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5 毫秒
1.
叶卫萍 《企业家天地》2006,(11):145-147
本文针对当前房价一直居高不下,政府不断出台措施压制房价,进行分析影响我国住房价格的因素,然后从政府对策、开发商对策、央行对策和消费者购房对策等四个方面讨论了调控我国房价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消费者的决策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文章立足于消费者视角,对消费者影响消费决策行为的因素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发现,在购买行为中,消费者存在消费态度与消费购买行为不一致的问题,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与消费者担心新能源汽车安全保护不到位、售后服务水平偏低等相关。  相似文献   

3.
旅游购物对促进旅游地经济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它已成为旅游业研究的一个热点。旅游购物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因素会有不同的影响方式及效果。根据消费者决策理论对旅游购物影响过程进行研究,并将各类影响因素划分为外界刺激变量和心理特征变量。通过分析,证实外界刺激变量与心理特征变量的交互作用对购物结果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不动产效用在多重影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不动产消费效用和不动产投资效用是消费者购买和投资不动产获得的主要效用;除此之外,受政策溢出效应、金融机构风险控制水平以及心理安全边际的影响,消费者购买或投资不动产还可获得更多的效用。本文基于系统理论和VAR模型对政策溢出效应、商业银行风控效用和心理安全效用与房产价格的关系以及个人年收入和房价的关系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政策溢出效应、商业银行风控效用和心理安全效用会对房产价格产生影响;消费者的年收入作为中介变量对平均房价具有显著影响;仅仅增加土地供给和限购并不能显著抑制房价上涨;改变银行的信贷规模能改变房价走势;心理安全边际和银行风控水平及不动产能够带来的其他效用会影响房价。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安徽省房价持续攀升,如何对房价进行合理有效的调控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对安徽省房价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将会有很大的意义.基于2009-2019年相关统计数据,主要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选取指标,通过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回归模型.研究表明:像人口总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购房需求指标与安徽省房价最为密切,像房地产投...  相似文献   

6.
以武汉市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房地产市场相关统计资料为依据,运用计量经济学研究方法,构建了武汉房价政策影响因素模型.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武汉房价政策影响因素模型是有效的,新增供应面积、贷款利率等变量与房价负相关,货币供应量与房价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土地成交量等变量在研究期间内对房价的影响不显著.同时,在该模型基础上对武汉房地产市场价格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定量分析,可为相关职能部门制订房地产市场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由于寿险产品具有复杂性和关注未来的不确定性利益,消费者在购买寿险产品时不仅考虑自身的经济状况,还可能依据其信仰和偏好来决策,即在研究寿险消费时需要放松消费者是经济人这一假定。文章首先从文化的定义和内涵证明了文化对寿险消费的影响,随后以Hofstede的文化维度并结合民族和宗教因素作为文化变量,采用1999--2010年的相关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当把经济变量和人口统计变量作为控制变量来分析文化对寿险消费的影响时,民族和宗教因素、权力距离和不确定性规避对寿险消费存在显著的负影响,男性/女性主义对寿险需求有显著的正影响,而现阶段个体主义这一变量对寿险需求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启动效应作为心理学一个重要的现象,理论界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在消费者行为领域,学者们对消费者启动效应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现有的文献主要是集中于对消费者启动效应的影响因素研究,但都没有考虑到消费者个性特征特别是心理因素的影响。因此,本文从消费者决策个性角度来解释产品信号启动效应对消费者的影响。结果表明,产品信号与消费者决策个性之间存在相关关系,部分产品信号与消费者决策个性之间相互匹配。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受国内外环境影响,我国房价呈现出倒"V"型走势,针对不断变动的房价,从居民购房者的角度出发,选择影响房产价值的相关指标,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模糊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一个通用的房产价值评价体系。分析得出现阶段我国居民购房主要考虑:地理位置、社区及周边服务设施、购房成本三大因素,并结合对长春净月哥德堡小区的抽样调查,对相关结论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0.
网络口碑影响力是个综合变量,研究网络口碑对于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需要在特定的情景下进行。从网络虚拟消费社区社会资本的视角出发,将信息搜寻主动性和信息价值作为中间变量,分析了社会资本的的结构维度、关系维度与认知维度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结合消费者决策理论与我国网上购物实际情况,从消费者特性、购买卷入、购物习惯和心理等七个方面对影响消费者网上购物决策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移动智能穿戴设备成为信息产业界的一个热点话题,针对这一新技术产品在消费市场上的讨论和研究也逐渐增多.本研究在UTAUT2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时尚感知变量,对消费者移动智能穿戴设备使用意愿和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通过问卷对182名移动智能穿戴设备的消费者进行实地调查.结果发现:绩效期望、努力期望对使用意愿有正向影响;娱乐感知、价值感知、时尚感知对使用意愿有正向影响;使用习惯、促进条件对使用意愿和使用行为均有正向影响;使用意愿对使用行为有正向影响.研究结果可以为设备厂商在开展相关业务时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文献回顾以及焦点小组访谈,对T2O模式下消费者初始信任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考察这些影响因素在人口统计变量上的差异。结果表明,消费者先期信任、电视节目吸引力、电视与电商的声誉、商品特征、信息安全与对称影响T2O模式下消费者的初始信任;这五类影响因素在消费者性别、年龄、教育程度上具有显著差异。基于研究结果,文章为电视媒体、电商平台、品牌商家合作提升消费者初始信任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04年9月至2012年12月的季度数据,运用ADF、多变量协整分析技术、VAR模型对房地产开发贷款、购房贷款变化与商品房价格波动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房地产开发贷款是商品房价格的格兰杰原因,商品房价格和房地产开发贷款、购房贷款在长期存在着协整关系。要使房价回归到合理价位,房地产市场调控应当将重点放在紧缩房地产开发贷款、调整土地供应结构、加快房产税改革、引导居民合理住房需求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浅析影响我国房价上涨的原因及解决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戆 《全国商情》2010,(3):28-29
房地产业一直以来都是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行业,它的变化关系到整个经济,尤其是百姓的生活.而如今,房价连连攀升,这给一些普通的居民购房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国家虽然三令五中出台政策予以限制和干预,但从整体效果来看非但没有抑制过快上涨的房价,还从另一个侧面助推了房价的继续攀升.那么,房价究竟为何不断上涨?为何政策越打压房价越上涨呢?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展开探讨,分析影响当今中国房价变动的诸多因素,从而揭示房价不断上涨的秘密所在.  相似文献   

16.
购房者的购房行为,无一不受购房心理的支配。影响购房心理的因素主要表现为两个层面:房产的"内在因素"和非房产的"外在因素"。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使用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利用断点回归(RDD)方法估计了退休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退休后家庭显著减少家庭消费,而购房行为强化了退休对家庭消费的挤出效应。可能的机制解释为近年来中国房价不断上升,为了增强婚姻市场竞争力,父母倾向于帮助子女购房,因而退休后家庭房贷压力增加,流动资产减少,购房行为进一步挤出了退休家庭消费。房贷压力增加和流动资产的减少对不同类型消费均存在挤出效应,该效应具有异质性,对可选消费的挤出效应高于必需消费。本文提出,应从房价调控入手,推行差异化的住房调控政策,在消费和住房领域合理分配信贷资源。  相似文献   

18.
房地产企业售房策略与居民购房行为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金融海啸冲击世界各地经济,我国房地产业也碰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将有限理性的房地产企业和居民群体购房行为演化过程视为两人非对称进化博弈,建立了企业销售和居民购房行为的进化博弈模型。结果表明,在特定的市场背景和政府一系列政策出台的情况下,房地产企业使房价合理到欲购买者可以接受的举措将有利于促进楼市的旺销,消化存量住房,也可促进房价理性回归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我国住房需求的影响因素复杂且具有中国特色,住房在很大程度上承担了价值储藏功能。如果说我国住房价格异常,那是因为住房需求异常,正是过度膨胀的需求使得房价上涨预期强烈,这种预期反过来又影响了消费者和供给者的行为。要改变房价上涨趋势,关键不是控制供给,而是改变需求,而改变需求的关键,一是改变房价上涨预期,二是让民间资本有充分的出路。房价上涨预期与供给不充分有关,如果希望房价稳定,应该增加而不是抑制供给,需求不变时,只有竞争性供给才可能对价格产生压力。不论是改变需求还是增加供给的竞争性,根本问题是政府行为的调整。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已有研究形成的基于顾客参与和关系质量的网络顾客忠诚形成机制模型基础之上,研究网络涉入程度这一消费者个人特征变量的影响。通过对网络消费者进行聚类分析,采用估计并比较变量间路径系数的方法,得出网络涉入程度不同的顾客,其参与行为都显著影响着关系质量和忠诚行为,但各路径回归系数却有显著差异,说明高网络涉入顾客组参与行为对忠诚的预测能力高于低网络涉入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