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创业风险投资是科技企业获取权益资本融资的一项重要金融制度安排,在粤港澳大湾区和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国家战略规划下,大力发展创业风险投资能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进一步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服务与支持作用。文章基于社会网络分析视角,通过构建大湾区创业风险投资城市联系网络,从投资金额、项目分布、整体网络密度、核心-边缘结构等方面分析大湾区创业风险投资网络的时空演化特征,并探究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大湾区创业风险投资发展顺应宏观环境的波动,城市群内部形成港深广三大集聚中心,存在显著的空间、阶段分布不均衡的特征;港深广形塑了大湾区创业风险投资的网络关系,网络规模、联系日益加强,并呈现出"东密西疏"的放射状格局;港深广的集聚效应显著,边缘城市之间的投资联系仍较弱;经济环境、创业企业、创投机构、制度因素对大湾区创业风险投资联系有显著影响,其中经济及制度作用强度占主导。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2016—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9市2特别行政区的数据,运用熵权法测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制造业转型升级水平,将数字经济对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及具体路径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在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对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赋能效应显著;通过对机制分析表明,科创能力的提高、企业产业的分散、人才资本的积累是数字经济赋能粤港澳大湾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三个重要渠道。为了更好发挥数字经济对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赋能效应,应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发展,增加科技创新的投资力度,增强数字技术人才的培养,加强数字经济与各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3.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过程中,在发挥“一国两制”优势、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相互促进、利用区域空间组织推动自身发展等方面积累了值得推广的经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粤港澳大湾区要建设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必须进一步探索适合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方式。粤港澳大湾区应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创造更加有利于经济主体与区位相互匹配的环境,构建政府、市场、资本、社会互补协同建设模式,有效发挥战略规划作用,创新“一国两制”下的治理体系,形成具有世界意义的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体系,塑造活跃的大湾区发展局面。  相似文献   

4.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必须顺应新发展格局。粤港澳大湾区想要在新发展格局中有所作为,必须增强各级政府的空间治理能力、完善相应的空间治理体系,进而打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堵点。文章通过对空间治理的范围、主体、方式和内容进行梳理,将粤港澳大湾区空间治理的理论框架概括为:粤港澳大湾区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构成的多元治理主体,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治理手段,针对生产布局优化、优质生活圈构建、地区协同发展、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等突出问题进行治理。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多点多极的发展格局、珠江东西两岸发展失衡、三大经济圈协同发展和城乡空间混杂等空间结构特征,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空间治理体系应破除空间边界,畅通内部循环;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联通国内、国际市场;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以完善的产业链支撑国内国际双循环;维护空间正义,保护生态环境;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5.
RCEP协议的签署,将为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产业链一体化、区域协同创新以及制度协调发展等方面带来新的机遇.大湾区经济基础雄厚,开放型经济优势明显;城市间产业优势突出,互补性强;基础设施完善,物流能力国际领先;粤港澳三地经贸地位差异显著,合作空间大,具备一体化发展的良好现实基础.在RCEP框架下,大湾区应消除区内壁垒,持续推进市场一体化;发挥港澳的独特优势,积极参与区域产业链重构;整合国际创新资源,深化区域创新合作;对标RCEP协议,加快实现制度的衔接与协调,实现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是国家发展大计,而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提供了先行先试的经验借鉴。本文全面分析了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最新人才政策,并凝练出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人才高地建设的主要经验,基于该启示,文中提出应从积聚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聚合力”、构筑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大舞台”、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试验田”、营造全球一流科技人才的“向往地”、形成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强磁场”五个方面发力,全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  相似文献   

7.
广州和深圳同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中心城市和区域发展核心引擎,广深联动发展对于广东全省经济社会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广深各具优劣势也面临不少机遇和挑战.目前,广深两地缺乏持续沟通合作机制,产业结构同质化造成激烈竞争,基建重复建设导致资源浪费,政策制度衔接不畅制约联动发展.探索广深联动新路径要建立广深间的常态化联动机制,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间的交流合作;加强广深两地的规则衔接,进一步助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开放;深化分工协作和产业链资源共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共同体;促进教育医疗资源优势互补,共建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医疗高地;加强环境保护合作,共创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文明之城的范本;实现民生领域的共建共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8.
深圳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和发展引擎,其与大湾区的协同发展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选取了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统计部门公布的相关经济数据和人口数据,综合运用空间引力模型、比较优势模型等,从经济引力协同度、产业结构协同度、人才比较优势协同度、和营商环境协同度4个方面创新构建了深圳市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综合协同发展指数模型(CDI)体系,对深圳市与粤港澳大湾区各相关城市的协同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9.
覃剑 《开放导报》2023,(3):67-79
产业高水平协同发展既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衡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程的重要表征。从产业发展水平协同性、产业空间布局协同性、产业结构分工协同性三个维度对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进行分析发现,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整体协同发展水平呈现不断提升之势,但经济增长波动、产业结构趋同、空间集聚布局、体制文化差异等对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发展形成一定制约。面向未来,推动粤港澳产业高水平协同发展,应着力构建多层次产业协同分工体系,推动产业发展平台联动与共建,共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世界影响力的现代服务业集群,深化港澳与珠三角规则衔接机制对接。  相似文献   

10.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战略定位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义具有内在一致性。粤港澳大湾区具有良好的区域比较优势,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需要重点发挥其在构筑超大规模市场、自主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引领带动作用。为此,粤港澳大湾区要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优化产业布局、提高科技自立自强水平、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格局、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11.
推动和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是我国对外开放战略发展的重要一环。本文从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出发,通过与世界其他三大湾区的发展情况进行对比以及对东京湾区发展路径的分析,为我国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提供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2.
毛艳华 《南方经济》2018,37(12):129-139
湾区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级形态。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和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但粤港澳区域是"一国两制、三个关税区和三种法律体系"的跨境合作,这与国际典型湾区和国内主要城市群存在本质上的差别。因此,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是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发展的核心问题。笔者在对现有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发展的基础和障碍,认为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异质性制度下的区域协调发展,需要实现要素跨境顺畅流通、区内营商规则对接、区域合作机制创新。作为一种成功的异质性跨境合作模式,欧盟基于要素便利流动、市场体制接轨、多层治理合作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与启示。因此,粤港澳大湾区要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改善营商环境,加强湾区市场体制对接,消除要素跨境流通障碍,强化湾区跨境政策协调,形成湾区协调发展新格局,加快建设富有活力和竞争力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相似文献   

13.
王一帆 《科技和产业》2024,24(2):165-171
基于系统性构建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数字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为前提,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对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对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展开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有效提升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而区域异质性分析显示中心城市的显著性更强。此外数字经济通过人才资源储备与低碳技术创新进一步实现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为此,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的巩固与建设依然具有重要意义,还应缩减内部差异,以形成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
肇庆市数字经济综合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在粤港澳大湾区中仍处于较低水平。电子信息产业作为肇庆市“4+4”重要产业之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布局不断完善,数字化转型加快,但在数字化转型中存在数字基础设施不完善、创新能力不足、制度保障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在借鉴上海、四川等地发展经验的基础上,肇庆市应科学布局新基建,加大对人才引进的力度和精准度,科学引导企业数字化转型,并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以实现电子信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王领  魏冉 《科技和产业》2021,21(9):58-65
运用粤港澳湾区2001—2018年的商品市场一体化指数,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市场一体化对粤港澳湾区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影响并进行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粤港澳湾区的市场一体化指数与FDI负相关,市场一体化指数越高,FDI反而减少;同时,滞后的市场一体化指数与FDI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不同地区的市场一体化程度对外商投资有不同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政府应当积极制定引导政策,大力推进高素质人才建设,并坚持对外开放,同时针对地区差异因势利导,发挥优势促进经济内循环.  相似文献   

16.
为了发挥香港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中的知识产权贸易中心地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特别提出支持香港成为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目前,香港建设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面临着建设目标和路径不明晰、有效支撑不足、统计体系不完善、政策不明确等挑战,亟需将深港共建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明确为国家级战略,完善知识产权贸易统计体系,出台支持政策,营造良好生态,合力提升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利用分析软件CiteSpace,运用可视化分析的方法对粤港澳大湾区税收问题的核心研究力量、研究现状和研究趋势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学者对香港地区税收领域的研究给予的关注度最强;研究主要集中在征管模式、香港税收问题、吸引外商投资的税制和三地税收政策4个方面;研究主题突现时间与当时宏观背景以及相关税种改革时点相契合;研究热点由研究直接税转变为研究以增值税为代表的间接税、由研究香港税收制度特点和征纳双方存在的税收问题转变为研究湾区内税收筹划问题再转变为现在的研究粤港澳大湾区税收协调问题.  相似文献   

18.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家战略,引起众多研究者的关注。本文以CNKI数据库中"粤港澳大湾区"主题的CSSCI和核心期刊论文为样本,运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在该领域的学者和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广东省内;研究学科以经济学为主导;研究热点聚焦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战略和目标、国际湾区建设的经验借鉴、机制协同和制度衔接以及一些重点研究领域。未来在研究内容、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等方面仍有很大空间。  相似文献   

19.
徐枫  李洁 《科技和产业》2021,21(4):80-86
促进内部经济大循环,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在中国已有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的基础上,从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创新性、协调性、绿色性以及共享性等5个维度,构建深圳、广州、东莞、佛山等区域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基于热力学评价模型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经济质量发展评估模型,并对4个主要城市的经济发展进行评价分析及排序,验证该模型的可行性,为提高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