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5 毫秒
1.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向世界奉献的重要思想和公共产品,是中国共产党人站在历史高度,准确把握世界和中国发展的历史方位,不忘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目标和使命而向全世界呈现的中国智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不仅是理念倡议,更成为统领中国对外政策和全球治理的重要价值基础、构想和实践。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梦与世界各国的梦紧密联系,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稳定的世界环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方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于共享发展理念的培育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及实践意义,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来理解共享发展理念需把握好共建、共享、共富的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重要思想与共享发展理念具有密切联系,并且有利于我们更好的把握和构建共享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3.
正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31日就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行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4.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顺应时代发展,以全人类幸福为出发点,创造性提出的中国方案。由各国相互依赖加深和共同挑战出现而生发的共同利益是人类的命运交汇点,即人类命运共同体起于利益共生。但利益的纽带会因为不可避免的利益冲突而断裂,要想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长期可持续的构建,必须达成基于共同利益的文化共识。在此过程中,中国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者,更是推动者和实践者,要提升自身文化软实力,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诠释力;继续推进全球化,扩大人类命运共同体利益基础;不断推进民心相通,以人文交流合作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相似文献   

5.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大叙事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命运紧密相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为推动世界历史进程增砖添瓦。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阈下,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世界意义,是符合世界发展潮流及互联互通的时代特点的。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模式引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是新时代最伟大的命题和最卓越的实践。  相似文献   

6.
和合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代表性元素,蕴含着“天下为公”“同舟共济”等思想内涵,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成与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在应对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作出的积极尝试,开辟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新道路。针对和合文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内涵开展细致研究,深入理解相互之间的共通点,再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和合文化层面得到启示,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给予有力促进。  相似文献   

7.
资本扩散的无尽过程不断将整个世界卷入到资本的循环圈,从而呈现出了一个资本全球化的过程,使人类历史成为"世界历史"。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发展与创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性地回答了我们应该和怎么对待世界性问题。在世界经济大潮中,我们应顺应时代潮流,凝聚各国共识,为促进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观念的提出,对整个世界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央企业在全球抗疫的积极行动中,与世界人民手牵手、肩并肩,患难与共、共创双赢,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实践。2020年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中提出,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  相似文献   

9.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根据国内外形式,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提出的具有前瞻性地论断,其目的在于为解决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式贡献中国智慧,在逆境中谋求中国与世界的和平发展。文章从马克思的交往观理论出发,深刻剖析人类命运共同体。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马克思交往观的地位和作用;二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价值;三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提出的.当前学术界主要是从外交和国家安全的角度对其进行解读和阐述,但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不应仅仅从国际事务层面,而更应该从国内事务层面上来理解和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对我国的发展价值.如何实现"中国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融通,是本文阐述的重点.根据不同的载体,本文将人类命运共同体分为社会共同体、 民族共同体、 区域共同体、 精神共同体和生命共同体等,以此来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实现"中国梦"的融合.  相似文献   

11.
马冬  刘月 《理论观察》2023,(3):132-136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该书自发行以来,就被译成多种版本并为多个国家所欢迎。其中,《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英译本热度较高,本文便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英译本为例对其翻译方法作了简要分析,在分析时,主要以中国特色词汇和典故为主;此外,本文对其三个治国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脱贫攻坚”和“人民至上”进行了阐释。在文章最后,对其价值影响提供了本人的见解并提出了在对外传播中应该注意的方面。《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英译本的传播为其他国家了解中国和解读中国的治国理念提供了便利条件。因此,《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英译本的对外传播加快了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速度。  相似文献   

12.
康耕豪 《魅力中国》2014,(11):381-382
关注国家形象的塑造和传播是适应当前全球化趋势、创造良好对外交往条件的需要,同时也是一个国家自身努力和发展的保证之一。文化软实力对于国家形象的构建和塑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发展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建构中国和平崛起的国家形象,一方面有助于更好地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以及理念传递给其他国家,让世界进一步了解中国;另一方面良好的文化软实力对于修复一些不实言论对中国国家形象的损害和重塑中国的对外传播新形象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批判,运用历史唯物主义阐述了其正义观,即能够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这种正义观视角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有其正义价值,具体表现为独特的法治正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全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促进国际法的调整。为了践行这样的法治正义,中国需要不断提升国际话语权,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上升为国际法准则,并不断深化"一带一路"实践,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世界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该文论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思想内涵和特征等,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过程及国内国际的响应。阐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渊源,探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途径:"一带一路"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途径;建立新型的大国关系,加强周边外交;加强全球治理,担负起大国的责任;用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发展新常态。  相似文献   

15.
彭钰馨 《理论观察》2023,(11):65-71
国际组织是人类大家庭中的重要行为体,全球200多个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作用更为明显。联合国是世界上最大、最具普遍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但它仍然受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限制,本文从联合国财政困境的视域,分析了联合国改革所面临的挑战和阻碍,同时阐释了中国在联合国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和主张。中国坚持《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时反对将联合国财政问题政治化。本文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国际社会对其熟悉和接受的程度也在逐步加深,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成为新时期体现中国大国担当的重要载体。中国可以通过协助联合国制定清晰、一致的改革战略、向联合国输送优秀人才以及提供更多的国际公共产品,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一起推动联合国发展,促进全球共识的形成,推进全球治理理念的发展,为世界和平与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大众健康传播文化属于一种新生事物,哲学和传播学早为这种新生事物准备了基因.在哲学方面,功利主义、 义务论、 权利基础论、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论是其基因.在传播学方面,"拟态环境"、 传播五要素、 说服理论、 地球村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是其基因.大众健康传播对经典哲学进行积极借鉴,便于建设德性大众健康传播文化;大众健康传播对经典传播学进行积极借鉴,便于建设睿智大众健康传播文化.  相似文献   

17.
曾向红  陈亚州 《世界经济与政治》2020,(1):102-127,158,159
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政府提出的关于促进上海合作组织长远发展的重大倡议。由于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时日尚短,学术界关于该理念的研究尚未全面启动。要使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理念成为一个有效的研究议题,不仅需要明晰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内涵,而且需要将其纳入国际共同体、国际组织和大国外交等议题的研究,提炼出一些具有普遍性的理论命题。就攸关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构建的重大问题而言,至少需要回答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提出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构建应遵循的基本路径、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基础和条件、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构建面临的挑战与障碍、学术界能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构建提供的对策建议等重大问题。在此过程中,学术界还需将其与周边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家族相似性的概念纳入同一研究视域,以澄清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外延,辨识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演变的动力与机制,并从理论层面提炼上海合作组织发展经验的特殊性与普遍性。  相似文献   

18.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一项极富理论深度和战略高度的伟大构想,亦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旗帜和标杆。要想深刻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必须溯其根脉,从历史逻辑上进行系统梳理:在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的“二史”有机统一中把握历史逻辑,在优秀文化与先进成果的“双优”根脉继承中剖析历史逻辑,在伟大复兴与百年未有的“两局”交织情境中探究历史逻辑。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充分厘清了共同体脉络,并指出"真正共同体"思想旨在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认清当前全球大局,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构筑世界新格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作为"真正共同体"思想的现实产物,在合理继承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拓展。  相似文献   

20.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精髓提炼,是面对国际两大社会形态的主要矛盾,经历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扬弃,实现全人类的共同发展、共同享有的社会发展过程。这一思想,正在为国内外广大学者所接受,也为世界各国所接受,联合国曾多次把"人类命运共同体"写进决议,充分说明了中国话语体系的力量。"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有着哲学体系的本体论、认识论、矛盾论哲学构建,有着深层的哲学逻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对于进一步加强社会的共建、共有、共享创造了认识论上的理论基础,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人类诉求体现的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