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城中村改造通常导致居民生计资本的剧烈波动,尤其在城中村有多民族聚居时情况会更加复杂。为此,构建一种适合城中民族村居民的可持续生计评价体系,该体系在以往5种生计资本的基础上纳入民族文化资本,同时兼顾城中村改造前后生计资本可能发生的变动。针对北京市门头村的研究发现,经过城中村改造,其居民生计资本的总体差异较小,但各类资本之间相差较大,这一特点在不同自然村和不同民族的生计资本结构中也有所体现。研究表明,做好城中村改造的后续工作,加强教育和劳动技能培训,培育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以及增进多民族文化认同是提高城中民族村居民生计可持续性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可持续生计视角下失地农民就业能力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失地农民"三无"的生存现状,文章从可持续生计视角剖析了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的内涵及其关键特征,揭示了失地农民补偿安置模式在实践中存在的局限性。针对当前补偿安置模式的现实困境,剖析了开发与提升失地农民的就业能力才是真正实现可持续生计的现实选择,并以"三位一体"的多元主体参与,从更新生计观念、完善职业培训机制、转型社会资本和规范企业组织机制四个层面,提出了开发失地农民就业能力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3.
许音 《魅力中国》2014,(15):37-37,39
失地农民问题是当前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让失地农民的生计可持续-是我国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目标。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清晰了解影响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的障碍有哪些.方能对症下药。本文对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的定义、现状给予介绍,并重点对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失地农民的产生是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都要经历的发展过程.本文通过对濮阳市城中村失地农民家庭的调查,剖析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和心态,提出了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生计资本是西藏农牧民家庭生计策略选择的基础与核心,在评估西藏农牧民家庭生计资本现状的基础上,将西藏农牧民家庭生计策略分为以牧为主型、以农为主型、以副业为主型和混合型,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西藏农牧民家庭可持续生计资本对生计策略选择的具体影响,提出了农牧民家庭生计策略优化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6.
甄晓英 《发展》2016,(4):74+76
随着新型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失地农民数量呈逐年增加趋势,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和生计问题,需要面对就业问题,而就业问题的解决,其瓶颈便是就业培训的落实.本文从失地农民就业培训的重要性切入,比较系统全面地分析了失地农民的就业培训现状.  相似文献   

7.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如何在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前提下,保证和维持职工生计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以东北国有林区职工为对象,利用2021年320份的调研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和OLS回归模型,探讨不同类型生计资本对职工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的影响。研究表明:职工生计资本与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存在极强关联关系,且不同类型生计资本对职工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有显著的异质性影响,其中自然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有显著正向影响,而金融资本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有显著负向影响。同时,不同生计策略下生计资本对职工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的影响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此外,生计资本通过主观福祉(生活满意度)影响职工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  相似文献   

8.
开展农户的可持续生计研究,对解决农村贫困问题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在查阅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可持续生计的概念和框架,并对国内外有关可持续生计的研究做了简述,然后从农户的生计资本、脆弱性环境、生计策略三方面对有关农户可持续生计的研究做了综述。最后,提出了可持续生计研究未来应该注重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我国目前实施的扶贫方面具有重大决策意义的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为我国精准扶贫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如何做到在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给予困难户有效的帮助与可持续发展,成为此次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重点,对于解决失去原有土地的农户该如何解决生计也有明确规划,浅析易地扶贫搬迁中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面临的问题,为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找到出路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可持续生计方法是社会组织解决贫困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章以香港PCD投资扶持广西凤山县可持续生计发展项目为例,运用极差标准化、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以生计资本为基础单元,对农户的生计资本状况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揭示了农户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项目村整体生计资本状况不充裕,由于有PCD项目农村小额信贷资金等方面的扶持,人力资本、金融资本相对富裕;(2)人力资本、金融资本更丰富的农户倾向于选择非务农的生计活动,而自然资本丰富的农户更多地愿意从事农业生产;(3)PCD项目推行以集约化、扩大化、移民、可持续发展等生计策略来推进项目村可持续扶贫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数亿农民将告别农业、告别农村、成为城市人口,这将成为我国历史上重大的社会变迁之一.这种变迁使得村落文明的衰落,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失地农民由此而生,其规模也随之迅速的扩大.失地农民问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谐,必须认真分析并加以解决.本文认为,失地农民从传统的村落社会进入城市文明,他们的社会资本状态也随生活场域的变化悄然发生变化,面临着从传统型社会资本向现代型社会资本的转化和重构.本文以此为视角,展开分析,探讨失地农民社会资本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2.
颜燕芬  郑逸芳 《科技和产业》2022,22(11):107-112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焦点是农民生计问题。农民生计资本是影响其生计策略选择的重要因素,对两者之间关系的探讨有助于更好地解决农民的生计问题。以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为基础,运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7年的数据,获取3213个有效样本,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生计资本对农民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及影响的地区差异性。研究发现:①物质资本(家用汽车)、人力资本(受教育程度、身体健康状况)、金融资本(家庭经济状况、商业医疗保险)对农民选择非农为主型生计策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社会资本(社会交往、政治参与)则呈现显著负向作用。②社会资本(社会信任、政治参与)对农民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在4个地区之间无明显差异,而其余3类资本在不同地区间影响差异大。基于此,从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改善医疗卫生条件、构建现代化金融体系方面提出解决农民可持续生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连片特困地区仍是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主战场,其致贫原因复杂、脱贫难度大。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中生计资本的理论基础,以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为例,通过构建回归模型对农户家庭致贫原因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赣南等原中央苏区贫困现状表现为自然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的匮乏。人力资本、自然资本及风险冲击对农户的金融资本(收入)影响显著。因此在扶贫工作中应以生计为重要导向,促进农村居民生计资本的增长,积极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以提高扶贫开发效率。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心理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化进程大步推进,农民失地后心理复杂,面对现实心理不平衡,随之也出现信任危机。农民希望通过政府采取措施来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完善征地补偿费分配、健全征地费管理监督机制、建立可靠的生活保障机制、为失地农民提供就业优惠制度,解决失地农民长远生计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土地特别是城郊农村的土地大量被征用,由此产生了一个庞大而又特殊的社会群体——失地农民。目前,我国失地农民的总量已超过4000万,并仍在以每年约200万人的速度递增。被征地农民一旦失去土地,也就失去了维持家庭可持续生计的主要来源。要切实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根本的出路在于就业。截止到2004年9月底,石家庄市裕华区32289名失地农民中,劳动年龄段内(男16—60岁,女16—50岁)的有27460人,其中目前暂无业和处于失业状态的有9309人,失业率高达34%。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生计是一种新的发展方法,为解决贫困问题提供了一个科学的思路,可持续性生计框架能提高我们对生计的理解,特别是对贫困人口生计的理解.本文对国内外研究可持续生计进展进行了系统的梳理,重点阐明了可持续生计概念,可持续生计的框架和指标,以及可持续生计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正>当前,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快推进的时代背景下,失地农民问题日益凸显。农民失地后由于没有得到妥善的安置,加之自身较低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往往在自谋职业的过程中处于劣势地位,未能完全实现职业的转变,从而给地方经济社会的稳定以及可持续生计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对失地农民开展职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会有大量失地农民的出现。对失地农民而言,土地承包使用权既是维持生计的基本生产资料,又是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全员覆盖条件下维持生存的最后保护伞。失去了土地这一能够带来持续性、综合性收益的资产,他们的就业、医疗、养老甚至子女的财产继承权将得不到保障。同时,由于现有的征地补偿安置工作的不完善,他们生计的可持续性也将受到严重的挑战。然而,他们的生存状况和处境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农民失地的速度在加快,失地农民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对失地农民的补偿关系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等问题。根据Amartya Sen的可行能力理论,可行能力是由一个人实现的各种可能的功能活动的组合。文章以失地农民的可行性能力为指导。分析了不同征地补偿政策对于失地农民可行能力的影响,总结了当前征地补偿措施出现的问题及原因,据此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完善以可行能力为导向的失地农民补偿措施。  相似文献   

20.
实现贫困人口务工就业作为脱贫攻坚时期贫困人口脱贫的主要方法,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时期,同样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因此,研究贫困人口务工就业意愿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具有重要现实价值。本文从可持续生计和社会学习的角度建立二元 Logistics 回归模型,分析生计资本与社会环境对贫困人口务工就业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在贫困人口的生计资本中,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是影响贫困人口务工就业意愿的关键资本。同时,在社会环境中,贫困村的务工就业氛围对贫困人口的务工就业意愿呈显著正相关。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时期,鼓励贫困人口务工就业措施更应聚焦贫困人口的类型特征,以实现政策的精确和高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