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12月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12年宏观调控基调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调控目标由“防通胀,调结构,保增长”调整为“稳增长,调结构,防通胀”,虽然总基调未变,但具体操作中的内涵显然将与以往不尽一致。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2008年粮食生产实现近40年来第一次连续五年增产,农业投入增量和增幅均为历年之最,农民人均纯收入可望达到4700元。实际增长8%左右。2008年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在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中突出加强农业基础的保障作用,在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大幅度增加对“三农”的投入,加大城乡统筹的力度。  相似文献   

3.
王雅龄 《西部论丛》2009,(12):36-38
年终将至,积极财政和宽松货币的既定政策以“保八”成功为标志画了个胜利的V字符,“保八”已不是悬念。但是,保了增长却没有能够同时调整结构。习惯上,货币政策控总量,财政政策调结构。可以笼统地说,货币政策效果显著,但财政政策效果不尽人意。  相似文献   

4.
2008年下半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和冲击,全市各级财税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认真贯彻积极的财政政策,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保增促调”和“拓市场促调整保增长”一揽子政策举措,为促进经济企稳回升发挥了重要作用。宁波市财政税务局局长胡谟敦认为,  相似文献   

5.
这是十年之后,我国宏观调控再一次出现“积极财政政策“。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我国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从2004年始,我国实行“双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之后由于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08年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今年下半年,国际经济形势风云突变,  相似文献   

6.
1998年,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国内通货紧缩及经济增长放慢等挑战,中国政府实施了以增发国债、扩大内需为主要内容的积极财政政策。四年来,共增发5100亿元国债,重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增长。不过,应该注意到,长期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国债发行规模会导致财政风险不断累积。因此,只要经济形势好转,通货紧缩趋缓,经济增长加快,积极财政政策势必要做出调整。2002年4月16日,财政部部长项怀诚同志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记者招待会指出:“积极财政政策一定要逐步淡出。没有一个国家的政府能够长期地执行积极财政政策,而不出问题。”  相似文献   

7.
不能再简单地“扩内需、保增长”,应当着眼于国民经济长期健康发展,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财政政策适度扩张,促进经济转型;货币政策要努力引导信贷资金“向下走”  相似文献   

8.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党中央、国务院适时作出战略决策,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这一决策极大地提振了市场信心。同时也在客观上对财政发挥宏观调控职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有效运用积极财政政策扩内需、保增长、促振兴。成为当前全省财政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今年第一季度,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迅速推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土地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在保增长过程中,也应起到应有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宁波经济》2011,(12):M0001-M0001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即将召开、分析人士认为,预计会议对2012政策的定调仍是“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总体稳健,适时微调预调并强调前瞻性、灵活性和针对性:而财政政策的“积极”,  相似文献   

11.
2008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了总额高达4万亿元的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方案,包括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增加城乡居民补贴、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减税、扩大银行信贷等在内的十大措施,是中国迄今为止应对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最为重大的举措。会议还决定将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转向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2.
二季度经济有望探底 今年的国家宏观政策将围绕“稳增长”展开,中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更加强调优化支出结构、结构性减税和税制改革;货币政策更加侧重预调微调,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在稳增长、控物价和防风险之间取得最佳平衡。  相似文献   

13.
许经勇 《江苏经济》2002,(10):10-11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国民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由于支持原有经济增长方式的因素已基本消除,新的经济增长方式的支持因素尚在形成之中,因而导致经济自发增长的能力减弱,内在收缩力度加大,这就决定了经济增长将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推动。1996年我国国民经济出现“软着陆”之后,仍然继续采取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但是,1997年以后,由于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特别是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爆发危机国家的货币大幅度贬值,为维护国内经济稳定,保证香港经济繁荣,我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政策,在客观上形成外部通货膨胀与内部通货不膨胀的反差。这种反差不仅表现在出口商品和劳务价格的相对上升,而且表现在国内商品和劳务价格的相对下降。“一升一降”的互动关系,便是形成通货紧缩的重要原因。同时伴随着市场取向改革的深化,体制转轨造成人们对未来前景的不确定预期。职工下岗、干部分流、就业制度、住房制度、医疗制度、教育制度以及养老制度的改革陆续提上议事日程,并且都直接关系到民众个人的生存性收入与支出状况。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手头持有一定数量资金的货币必然上升,节制甚至推迟近期消费以防不测的偏好必然强化。于是,本来就表现为供给大于需求的货币,现在变得更加供大于求;本来已经收缩的投资与消费,现在变得更加收缩。零售物价指数和消费价格指数呈回落趋势,甚至出现负增长。面对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和通货紧缩,中央及时制定扩大内需的方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4.
朱艳艳 《北方经济》2009,(18):44-45
1998年我国开始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其风险也逐渐凸现出来。在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的同时,应积极有效地防范财政政策的风险:一是在积极财政政策目标上要从片面追求年度经济增长转移到确保国民经济可持续上来;二是对财政政策工具的运用必须注意协调配合,同时要注意财政政策与其他经济政策及经济制度的密切配合。并处理好财政政策与市场机制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大陆扩大内需措施 2008年以来,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中国大陆的不利影响,防止经济增速过快下滑,近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对宏观经济政策做出重大调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6.
由于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自1998年开始启动积极财政政策,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几年的实践证明,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是非常正确的,对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拉动经济增长、刺激投资需求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是,近两年来,我国经济运行已进入新一轮快速、稳定增长期,民间、地方政府投资能力迅速扩大,我国投资总量的增幅过大,同时货币供应量增长偏快,物价上升,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如果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将形成逆向调节并加大经济健康运行的风险和阻力。因此必须实施财政政策的转型。  相似文献   

17.
李文军 《西部论丛》2009,(12):43-45
20009年我国宏观政策效应分析 2009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中央作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的方略,坚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实施并不断丰富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取得了明显成效,经济增速止跌回升并进一步向好的趋势不断得到巩固,总体情况好于预期。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周刊》2004,(24):18-18
5月27日,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在上海语出惊人:今后,为确保中国经济持续稳步健康发展,财政政策将由“积极”转向“中性”。这是自1998年以来,宏观调控部门的高层领导首次改变“积极财政政策”的提法。中性财政政策的含义是什么?中性财政政策的出台是否意味着财政不作为?财政政策如何从积极转向中性?  相似文献   

19.
2011年12月中旬,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明确2012年国内宏观经济政策基调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国内消费和进出口增长都已放缓的情况下,防范经济失速的风险和波动,稳定增长与投资,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态势,成为2012年宏观经济政策“稳中求进”的总基调。  相似文献   

20.
樊登义  郑亮 《天津经济》2009,(12):48-51
今年以来,天津市财政部门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积极落实我国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的各项重大决策,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针对各种不利因素,推出多项促进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和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措施,实现了财政收入的转降为升,持续增长,财政支出保障民生,促进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