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付俊龙 《科技与企业》2013,(23):285-285
我国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非常重视,在人员配备、师资建设、研究力度上都做了很大的投入,在完成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也形成了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确保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合格成才的基本措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离不开思想政治课程的合理设置,科学的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本文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内容、方法和效果的分析,希望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提升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功能性,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发展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的不断推进,各大高校也越来越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在大学课程中开设了很多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课程.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并不尽人如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没有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没有真正把大学生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位置.所以,只有重视大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才能增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培养学生独立个性的发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够实现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以及学习方式产生了影响并带来了变革,大学生作为与信息技术接触最为广泛的社会群体之一,网络载体对他们产生的影响十分明显,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网络载体,不仅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提高,同时有利于引导学生正确的面对和利用网络载体,这对于应对互联网发展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网络载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做出阐述的基础上,对网络载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社会生活,而大学生则是新媒体技术使用最广泛、最为活跃的群体。通过研究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新媒体的各种优势,扬长避短,充分的利用新媒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利用当前的新媒体技术从拓宽大学生的"知情权"和保护大学生的"不知情权"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  相似文献   

5.
何辉 《管理学家》2021,(5):13-15
网络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对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去了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重视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网络的载体作用,积极探索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模式和工作的新方法,转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理念。  相似文献   

6.
积极心理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消极"取向向"积极"取向的转变,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因此,在积极心理学理念下尊重大学生主体地位在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重点探讨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改进教育方法;增强艺术类大学生积极体验,塑造积极人格;优化艺术类大学生培育环境,健全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7.
当今社会的发展与变革对大学生心理产生强烈的冲击与震撼,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然已经不能解决大学生的种种问题,这就要求高校思政工作者在工作方式上也应随之改进,要切实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以迎接新时代的挑战。本文分析了当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建议从平台搭建、工作模式构架等方面对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整合统筹。  相似文献   

8.
思政课程是当前高校的重要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关系到了当代大学生的发展,已经成为了高校中的核心教育内容。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坚定的政治立场对于大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如果学生有才无德,就无法成为社会的栋梁。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当前许多高校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无法得到充分的体现,大学生的思想很容易受到外界文化的冲击,对我国人才培养事业的发展非常不利,为了打造新时代需求的人才类型,高校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针对性解决高校思政课程教育中的现存问题。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9.
"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以《交通与环境》课程为例,对交通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实践进行了初步探索,从修订大纲、挖掘思想政治元素到教学方式的改进,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积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0.
刘辉  孙艳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15):166-167
随着"90后"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体、互联网的普及、高等教育改革等因素同时出现在大学校园,针对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采取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所有课程的课堂教学中等四种方式,来提高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移动互联技术以其便捷的形式深受高校同学的认同和喜爱,同时,其传播信息量丰富、传播主体随意化、传播途径多元化和传播环境开放化的特点也对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移动互联时代应通过调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转变思政工作者角色和重视大学生的自我引导与自我教育等方式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贫困大学生是高校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在思想和心理方面出现的新特点和新问题,要求我们要紧紧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针对新时期高校贫困大学生问题的一些特点探索出适应当代大学生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进而提高其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价值工程》2016,(24):215-217
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足以解决大学生"微生活"中所产生的社会和心理问题,如何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更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这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赵丽媛 《活力》2012,(19):61-6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高等院校的根本任务和目标.但在教学实践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际教学效果离"大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目标还相差很远.所以,如何高质量地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使其成为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最有帮助和魅力的课程,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90后”大学生相较于以往的大学生有着突出的心理特征,独立的个性、强烈的自我意识,让他们的到来对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面对“90后”独特的思想心理特征,调整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中宣部、教育部确立的"05方案"中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是高校大学生的必修课,属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05新方案"的实施,要求我们依据当代大学生成长的规律,革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式.以"05新方案"的实施为背景,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问题式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贫困大学生人数日益增加,由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引起的事件越来越多,涉及的问题也越来越尖锐。对贫困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我国贫困生的现状,在概括其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寻找贫困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积极探索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使他们在思想上得到良好的教育,心理上能够健康发展,从而摆脱"精神贫困",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李益 《价值工程》2011,30(36):213-214
在新形势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难以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的学习需要。因而在国家"文化战略"大形势中,加强并创新思政教育是当前各大高校的重要研究课题,也要求对大学生从外加人文关怀到自省需求的促动转变。本文以宁波地区高校为例,从提升大学生人文价值,探讨其对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和意义,并提出进一步有效推进的几点思考,以期为该研究领域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者通力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我国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以学校教育为主,家长直接参与的机率很少,这对学生工作的成效产生了不利影响。本文结合笔者自身工作经历,分析了高校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索高校"家校合一"的双向管理机制:设立家庭教育指导师专职人员;开设面向家长的家庭教育讲座;开设面向学生的家庭教育相关课程;拓展学校与家长的沟通渠道。  相似文献   

20.
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主阵地,但是现阶段我国高校思政课程形式主义严重,课程体系偏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偏离生活,学生难以理解接受,思政课程育人的教学效果不理想。本文在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之上,试图探究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由理论教学到实践教学转变的有效途径,提高思政课程在教学育人、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