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入境游客作为目的地旅游供给的消费者与体验者,其对目的地旅游供给的感知评价,对准确把握区域旅游供给情况,及促进区域旅游供给宏观调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基于旅游系统理论、游客感知理论,采用西安市2013年与2015年入境游客的一手调查数据,通过构建入境游客结构方程感知模型,对入境游客目的地供给感知与行为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1)入境游客对西安旅游供给的感知评价整体上持认同态度,旅游供给指标路径系数均在0.6以上;(2)入境游客对西安旅游信息与营销、旅游餐饮住宿与城市人文环境因子感知程度最强,路径系数均保持在0.7以上,对城市自然环境因子感知程度最弱,路径系数保持在0.5左右,旅游安全因子上升程度最大,提高了0.16;(3)目的地旅游供给感知与游客满意度及重游意愿均存在正相关关系,入境游客目的地旅游供给感知满意度对重游意愿的影响值为0.357、0.226。研究结果对把握入境客源市场需求特征,加深对西安市旅游供给结构的认识,以及实施旅游供给侧改革调控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史春云  张宏磊  朱明 《经济地理》2011,31(11):1918-1922,1936
旅游线路空间模式是典型的地理现象,也是旅游学重要的研究领域.由于旅游线路的多样化与数据资料的较难获得,使得旅游线路空间模式实证研究与理论探讨都非常有限.以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旅行社网站公布的中远程旅游线路报价单为数据来源,比较分析我国旅行线路空间模式、格局和特征.研究发现:游客中远程线路倾向于选择知名度大的多目的地旅行模式,目的地具有全国和区域不同层次的影响力,区域性目的地的发展可以满足近程客源市场的游客需求,大大缓解我国热点旅游区域的压力;旅游线路模式的类型主要取决于目的地区域资源禀赋、地理特征与对外交通联系水平,交通可达性的改善为游客带来旅行费用与时间上节约的同时,也将有利于旅游区域经济的协调、均衡发展;不同客源地游客出行存在偏好上的差异,旅游目的地在具体细分市场宣传与营销、旅行线路组织与设计时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3.
赵现红 《经济地理》2014,(5):162-166,173
采用对应分析方法,把市场需求特征(变量)和选择的入境口岸(样本)载荷同时反映在同一坐标轴平面上,分析旅华外国游客入境口岸选择规律。研究表明:①受区位和航空通达性影响,洲际游客入境口岸选择较为集中,而洲内游客入境口岸相对分散。②初次访华的观光型客源多选择从旅游资源特色鲜明的北京入境,多次访华的商务型客源主要从传统商业城市和改革开放"窗口"广州入境,二次访华的休闲度假型客源选择从上海入境则得益于长三角的整体优势。③入境口岸选择对游客后继行为影响显著,从北京入境的游客在华停留时间和旅游线路较长,从广州入境的游客多把广州作为单一的目的地且停留时间较短,从上海入境的旅游者访华次数和停留时间居于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4.
中国主要旅游城市与入境客源国匹配度及演化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地理》2021,41(4):158-165
分析主要旅游城市与入境客源国的匹配度及其时空格局,并识别出入境客源市场的高匹配城市,对促进城市精确展开入境旅游市场营销与区域合作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匹配度模型与热图分析法,基于1991—2016年中国60座旅游城市13大客源国过夜游客统计数据,分析二者的匹配度及时空格局。研究发现:(1)主要旅游城市与入境客源国的匹配度整体上呈现"长尾"发展特征,不同旅游城市与入境客源国的匹配程度存在错位与差异。(2)主要旅游城市与客源国匹配度空间格局演变极化态势明显,入境过夜游客市场结构的空间不均衡性加剧。(3)与我国东部沿海城市存在较高匹配度的客源国集中在亚洲地区,与我国中西部城市存在较高匹配度的客源国集中在欧洲与美洲地区。(4)依据旅游城市与客源国的匹配度,识别出了不同入境客源国的高匹配城市。  相似文献   

5.
旅华外国游客旅游目的地选择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2008年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桂林、昆明等热点旅游城市收集的一手数据为基础,应用描述性分析和因子分析等手段,系统分析旅华游客目的地选择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旅游交通、服务和设施等促成因素构成了目的地选择的核心影响因素,价格、时间和距离等限制性因素的作用位居第二层次,而旅游景区、东道主好客性等核心吸引物的作用最小。此外,由于经济、社会、文化和旅游者个体特征的差异,欧美等洲际客源选择目的地时更多地考虑吸引物因素,而洲内客源更多地考虑限制性因素。  相似文献   

6.
入境游客对旅游服务质量感知评价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章以对我国六大旅游热点城市——北京、上海、西安、广州、桂林和昆明入境游客市场调查为基础,定量分析了不同游客特征和国家的入境游客对不同旅游目的地服务质量的感知和评价,为我国开拓入境旅游市场提供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日本作为我国重要的入境客源市场,也是哈尔滨市的主要入境客源市场,近年来游客呈现逐年减少态势,除大环境下的国际金融风暴导致的经济不景气的因素外,究竟何种原因导致了这种日本入境游客逐年减少的情况,是什么制约了日本入境客源市场的发展,哈尔滨市旅游业面对这样的现实情况,应如何审时度势,采取何种对策促进日本客源市场发展,是目前亟待研究和解决重要问题。本文着重对日本入境客源市场的现状及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对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应采取的对策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8.
入境旅游游客的时空变化是由于客源地和目的地之间的相互联系影响的动态变化结果。文章基于1994—2015年我国20个主要客源地的每月入境游客量数据,采用数学分析、季节强度指数等方法研究入境游客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港澳台地区与外国关于入境游客量时空分布差异较大,其影响因素:从供给方面看,旅游地与客源地的兼容性是首要因素,它是进行入境旅游的前提条件,说明入境旅游地的可进入性极为重要,同时服务功能或品牌品质也是重要因素;从需求方面看,游客的属性特征差异、客源地经济发展水平、周边国家的"旅游替代品"是重要影响因素;另外,客源地与旅游地之间的空间距离、区位条件、交通状况等反映连接性的因素是不可忽略的方面。  相似文献   

9.
张宏博 《经济论坛》2012,(9):128-130
为了探索旅琼俄罗斯游客的旅游消费偏好规律,本文作者在2011年7~8月在海南省6个主要旅游城市对旅游市场进行了调查,分析得出旅琼俄罗斯游客的旅游决策可控因素和旅游消费偏好行为。提出旅游偏好既与俄罗斯游客自身特质有关,又与目的地形象、旅游宣传促销紧密相连,认为形象导向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游客的选择偏好。研究表明,旅琼俄罗斯游客具有明显旅游消费偏好行为。  相似文献   

10.
对3个典型沙漠景区2006-2010年各月游客接待量进行分析,并计算各景区的月接待比例的离散程度.从旅游气候舒适度、闲暇时间、旅游审美等角度分析了沙漠旅游景区客流季节性变动的原因.利用沙坡头和巴丹吉林的各省客源比例数据,对两景区的客源市场集中度进行计算,并进一步计算客源市场比例同地理因素、人口因素和经济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得到如下结论:①沙漠旅游景区客流季节性明显,而且越偏向自然的景区季节性越明显;②气候舒适度是沙漠客流的必要条件,对客流季节性变动影响较大;③沙漠旅游景区的客源集中度较高,与沙坡头客源集中度相关性最密切的是地理距离因素,与巴丹吉林最密切的是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11.
杭州入境旅游流空间转移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阀值分析法对杭州入境旅游流空间转移概率矩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不平衡性是杭州入境游客空间转移的主要特点,出入杭州的入境游客主要集中在杭州与上海、苏州两个节点之间;远近程市场入境游客空间转移特征差异明显,出入杭州的亚洲和港澳台等近程市场入境游客主要集中在杭州与长三角区域的主要节点之间,而欧美和大洋洲等远程市场游客空间转移节点则包含了北京、西安等;游客空间转移呈现距离衰减规律。基于以上结论,提出杭州拓展入境游客市场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2.
客源市场研究是旅游规划和市场营销等工作的基础.以湖北省国内旅游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ADod指标、变异系数、位序~等级规模等方法分析2005~2012年湖北省国内客源市场的演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湖北客源地到主要目地的平均距离总体呈现出不断下降趋势,对国内远距离游客吸引逐渐减弱,客流分布区域趋于集中;其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相对差异不断缩小,表现稳定发展态势;其国内旅游市场规模分布差异程度逐渐缩小,中等规模市场增长较快,等级规模结构发育不够成熟.经济收入、闲暇时间、交通条件、旅游资源是影响湖北省国内客源市场演化的重要因素,其中,客源地经济水平差异和短期休闲增加是外在推手,交通条件改善和资源禀赋差异是内在变量.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回顾已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重新界定世界遗产旅游目的地的一级、二级客源市场潜力的计算方法,利用GIS技术计算我国世界遗产旅游目的地的一级、二级客源市场潜力,并以此将我国世界遗产的客源市场潜力分为五个类型。研究发现:文化遗产的客源市场潜力普遍大于自然遗产,交通状况、区位因素、遗产地本身的面积是影响世界遗产地客源市场潜力的重要因素,世界遗产旅游目的地接待旅游者人次数与遗产地知名度的相关系数远远大于与客源市场潜力的相关系数。  相似文献   

14.
国内客源市场是旅游市场的主要构成部分,研究国内游客的空间分布特征、时间分布特征、消费结构特征等对旅游市场开拓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2005-2009银川市国内游客接待数据,对旅游客源市场特征进行了描述,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银川市国内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均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但是淡旺季差异较大;第二,客源市场分布集中在周边地区,但空间结构正在逐步的优化;第三,银川市国内旅游者的消费结构正在逐步优化.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旅游活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不断升温,旅游消费也逐渐成为大学生消费的热点。但是现实中大学生外出旅游的人数远远达不到预期数量,大学生群体的旅游消费体系还未完全成熟定型。因此本文从大学生对旅游信息的获得、旅游目的地选择、旅游行为偏好、出游频率和旅游产品决策等选择的倾向出发,重新审视大学生旅游客源市场的细分和发展趋势,结合西安高校大学生旅游客源市场供给特征,最终为大学生旅游客源市场的开发和利用的提出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16.
陈鹏  翟媛 《经济论坛》2010,(4):116-118
文章利用2007年杭州市入境游客抽样调查资料,运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因子分析方法,在15个旅游项目变量中界定出6个旅游产品公因子,并通过比较不同地域的入境游客对旅游产品公因子的偏好程度,揭示出不同地域的入境旅游者的旅游选择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17.
以国家5A级景区张家界和韶山为研究样本,以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对被访者背景数据的比较分析、运用因子分析和线性回归法对不同区域影响景区游客满意度感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揭示了影响游客服务质量满意度感知因素的一般规律和区域差异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游客旅游目的地选择的差异;二是游客感知的服务质量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差异;三是游客感知的服务质量满意度主要影响因素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江苏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江苏省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为基础,运用ADod指标、数值模拟等方法分析了江苏国内旅游客源市场份额分布情况,发现2000—2008年各个年份一级客源市场都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但有不断下降的趋势;江苏客源地到目的地的平均距离总体上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对远距离客源地的吸引能力在不断的加强;江苏省国内旅游客源市场分布符合距离衰减规律,客源市场在500km以内衰减较快,距离效应比较明显,500km以内的区域的比重占到了60%以上,500—2300km客流量呈现波动减少的特征;江苏国内客源市场的衰减规律遵循幂指数衰减,其距离摩擦指数为1.2095。  相似文献   

19.
选择北京、武汉、西安3个城市为案例客源地,基于大样本问卷调查数据,研究客源地居民访问不同距离国内目标景区时采用自驾车、火车、飞机三种交通方式的比例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研究发现:①随着客源地与目的地距离的增加,采用自驾车、火车、飞机三种主要交通方式到访目标景区的旅游者比例结构发生了有规律的变化,产生了旅游交通方式跃迁现象,在客源城市周围形成了多个旅游交通方式跃迁带,可分为主交通方式跃迁带、次交通方式跃迁带与波动带三种类型。②在客源城市周围由近及远依次产生旅游主交通方式由自驾车向火车转变和由火车向飞机转变两个主跃迁带,有的客源城市在此之外还会出现主交通方式由飞机向火车转变的第三主跃迁带。据此构建旅游交通方式跃迁带模型,通过对比旅游交通方式主跃迁带在案例城市的现实表现,初步发现了国内旅游交通方式跃迁带位置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研究旅游交通方式跃迁现象提供了认知框架,为目的地根据旅游主交通方式细分市场、更有针对性地提供旅游交通服务和开展市场营销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中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类型结构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全国首批32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为研究样本,借助ArcGIS软件,运用最邻近点指数、核密度估计等空间分析模型,就其空间分布特征、均衡态势、分布密度进行定量化表征。在此基础上,对乡村旅游重点村目的地类型、旅游产品结构进行了梳理识别,并揭示了其空间分异规律与类型结构特征。最后,运用地理联系率、矢量数据缓冲区分析等方法剖析了其内在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乡村旅游重点村在全国的分布呈现两个高密度区和三个次级高密度区。②重点村的分布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自然资源富集的东部地区,多以省会城市、主干路网为核心呈寄生状向周围扩散。③乡村旅游重点村目的地类型结构中,文化民俗类乡村旅游地所占比例最高,各目的地类型在全国的分布具有不均衡性,城郊休闲游憩型在西北地区所占比例最高,特色产业主导型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④乡村旅游重点村产品结构中,文旅融合型产品占比最高,各类型产品形态在全国的分布呈现集聚性特征,体验观光型产品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休闲度假型产品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⑤资源禀赋基础、经济发展水平、客源市场规模、交通区位条件、政策及创新环境是影响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特征和类型结构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