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首先,结合目前我国大气污染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通过省际合作达到大气污染治理的两个基本假定。其次,通过构建全局优化模型和节余成本加权分配法,建立了大气污染治理全局优化省际合作模型。最后,以2009年SO2去除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了大气污染治理全局优化省际合作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而且模型的最优化模拟结果可以作为国家决策的重要参考,促使各省份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2.
空气质量改善与污染物总量控制,是大气环境保护的核心问题。空气质量改善是目的、是结果,污染物总量控制是途径、是手段。但是,在大气环保具体工作中,二者关系经常错位。这种错位体现在哪里呢?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及污染治理任务通常是明确的、具体的,且可按行政区进行分配或下达;而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却涉及产业与能源结构、污染源的空间分布、气候与气象等因素,而且不同大气污染类型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正在进行第三次修改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从原来的7章66条增加到8章100条。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分组审议中,代表、委员普遍认为,这次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适应新的情况、新的形势,积极回应社会和群众的关切,抓住了当前大气污染防治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突出源头治理,强调综合施策,在强化政府责任、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重点领域和区域污染防控以及重污染  相似文献   

4.
中国大气污染治理形势与存在问题及若干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报首先分析了中国大气污染治理的形势:常规大气污染物控制取得了积极进展,城市空气质量常规监测项目指标向好;城市进入新型复合大气污染阶段,灰霾等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非常规大气污染物排放处于上升阶段,大气污染治理面临严峻挑战。通过大气污染治理,实现城市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将是一个长期和艰巨的过程,可能还需要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通过分析大气污染治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本报告提出了政策建议,包括: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基础研究,开展大气环境评价;调整大气污染物控制战略,完善大气污染物减排政策体系;加强大气污染治理法制建设,强化监督管理和执法力度;完善空气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标准制订工作等。  相似文献   

5.
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的高效优质发展,第三方治理模式的引入在促进污染治理专业化的同时,引发相关利益主体关系扭曲,因而厘清各主体关系有助于解决土壤污染整治的现实困境。基于演化博弈理论,构建政府、污染企业、第三方治理企业演化博弈模型,探讨其博弈均衡和演化趋势,并进行仿真分析。研究表明,罚款数额和监管成本、寻租成本和治理费用、政府奖励和寻租收益是分别影响政府、土壤污染企业、第三方治理企业演化稳定策略的关键因素;在各主体博弈中,政府能够以行政管制遏制污染企业违法行为,第三方治理企业严格治理会改变污染企业理性预期,以期共同打造“政府尽责、企业担责和第三方治理主体负责”的理想演化均衡策略。  相似文献   

6.
从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的大气环境问题首先引起关注,水污染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污染防治工作经历了从点源治理到集中控制、从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到区域污染控制、从浓度控制到总量控制的转变.20世纪90年代清洁生产概念的提出,工业污染防治由末端治理向从源头到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的转变;本文根据工作经验,分析了我国生态文明中污染物总量排放控制的相关问题;并采取积极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是一种通过市场机制解决外部性问题的环境制度安排,其对我国气候变化应对和以雾霾污染为代表的大气污染治理都是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我国应按照"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在新《环境保护法》中将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定位为环境保护基本法律制度,并从碳排放总量控制机制的合理确定、碳排放权交易配额的分配、定价机制的选择、政府监管机制的健全等方面,来健全中国语境范式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  相似文献   

8.
正基于组分分析得出,煤炭对PM_(2.5)浓度的贡献在61%左右,仅通过末端治理不可能解决大气环境问题,必须实施燃煤总量控制等源头治理手段。环境质量告急,环境容量超载。近十几年来,我国大气污染地区差异性显著,局地污染与区域污染相耦合,煤烟型污染与复合型污染共存,特别是PM_(2.5)成为影响我国大部分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的首要污染物。基于全国城市PM_(25)年均浓度达标约束的大气环境容量统计,全国SO_2、NOx、一次  相似文献   

9.
京津冀协同发展复合式区域性碳市场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碳排放使本区域大气污染更加严重,控制碳排放是防治大气污染的重要举措。在区域大气污染需要统一治理的前提下,基于本区域各行政区成员处于不同碳排放发展阶段的现实背景,通过科学定位市场功能,明确各阶段的主要任务,实行总量控制,健全市场结构,重视管制机制和完善配套措施等方法,建立复合式区域性碳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10.
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建立常态化协同治理机制,是应对区域复合型大气污染的有效手段。文章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将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治理划分为"形成"和"维系"两阶段,并构建协同治理影响因素理论模型,以问卷调研数据为基础,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进行假设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大气污染治理能力、上级政府支持和公众支持对协同治理的"形成"有显著影响,治理主体信任程度、大气污染治理能力、预期收益、公众支持对协同治理的"维系"有显著影响。研究结论对推进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治理进程、建立常态化长效机制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1.
污染治理对策研究——以大气治理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成就举世瞩目,但我国仍是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经济发展带来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这一矛盾,成为现阶段经济发展的一大难点.文章以大气污染治理为例,浅析在治理过程中,政府通过征收"庇古税",开展排污权交易将稀缺资源一环境容量在经济个体问进行分配等手段使得污染治理内部化.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东北亚大气跨界污染事件频发,引起国际社会和相关国家的关注,本文运用雪堆博弈模型解释了环境合作虽是纳什均衡,但无作为的搭便车行为亦是博弈方的理性选择。跨界大气污染治理虽迫在眉睫,但现有的环境合作机制由于缺乏约束性、强制性和惩罚性,可实施性并不强。本文结合中日韩合作治理大气污染的经验,提出我国应在整合当前环境合作机制的基础上,牵头成立东北亚环境合作机构,设立稳定的工作小组和临时应急机制,并选择级别更高、覆盖面更广的NEASPEC来重点推动区域环境合作。  相似文献   

13.
以环境容量为基础,结合我国总量控制的刚性减排制度,为提高污染减排积极性,明确地区环境支持经济发展的总量指标,提出总量指标预算管理体系。同时阐述了总量预算指标的定义,分析了总量预算指标从哪里来。通过剖析环境容量、污染物现状排放量、污染物新增排放量与总量预算指标的函数关系,建立基于环境容量的总量指标预算分配模型,以及年度预算演化模型,并对总量指标预算管理方法进行初步探讨。为污染减排提供政策激励机制,量化了环境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总量指标,促进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我国地级市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包含个人、企业、政府的PSM-DID法检验各类地级城市舆论爆发前后工业废气排放差异。检验表明,存在舆论政策效应的城市主要为产业结构转型阶段的发达地区,舆论政策效应表现出加快工业去污染化作用;雾霾"积重难返"的原因一定程度上在于城市转型困境。其次,依据"中心外围"理论初探性地提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理,并对城市大气污染相关程度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我国大气污染波及带宽为700 km左右,城市间污染波及强度取决于污染量与距离。最后,从城市与区域联防联控两个视角提出雾霾治理中舆论监督方面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我国水污染物排放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政策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污染物排放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政策是以环境经济学原理为基础,以市场为手段进行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有效管理方式.有偿使用通过构建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在无偿指标分配基础上利用市场手段优化区域流域水污染物总量指标配置,能在排污收费政策的基础上增加治污资金筹集渠道;交易则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点源污染治理效率,有效弥补命令控制型管理政策的不足,创新污染防治模式.  相似文献   

16.
文章综合分析了目前SO2总量分配政策的实施状况,提出了一种评价SO2治理效率的指标--单位投资地面浓度改善水平.利用该指标对一个地区SO2污染源进行评价,通过设定基金激励机制,吸引高效率的污染源积极完成污染治理任务,并应用博弈论分析基金如何影响企业污染治理决策,达到以较小成本控制污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区域经济发展中,人才资源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文章以微观角度,从企业的经营决策出发,利用黑箱原理和博弈工具,建立了采用完全信息下企业间的人才合作的动态博弈模型,通过对模型的三个博弈阶段进行逆向归纳分析,讨论相同或不同区域内两个企业间的人才资源合作时在各种情况下的净得益和阻碍成本,从而最终认为合适的人才合作费用和可信的人才合作共享机制都会影响到该区域的企业合作和人才交流。为此,建议地方政府不仅要制定出鼓励拥有人才企业多采用合作,减少阻碍的策略,而且对人才需求企业,也要降低和规范使用人才合作共享时的费用,促进区域经济的繁荣和交流,使人才在不同区域合作也能促进区域间经济获得均衡发展,为消除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人才瓶颈提供了策略参考。  相似文献   

18.
长江经济带的空气质量问题是当前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本文利用2016年的年度数据和季度数据,结合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对长江经济带129个市州的空气质量状况进行刻画,并通过空间计量模型,深入分析长江经济带129个市州空气质量的影响因素;最后,运用k-means聚类方法,综合经济、人口、交通、能源等因素,将长江经济带划分成四个区域,并根据其大气污染状况,区分重点治理区域。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空气质量状况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且地区间空气质量状况分布呈现出高高聚集和低低聚集的两极分化,污染溢出效应显著;城镇化率、能源消费量和人口密度对空气质量均呈显著正向影响,汽车保有量对地区空气质量状况存在显著负向削减作用,并且邻近地区空气质量状况对本地区的影响更大。因此,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离不开多方协作、共同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应充分考虑本地区经济发展特征和能源消费结构,分区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治理。  相似文献   

19.
迅速发展的科技和工业,不仅带来了日益丰富的物质生活,还有日渐恶化的生态环境。随着各地环境执法力度的不断加大,不少排污企业开始向行政区的交界处转移,致使区域跨界污染治理成为一道大难题。国家对各行政区的政绩评价考核还是单纯以GDP为主,忽略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基于以上原因,文章提出基于区域合作视角下,发挥市场机制的污染治理方案。通过控制各行政区包括污染治理成本、环境损害成本和用于购买排污权的成本在内的环境保护成本,提高流域收益,以及运用排污权交易的手段构建跨界污染治理模型,同时利用变分不等式求解这个非线性规划问题,最终实现治理的均衡。  相似文献   

20.
燃煤排放的SO2、NOx、颗粒物等大气污染物是造成PM2.5、O3等复合型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作为煤炭生产及消费的第一大国,我国一直比较重视煤炭消费的污染控制。但由于我国不同时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和认识水平不同,国家环境管理的战略重点和燃煤大气污染控制政策的侧重点也有所区别。大体上,我国的煤炭消费控制历程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即控制燃煤硫分、划分"两控区"与"禁燃区"、提高利用率与强化末端治理、能源结构调整与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文章就煤炭消费控制历程各阶段的环境背景及具体措施展开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