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技术转移是创新要素在国家间流动的重要方式,事关国家创新发展与安全。有别于一般市场交易活动,国际技术转移受各类制度因素的影响更为显著。基于制度逻辑,从国家竞争、科技发展、社会进步和市场主体方面构建国际技术转移多维分析框架,发现国际技术转移呈现出一些新特征:越来越受国际政治与经济局势影响,国家安全成为影响国际技术转移的重要因素;各类国际科技竞争使国际技术转移复杂化,而科技合作则有效促进国际技术转移;气候、能源和健康领域的技术转移受到广泛关注;产业升级给国际技术转移带来新需求。进一步分析我国国际技术转移的制度进展,以期为我国更好地开展国际技术转移活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长三角需审慎对待国际产业转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际产业转移,是指产业在国与国之间的移动,它主要是通过资本的国际流动和国际投资实现的。一般认为国际产业转移会带来优化效应、扩大效应、发展效应。具体来说可以提升产业结构、技术构成和企业规模;可以扩张经济总量,提高就业率,解决资源闲置和效率低下的问题;可以扩大出口,提高地区经济的国际  相似文献   

3.
我国东部地区产业集群面临着转移的趋势,不同类型的产业集群转移的可能性存在差异,并且转移存在着双向型,这种双向性转移的不同结果也将对我国产业安全形成挑战,优化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的环境,是减弱产业集群转移所带来的产业安全风险的重要手段,也将促进中西部地区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加入WTO后,中国经济将全面融入世界经济。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资源,特别是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国际分工的大发展、产业的大转移和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大流动,来调整和发展国内产业。这对于各城市弥补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缺口,迅速实现产业演进、技术进步、制度创新和整个经济的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为此,我们必须摈弃片面强调“自立  相似文献   

5.
国际产业转移趋势与我国的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国际产业转移是各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开放经济的结果,发达国家可以通过产业转移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全球战略目标,发展中国家则可以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我国逐渐融入到国际产业转移的序列中,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也进一步加深,因此,掌握国际产业转移的特点和趋势,主动地有选择地利用国际产业转移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当前国际产业转移的特点1.国际产业转移结构高度化,服务业投资成为新热点知识经济的发展,不…  相似文献   

6.
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与转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生产的专业化继续深入必然带来产业的集聚和转移,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的制造业也在接受国际产业转移的同时不断集聚在东部沿海地区,伴随着东部地租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东部地区的部分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有开始往中部地区进行产业转移的迹象.  相似文献   

7.
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这次金融危机也带来了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产业转移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作为西部大省一陕西省应该抓住这次金融危机带来产业转移的机遇,快速提升产业竞争力,形成有区域优势的产业集群,为陕西省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8.
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国际产业转移是各国开放经济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结果。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我国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区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飞跃发展,世界范围内的新一轮产业转移业已出现,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对我国的产业结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必须结合我国自身情况采取有效措施,优化产业结构,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跨国公司直接投资新特点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产业转移是各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开放经济的结果,发达国家可以通过产业转移实现全球战略目标.随着国际产业转移趋势的发展,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也产生了新变化并顺应了产业转移的趋势,如何认识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并进一步了解我国为顺应这种产业转移趋势在对待国外直接投资方面所采取的新对策,同时为政府的政策调整提出一些有益的借鉴,是我们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任欢 《时代经贸》2012,(4):76-77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并购已经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一种主要形式。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国际并购浪潮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呈现越来越大的趋势。国际公司并购不仅带来了我国企业所需要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而且对我国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外资并购是一把“双刃剑”,它对东道国的经济发展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效应,其中最大的负面效应就是垄断。这种垄断可能表现为外资控制东道国市场,进而破坏其良好的竞争秩序;也可能表现为制约东道国幼稚产业的发展,影响其民族工业的独立性;还可能表现为控制东道国的经济命脉,从而威胁其国家的经济安全。本文将对近十年的国际并购与反垄断情况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1.
产业升级一直是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然而改革开放以来,国际产业转移的演进趋势正逐渐使我国的“市场换技术”战略遭遇实施瓶颈。首先分析国际产业转移进程对我国产业升级的基本影响,指出低商务成本的产业技术升级是可持续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关键,高便利性融资模式是降低商务成本的有效途径。然后分析确定了融资租赁为当前保障产业升级顺利进行的低商务成本融资模式。最后提出完善财税政策破解“营改增”试点实施进程中的难题、鼓励公司法人主体的多元化以及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充实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以充分突出杠杆地位、确立统筹管理机制以加快全国性行业协会体系和法律监管体系的建设、加强社会化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五点对策。  相似文献   

12.
在回顾中美贸易发展和有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外国对华产业转移和美国对外产业转移的事实,本文发现中美贸易不平衡是由经济全球化所引起的国家间比较优势动态转变所造成的,是国际分工主导下国际产业转移的必然结果。美国对外产业转移和外国对华产业转移促成了中国对美的巨额贸易顺差,只要产业转移趋势依然存在且美国不调整其经济结构,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局面就难以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3.
我国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发展趋势及相关政策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世纪后期以来,国际间的产业转移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现象。我国不仅在改革开放后开始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而且由于国内发展差异巨大,在我国还出现了地区间的产业转移。与发达国家之间生产力发展水平上的差距,是决定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一般因素,而转轨经济的特殊性则使得政府成为影响我国产业转移的一个特殊因素。据此,预计我国产业转移将呈现如下趋势:第三产业将成为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内容;制造业则仍是国内产业转移的主要内容。而东部地区政府阻止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中西部地区发展总部经济等相关政策,是难以达到预定目标的。  相似文献   

14.
在国际产业转移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经济背景和技术特征,这些因素的变化将会深刻地影响到国际产业转移。尝试对中国产业转移的路径依赖和产业转移粘性等问题进行简要分析,总结出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产业梯度转移面临的两难选择和潜在优势,并提出了政策建议,这在国内目前属于比较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5.
一、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1.经济全球化必然促进我国经济与世界市场的互接互补。一方面,通过经济互接互补,改善我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增进与世界各国的了解和友谊,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另一方面,通过经济互接互补,使我国更加明确中国经济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并通过外部竞争的压力不断增强自己的实力,推动中国经济发展。2.经济全球化为我国企业提供了新的活力。经济全球化为企业利用最有利的地点和资源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可能。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国际分工、产业的大转移和资本、技…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西部地区2000-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产业转移能否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研究表明,产业转移能否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取决于产业转移质量和接收地的产业承接能力.由于西部地区承接的国际产业主要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区域产业主要是资源密集型产业,进而导致区域产业转移显著地扩大了区域经济差距,国际产业转移则表现出相反的作用.当考虑人力资本的门槛效应后,随着西部地区人力资本的提升,产业承接能力增强,产业转移有助于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但相对于区域产业转移,人力资本积累更能强化国际产业转移的区域经济差距缩小作用.  相似文献   

17.
技术密集型产业国际竞争力是衡量国家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通过构建技术密集型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模型,以R&D人员投入强度、R&D经费投入强度、国际市场占有率和贸易竞争力指数4个指标分析我国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应通过营造有利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以产业转移谋求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合理布局、加大技术密集型产业研发资源投入力度、优化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结构、走技术密集型与资金集型相结合的道路以及积极协调国内外两个市场等措施,提升我国技术密集型产业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国际产业转移的过程也伴随着技术的转移。后进国家可以利用先进技术的转移引导本国产业结构的快速升级。笔者通过研究依托国际产业转移的技术转移机制,并对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特点以及其对中国实现技术转移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应对新一轮产业的国际转移要采取完善国内投资环境、促进国际技术合作与提高中国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和自主研发、创新能力等对策,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快速健康升级。  相似文献   

19.
产业国际化转移的规律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时代,世界经济一体化加快了产业国际化转移的进程,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重新组合带来了劳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在不同行业和不同区域的转移,并不断促进国家与国家之间工业发展竞争地位的变化,而跨国公司成为产业转移的载体和知识、技术转移的媒介。  相似文献   

20.
陈光 《发展研究》2016,(6):47-57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事关社会安全稳定,与民生密不可分.我国高度重视农业发展问题,在政策措施、资金投入等多方面持续不断加大力度,使农业成为一个拥有巨大级差优势的经济产业.随着科技成果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运用,特别是农业与二产、三产的不断融合,进一步推动了农业创新发展,开辟了农业发展新路径.从级差经济角度看,农业经济是由生产方等七个方面维度要素相互支撑互补构成,每个维度都与生产方有密切关系.农业级差经济是重点研究让农业生产者如何充分利用各种有利与不利要素发展农业经济,取得农业级差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