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运用熵值法、耦合度模型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云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并分析其子系统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1)2008—2017年云南省农业子系统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逐年稳定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缓慢提高;(2)云南省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持续增长,环境系统则持续下降,成为制约云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3)研究时段内,云南省各州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都有所提升,西部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高于东部地区;(4)云南省各州市仍处于较低耦合水平,基本协调发展阶段,可分为低耦合极不协调区、低耦合较不协调区、低耦合基本协调区、低耦合比较协调区、拮抗耦合基本协调区5种类型。  相似文献   

2.
立足干旱区乡村振兴战略关于“生态宜居”与“生活富裕”协调发展的总要求,以新疆荒漠化治理社会经济系统耦合协调为研究对象,引入耦合协调模型以及GM(1, 1)预测模型测度系统耦合协调状况以及未来趋势情况,构建荒漠化治理评价指标体系,探索荒漠化治理与社会经济内在的时空耦合协调机制。研究发现,通过荒漠化工程的实施,新疆地区的社会—经济—生态系统逐步发展到协调发展阶段,新疆社会经济生态系统仍处于不断协调过程中。GM(1, 1)模型预测表明,未来5年三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处于稳步上升阶段。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我国海陆经济系统的耦合程度及与其内部系统关联机制,在巨系统研究的视角下,利用耦合协调度和灰色关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测度了我国海陆经济的耦合协调度及海陆经济系统内部的关联度。研究表明,2003~2013年海洋经济和陆域经济总体呈现上升态势,2009年之前海洋经济滞后于陆域经济,2009年之后海洋经济领先于陆域经济;2003~2013年,海陆经济巨系统耦合协调度实现了从濒临失调衰退到良好耦合协调的一种渐变过程,深化海陆统筹,促进海陆联动成果显著;海陆系统绩效、海陆系统管理和海陆系统科技的耦合协调发展对海陆经济耦合协调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经济地理》2021,41(6):30-38
美丽中国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美丽中国既要富强民主文明,也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文章应用区域发展理论和耦合协调模型,探讨2013—2017年美丽中国5个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得出以下结论:(1)2013—2017年,中国大陆各省域美丽中国系统间的耦合度高,系统相关性强;(2)耦合协调度水平在研究期内整体呈现上升趋势,空间异质性明显;(3)耦合协调度5年间始终呈现空间集聚分布,具有空间溢出效应;(4)生态建设始终是美丽中国系统协调发展最大的贡献因子,"高质量"经济建设对耦合协调度的贡献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5.
长江经济带城乡协调发展评价及其时空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城乡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2003、2008和2013年长江经济带131地市的城市发展水平和乡村发展水平进行时空定量分析,然后运用耦合协调模型探索城乡协调发展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规律,最后借助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冷热点分析对城乡协调发展水平差异进行时空分布格局研究。结果显示:城市发展水平和乡村发展水平均呈现上升趋势;城乡协调发展耦合度先下降后上升,协调度先缓慢上升后加速上升。城乡协调发展高值集聚区和热点区域主要分布在下游地区,逐渐向中游地区扩展;低值集聚区和冷点区域主要分布于中上游地区,逐渐向上游地区收缩。  相似文献   

6.
资源型城市转型势在必行,文章旨在分析资源型城市发展系统"经济-社会-生态"的耦合关系,为城市协调发展提供参考借鉴。以武安市为研究区,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现状,以灰色GM(1,1)模型预测未来趋势。结果表明:(1)2007年武安市耦合协调度为中度失调,2008—2010年好转至轻度失调,2011—2014年除2013外均处于濒临协调,经济发展、环境恶化、社会响应敏感反映出城市发展系统三大组分的协调共进。(2)灰色模型预测当地2015—2019年仍将处于濒临失调,耦合协调水平提升迟缓,表明资源型城市发展系统各组分间虽然耦合更紧密,但协调水平提升空间仍较大。(3)资源型城市要强化"经济-社会-生态"相协调的发展观念,实现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协调发展评价与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构建文化资源禀赋与旅游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山东省2018年文化资源禀赋与旅游发展水平进行定量评价,引入耦合协调模型对山东省17地市文化资源与旅游发展耦合协调水平进行测度,并依据旅游发展优先度对17地市进行分类。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定量检验并探究驱动机制,借此提出相应旅游发展策略。研究表明:①山东省文化资源"集聚效应"比较明显,形成以菏泽、潍坊为两端的文化资源禀赋优势带。②旅游发展水平呈现出"双核带动"的局面,区域间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青岛市旅游发展水平远高于其他地市,莱芜市旅游发展水平有待提高。③2018年,山东省文旅融合协调发展水平总体不高,为濒临失调状态,区域融合协调程度差异明显;其中济南市文旅融合协调度最高,东营市协调程度最差;按区域协调程度高低来看,依次为鲁中地区、半岛地区、鲁南地区、鲁西、鲁北地区。④文化资源与旅游耦合协调发展驱动机制涉及文化资源本底条件、政府宏观措施、旅游市场需求及经济发展基础等多因素。  相似文献   

8.
赵永峰  郑慧 《经济师》2015,(3):195-198
通过阐明城市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和相互胁迫的关系,构建城市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城市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度相关的定量评价模型,对乌兰察布市近年来的城市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度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2003—2012年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类型由中度失调衰退型转变为良好协调发展型,城市生态环境综合效益、社会经济综合效益、综合评价指数、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都呈增长趋势,体现为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同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山东省17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构建工业化与生态环境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各地级市工业化与生态环境系统的综合得分及分析二者的耦合协调关系演变,最后采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各地级市间的空间联系。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山东省各地级市工业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均呈增强趋势,由过渡型向耦合协调型转变;(2)各地级市工业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具有显著的地域空间分异,鲁东地区整体高于鲁中和鲁西地区;(3)两系统在空间上存在空间正相关性,烟台等市主要表现为"高—高"集聚,济南主要表现为"低—低"集聚,部分地级市在空间效应上随机分布。最后据此提出促进山东省各地级市两系统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国内存在众多生态资源丰富但经济欠发达的区域,探寻这些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规律,对促进两者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选择了具有丰富生态资源且经济欠发达的衢州市为对象,在构建生态环境和区域经济综合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3—2013年衢州市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衢州市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互动耦合关系,两者的耦合协调度由轻度失调向勉强协调发展发展,但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仍较低,生态环境整体仍比较脆弱。  相似文献   

11.
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目标,构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综合测度指标体系,基于耦合协调模型,采用系统分析与综合指数评价法,测度2008和2013年我国地级及以上行政单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水平,并分析其空间分异特征。研究表明:(1)我国经济社会分系统发展水平、综合度、耦合度、协调度均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东部沿海地区发展水平较高,西北、西南等地区发展水平较低;2008—2013年经济社会分系统及综合协调发展水平均逐渐提高,区域空间差异逐渐缩小。(2)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空间分异特征显著:呈现"级差化"分异特征,总体处于中级协调状态;呈现"梯度化"分异特征,经济社会综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呈东部中部西部的发展格局;呈现"集群化"分异特征,城市群区域的协调度明显高于其它区域。(3)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城市规模及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壮大城市发展规模、提升经济发展实力是提高城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研究从提升经济社会分系统发展水平、强化系统间相互作用,优化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政策,优化经济社会区域发展战略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生态安全预警测度及时空格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2003、2008和2013年统计数据,构建了基于熵值法和多指标综合评价的DPSR模型,对山东省17地市的生态安全进行了预警分析和空间格局研究,得出以下结论:2003—2013年山东省17地市的生态环境逐步得到了改善,但总体形势不容乐观,2013年仅威海、青岛和东营三市生态安全处于第IV等级,其他地市生态安全等级较低;山东省生态安全等级内部差距较大,东部沿海城市明显高于中西部城市。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地区分别提出了建议,旨在为山东省改善生态环境,平衡区域差距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朱建华  王虹吉  郑鹏 《经济地理》2019,39(12):119-128
循环经济与绿色金融相互促进、相互支持,二者耦合协调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与基础。文章基于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发展模型,以2011—2015年贵州省9个市(州)的面板数据为例,研究循环经济与绿色金融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其结果表明:①贵州省循环经济与绿色金融整体评价指数得分较低,绿色金融发展滞后;②贵州省循环经济与绿色金融的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整体表现一般,循环经济发展与绿色金融支持基本保持初步耦合与协调状态;③从时间上来看,贵州省循环经济与绿色金融耦合度与协调度在2011—2015年以保持稳定为主,但个别市(州)出现了下滑。因此,贵州省经济可持续发展,务必协调好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避免陷入"低发展陷阱"。  相似文献   

14.
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等方法,探讨山东省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从综合发展水平来看,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均逐年上升,但生态环境发展水平有所波动,两个子系统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2)从协调发展水平来看,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呈上升态势,总体处于初级协调阶段,协调度不高;耦合协调度由沿海向内陆递减,市域差距不断缩小;各地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整体表现为滞后型,研究时段后期,个别城市转为生态环境滞后型。(3)从影响因素来看,产业结构高级化、技术创新能力、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调控能力对两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新疆渭干河库车河绿洲人口-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渭干河-库车河绿洲(渭库绿洲)在我国西北干旱区绿洲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文章在阐述人口、经济与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的机理上,建立渭库绿洲人口-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并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对该绿洲1995~2012年人口-经济-环境耦合协调进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经济综合得分和人口综合得分呈上升趋势且经济综合得分增长速度远大于人口综合得分增长速度,环境综合得分则呈下降趋势。(2)1995~2007年发展类型为经济滞后型,其中仅1995年、2003年、2005年人口发展超前。2008~2009年人口效益滞后,2010~2012年环境效益滞后。(3)耦合协调度呈持续上升的趋势,低水平耦合水平转为颉颃耦合,耦合协调类型经历了由中度失调衰退类-轻度失调衰退类-濒临失调衰退类的转化历程。虽然协调度和耦合协调度都有所改善,但是耦合协调程度都较低。通过对人口-经济-环境耦合协调的研究以期为提高绿洲发展质量、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绿洲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是衡量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态的重要标准,探究城市人居环境与NPP耦合协调的同步发展状态,对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改进,综合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以及地理探测器,研究辽宁省2000—2015年城市人居环境与NPP之间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15年,人居环境与NPP之间的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均有所提升,耦合度均值在0.857~0.953之间,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耦合协调度在0.466~0.601之间,整体上处于濒临失调、勉强耦合协调以及初级耦合协调状态。(2)耦合协调度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的“阶梯”式格局,呈现中耦合轻度协调、高耦合轻度协调以及高耦合中度协调三种组合类型区。(3)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技术投入、政府管理能力、城镇化水平以及工业化水平等对不同耦合协调类型区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需要采用差别化管理方式推动人居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区域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如何有效度量区域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是促进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命题。文章通过构建指标体系,采用定量的研究方法,对陕西省1995—2010年的区域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进行分析,为陕西省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以期实现区域文化与经济系统间的协调发展。结果表明:(1)陕西省区域文化与经济存在着耦合形成的缓慢增长的文化经济协调发展度;(2)经济快速发展是推动陕西区域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动因,在改善协调发展演化类型中贡献了主要力量;(3)协调发展度总体水平偏低,协调发展演化类型属于文化落后型。  相似文献   

18.
李栋雁  董炳南 《当代经济》2010,(12):131-133
经济、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是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论文引入了生态效率理论,将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运用到生态效率的实证研究中,对山东省2002-2008年17地市的生态效率进行测算与评价,重点分析山东半岛城市群各城市的生态效率状况,并深入分析比较造成生态效率DEA不足的原因,为各城市乃至山东省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流域为视角,构建"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系统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2001—2016年金沙江流域"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演变趋势,并结合GIS和泰尔指数分析其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1)从时序角度看,金沙江流域"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整体呈波动上升态势,协调类型实现濒临失调衰退至良好协调的逐步升级;(2)从空间差异看,金沙江流域耦合协调状态区域差异明显且组内非均衡性显著,耦合协调类型呈现三角格局、半包格局、中心—外围格局、西北—东南格局的依次演化进程。建议金沙江流域走全域绿色发展之路,高效引领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城市交通生态系统是由人口、车辆、道路、绿地、空气、地域组成且不断发生空间冲突和进行空间耦合的特定空间结构。测度城市交通生态系统空间冲突,分析其影响因素,可以为优化城市交通生态提供决策依据。为此,选用我国2011—2017年31个省会城市(不含港澳台地区)的环境保护和城市建设数据,计算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和空气承载系统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测度城市交通生态系统空间冲突水平,并运用地理探测器(GeoDetector)识别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31个省会城市交通运输系统与空气承载系统作用程度较高(耦合度均值为0.675,处于磨合阶段)且空间冲突明显(耦合协调度均值为0.430,处于中度协调耦合)。(2)31个省会城市交通生态系统空间冲突时空分异明显。从时间上看,2014—2017年比2011—2013年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均值分别高出0.067和0.020;从空间上看,西部地区耦合度均值最高(0.688),东部地区耦合协调度均值最高(0.459)。(3)城市交通生态系统空间冲突的显著影响因素是地形地貌和经济地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