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中国政府出台了4万亿投资计划,随后相继出台了许多剌激经济发展的政策,关于"国进民退"的讨论又一次受到关注。中国真的存在"国进民退"吗?其表象和症结是什么?"国进民退"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显然,"国进民退"是确实存在的,它的症结在于政府主导经济发展,在于国有企业与行政权力相结合形成行政垄断。"国进民退"与发展市场经济是背道而驰的,会使市场效率受到损失,所以,面对"国进民退"带来的负面影响,应当调整国有经济的发展思路,强化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调控作用;提供更多公共产品,改善国民福利;缩小国有经济覆盖范围,切断国有企业的行政权力来源,减少行政垄断,提高整体经济效率,力促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爆发性地增长"的国有经济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利润的逆势剧增,引起了社会的普遍质疑。一场激化了各方利益的有关"国进民退"的论战随之打响。在归纳和综合"国进民退"争论各方观点的基础上,对"国进民退"问题的本质和前景作出了初步的分析和判断。其中国有企业指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包括全民所有制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控股公司。  相似文献   

3.
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关系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大问题,文章从近段时间热议的"国进民退"现象出发,在定义把握、问题剖析、改进方法等方面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尽管我国国有经济改革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包括学者在内的社会各界仍然对国有经济的一些基本问题存在困惑。为澄清对国有经济的模糊认识,笔者通过对社会普遍关注的国有经济功能定位、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及"国进民退"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证。本文的主要观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和市场化改革取向决定了现阶段不能实行单一的公有制,也不能将国有经济全部从竞争领域中退出,实行私有化。我国的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体地位,起主导作用,具有弥补市场失灵、发展经济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功能。国有经济的功能定位决定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国有经济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从力图搞好每一个国有企业转变为从整体上搞活国有经济。在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进程中,国有经济的进与退要由国有经济的功能决定,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  相似文献   

5.
国家利益与国有企业的“进与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国进民退"问题,从实证角度考察当前国有/民营企业总体情况与产业分布现状,认为当前我国不存在整体性"国进民退"趋势,但数量—产值相对情况来看行业差异性较明显,在基础类和资源类的一些行业存在相对性、结构性的"国进民退"现象和案例。文章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应该是以追求国家利益最大化为终极目标的特殊企业,国有企业伴随着国家战略而进行"进、退"调整是符合国家利益导向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对“国进民退”争论的深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进民退"是个伪命题,与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化的现状不符合,也不存在国家发展战略在这方面的重大转变。近来国有企业的兼并重组是市场成长过程中正常的"优进劣退"。"国进民退,改革倒退"论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改革观的又一次交锋。否定社会主义国家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公有制性质,将其归结为斯大林主义的说法,在理论上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7.
"国进民退"一般用于表示国有经济在某些产业领域市场份额的扩大,以及民营经济在该领域市场份额的退出和缩小。而"国退民进"则相反,它表示民营经济在某些产业领域市场份额的扩大,以及国有经济在该领域市场份额的退出和缩小。从2007年4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并演变成全球金融危机后,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有企业整体脱困目标的完成,"国退民进"进程的放缓及局部的"国进民退",触发了学术界的大讨论与思考,也引起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之所以产生这么广泛的争论,源于当前理论界乃至整个社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解还不够准确。在梳理"国进民退"争论的产生背景、表现形式及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中必须面对的几个问题基础上,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认识偏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在一些行业领域出现了结构性国进民退现象。本文认为这主要是由于金融体制改革落后于实体经济改革所导致的金融结构与经济结构不匹配而造成的。我国以利率控制和国有银行占主导地位为特征的金融控制体系在信贷资源的分配上具有极强的所有制倾向,国有企业资金充裕,民营企业借贷困难。廉价的信贷资源刺激了国有企业在资本密集型行业的扩张,由此导致这些行业出现了结构性国进民退现象。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放开金融市场准入和利率控制,营造竞争性的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10.
从国有企业新一轮"国进民退"的背景出发,利用2002—2013年期间中国国有上市公司100强的财务数据,采用Pair-copula技术分析了国有企业的垄断扩张和规模扩张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检验了垄断扩张和规模扩张对国有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2009年后"国进民退"现象呈进一步加强的趋势,国有企业绩效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国有企业绩效与企业垄断扩张显著负相关;在垄断扩张的条件下,规模扩张与国有企业绩效的局部相关关系非常弱。这说明,国有企业的垄断扩张并没有提高国企的经营绩效,政府需要谨慎对待"国进民退"现象。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种群生态学的仿真实验分析了1990年以来中国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数量的动态变化关系。实验显示,国退民进和国进民退的分水岭在2004年前后,2004年之前,中国民营经济稳步快速发展,此后民营企业数量增长率明显变缓,国有企业数量总体上也在逐步减少。根据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各自的相对优势——国有企业发挥实力、民营企业体现活力来设置不同的参数,发现市场经济中民营企业具有普适性,并预测出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将长期共存并推进中国经济发展。为此,在市场环境中,只有进一步发展民营经济才能释放强大的经济活力、优化产业结构、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这种以国有经济为基础,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争高竞长、并驾齐驱的新型经济才是真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2.
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互补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的互补关系是一个非常具有探讨价值的问题。在国民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的大背景下,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的发展不再是“板块式”的,而是融合式的、混合式的、互补式的。本文就互补关系的体制与政策障碍、互补关系的标准设定、互补关系的实现途径进行全面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3.
鉴于金融危机背景下某些行业和地区发生的"国进民退"现象,本文利用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地区工业所有制结构变动的态势和特点.实证研究发现地区国有工业比重与地区经济增长、金融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以及劳动力充裕程度呈负相关关系.虽然"国进民退"只是一个暂时过程,但为了进一步优化工业所有制结构,本文提出优化国有工业经济的布局、提升非国有工业企业的竞争力,以及重视宏观调控对中小民营企业的影响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近两年,学术界就国有经济如何进行战略性调整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些同志主张优进劣退,而流行观点则要求国有经济全面退出竞争性领域,虽然国务院领导同志已经表态“国退民进”不符合中央的方针,千万不能刮这个风,但理论上的严重分歧依然存在。学术界的分歧,涉及国有经济能否与市场经济结合这一根本性的问题。流行观点之所以主张国有经济从竞争性领域全面退出,就是因为它认为国有经济难以与市场经济结合,不适合市场经济的需要。本文认为,我们能够通过创造性的探索把国有经济转变为新型的市场经济,从而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应是优进…  相似文献   

15.
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力量,但近几年问题颇多,规模过小、分布过宽、大面积的经营亏损、经济效益下降和资产流失等等.因此,必须大力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与改组.在这个过程中,应正确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1)"进与退"的关系.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2)"量与质"的关系.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要占一定数量,但关键是素质要高,对整个经济的控制力要强.(3)"抓与放"的关系.既要抓好国有大型企业,又要搞活国有中小型企业.  相似文献   

16.
马骏 《发展研究》2010,(3):32-34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经济总体趋势是“国退民进”,近期国有经济降中趋稳。社会公众关注的一些“国进民退”案例,各有不同的背景,应客观分析。建议完善国有资本管理体制,处理好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关系,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马骏 《当代经济》2010,(11):6-7
正媒体报道的"国进民退"问题,日益引起了社会公众关注。本文通过收集和分析宏观经济指标和相关案例,对"国进民退"问题作出初步分析判断。文中的国有企业指国有及国有控股企  相似文献   

18.
我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健全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用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国家所有制的观点,重新审视我国国有企业的性质,可以看到社会主义国有企业改革与社会主义所有制改革的正向相关性,进而为有进有退正名。进与退以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为背景,是指国有经济在命脉领域的进与退;进退的主体是国有企业;进退的结果是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以及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完善;进退的机制是市场机制或价值规律的作用机制。不能用国进民退或民进国退来解释有进有退。  相似文献   

19.
民营企业要过“五关”——柴宝成先生访谈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民营企业的发展问题越来越引起政府界、产业界、学术界的关注,成为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民营企业之所以热,概括起来,我想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民营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三分天下有其一,就是充分的说明。二是在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中,根据“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有一部分国有企业将转变为非国有企业,这就需要民营企业来承接。因此,民营企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是否能够快速、稳定地发展,而且关系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能否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20.
关于民营经济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前我们考察问题都讲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的关系、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关系,分析方法不一定对。我们现在要研究的是民营经济和国有资产的关系。因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是国有资产,民营经济的发展,可以使国有资产不断增值。这从三个方面来考虑:(1)有民营经济介入以后,国有资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