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文章在构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协调发展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31个省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程度。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省区协调度及协调发展度都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协调发展水平整体上表现出东部地区大部分省份高于中西部地区的规律,而且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2)中国省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协调度及协调发展度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对应性;(3)按照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将31个省区分为八类,分别体现经济发展、自然条件和政策因素等对区域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作用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旅游形象屏蔽现象存在于每一个旅游目的地(景区、景点)中,对于旅游业不发达的西北城市武威来说,从大区域甘肃省来看,武威东受到天水麦积山石窟、伏羲文化的屏蔽,中受到兰州经济中心、政治中心的屏蔽,西被敦煌莫高窟、嘉峪关遮挡屏蔽,处于甘肃大区域的旅游形象屏蔽中I从小区域武威市来看,武威的白塔寺、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沙漠公园、天梯山石窟、葡萄庄园等旅游资源被高价值、高知名度、低旅游成本支出马踏飞燕(雷台)、武威文庙所屏蔽.在此形象屏蔽的条件下,重新设计定位武威城市旅游形象为“丝路行·朝圣马踏飞燕”  相似文献   

3.
张军  何剑伟 《西部金融》2009,(11):23-26
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建立和发展,对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思考和探讨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的金融支持成为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首先要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在探讨金融支持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必要性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关中-天水经济区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从建立关中-天水经济区金融协调机制、加快西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健全金融服务体系创新融资方式、积极发展多层次的区域资本市场、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五个方面阐述了金融支持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金融支持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建立和发展,对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思考和探讨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的金融支持成为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首先要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在探讨金融支持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必要性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关中-天水经济区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从建立关中-天水经济区金融协调机制、加快西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健全金融服务体系创新融资方式、积极发展多层次的区域资本市场、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五个方面阐述了金融支持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应用青少年社会支持问卷和青少年自我伤害问卷调查某市中职生1000名,探讨中职生自伤行为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中职学生有无自伤行为在社会支持上存在显著差异;(2)中职生的自伤行为在性别和生源地这两个方面上也存在着差异;(3)对于中职生而言,社会支持存在着性别差异;(4)中职生社会支持与自伤行为有显著性相关,且社会支持中的三个因子对中职生的自伤行为有着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人类学民族学的跨文化比较研究法、比较社会学和经济地理学等方法和理论为分析框架,对北上广三个地区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做了区域对比研究,认为它们存在数量分布规律、行业分布规律及品牌规模差异规律,并认为此格局的形成是由于地区企业申报的积极性、地区历史商业传统与所在地理环境等主客观因素影响所致,最终形成了上海强于北京,北京大于广州的经济地理图景。  相似文献   

7.
采用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TMD)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对207名农村高中生进行调查,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高中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结果表明:(1)时间管理倾向分量表不存在性别和年龄差异;(2)在教养方式上,父亲拒绝否认及母亲过干涉过保护存在性别和年龄差异;(3)母亲感情温暖理解对高中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形成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这说明农村高中生母亲教养方式对其时间管理倾向有显著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8.
研究采用Cavanaugh等人编制、刘得格修订的挑战-阻碍性量表与肖友琴、程刚编制的反生产行为量表对大连某公司客服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调查问卷254份,运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显示:(1)挑战性压力和阻碍性压力在性别、婚姻状况和学历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年龄和工作年限上均存在显著差异;(2)反生产行为在性别、婚姻状况和学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年龄和工作年限上存在显著差异;(3)挑战性压力、阻碍性压力与反生产行为及其各维度均呈显著相关,前者与其呈现显著负相关,后者与其呈现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了解大学新生常见不良应激事件对于预防和早期干预大学新生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特质应对方式、心理症状量表对420名大学新生进行问卷调查,并以积极心理学思想为指导,将知识讲座、课堂讲授、团体训练等多种方法手段结合,进行为期一年的心理干预,干预后发现特质应对方式中的消极应对(NC)的分值在降低,积极应对(PC)的分值在升高,前后测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在心理症状量表SCL-90中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偏执、精神病性四个因子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心理健康各因子及总分与消极应对(NC)分之间均呈正相关,与积极应对(PC)分之间均呈负相关。心理干预有助于提高大学新生积极应对事件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分省分行业两位码水平制造业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市场一体化、制造业地理集聚与地区专业分工的演变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市场一体化水平和地区专业分工水平总体不断提高,制造业空间分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制造业已表现出较高的地理集聚水平,集聚的区域主要是东部地区。但近年来随着产业集聚的强化和市场拥挤效应的作用,中国制造业地理空间分布正发生显著变化,出现了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的迹象。  相似文献   

11.
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分析与营销策略研究——以甘肃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综述了旅游客源市场分析和营销的有关理论,然后通过分析2005年在兰州、武威、敦煌、天水所作的抽样调查问卷和甘肃旅游局提供的统计资料,对甘肃入境客源市场与营销进行了初步研究。从而为甘肃旅游发展提供了基础资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加快建设的背景下,本文以定西市为研究对象,在客观分析地区经济金融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借助区域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相关理论,对金融发展和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进行实证检验,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金融支持方面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额济纳绿洲区是张掖、武威等重要经济区生态屏障.近50年以来,随着黑河中下游工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用水量不断增加,致使进入下游的径流量不断减少,进而引起了下游额济纳绿洲区的一系列生态与环境问题.本文在分析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减少及变化特征原因的基础上,指出了额济纳绿洲区的生态环境恶化的严重程度,提出了解决和保护下游绿洲区生态与环境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的关系是研究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利用中部8省和西部12省(市)的1998~2012年工资性收入、人力资本投资的面板数据,分别构建计量模型,研究发现中部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投资增加有利于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的增加,但中西部的省际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投资对工资性收入的增加的效应比中部地区更大。  相似文献   

15.
运用泰尔指数法,在八区域分区方式下对中国城镇生活能源消费的区域总差异进行测度,并比较八大区域内部省际差异及其变动趋势,同时分析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对总差异的贡献程度。将以城镇居民收入和城镇人口为权重的两种泰尔指数进行比较,研究居民生活水平及人口因素对生活能源消费区域差异的影响。结果显示:2000年至今,中国城镇生活能源消费的总体差异呈不断缩小趋势,而以城镇居民收入为权重计算的泰尔指数更能揭示区域能源消费的差异,以人口为权重则部分掩盖了这种差异;中国城镇生活能源消费总体差异主要来自于区域间差异,其贡献率始终维持在60%-70%之间;区域内差异主要是由南部沿海、东部沿海和中部区域内部的省际差异造成的。应转变城镇化推进方式,并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区域协调发展政策,以减小生活能源消费差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06~2020年31省面板数据匹配构建乡村振兴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熵值法测度乡村振兴水平,采用Dagum基尼系数、变异系数法和空间杜宾模型考察我国及各区域乡村振兴水平的区域差异及贡献、σ收敛和空间β收敛性。研究发现:(1)我国乡村振兴水平大幅提升,随着振兴乡村不同阶段的演变,全国及各省的乡村振兴水平增速不断加快,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取得显著成效,但各区域省份存在较为明显的不平衡发展。(2)全国及各区域乡村振兴发展的不均衡现象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弱;中、西部的区域内差异均显著缩小,而东部不明显;东-西部的区域间差异大于中-西部和东-中部;区域间差异始终是乡村振兴水平总体差异的最主要来源,但其贡献率呈显著下降趋势,区域内差异和超变密度的贡献率则均有所上升。(3)全国及中、西部区域省份的乡村振兴水平均呈明显的σ收敛趋势,东部区域发散;全国及东、中、西部区域均存在绝对β收敛,收敛速度中部>西部>全国>东部;引入差异化特征后,全国及三大区域均存在条件β收敛,收敛速度中部>西部>东部>全国。(4)全国层面看,乡村振兴增长对邻近省份产生微弱的正向空间溢出;分地区视角下,一省乡村振兴增长因"虹吸效应"显著降低了邻近省份乡村振兴的增速;财政支农支出等因素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宁夏选取五个典型的新农村发放问卷,调查了300名农村居民的出游行为。结果发现,农村居民的出游行为特征较以往发生了较大变化。第一,新农村居民的出游意识增强,普遍认可旅游这种休闲方式,并对此有一定的认知;第二,新农村建设使得居民收入持续提高,越来越多的居民有一定的出游能力,但旅游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有待提升;第三,居民的文化程度、家庭规模、居民的外向度、城市化水平等方面的不同,导致居民在出游行为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家庭的收入水平是家庭财富配置和增长的基础,住房财产成为家庭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居民住房财产与家庭收入的互动关系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文章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对居民住房财产对居民家庭收入的影响进行研究,并分析住房财产占有对高、低收入组家庭的不同影响。研究表明:住房财产的占有具有重要的收入分配效应,能够带来家庭收入的增长;住房财产的离散程度远远地大于家庭收入离散程度,居民住房财产占有的差距较大;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更多受制于家庭个体特征因素,高收入组家庭的收入更容易受住房财产影响,并进一步解释了住房财产占有带来的贫富差距扩大。  相似文献   

19.
区域软实力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助力,软实力建设是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必要前提。本文立足于甘肃省,在研究国内文献的基础上,从区域文化、公共管理、人力素质、区域形象、宜居环境五个方面构建了区域软实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了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从软实力指数、类型及排名等方面入手,对甘肃省各地区的软实力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显示,甘肃省各地区的软实力情况可分为五类,区域间软实力发展不够均衡,差异性较大。为此,各地区可根据评估结果,正视自身软实力现状与发展差距,借鉴榜样地区的经验与做法,合理调配资源,切实提升软实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