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提出明确要求。乡村振兴离不开人,中央作出的战略部署顺应民意、鼓舞人心。破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人才瓶颈,关键要搞清楚乡村振兴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支撑。谁是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乡村振兴主要的力量有以下几类人:一是新型职业农民。多年来,国家在新型职业农民方面的工作重点是培训和培育,但有一项基础的工作没有做,就是建立职业农民制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要达到这些要求,哪一项都离不开农民素质的提高,然而农民教育培训是当前国民教育中的短板和薄弱环节,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客观需要和迫切需要,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一、理清农民教育培训的工作新思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当做提升农业竞争力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核心工作,切实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在总体思路上,  相似文献   

3.
彭德莲 《山西农经》2023,(12):105-109
乡村振兴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是我国社会建设的重点任务,是解决农村问题的核心行动,而农民主体性是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是核心行动的关键发力点。文章对M地、T区乡村振兴开展田野调查发现,在乡村振兴实施过程中农民教育发展选择空间狭小、农民政治参与的施展空间不足、参与经济选择与决策范围局限、文化选择面临困境等影响着农民主体性的提升。激发农民主体性既要靠自觉,也要借助人才外力。因此,通过思想下乡解放思想、赋技促新寻求主动、赋文增蕴凝聚力量等路径,为农民主动作为提供思想保障、技术支撑以及文化动力,更好地为乡村振兴助力。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是乡村振兴战略中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和实现产业兴旺的着力点。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初期阶段,哪个群体最具新型职业农民潜质,最具新型职业农民重点培育对象特征,尚需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的认知统一。课题组依据对某地区以粮疏种植为"主业"的农村村落的调研认知,与现有文献观点商榷。以此结论演绎乡村振兴战略初期以粮疏种植为主业的广众农村地区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策略。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农民多维分化背景下,如何引导农民参与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合作社通过输血式、造血式、制度化与社会化的建设方式,可以缩小合作农民之间在经济、经营、利益与群体上的分化差距,从而有利于解决乡村振兴中的农地、农民、农业、非农产业与农村发展问题,有效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本文还以吉林省柳河县大米姐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建设为例分析了合作社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并针对我国合作社建设与乡村振兴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为中国广袤乡村和亿万农民描绘了宏伟而美好的蓝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在产业,核心在人才。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农民是主体。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因此,充分发挥农民队伍的主体作用,全面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制度,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显得尤为重要。一、全面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制度的背景  相似文献   

7.
正改善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是江苏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中央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江苏省分行紧跟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为导向,紧密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多措并举,积极服务改善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取得一定成效。建立健全服务苏北地区农民住房条件改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8.
新型职业农民在促进产业振兴、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以产业振兴为核心,探讨了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的新使命,探索了乡村振兴战略下提升新型职业农民产业素质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正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坚定不移培育一支高素质农民队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夏邑县农广校坚持以"培养新农民,发展新农业、服务新农村"为己任,紧紧围绕乡村振兴的实际需要,积极创新、努力探索农民教育培训发展模式,培养了大批农村实用人才,取得了明显成效。本文主要介绍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支撑的夏邑经验。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的主体维度分析:以农民为视角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拉开了乡村振兴发展的帷幕。紧随其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更是具体详尽地对乡村振兴进行了科学、系统地规划和设计,这必然会推进乡村发展,更好地塑造新型城乡关系,对于推动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乡村振兴的目的在于提升农民的切身利益,其要旨在于促使农民过上幸福生活。但乡村振兴不能自发地形成,也不能自动地实现,需要激发广大农民内生动力,不断壮大农民队伍,不断提升农民能力,不断调适和改进乡村振兴政策,引导亿万农民关注乡村振兴、推动乡村振兴、融入乡村振兴,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主体保障。  相似文献   

11.
<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作为服务乡村振兴主力军的农业发展银行,如何结合各地实际,拓宽业务,加快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是各级农发行面临的一项现实而又紧迫的课题。宿迁农发行支持农民集中住房建设探索宿迁是江苏省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为贯彻落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顺应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宿迁市委市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作为七大战略之一写入了党章。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也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对"三农"工作作出的新的重大战略部署,在我国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归根到底是农民的振兴、农业的振兴、农村的振兴。如何引导农民,依托农业,振兴乡村?“乡村有点‘田’,‘整’出‘兴’画卷”说课立足激发农民参与乡村建设的内生动力,挖掘乡村发展的巨大潜力,为农民赋能,为乡村铸魂。本文将从教学分析、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创新、教学评价等五个方面来介绍。一、教学分析当前,农村普遍存在轻农化、空心化、老龄化的问题,参训学员的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学历居多,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新型职业农民的提出,为乡村人才振兴指明了方向。近年来,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各地深入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高素质农民队伍不断扩大,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增强。但作为老工业基地的辽宁,高素质农民发展程度相对较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省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文本针对当前辽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状,分析制约职业农民发展的主要问题,从乡村振兴视角提出加快发展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农民队伍的有效策略,尽快补齐短板。  相似文献   

15.
<正>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高素质农民是农民中的优秀代表。本文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对培育高素质农民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促进高素质农民发展的建议。一、乡村振兴背景下培育高素质农民面临的主要难题(一)资源整合度不足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高素质农民的培育提出更高要求。但受限于各地区社会发展、经济条件,培育活动开展所依赖的各项条件仍然存在整合度不足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厘清乡村振兴的主体及实现路径问题,可以避免乡村振兴出现重大导向性偏差。本文在评述政府主导、资本主导和农民自主三种路径面临困境基础上,提出应以习近平“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理论引领乡村振兴。在阐释习近平“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理论后,构建了一个乡村振兴与共建共治共享内在关联的理论分析框架,回答了乡村振兴的本质属性“是什么”、乡村振兴“为什么”需要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振兴“怎么”进行共建共治共享的问题。然后以明月村为例,阐明了普通乡村在特定的经济与制度条件下通过共建共治共享走上振兴之路的现实可行性。本文认为,乡村振兴应以增进农民福祉为导向,但从实现路径上不应只依靠农民,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至关重要。现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是抓住城市化带动消费升级的历史机遇,健全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构建一套可操作的共建共治共享机制,让城市化辐射到的乡村以市场方式率先振兴起来,同时把节约的财力转移给城市化辐射不到的乡村进行保底建设。  相似文献   

17.
正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民教育培训,将农民技能素质提升为一项基础工程、实事工程和民生工程,摆到重要位置,予以强力推进。全省各地农业农村部门围绕乡村人才振兴,大力开展农民教  相似文献   

18.
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目标是采用系列优先发展政策,让农村农业现代化顺利实现,让农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检视不同类型乡村建设活动的一个黄金准则是,农民如何参与其中以及农民在其中能够分享多少。离开农民参与的乡村建设活动很难有活力,排斥农民分享利益的乡村建设活动纵然轰轰烈烈也无意义。当前地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认识上和操作上需要警惕以下三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警惕城市过剩资本借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名义下乡与农民争地争利。第二种情形是防止出现泡沫化的农村农业"三产化"。产业  相似文献   

19.
正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近年来,江苏省盱眙县农广校联合农业龙头企业和行业协会,坚持把培育高素质农民作为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聚焦培育实效,创新培育模式,重点在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上发力,把农民教育培训办在稻虾产业链上,共培育稻虾共生种养户达4000余户,其中500亩以上的198户;  相似文献   

20.
曾鸣 《山西农经》2020,(3):10-12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推进,离不开农民这一主体。从3个方面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的依据,指出了农民要真正成为乡村振兴主体需面对的现实性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在乡村振兴中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给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