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1989年开始,波兰采用“休克疗法”式的改革,对国有经济实行快速私有化,成功地进行了经济转轨,使波兰的经济增长速度不断加快,综合国力显著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果。波兰现已成为中东欧地区经济转轨最成功的国家。  相似文献   

2.
自1989年波兰实施激进的"休克疗法"至今,波兰已经历了十几年的政治、经济社会转轨.在十几年的转轨进程中,在历经经济增长大幅下降、恢复、快速增长和增长放缓后,波兰的经济无论从经济增长质量,还是经济结构的角度都取得了宝贵的成就.本文从1989年波兰的银行业改革开始,客观、简要地概述了波兰银行业的改革进程和现状.希望对中国银行业的改革能有所借鉴. 一、1989年--1992年波兰银行业的改革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对"北京共识"的认识出发,认为对于发展中的转轨国家,转轨中的制度选择对转轨的绩效至关重要,各国应该结合各自国情,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转轨中的经济增长实际上是一条制度创新--交易成本合理化--增强生产激励--知识积累和技术进步--经济实现增长的路径.中国在转轨中选择了宪政平滑变迁的方式,可在短期内化解转轨的经济体制成本和政治体制成本问题.  相似文献   

4.
波兰的经济改革被誉为最成功的典范之一。目前,波兰经济总量在世界排名20位左右,其经济水平在中欧地区一枝独秀。波兰转型20多年来取得的经验值得反思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苏联的解体,俄罗斯的独立,标志着俄罗斯经济转轨的正式开始。俄罗斯的经济转轨的目标,就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体制。俄罗斯政府最初选择了英美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的发展道路,采取"休克"疗法。但这一切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消除俄罗斯的经济危机。普京就任俄罗斯总统,俄罗斯的经济转轨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在目标模式上,由转轨之初对英美模式的推崇逐渐转变为对近似于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追求;在转轨方法上,由转轨之初激进的"休克疗法"逐渐转变为追求渐进的改革。俄罗斯的经济转轨过程也就是其构建市场规则、建立市场经济秩序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经济转轨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经济均衡机制转换对货币中性或非中性影响的角度,探索经济转轨时期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文章认为货币中性或非中性的判断有一个"中性→非中性→中性"的演化过程,这一过程一般与货币自身功能的强弱演变相关,而后者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货币形态结构的变化.通过理论推导和实证分析,得出随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体制转轨,经济均衡机制由资源约束型向需求约束型过渡,货币对实质经济的影响也逐渐减弱,处于由"非中性"向"中性"转变的过程之中,从而削弱了货币政策对扩张有效需求、刺激经济增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物业税制改革是在经济社会双转轨的背景下进行的,产权不清晰导致的"法律基础"缺失几乎是所有转型国家在改革物业税时共同面临的困境,我国也不例外.<物权法>出台为物业税的开征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前期准备,但远未能解决物业税改革所需的法律基础问题.我国目前物业税制改革所处的产权法律环境与转轨国家当年改革极为相似,世界主要转轨国家物业税制改革成功的同时也是产权得到确立和保护的过程,他国的经验教训可以为我国提供很好的借鉴和思路.  相似文献   

8.
效率改善、发展转型与转轨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受到初始条件,尤其是转轨前经济和政治状况的制约,转轨中的路径选择在各国间具有很大的差异.转轨经济学方法论上的局限造成了在转轨效益评价中的诸多错误认识.转轨是经济史上的一次革命,转轨的根本目的是效率的改善,应该从长远的视角、通过发展模式转型看待转轨效益.目前评价转轨效益的制度指标和生产量指标都有自身的缺陷,因此应该寻求更加中性的并且可量化的指标.以转轨时期产业结构的改变作为评价指标度量效率的改善程度,可以对不同国家在转轨效益上的差异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9.
从孤立走向多元——中东欧转型中的波兰移民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苏东剧变的开始,波兰等中东欧国家也开始了向"非共产化"的转型,移民问题随之出现.移民潮不仅解构了波兰民族结构,而且冲击了波兰政府的人口政策,进而影响了欧盟和中东欧国家在地缘政治上的权力重构.  相似文献   

10.
转轨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在转轨目的的实现过程中,所有制改革是基础,市场机制的建立是保障,所有制改革和合理的国民经济总体所有制结构直接决定了经济发展中的生产性激励。"北京共识"提出,对于转轨国家而言,不仅要解决体制问题,更要解决发展问题,转轨中的路径选择对两个问题的解决至关重要,各国应该结合自己的国情,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对于转轨实践模式研究的突破,必须以转轨经济学理论范式的创新为前提。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民间资本得以迅速积累,其数量已经达到了足以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程度,今后民间资本利用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然而近年来由于民间资本引导的缺位,大量民间资本扮演了“破坏者”与“受害者”的角色,给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基于此,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特殊时期,必须加强对民间资本的引导.民间资本引导须法律先行,这不仅已具备必要性与正当性,同时也具有了实际的可行性,其实现路径也已渐渐明晰.  相似文献   

12.
长三角区域市场的地区分割——基于边界效应模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方市场分割问题一直比较突出,而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是我国经济转轨中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如何实现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基于此目的,本文构造了一个以边界效应模型为基础的分析框架,以长江三角洲八城市的行业部门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通过投入产出法计算得到行业之间的边界效应值。结果表明,在长江三角洲地区诸多的行业中市场分割与地方保护仍然比较严重。因此,长江三角洲并未实现真正的市场一体化。  相似文献   

13.
法治是现代国家治理的精髓。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腐败治理必须严格依照法治的原则要求。处于转型阶段的波兰,其国家审计在法治的基础上依靠为议会制定法律提供服务、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服务、监督法律体系的运行、监督政府政策的执行四个路径服务于腐败治理的需要,最终实现国家审计"帮助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国家"的最高目标。  相似文献   

14.
审计从本质上讲是国家依法用权力监督制约权力的行为,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对于维护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随着国家治理理念的发展和转变,国家审计的职能正逐渐发生转变和调整。文章以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的关系为切入点,分析了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的职能和作用,并提出了国家审计发挥职能作用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农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差甚远,因此加强对农业生产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农业经济基础薄弱,我国现代农业生产具有一系列的独特特征,总体表现为由以"农户"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向以市场为导向、以示范户为牵引、以专家指导为依托(即由区域政府、农业专家、经济组织、示范户联合牵动)的产供销一体化模式转变,并最终发展成为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物流、信息流及资金流集成的、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的产业集群模式。其中,经济组织和农业专家将分别起着承上启下和科技成果应用的作用。而农业区域资源计划的概念正体现了我国国情下,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集群模式中,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及其多元支撑体系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波兰市政债券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波兰作为一个转型经济国家,其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特点对于中国具有参考意义。在市政债券方面,它比我国早发展。考察波兰市政债券市场的建立与发展将对于我国市政债券市场的形成具有一定价值波兰的市政债券市场是在非常有限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而比较来看,我国更具优越性,而且现实也需要我们建立市政债券市场。因此,我国应在借鉴世界其他国家发展市政债券市场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有步骤地有选择的发展市政债券市场。  相似文献   

17.
中国已经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在人口、资源和环境约束下,粗放式增长难以为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势在必行。"重视出口、轻视进口、追求贸易顺差"的政策思维应及时转变。国家需要重新审视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提高外汇资金使用效益,运用过剩的外汇储备建立国家战略资源储备,并从战略高度积极保护国内资源,以调整产业结构和优化区域布局为中心,通过税收工具和价格杠杆实现资源利用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相似文献   

18.
1991年底苏联解体,中亚国家在很大程度上“被动”地实现了国家独立。由于苏联经济体制模式的失败和对西方经济体制的推崇,吉尔吉斯斯坦宣布放弃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变,着手实行经济体制改革。文章从吉尔吉斯斯坦经济转型、引进外资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索欠发达国家吉尔吉斯斯坦经济转型、引进外资和投资环境之间的关系。良好的投资环境是吸引外资的重要条件,也是经济转型成功的体现,资本短缺和经济状况恶化成为制约吉国经济改革的根本原因。中国在吉尔吉斯斯坦投资取得了很大进展,存在着优势,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经济状况不是中国经济体制转轨造成的“体制性收缩效应” ,而是经济转型期的“紧缩效应”。经济转型时期的主要特征 ,转型时期的紧缩分析。解决转型时期紧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演变、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几年来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持续下降,而企业收入比重和政府收入比重逐步上升。国民收入分配失衡加剧投资与消费不平衡和国际收支失衡,阻碍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因此,提出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