入专制主义。文章认为和谐社会的构建首先应培育市民社会,壮大市民社会的力量,使之与国家力量趋于平衡;其次应提升私权的意识,明确公权力与私权利的界限,限制政府权力不断膨胀,谨防公权力任意干预私权利,使私权在中国得以勃兴。  相似文献   

10.
常瑜 《理论观察》2007,1(2):50-51
市民社会就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追求多元化和民主的社会。这种社会为法治的成长创造了适宜的社会环境。市民社会孕育自由、平等的法治理念,促进法律形式化,市民社会权利和制约国家权力。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历史的演进;政治民主在全球范围内逐渐成为一种普世价值,政治民主化已成为政治发展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日益完善,必然促进社会群体和社会团体的整合最终形成社会主义市民社会.市民社会的壮大要求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更加民主化,同时政治民主化的发展使市民社会的内在本质利益得到维护,保障和扩大化.  相似文献   

12.
何冰 《魅力中国》2010,(6):85-85
人们经常会使用到市民社会或者公民社会,但是却对两者的概念常常予以混淆。“市民社会”概念的内涵在西方社会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中不断丰富演化。市民社会到公民社会概念的演变经历了几个历史时期,在每个时期都具有不同的含义。从历史演变的角度分析市民社会概念的转变,无疑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推进民间现代化必须正视市民社会在中国的历史建构问题,只有理顺中国市民社会演进历史,才能准确定位中国现代化民法发展的目标取向。  相似文献   

14.
王鑫 《理论观察》2008,(5):64-65
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是结合了我国在建设小康社会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后提出的一个新的科学理念。它与小康社会以及市民社会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理清这些区别与联系对于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按照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的总目标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使之进入"新常态"。尤其在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阶段,社会治理重要性日益凸显的背景下,通过对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重新解读,不仅有利于加深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认识,也有利于进一步挖掘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在坚持市场经济、转变政府职能、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实现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等方面的时代价值,从而为我国构建社会治理新常态提供有力的思想武器和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6.
"市民社会"概念由来已久,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多处提到"市民社会"一词并在"市民社会"概念的基础上建立了其唯物主义历史观,但是马克思市民社会的理论长期不被重视。文章简单梳理了市民社会概念的发展,对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市民社会概念进行分析,深入理解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时期的唯物史观与市民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17.
李峥钰 《理论观察》2006,3(1):47-48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市民社会的最初经济学解剖主要从两个层面来完成:一是从批判性层面上对市民社会中的“异化劳动”进行分析,深刻解剖了市民社会的内部结构;另外是从肯定性层面上对市民社会中的“对象化劳动”进行分析,成为使“市民社会”概念发展为描述社会历史的基础性概念的萌芽。  相似文献   

18.
文章系统分析了我国目前市民社会理论和实践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明确了市民社会之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以国家为主导,提出了构建我国市民社会的路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李月静 《理论观察》2007,3(6):20-22
市场经济是契合自然与人性的一种天然的自由制度.在和谐语境下,有限政府、市民社会、法治精神是市场经济运行的三个基础性支点:有限政府尊重市场主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竞争,从而形成良性的市场经济关系;市民社会以制约和抗衡政府权力,代替政府行使部分职能而与市场经济的理念不谋而合;法律以界定政府权限、营造市民社会并建构与之相应的制度化之社会机制而使得市场经济得以繁衍生息;政府与市民社会的关系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完善修正的过程,在全球性的治理与善治理论浪潮的冲击下,这种关系有了全新的阐释并以一种新的姿态呈现,由此可见,和谐市场经济并不是一种静止的和谐,它还是一种发展的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20.
"公民社会"与"市民社会"虽然都有Civil Society这一翻译,但两者具有不同发展历史、主体构成、价值内涵与涉及领域。其中公民社会突出指向社会中以政治权利为中心的政治生活领域,而市民社会则是突出指向社会中以经济权利为中心的非政治生活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