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就是各种要素在区域内实现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的过程。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阻力主要来自于地方政府。我国现行以经济业绩为中心的考核方法,形成了地方政府以经济业绩为主体的利益格局。地方政府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导致区域壁垒的产生,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就需要重构地方政府的利益机制。  相似文献   

2.
地方政府职能的演变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滞后已经成为影响整个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地方政府的地方保护等行为是阻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因素。地方政府职能演变使得地方政府具有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动力与手段,规范地方政府行为实现地方利益与区域整体利益均衡将是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具有国际经济一体化、次区域理论和区域合作理论三个源流.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力来自于市场主体和政府,在中国现行体制下,次区域地方政府由于其特有的经济功能而成为一体化过程中具有二元动力倾向的利益主体,这种一体两面的动力机制发生了长三角一体化和区隔化的两大对冲力.演绎了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曲折进程.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价值目标在于形成产业分工和规模经济效应,构建世界级的大都市群,实现次区域间的资源共享和利益互补,以及探索更具普适性体制创新意义的区域一体化制度平台.  相似文献   

4.
在区域经济活动中,地方政府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会产生明显的外部性。地方政府行为的负外部性与市场缺陷、政府理性、行政区划和政府职能等密切相关,它将妨碍经济资源在空间上的合理配置,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努力克服地方政府行为负外部性,是提高地方政府行为效率,加快地方市场化建设步伐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环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区域经济一体化在产业结构、资源配置及地区竞争力提升发面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成为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地方政府的一些偏差行为阻碍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为此,必须采取措施调整地方政府的行为,以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6.
区域经济一体化在产业结构、资源配置及地区竞争力提升方面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成为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地方政府的一些偏差行为阻碍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为此,必须采取措施调整地方政府的行为,以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7.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由于区域利益与地方利益之间存在一致性与差异性、群体性与集中性、中观性与微观性的矛盾属性,导致区域合作中的地方利益冲突无法避免。为了加快推进区域合作和经济一体化进程,亟待进一步完善利益共享、利益补偿和利益争端调解等协调机制,树立合作共赢理念.  相似文献   

8.
东北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与地方政府管理行为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区域经济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课题.东北区域市场的形成离不开地方政府的作用,研究东北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领域和范围,探讨地方政府管理行为创新,对促进东北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分析东北区域经济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促进东北区域经济发展的地方政府管理行为创新取向.  相似文献   

9.
地方政府因其利益的相对独立性和差异性而具有共同利益,构成了区域协调发展中的地方政府互利机制的基础.本文认为建立区域协调发展中的地方政府互利机制的途径主要集中在制度方面,主要包括利益分享机制、利益补偿机制、评价激励机制、行为约束机制和信息交互机制.  相似文献   

10.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中央向地方的逐步放权,地方政府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地区利益主体的角色日益凸显。当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资源、环保、就业等诸多问题,需要通过地方政府的分析来解决。因此有必要强调要树立合作共赢的行政理念、完善地方政府合作的法律制度、建立地方政府合作协调机构等,以高效实现各级地方政府的行政目标,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