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章基于战略管理和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制度政策环境→意愿&能力→行为”理论框架,分析政策规制、绿色金融对高碳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作用机制,选取河南省274家高碳企业为样本,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命令控制型规制和市场激励型规制正向影响高碳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意愿和能力,市场激励型规制的作用大于命令控制型规制;绿色金融政策、企业转型意愿和能力正向影响其转型行为,企业转型能力在绿色金融政策对其转型行为的作用中具有中介效应。最后,文章从优化政策规制工具,加快构建转型金融框架,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加强政策宣传和配套服务等方面对高碳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转型金融是绿色金融的延伸与扩展,正在成为又一大热点话题。转型金融应用于高碳行业,帮助其完成低碳转型目标,转型金融填补了绿色金融无法作用于碳密集型企业融资的问题。在“双碳”的大背景下,国家积极推进探索转型金融区域性试点工作,以创新发展转型金融工具服务于实体经济。然而国内和国际上转型金融的定义界定模糊,难以帮助高碳企业准确完成转型活动。大众对转型金融的意识不足因而缺少发展动力,且现存转型金融工具难以满足“双碳”目标下转型需求等,阻碍了转型金融发展。我国积极明确界定转型金融定义标准及活动范围,出台金融政策推动转型金融发展,明确转型信息披露要求以防范转型风险,加快转型金融产品创新以推动“双碳”目标。  相似文献   

3.
转型金融作为绿色金融的重要补充,可以有针对性地为高碳产业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引导和督促高碳领域开展低碳转型升级。本文阐述了发展转型金融的必要性,分析了转型金融的产品与工具,以及我国发展转型金融面临的挑战,并基于商业银行的视角探讨了促进转型金融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实现“双碳”目标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在高碳行业仍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的背景下,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推动高碳行业绿色低碳转型,逐步成为金融业助力实体经济安全、有序发展的重要方向,转型金融逐渐引发更多讨论。不同于支持具有明晰绿色目录界定的绿色金融,转型金融是支持高碳排放以及目前难以减少排放的行业逐步降低碳排放的金融活动。本文首先阐述了转型金融的提出背景,并据此分析了发展转型金融可能遇到的难点。其次,探讨了国际转型金融发展趋势与领先实践,总结了国际转型金融发展对我国的启示。最后,从顶层设计、金融产品、配套环境与市场运用四大层面提出我国转型金融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2014年中国开展碳市场交易试点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0—2019年中国八个高碳行业上市公司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碳市场交易对高碳企业的减排影响,以及转型金融在这个过程中所发挥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仅实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不能有效促进参与碳市场的企业减排,甚至还增加了企业碳排放。第二,转型金融与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共同作用能够有效促进企业减排,并且这种共同作用所产生的碳减排净效应可以有效抵消单一实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对企业碳排放增加的净影响。第三,转型金融通过促进提升高碳企业的减碳技术水平,进而激励企业降低碳排放。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在“双碳”目标背景下,要积极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高碳行业进行绿色低碳转型,同时加快转型金融发展,稳步推进全国碳市场发展,适时引入碳税政策,充分发挥碳税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在促进企业碳减排方面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6.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力争在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30·60双碳目标”的提出,对我国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力企业尤其是煤电企业是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行业,如何通过绿色金融引导资源合理配置,为电力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技术转型资金,帮助其实现双碳目标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兴安盟地区绿色金融支持电力企业绿色发展现状,剖析金融支持电力企业绿色发展阻碍,提出深化绿色金融支持电力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转型金融与碳市场调节纳入统一理论分析框架,构建包含家庭、厂商、金融部门与政府的四部门DSGE模型,研究转型金融与碳市场调节对经济增长量和质两个方面的影响及其最优组合方式。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碳排放强度限制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提高碳配额拍卖比例对经济增长存在负面影响,且对低碳部门的冲击强于高碳部门;第二,转型金融在支持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同时,能够减缓和对冲碳市场调节收紧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冲击;第三,转型金融和碳市场调节各自都存在一定的政策局限性,单独使用可能影响经济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第四,转型金融与碳市场调节存在着最优组合,强化两项政策的协调配合可望实现经济社会的帕累托改进,为经济高质量增长提供精准有力的政策支持。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第一,将碳市场调节纳入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强化其与货币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协调好稳经济增长与促低碳转型在短期、中长期的关系;第二,强化转型金融与碳市场调节的政策目标协同和调控时机协同,形成最优政策组合;第三,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绿色低碳转型的作用,研究创设“低碳转型支持工具”,支持企业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第四,完善转型金...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大部分省份处于“相对高碳”和“高碳”发展水平,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仍面临着巨大压力,尤其是我国资源型城市面临一系列严峻的经济、社会等问题.本文在低碳经济意义上,分析了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现状和转型过程中遇到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低碳经济条件下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在“双碳”背景下,推进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是“十四五”时期重要的战略任务。本文以2016年颁布的《关于支持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作为转型金融政策研究对象,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转型金融政策对钢铁企业转型研发和融资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于非钢铁企业,转型金融政策的实施显著提高了钢铁企业研发资金投入和转型项目投资水平;同时抑制了钢铁企业债务融资,尤其是流动性较差的债务融资。机制分析表明,转型金融政策实施效果在不同钢铁企业间存在差异性,对高新技术企业、非国有企业和具有明确的低碳、减碳项目或活动的企业具有更强的研发、转型投资促进作用;对非高新技术企业、国有企业、和暂不具有明确的低碳、减碳项目或活动的企业具有较强的融资约束。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经济正逐步迈入“低碳时代”,中国也同样经历着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的转型。绿色金融作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已为国际金融界的实践所印证。国内金融界迄今对绿色金融的相关研究和实践还相对滞后,但也有较成功的尝试和探索。本文立足低碳经济发展对绿色金融的需求,归纳总结国际金融界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经验,并结合兴业银行案例,探寻加快推动中国绿色金融创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正>金融业要用好气候风险压力测试这个“监测器”和“仪表盘”,警惕“挤兑式去碳”可能带来的融资突然中断,科学促进低碳转型2023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强调,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的关键时期。金融是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的“助推器”,通过创新完善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引导资金流向绿色项目,  相似文献   

12.
李珂娜 《北方金融》2023,(3):106-112
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作为当前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方向,二者能否发挥互相支撑、相互促进的协同效应呢?绿色金融将环境、气候的外部性内部化,普惠金融将服务弱势群体的外部性内部化,二者在理念和政策逻辑上是一致的,也均有服务成本高、风险高的问题。本研究在分析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内涵及相关性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中国当前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发展是否具有协同效应,研究高碳行业转型及小微企业绿色发展问题,为如何防止“高碳普惠”及“低碳伤民”提供经验依据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双碳”战略的持续部署,金融支持“双碳”目标也在持续推进,并围绕着新政策、新领域、新实践呈现三大趋势。一是新政策,转型金融与绿色金融成金融支持“双碳”目标的“双支柱”。做好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的有效衔接是未来金融支持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政策重点之一,G20转型金融框架为中国转型金融政策体系构建提供指引。二是新领域,推动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发展理念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推动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融合发展或能为二者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和创新空间。三是新实践,金融机构“净零”从承诺到实施。全球范围内作出“净零”承诺的金融机构数量仍在不断增加,而金融机构“净零”目标如何从承诺走向科学碳目标的设定、实施、核算与披露日益受到关注,其中碳核算与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凸显。  相似文献   

14.
为从资本市场视角检验绿色金融支持绿色治理转型的有效性,本文借助绿色债券这一“市场型”政策工具和双重差分模型,利用上市企业数据考察企业通过发行绿色债券进行绿色治理转型所能获得的市场激励结果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绿色债券发行以后能够显著提升发行企业的股票超额收益,并同时降低股价暴跌风险;企业利用绿色债券进行绿色治理转型能够获得市场激励,但激励程度在重污染行业和非重污染行业之间呈现明显的非对称性,同时也受到企业信用风险和内部治理水平的调节影响。机制研究表明,绿色治理绩效提升和融资约束程度缓解是绿色债券促使企业获得市场激励的内外动因,同时由信息渠道引发的市场专业主体关注和治理效应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研究结论为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构建从而更好地促进经济绿色转型带来有益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5.
闫贵壮  何畅 《中国金融》2022,(11):29-30
<正>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实现“双碳”目标离不开金融体系的支持。2021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开展的方向。为贯彻落实国家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国内商业银行纷纷加速碳金融产品及服务的创新,在支持传统高碳行业转型升级、推动国内碳交易市场平台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绿色金融是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重要抓手,因此科学客观评价绿色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效果尤为重要。本文在梳理绿色金融支持低碳发展作用机理的基础上,用省际面板数据测度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并利用GIS工具分析绿色金融与低碳发展的时空变迁规律和地理分布特征,然后运用空间杜宾模型从经济增长、产业转型和环境保护三个维度实证检验绿色金融支持低碳发展的效果。研究表明:绿色金融与低碳发展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绿色金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即对本地区和相邻地区的低碳发展均具有积极影响;且绿色金融对经济增长的驱动效果最好,对环境保护的驱动效果次之,对产业转型的驱动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转型金融与绿色金融是金融支持“双碳”目标实现的双支柱,在当前绿色金融标准趋严的背景下,传统碳密集行业对转型金融存在大量需求,因此,转型金融对支持碳密集行业低碳转型具有重要作用。与绿色金融相比,当前转型金融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转型金融产品和服务在不断创新和探索中。目前,境内外已有的转型金融产品主要为转型类信贷和转型类债券,具体包括可持续发展挂钩信贷、转型债券、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以及可持续发展再挂钩债券,境内外转型金融产品在市场特征和设计特征上存在较大区别。本文对现有转型金融产品的发展历程和市场实践等进行分析,并结合案例探讨境内外转型金融产品的特征差异。通过分析境内转型金融产品发展的不足,并借鉴境外转型金融产品的成熟经验,提出推动境内转型金融产品创新和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毛盛志  张一林 《金融研究》2021,486(12):1-19
在“碳中和”目标背景下,本文基于经济“增长”视角,从理论上分析金融政策在经济低碳转型中能够发挥的作用。我们构建了一个包含清洁(绿色)与非清洁(非绿色)生产部门、定向技术进步、金融约束与金融政策的内生增长模型。通过基于模型的理论证明与数值模拟,我们发现:(1)清洁部门相对非清洁部门更强的金融约束会推迟经济低碳转型过程、导致环境恶化,绿色金融政策能够缓解清洁部门的金融约束。(2)绿色金融政策能够增加清洁部门的产量,在一定条件下,还能促进经济实现低碳转型并阻止环境恶化。(3)通过金融政策推动经济低碳转型,相比部分财政政策具有成本效益优势;两类政策存在组合搭配的空间。(4)在疫情冲击后加大绿色金融政策力度,将有益于实现“绿色复苏”,并有可能以相对平时更低的成本,加快“碳达峰”与经济低碳转型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十四五”是我国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型的关键时期,内蒙古作为我国最主要的煤炭生产供应基地,肩负着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职责。当前,内蒙古绿色金融服务体制建设转型尚不健全、转型金融供给相对薄弱、行业调整金融风险较大等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严重影响传统能源向绿色发展转变。基于此,笔者认为要进一步优化金融体系建设,营造良好金融环境;加大绿色金融供给,发挥资金优化配置作用;加强企业责任意识,提高低碳转型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20.
发展生态低碳农业是赓续农耕文明的内在要求,是破解环境约束的重要抓手,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绿色金融通过优化资金配置,为推进农业生态化、低碳化、绿色化提供资金支持。本文基于金融结构、金融功能、外部性和长尾效应的理论视角,建构绿色金融与生态低碳农业发展的支持逻辑、互动逻辑和实践逻辑,化解农业生态低碳转型的融资约束、特征约束和现实约束,厘清绿色金融对生态低碳农业发展的支持作用及二者的良性互动效应,并提出绿色金融助力中国特色生态低碳农业发展的实践路径,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