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根据中原城市群的发展状况,参照国内外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依据聚类分析原理,主要从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两个方面选择27个指标构建中原城市群城市生态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鉴于城市生态宜居性概念的模糊性和单项指标评价结果的不相容性,将熵值理论与模糊物元建模相结合,建立了基于熵权的中原城市群生态宜居性评价模糊物元模型,并对其进行了评价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生态宜居性整体水平不高,生态宜居水平呈不均衡发展态势,中原城市群内部城市生态宜居性差异较大,郑州较好,济源、新乡、漯河、许昌、焦作次之,洛阳、开封、平顶山较差。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市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我国城市快速发展,缺乏全面的、具体可操作的城市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应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来确定城市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中国城市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由综合层、系统层和基本层构成,建立了中国城市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由经济、社会、人文和生态4个子系统共21个指标变量的函数模型,简便易行,使用该评价指标体系对成都市的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对研究中国城市发展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辽宁省14个城市为例,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与统计年鉴以及各城市统计信息网公布的信息,利用SPSS主成分分析方法,选取了15个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构建辽宁省城市宜居性评价体系,并对辽宁省14个城市的宜居环境进行评价和排序,结果表明辽宁城市群整体宜居水平不高,其中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环境、城市居住和基础设施建设是影响城市宜居性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全国各大城市号召建立生态宜居城市,并以生态宜居城市作为理想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首先,界定生态宜居城市内涵,提出生态宜居城市发展的四个目标:营造舒适平等环境、坚持问题导向、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其次,从“三生”空间视角出发,构建了包括生产水平、生活质量以及生态环境三个准则层的生态宜居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再次,利用熵值法计算了各指标层的具体权重并计算了生态宜居综合指数,选取四个中心城市与西安市进行空间对比以及水平时间演变分析,并基于PSR模型对西安市2012—2019年的城市生态宜居性进行了评价。最后,分析西安市生态宜居城市建设评价结果并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可拓学的新疆主要城市宜居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梳理城市宜居性研究现状,引入可拓学评价方法,构建城市宜居性的可拓学评价模型,对新疆15城市2005—2009年的宜居性进行评价。研究表明,新疆15城市宜居性不断提高,其中,城市的非农人口比重、经济、设施水平提高较快,而城市环境的改善较为缓慢;15城市中,仅有5城市宜居性较好,其余11城市宜居性较差。因此,新疆主要城市的宜居性不理想,要提高城市的宜居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界定中小企业成长性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指标的设计思路,进而从成长性表现层和成长性影响层两个层面相建评价指标体系,一共设计出22个评价指标对中小企业的成长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7.
张倩  周阅 《时代经贸》2011,(14):10-11
本文在界定中小企业成长性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中/1,企业成长性评价指标的设计思路,进而从成长性表现层和成长性影响层两个层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一共设计出22个评价指标对中小企业的成长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8.
在综合分析已有相关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对城市河流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体系及评价模型进行了探索。①在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的基础上,构建了城市河流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包括5个准则层25个指标因子。②采用层次分析法、熵值法确定了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并对各指标的分值测定方法及赋分标准给予了准确界定。③通过对绍兴市5条城市河流的旅游开发适宜性实证评价,结果发现该模型的评价区分度显著,资源条件是影响城市河流旅游开发的重要因素,自然环境与城市旅游氛围是其旅游开发的基础条件;并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9.
基于主成分法的江苏省城市创业环境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计了城市创业环境评价的显示性和解释性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主成分法对江苏省13个城市的创业环境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了各个城市创业环境的综合指数。由于显示性指标和解释性指标综合指数高度相关,说明所提出的指标体系对城市创业环境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0.
长沙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朱红梅  王小伟  谭洁 《经济地理》2008,28(3):442-444
从长沙市城市土地利用状况入手,确定了包括4个准则层、15个要素层、31个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在对评价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运用综合评分法评定出长沙市2000—2004年的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处于基本集约利用状态。最后对评价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1.
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建立对于评价低碳城市建设水平,引导低碳城市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目前尚缺少针对性和操作性好的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在对城市复合系统、低碳城市发展特征、国内外已发布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与设计思路,同时结合区域能流分析指标,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建立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重点选取国家已发布指标体系中的相关指标,使其更具操作性,同时提出了能流密度、二氧化碳排放弹性系数等指标,并依据国家已颁布的相关指标标准或国内先进城市的现状值确定了指标的参考标准值。相关研究成果可以为低碳城市绩效考核、发展规划、政府决策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经济师》2016,(5)
单一的村镇建设标准对村镇宜居性建设产生不利的影响,造成资源的浪费,恰当地构建村镇宜居性评价模型至关重要。文章在对宜居性村镇建设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德尔菲法、模糊数学十分制计分法和五级标度法,从村镇建设水平和村镇居民满意度两个角度构建宜居村镇评价体系;以黑龙江省绥化市上集镇为例,进行相关性分析,对指标体系进行验证;结合验证结果,得出一般性结论,并对村镇宜居性建设提供策略。  相似文献   

13.
在确定城市生态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了由5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31个三级指标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且计算了各指标的权重值,据此评价了河北省11个城市的生态化水平,提出了提高城市生态化水平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基于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柳瑞禹  邱丹 《技术经济》2010,29(1):29-34
本文提出了一套较全面的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国内较有代表性的13座城市为样本,运用相关性分析方法对指标体系进行定量分析,据此筛选出其中最精炼的评价指标。目前指标体系设计通常采用定性分析方法,这种方法受主观影响较大,本文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设计指标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个缺陷,体现了指标体系设计的科学性,对丰富和完善创新型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理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梦玄  杨晓璇  周义 《当代经济》2022,39(1):105-112
基于当前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劳动力流动的背景,构建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包含经济、交通、设施和环境四大因素的城市宜居性指标体系,实证检验城市宜居性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机制及其区域性差异.全样本实证研究发现,城市宜居性四大因素对劳动力流动呈现显著但差别化的影响.经济富裕性是影响劳动力流动最重要的因素,因为劳动力流动的动机通常首先...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生态环境问题是城市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通过组织专家打分法,在考察中新天津生态城、曹妃甸国际生态城等生态城市基础上,从环境、经济及社会三维度,筛选并构建中国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包括5项门槛条件和32个指标(3个目标层、7个路径层)。为生态城市综合评价及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实现科学发展和绿色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本文基于层次分析法原理,构建包括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和生态制度4个准则层,30项具体指标层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在该指标体系基础上,运用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对2011年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深圳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了横向比较。评价结果显示:在这4个一线城市中,深圳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最高,北京市应在生态经济方面,上海市应在生态经济和生态环境方面,广州市应在生态文化和生态制度方面加大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   

18.
单薇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22):140-143
科技投融资生态系统评价是科技投融资管理的基础,建立科技投融资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需要系统的科学原则。科技投融资生态系统可以从3个层次衡量: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从而形成一整套评价科技投融资生态系统的指标体系。根据这些指标体系,可以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自下而上地对各层指标进行综合,并计算目标层指标的综合值加以排序,以此定量评价科技投融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9.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价指标体系是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效果进行定性评价的关键所在,运用"系统分析—频度统计—专家咨询"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方法,构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指标体系,将其构建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城市化发展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城市发展要付出各种成本,建立城市发展成本的评价指标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城市发展成本的评价指标应按照整体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和动态性原则,主要从经济成本、行政管理成本、社会成本和资源环境成本四个方面构建了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对评价指标体系的运用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