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4 毫秒
1.
配置风险金融资产和购买保险作为家庭理财和规避风险的两种形式,对于提高家庭的财富水平和提升家庭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决策除了受到外部环境的变化影响外,是否也会受到家庭保险需求的影响?为检验保险需求对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决策的影响,建立包含保险需求和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的理论模型,基于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使用CRITIC法构建保险需求指数,分析保险需求对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保险需求与居民家庭风险金融资产的投资概率和投资份额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且这一作用在保险收益较少的家庭中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家庭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缴费金额的增加均显著提高了风险金融资产的参与概率和比重,但商业保险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决策对社会医疗保险敏感性不高;保险需求的变化对农村居民和受教育水平较低的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决策影响更大。结合研究结论,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使用2017年CHFS数据,实证分析了暂时性收入冲击对家庭违约风险的影响及其异质性,并对不同风险分担工具降低违约风险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暂时性收入冲击显著增加了家庭债务的违约风险,并且对户主年龄较大、教育水平较低、位于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的家庭影响更大;家庭储蓄、民间借贷、正规借贷、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对于降低违约风险都有积极作用.相比较而言,家庭储蓄效果最大,正规借贷次之,然后是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民间借贷效果最小.  相似文献   

3.
使用2017年CHFS数据,实证分析了暂时性收入冲击对家庭违约风险的影响及其异质性,并对不同风险分担工具降低违约风险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暂时性收入冲击显著增加了家庭债务的违约风险,并且对户主年龄较大、教育水平较低、位于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的家庭影响更大;家庭储蓄、民间借贷、正规借贷、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对于降低违约风险都有积极作用.相比较而言,家庭储蓄效果最大,正规借贷次之,然后是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民间借贷效果最小.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2015年和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探讨了家庭子女数量对家庭商业保险参与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子女数量对于家庭商业保险参与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家庭养育子女存在较强的利他动机。机制分析发现,子女数量增多会造成家庭经济脆弱性的增加,进而提升了家庭对于商业保险的需求。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商业健康保险,子女数量对于家庭购买人寿保险的促进作用更明显;此外,对于工作在“体制外”的家庭、不与老人同住以及社会资本低的家庭,由于这类家庭相对面临的家庭经济脆弱性更大,因此子女数量对于其参与商业保险的促进作用更明显;而对于父母“利他动机”较强的家庭,子女数量对于这些家庭参与商业保险的促进作用更明显。最后,通过采用Heckman二阶段模型和外生冲击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后,本文结论依然成立。  相似文献   

5.
李丁  丁俊菘  马双 《金融研究》2019,469(7):96-114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探讨了社会互动对家庭商业保险购买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互动显著提高了家庭商业保险参与的可能性与参与程度,并且在控制了内生性之后,这种促进作用依然显著;同时本文通过金融知识和商业保险信任度等变量验证了社会互动影响家庭商业保险参与行为的两种作用渠道;异质性分析表明,社会互动对于东部和中部地区、中等学历、高收入水平、低参与率社区中家庭的促进作用更大。本文的研究为我国商业保险市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社会特征视角,重视社会互动的促进作用,加强保险业诚信建设,以此推动我国商业保险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使用Binary 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居民主观幸福感对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主观幸福感的提升对家庭储蓄参与概率影响为正,对股票参与概率影响为负,对商业保险参与概率影响不显著;进一步基于家庭风险偏好分类的实证分析发现:家庭主观幸福感与储蓄参与概率之间存在一定的风险异质性,与股市参与概率之间存在一定的趋同性,而在商业保险参与概率上风险异质性不显著。指出各金融机构应与居民建立完善、高效的沟通机制,以满足居民多元化金融消费需求;金融监管机构应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体制机制改革,为投资者搭建健康有序的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7.
利用2017年和2019年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从可及性和使用度两个维度构建家庭数字鸿沟指数,探讨了数字鸿沟对农村家庭商业保险参与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鸿沟显著降低了农村家庭商业保险的参与可能性和参与程度;就数字鸿沟的不同层次来说,与“使用沟”相比,“接入沟”对农村家庭商业保险参与的负向影响更大,其中“没有智能手机”带来的负向影响最大;就数字鸿沟种类来说,家庭面临数字鸿沟种类越多,其商业保险参与可能性和参与程度就越低。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鸿沟对老年和低资产家庭商业保险参与的负向影响更大。机制分析结果显示,数字鸿沟通过降低家庭收入、削弱社会互动以及抑制金融信息获取,进而抑制农村家庭商业保险参与。研究对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构建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产业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商业保险具有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的“天然属性”。本文基于CHFS数据和面板熵值法构建共同富裕指数,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究商业保险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商业保险对家庭共同富裕水平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该结果在经过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第二,商业保险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差异,在共同富裕水平较低、西部地区、低收入家庭、女性户主家庭中,商业保险对共同富裕水平提升的效应更强;第三,机制分析表明,商业保险可以通过缩小物质财富差距和增加致富机会来促进共同富裕提升。本研究为制定实施推动商业保险发展以实现共同富裕的相关政策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CHFS数据,分析了抚育未成年子女对家庭商业保险需求的影响。研究发现,有未成年子女、未成年子女数量的增加都会显著提高家庭参与商业保险的概率、增加保费支出;将商业保险细分为人寿险、健康险和其他险后,这种正向影响仍然显著;未成年子女数量对子女自身、子女父母的保险参与率和保费支出都有正向影响,这种正向影响在是否有男孩家庭、是否有学龄子女家庭间存在显著区别。  相似文献   

10.
《中国投资管理》2010,(4):51-51
当前,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购买商业保险为自己和家庭提供保障。值得注意的是,消费者在购买商业保险时应重点关注五个“时间节点”,以便自己在投保、理赔甚至退保等环节受益。  相似文献   

11.
尹志超  岳鹏鹏  陈悉榕 《金融研究》2019,466(4):168-187
本文研究了金融市场参与对家庭幸福的影响。理论分析显示,金融市场参与通过风险和收益对家庭幸福产生影响。本文运用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实证研究了金融市场参与对家庭幸福的影响。为克服内生性,本文选取工具变量,运用极大似然估计发现,家庭参与金融市场会显著提高家庭幸福的可能性。从投资风险的角度进一步研究发现,金融投资的风险异质性对家庭幸福有显著影响:家庭参与低风险金融投资会显著提高家庭幸福,参与高风险金融投资会显著降低家庭幸福。从民间借贷参与中,本文发现家庭参与民间借出款会显著提高家庭幸福的可能性。民间借贷投资风险对家庭幸福的异质性影响也是存在的,高风险借出款对家庭幸福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本文为理解家庭金融投资行为与幸福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证据,可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徐丽鹤  吕佳玮  何青 《金融研究》2019,465(3):149-167
信用卡市场的发展有利于家庭平滑消费,但是否会影响家庭的投资决策尚缺少事实检验。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1和2013年的调查数据,本文首次检验了信用卡对城镇家庭股市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1)控制家庭财富、融资渠道、社会资本等特征,持有信用卡在边际上促进了家庭的股市参与率,股市投资额取决于信用额度。(2)中国信用卡市场的发展,并未像流动性约束理论预测的可以平滑消费,反而刺激了家庭风险性资产的配置,最终提高了储蓄率。原因在于,中国家庭更多地将信用卡作为应对未来短期突发性风险的金融工具,从而在当期将更多资产配置在风险资产上,以实现资本积累。使用信用卡数目、信用额度等多种衡量方式,并采用工具变量法(IV)和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等解决内生性问题后,该结论稳健。该研究有助于理解信用卡在中国家庭投资决策的作用,并为流动性约束或有限股市参与假说提供中国经验。  相似文献   

13.
Using the Survey of Consumer Finances, we examine the life cycle demand for different types of life insurance. Specifically, we test for the consumer's aversion to income volatility resulting from the death of a household's wage‐earner through the purchase of life insurance. We first develop a financial vulnerability index to control for the risk to the household. We then examine the life cycle demand for life insurance using several definitions of life insurance. We find, in contrast to previous research, that there is a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ial vulnerability and the amount of term life or total life insurance purchased. In addition, we find older consumers use less life insurance to protect a certain level of financial vulnerability than younger consumers. Secondly, our study provides evidence that life insurance demand is jointly determined as part of a household's portfolio. Finally, we consider the impact of family members' nonmonetary contribution on the household's life cycle protection decision. Our results provide some evidence that households take into account the value of nonmonetary contribution in their insurance purchase.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使用Probit和Tobit模型,研究了移动互联网可及性对商业健康保险参与的影响。研究发现:移动互联网可及性能显著提高商业健康保险的参与概率和程度,对城镇、户主受教育程度高和成员有创业经历的家庭的影响更大。采用所在小区智能手机平均数量作为工具变量进行内生性处理,使用移动支付替换关键变量,结论均稳健成立。机制分析表明移动互联网可及性可通过缓解金融排斥促进家庭参与商业健康保险。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paper, we provide micro-econometric evidence on the determinants of life insurance demand in China, the largest emerging market in the world. We employ the China Household Income Project (CHIP) dataset for the year 2002 in the analysis. The timing is ideal, because of the nature of the less well developed capital markets and social security systems in China in 2002, which sets a suitable stage to study the insurance demand behavior of emerging market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both the human capital protection motive and the asset allocation motive are important in explaining the purchase of life insurance in China. In addition, we present three empirical regularities: (1) the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returns to human capital and the returns to market portfolio decrease the demand for life insurance; (2) both the current wealth and future income of a household exert curvilinear impacts on life insurance demand; (3) the breadth of a households social connections has substantial impacts on life insurance demand.  相似文献   

16.
陈选娟  林宏妹 《金融研究》2021,490(4):92-110
作为我国重要的住房保障制度,住房公积金对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投资的影响鲜有研究。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采用probit和tobit模型,检验住房公积金对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投资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住房公积金能显著提高有房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投资的可能性和投资比重,但是对无房家庭的风险金融资产投资则无显著影响。研究其影响机制发现,住房公积金会提高家庭可支配收入、增加户主风险偏好,从而促进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投资。本文研究结论对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引导居民家庭合理投资风险金融资产和实现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近年来中国居民金融资产变化情况来看,在金融资产总量急剧增加的同时,资产结构也由原来单一的银行资产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但储蓄存款仍居主导地位,人均居民金融资产水平也较低。后危机时期居民金融资产总量增长空间仍然较大,资产多元化趋势将更加明显,这意味着储蓄存款将持续减少,而证券、基金、保险、信托、银行理财产品等新型金融产品的投资将日益扩大,居民资产配置以储蓄为主的格局仍将持续较长时间。这为商业银行发展带来两个机遇:一是为商业银行实现经营转型带来了发展机遇;二是为商业银行个人资产管理业务带来了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8.
易行健  苏欣  周聪  杨碧云 《金融研究》2022,502(4):151-169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和实证检验分析了房价预期与家庭股市参与的关系,考察了行为金融偏差在房价预期影响股市参与过程中的作用,并根据背景风险、社会网络和户主特征进行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1)房价上涨预期通过降低居民家庭的股票收益率预期和增加住房资产,进而降低居民家庭的股市参与概率和参与程度;(2)“心理账户”以及“有限关注”的存在显著弱化了房价上涨预期对家庭股市参与的负向作用;(3)房价上涨预期对股市参与概率和参与程度的负向作用在收入风险更高、健康状况更差、社会网络水平较低以及受教育程度偏低的家庭中更大。因此,稳定房价预期能够通过提升家庭股市参与,进而从需求角度促进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For a household, home ownership provides necessary shelter, potential investment returns associated with property appreciation and a hedge against increased housing related cash outlays. In addition to potential appreciation, individual households benefit over time from a housing dividend defined a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arket rent for the individual household’s housing unit and the household’s actual house ownership costs. The purchase of a house can substantially fix a household’s recurring housing related expenditures and generates a hedge (implied housing dividend) that increases with ownership tenure. This expenditure hedge (dividend) to home ownership is documented using pooled, cross-year samples from the Consumer Expenditure Survey (CEX). The housing dividend delivers a non-trivial effect on household non-housing expenditures after controlling for housing value, housing equity, financial assets and income.  相似文献   

20.
吴卫星  张旭阳  吴锟 《金融研究》2021,494(8):119-137
金融科技的发展使得人们参与金融市场的门槛与成本迅速降低,金融产品也不断丰富,金融市场参与者的异质性增加,金融素养对家庭金融决策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本文研究发现:(1)家庭在安排储蓄与消费时,金融素养有显著影响,金融素养与家庭储蓄率呈倒U型关系。(2)理财规划和借贷约束是影响家庭储蓄率上升的两个渠道。(3)金融素养由低逐渐升高时,家庭的理财规划意识增强,通过提高储蓄率来保障资金充足。当金融素养增加到一定程度,理财规划意识优化资产配置的作用增强,抑制消费的作用减弱,同时借贷约束缓解会帮助家庭增加消费。本文的发现有助于厘清家庭储蓄率差异的成因,对提升居民福利,增强金融教育政策的针对性,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