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传统经济学基于理性“经济人”基础,认为公地悲剧问题是个体理性选择的必然结果,公共品供给需采取与个体真实公共品偏好相兼容的激励机制,并由政府承担供给角色。实验经济学研究则提供个体异质社会偏好的稳健性证据,并在合适的惩罚、沟通交流和声誉等机制下提供诸多可以实现公共品自愿供给的实验证据,表明群体或自愿组织也可作为公共品供给主体。这些公共品实验研究为现实公共治理创新提供更为科学的偏好基础和公共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2.
马博 《经济论坛》2013,(11):163-169
合作行为是近年来经济理论研究的热点。本文对用实验方法从决策者合作行为异质性视角分析如何提高与维持公共品博弈中合作水平的研究进展及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概括,突显出在公共品博弈中合作行为的解释性因素中,被试的合作偏好对其他被试的合作偏好的异质性信念起着关键性作用。基于信念的异质性,我们沿外生与内生两条线索综述了惩罚机制、领导机制对合作行为影响的研究文献。  相似文献   

3.
评估地方公共品和其他非市场性产品的价值是目前应用经济学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尽管公共品理论自保罗·萨缪尔森(1954,1955)的开创性文章后迅速发展,但对公共品价值的实证测量研究直到最近才受到更多的重视。根据萨缪尔森的公共产品理论,纯粹的公共产品或劳务应该保证每个人消费这种物品或劳务不会导致别人对该种产品或劳务的消费减少,其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特征使其在供给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搭便车"问题,这也使得公共品的价值评估一直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本文旨在厘清学界对公共品价值评估的各种研究方法,包括传统的显示性偏好法、描述性偏好法以及新兴的幸福指数法,并在此基础上系统地提炼当下热点议题,为未来的进一步研究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4.
供给公共品是政府财政支出的重要内容,公共品可以通过集权和分权两种方式供给。纳税人往往运用"用手投票"和"用脚投票"两种机制表达自己对地方公共品的需求偏好,即需求表达。我国地方公共品的供给效率偏低。在"自上而下"的供给决策程序中,供给决策通常是由上级政府,甚至中央政府直接做出的,然后逐层向地方政府传达,直至基层政府。在这一过程中,供给决策具有很强的指令性,纳税人很难参与地方公共品的供给决策程序,纳税人的真实需求无法在供给决策中得以体现,纳税人进行需求表达的权利"被代表"了。因此,在完善我国地方公共品需求表达与决策的政策选择上:一是构建和完善"自下而上"的供给决策程序;二是拓广需求表达路径设置需求表达机构;三是完善我国户籍制度,以利于纳税人"用脚投票";四是改进转移支付制度,重视需求表达的信息基础。  相似文献   

5.
实现城乡统筹,构建和谐社会,现下最关键的是解决“三农”问题。文章立足新农村建设的时代主题,深入剖析了城乡公共品供给失衡的原因,提出了按照城乡一体化要求建立公共产品供给制度、优化财政支农结构、科学界定各级政府财权事权范围、改革“自上而下”公共品决策机制,实现农村公共品供给由“政府选择向农民选择”、“官员偏好向农民偏好”转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许开录 《当代经济》2007,(10):80-81
实现城乡统筹,构建和谐社会,现下最关键的是解决"三农"问题.文章立足新农村建设的时代主题,深入剖析了城乡公共品供给失衡的原因,提出了按照城乡一体化要求建立公共产品供给制度、优化财政支农结构、科学界定各级政府财权事权范围、改革"自上而下"公共品决策机制,实现农村公共品供给由"政府选择向农民选择"、"官员偏好向农民偏好"转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农户视角的农村公共品供需均衡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基于3省245个农户的调查表明,农民当前最急需的公共品是卫生医疗、农田基础设施;农民的公共品需求有如下特点:硬品优先于软品;物质需求优先于精神需求;现实优于长远;切身利益重于宏观环境。合意的公共品供给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粮食直补政策和义务教育,农民对公共品供给最不满意的是农村社会养老、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和农村金融。农民对公共品供给的满意度主要取决于公共品的规模、质量、价格和农户的人口社会学背景。最后,对农村公共品供需均衡矩阵进行了分析,并建议根据公共品供需衔接状况、农民对公共品供给的满意程度,实行不同的公共品供给策略。  相似文献   

8.
萨缪尔森在其历久弥新的王牌教科书《经济学》中引用了一句俏皮话:“鹦鹉也可以成为经济学家,只要它会说‘供给’与‘需求’。”语虽谐谑,却也点出了经济学的核心原理,即所谓价格——供求机制,兹略述之:A.价格影响供求即“沿需求/供给曲线移动(movements along the demand/supply curve)”:其他条件(收入、偏好、预期、技术、相关商品价格等)不变,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减少、供给量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建设需要加大公共品投入力度.本文认为农村公共品的投入是两个层次的投入:纯公共品的投入和准公共品的提供.农村当前主要问题是准公共品的投入,即"拥挤"产品的投入.通过分析农村公共品需求范围、特点,指出农村公共品缺位的主要方面.提出建立农村公共品投入机制的思路:政府和市场多渠道投入.具体:增加财政支农支出的规模和总量,创新财政支出方式,广泛应用利益诱导机制,财政补贴机制,财政减免税机制等吸引"私人"供给农村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10.
建立在同质、稳定基础上的偏好拥有无与伦比的简约美,但是对一些真实问题的解释并不能使人心悦诚服。大量研究表明个体偏好并不符合新古典经济学所刻画的逻辑性质。本文在剖析个体异质性的基础上,探讨分层偏好的形成机理及演化,并尝试构建了内层偏好、准内层偏好和外层偏好关系的分析框架。通过一个典型的公共品实验,考察了文化、经济制度和个体认知水平对于公共品自愿供给的影响,继而说明个体分层偏好的存在性。分层偏好的形成机理及其验证对于经济学理论及实际经济政策的制定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公共品偏好表露与税制设计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公共品的供给是政府职能所在 ,对人们偏好的了解是政府提供公共品的前提。税收的功能之一就是为公共品融资 ,因此 ,税制设计与人们的偏好表露有直接关系。良好的税制设计能促进人们表露自己的真实偏好 ,从而避免公共品供给上的“免费搭车”。所以 ,对政府来讲 ,设计一套具有个人与群体刺激兼容的税制体系便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2.
农村公共品供给是新农村社区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财力不足已成为制约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瓶颈,"零税费时代"这一问题更加突出。在农村公共品供给不足的背景下,提升农户参与新农村社区公共品供给的意愿是一个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基于农户自愿供给的角度,建立了信息对称和信息不对称背景下农户参与农村社区公共品供给的博弈模型。研究表明,农户在单价段博弈中容易陷入"囚徒困境",而在无限次重复博弈过程中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应该采取典型示范、增加农村社区中社会资本的存量、发展民间组织、完善农户的需求偏好表达机制、实现多主体供给等多方面的激励机制,使农户之间的非合作博弈走向合作博弈。  相似文献   

13.
农村公共品供给是新农村社区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财力不足已成为制约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瓶颈,"零税费时代"这一问题更加突出。在农村公共品供给不足的背景下,提升农户参与新农村社区公共品供给的意愿是一个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基于农户自愿供给的角度,建立了信息对称和信息不对称背景下农户参与农村社区公共品供给的博弈模型。研究表明,农户在单价段博弈中容易陷入"囚徒困境",而在无限次重复博弈过程中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应该采取典型示范、增加农村社区中社会资本的存量、发展民间组织、完善农户的需求偏好表达机制、实现多主体供给等多方面的激励机制,使农户之间的非合作博弈走向合作博弈。  相似文献   

14.
机制设计理论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燕  张昕竹 《当代财经》2012,(7):119-129
机制的新理解和激励相容概念使得机制设计框架得以确立,显示原理极大简化了分析框架。公共品经济难以有效权衡配置效率、自愿参与和激励相容。公共品提供的占优策略均衡机制,在拟线性环境和一般性经济环境下分别导致帕累托严格无效和独裁。在贝叶斯环境下,对于公共品经济和私人品经济,帕累托效率与自愿参与均难以兼容。其中,公共品不兼容性在极限角度仍成立。纳什执行及其拓展试图使在所设机制下的所有均衡结果对于社会选择目标而言都最优。放松关于信息结构和理性的假定,理论的最新发展围绕信息结构内生化、机制稳健化以及计算机制设计问题展开。  相似文献   

15.
收入水平与公共品需求结构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颖 《经济与管理》2006,20(12):5-9
在影响公共品需求结构的诸多因素中,收入水平的高低为最关键,收入水平与公共品需求结构有着直接的关系。按照需求弹性可将公共品分为高端产品、中端产品和低端产品三种类型。通过对收入水平不同群体的效用差异分析,推导出均衡公共品需求结构的形成与公共品收入扩展线。理论分析表明公共品需求结构随着收入增加而逐渐由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转移,并在一定经济水平出现拐点,从而为研究公共品的最佳供给结构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基础。  相似文献   

16.
文章考察了当前背景下政府对地方民众公共品需求偏好的响应能力,利用1998~2008年期间的公共支出样本值测算了中国地方公共支出偏差指数,并引入不同选区人大代表指标作为民主参与的工具变量,以此体现政府响应能力。实证结果发现,财政分权、民主参与和公共品供需偏差三个变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内生关联;分权体制导致了政府公共品供给扭曲,而民主参与则部分抵消了公共品供需偏差。  相似文献   

17.
变量的选择和数据说明在现实生活中,影响需求的因素很多,如物品的价格、相关物品的价格、预期的未来价格、收入、人口、偏好、政策等等。而根据经济理论,商品价格和收入是影响需求的核心因素,因此本文是从商品价格和收入的角度来描述私家车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公共品供给机制:作用边界变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公共品供给机制是从供给主体和运行机理的角度抽象出的公共品供给模式,包括政府供给、市场供给和自愿供给.某一公共品的供给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其供给机制的作用边界处于变迁之中,主要表现为政府供给与私人供给的相互转化.在公共品供给机制的变迁中,公共品的性质特征、技术进步、政府职能理念、公平效率准则、政府政策倾向、需求状况以及私人资本规模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9.
曾惠芬 《时代经贸》2009,(10):15-15,24
一、公共选择理论的“偏好显示机制”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最优的税制就是参与公共选择的个体能够至少在理论上获得一致同意的税制。如果偏好显示失真,由于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将提高,则无法建立最优税制。公共选择理论揭示了“偏好显示机制”在公共决策中的重要性,这对我国实现有效的财税决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政府应当代表人民利益,财税决策应当体现人民的意愿和要求,要做到这一点,仅凭决策者的良好愿望和优良素质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一套把人民的利益和要求由下而上及时传达的机制。  相似文献   

20.
分权能否提高下级政府对辖区居民公共品需求的响应度,本文以基层分权改革较为典型的浙江扩权改革为对象,利用其56个县市面板数据和DID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扩权改革对农村社会不同类型公共品供给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扩权改革显著提高了硬公共品供给水平,对软公共品供给产生负面影响。扩权改革后,县市政府对农村社会软硬公共品供给偏好差异不仅与扩权改革所处的体制环境有关,与扩权本身改革策略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