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宏观审慎性管理作为应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措施,受到BIS、IMF、G20集团等国际组织以及各国金融管理部门的普遍重视,我国十二五规划也明确提出构建逆周期的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维护金融稳定、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重要职责,因此研究建立宏观审慎性管理框架十分重要。本文从基层央行角度出发,从五个方面阐明基层央行在构建宏观审慎性管理框架方面,已经开展的部分实践以及未来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随着经济金融发展形势的复杂化、多样化,基层央行的宏观货币调控、中央与地方的沟通和信息交流、维护地方金融稳定等职能愈发显得重要。依法强化"两管理、两综合"是基层央行高效履职的基础和前提,是实施宏观审慎管理、改进金融服务的必然要求。主动强化金融管理制度与机制建设,积极探索金融管理实践,不断提升履职效能,是当前基层央行各项工作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3.
"一行三会"分设后,中央银行履职的重点发生了较大变化,其基层机构普遍在金融协调发展、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上投入较多的精力,运用宏观审慎管理手段履行中央银行职责的意识和能力有所弱化。本文就中央银行基层机构如何加强宏观审慎管理这个问题,结合基层央行"两管理、两综合和一保护"的工作实际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中共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如何落实好双支柱调控政策,防范好区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当前基层央行面临的重大课题和挑战。从现行基层央行开展区域宏观审慎管理实践角度分析当前区域宏观审慎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区域宏观审慎管理框架的构建思路,并从健全组织体系、完善评估机制、建立监测和预警体系、加快培养干部队伍、加强政策协调配合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董蘅 《时代金融》2012,(30):138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金融体系面对着一系列变革。为应对金融危机和适应金融变革,中央银行职能正在发生转变,监管机构从央行中独立出来。承担宏观审慎管理职能也成为央行的发展趋势。文章主要讨论了其原因,分析央行监管现状以得出央行执行宏观审慎监管的优势及对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6.
中央银行在金融系统中具有最后贷款人功能,应当处于宏观审慎管理的主导地位从法律上和实践上应当保证央行对市场信息的获取、政策执行。  相似文献   

7.
华强 《河北金融》2019,(2):40-44
宏观审慎政策是指一国政府及中央银行采取审慎性工具手段对系统性金融风险进行逆周期防范化解,旨在维护金融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宏观管理活动。中国宏观审慎政策的构建,遵循国际准则,结合中国国情和金融实际,从决策主体及其主体权责、重要基础制度、工具箱和执行者四方面进行。基层央行分支行下功夫补齐认识、协调、重点内容、政策框架和职权职责五块短板,采取抓培训、建机制、全覆盖、抓着力点和抓组织五大方略,强化宏观审慎政策执行实施效果,守住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维护区域性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8.
朱红  臧晓伟 《新金融》2020,(1):59-64
次贷危机之后,各国高度重视房地产市场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将房地产金融纳入宏观审慎管理体系。本文通过总结、对比和借鉴国际经验,重点分析了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主要的政策工具及其实施效果,并在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的框架下分析我国当前房地产金融领域现状和关键问题,进而对进一步完善我国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提出相关政策建议:需将房地产金融全面纳入宏观审慎管理框架,进一步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工具箱、建立风险预警体系,并协调多项政策以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9.
如何实现在省域范围内把流动性管理的总量调节与构建宏观审慎管理框架的有机结合,以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按照宏观审慎的要求充实资本、管理风险资产、合理引导贷款投放,为保持全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和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是宏观形势下基层人民银行在正确履行央行职责时需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0.
芦东  周梓楠  周行 《金融研究》2019,474(12):125-146
本文研究了管理浮动汇率制下我国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的调控稳定效应。首先,本文从实证层面考察了人民币汇率升贬值对央行货币政策的非对称影响。接着,本文构建了包含银行部门与货币错配的开放宏观经济模型,重点分析了在面对美联储加息、人民币贬值压力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包括对汇率的反应)和宏观审慎政策(对外债的逆周期调节)的配合如何影响宏观经济和金融的稳定。结论表明,如果缺少宏观审慎政策的配合,货币政策对汇率的反应将导致产出、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等经济金融变量的波动增大。在存在宏观审慎政策的前提下,相对于完全浮动汇率制,管理浮动汇率制从中长期看能进一步促进产出和外债等核心变量的稳定。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政策有效性纳入全球金融周期框架分析,引入全球金融周期指数,对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政策变量进行赋值,通过广义矩估计方法对1990-2020年宏观审慎政策运用较为频繁的典型国家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加入全球金融周期因素前后的参数估计进行了比较。实证结果表明,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政策是有效的,但全球金融周期对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政策效果产生影响,降低了政策工具有效性。各国在实施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时,应充分考虑全球金融周期波动影响。  相似文献   

12.
面对日益复杂的履职环境.加强新时期人民银行金融管理,既顺应了强化中央银行宏观审慎管理的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大趋势,也是人民银行均衡履职的客观要求。金融危机后,各基层人民银行纷纷开始了自下而上的探索和创新,逐步建立了综合性的“两管理两综合”金融管理新框架,进一步改善中央银行金融监管方式,创新了基层央行金融管理与服务平台。强化了宏观调控政策的执行效果.有效地维护了区域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13.
江洲 《征信》2016,(6):81-85
近年来,伴随着金融混业经营发展,金融创新方式更为复杂、更新速度更为惊人.跨行业、跨市场合作创新的层出不穷和金融行业边界的日益模糊,对我国宏观审慎管理带来了新挑战,更凸显了风险管理手段同步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金融创新现状及外部环境分析,总结当前宏观审慎管理面临的挑战,建议构建更加完备的宏观审慎管理法律体系、更高层次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更加健全的宏观审慎监测体系、更为广泛的宏观审慎自适应和社会服务体系等,最终形成宏观审慎管理、金融稳定及金融创新的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我国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下,构建了一个包含央行流动性管理和宏观审慎监管的商业银行两部门决策模型,并将贷款市场、理财市场、债券市场、央行短期和中期资金市场纳入一般均衡框架,探讨了中长期利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央行投放的中期资金相比短期资金能更有效降低中长期利率,而加强宏观审慎监管会在一定程度上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此外,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包含经济增长、通货膨胀、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四因子"中长期利率定价框架,验证了理论模型的结论,量化了中长期国债收益率受MLF加权利率及央行宏观审慎政策的影响程度,为央行实施宏观审慎政策、确定中期资金投放规模和利率水平提供了有力的实证支撑。  相似文献   

15.
加强宏观审慎管理要求中央银行必须在货币稳定和金融稳定之间进行权衡。本文借助Willem(2010)提出的信号模型,引入中央银行政策偏好,构建了一个包含货币稳定目标和金融稳定目标的央行损失函数,并对我国的情况进行了具体分析。研究表明,如果中央银行在关注价格稳定的同时兼顾金融稳定目标,采取有效的宏观审慎政策,则会明显减小损失函数。而中央银行如果要在价格稳定和金融稳定之间实现均衡,就必须在关注总量调控的同时,对关键环节和领域采取更为直接的差别化金融调控。  相似文献   

16.
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宏观审慎管理是各国金融改革的核心之一。本文通过对美国、欧盟和英国宏观审慎的组织框架、职能措施、管理工具等方面进行比较与分析,对于推进我国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全世界形成了巨大冲击,吸取金融危机的教训、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迫切需要加强和完善宏观审慎监管。本文重点介绍了压力测试、逆经济周期波动的政策措施、防范金融跨市场跨领域发展潜藏的系统性风险等三种宏观审慎监管的方法和手段.并对央行在宏观审慎监管中应起的作用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以中央银行为核心的欧盟宏观审慎监管的职能框架和欧盟宏观审慎监管机构——欧洲系统风险委员会(ESRB)的发展历程,及欧洲央行体系(ESCB)两大组成部分——欧洲中央银行(ECB)和成员国国家中央银行(NCBs)在ESRB履职中的辅助作用。同时,通过综述典型国家宏观审慎管理当局与其中央银行间的主流合作模式,对欧盟宏观审慎监管组织框架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为确保中央银行在金融体系的宏观审慎监管中的有效履职,健全其法律保障甚有必要,这包括建立可靠的数据采集渠道和尊重央行的独立性。文章最后对我国央行如何参与宏观审慎监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国际金融危机教训总结角度入手,分析了我国宏观审慎监管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从我国中央银行应对系统性风险的天然优势出发,对我国央行履行宏观审慎监管职能的可行性与现实性进行了逻辑判断。最后,针对我国金融监管现状,提出可行性对策建议,注重宏观审慎监管、切实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维护我国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20.
随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作为对仅仅依靠防范单个金融机构风险的微观审慎监管的补充,宏观审慎管理越发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本文在我国宏观审慎管理框架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央银行在保持金融稳定中的优势,及其对宏观审慎分析和宏观审慎政策选择的重要作用,并就其与宏观审慎管理其他部门的关系作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