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9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的发展相当迅速,但银行内部风险控制制度仍然欠缺,政府监管虽防止了大规模的银行危机,也有其局限性,因此,应完善和加强社会约束机制在我国银行监管中的作用,既提高银行外部监管的有效性,又促进银行业的发展。文章从弥补政府监管局限性的角度分析了社会约束在构建激励相容银行监管体制中的必要性,借鉴新加坡、阿根廷、香港在社会约束建设方面的经验,对我国社会约束建设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2.
有效银行资本监管涉及降低银行倒闭风险所得到的社会收益与抑制金融业发展所产生的社会成本之间的平衡问题,理想的银行资本监管应随着这些成本和收益的变化而调整,设计一种激励相容的银行资本监管制度成为对银行资本监管的现实需要,无论是标准化模式还是内部模型法都是对银行具体风险评价和风险管理方法的约束,整体监管模式建立在预先承诺制的基础之上,注重激励相容、发挥市场约束和银行自身管理的作用,在适用性、稳定性、可操作性等方面都比内部模型法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3.
资本约束、激励相容与银行业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坤 《金融论坛》2007,12(5):19-25
金融风险可以划分为商业性金融风险和制度性金融风险.制度性金融风险是我国银行业面临的最主要风险,因此银行监管激励相容度是更适合我国国情的概念.在银行发展史上,呈现出两种迥异的银行成长模式:一种是资金约束型的数量成长模式;一种是资本约束型的质量成长模式,资本约束型的质量成长模式是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资本约束机制与激励相容机制共同发挥作用是银行监管激励与约束机制有效运作的必要条件.激励相容和资本约束要以监管绩效为基础协调发挥作用、不可分割.资本约束与激励相容理念不仅体现在理论研究中,而且体现在国际银行业监管实践中.  相似文献   

4.
监管当局和银行对风险的共同关注决定了有效的监管必然是建立在对银行风险管理功能充分利用基础上的监管。而银行的风险管理效果受制于银行的风险管理激励和风险管理能力(手段)的充分程度。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在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指明风险管理激励的复归和风险管理能力(手段)的释放是指令式监管向激励相容监管演变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5.
有效银行资本监管涉及降低银行倒闭风险所得到的社会收益与抑制金融业发展所产生的社会成本之间的平衡问题,理想的银行资本监管应随着这些成本和收益的变化而调整,设计一种激励相容的银行资本监管制度成为对银行资本监管的现实需要,无论是标准化模式还是内部模型法都是对银行具体风险评价和风险管理方法的约束,整体监管模式建立在预先承诺制的基础之上,注重激励相容、发挥市场约束和银行自身管理的作用,在适用性、稳定性、可操作性等方面都比内部模型法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6.
全球金融监管倡导激励相容,强调金融机构自身目标与监管者目标协调一致。在分析中国银行业资本监管新规激励相容特征的基础上,对商业银行“三性”目标与监管机构目标的激励相容程度进行测算,运用 GMM 方法对资本监管目标与商业银行目标模型进行检验,发现资本监管目标与商业银行盈利性目标并不冲突,而且银行自身持有资本的意愿能够降低风险行为,但是资本充足率监管对于流动性的影响并不显著。可见,当前中国银行业资本监管整体上具有激励相容特性,但在流动性和风险性方面激励程度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7.
银行业激励相容监管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80年代以前,在全球大多数国家,市场机制与政府监管之间的关系实际上被理解成一种平行替代的关系,监管力量的强化意味着市场机制力量的弱化,从而形成银行监管对金融市场压制性特征.随着全球市场化趋势的发展,人们开始重视将"激励相容"引入银行监管的理念中,越来越多的国际机构和国家认识到,在非对称信息的环境下,银行监管不再是替代市场,而是强化银行机构微观基础的手段,银行监管并不要在某些范围内取代市场机制,而只是从特有的角度介入金融运行,促进银行体系的稳定高效运行.在此背景下,<巴塞尔协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以下简称<新资本协议>)相继出台,引领各国银行监管朝着"激励相容"这一方向演变.  相似文献   

8.
西方商业银行监管方式演进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的不断发展、规制理论的逐步完善,西方商业银行监管方式经历了行政命令式、标准化方法、内部模型法、预先承诺法等四个规制阶段。总起来看,西方商业银行监管方式趋向于更为强调激励相容.  相似文献   

9.
金融业潜规则与激励相容监管体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潜规则在我国金融业广泛存在着。马后炮式监管是潜规则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潜规则造成了不少后果,如政府注资低效性、金融业违规屡禁不止、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改变马后炮监管,就要建立激励相容监管模式,以激励相容为核心,包括激励、约束、相容三个环节。  相似文献   

10.
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理念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反映金融市场的最新发展和从市场动荡中获取教训,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对其2000年发布的<银行机构流动性管理的稳健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于2008年9月发布了<稳健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和监管原则>.其从独立性、透明度两方面强调了监管机构良好的治理结构对构建强有力的银行流动性风险框架的重要性;明确银行公司治理中流动性风险管理利益攸关各方的职责:重构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则框架.我国应从改进流动性指标、强化流动性风险的治理、体现激励相容等角度吸收和借鉴国际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完善我国流动性风险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借鉴政策性银行监管的国际经验,从目前对政策性银行监管的主要内容切入,分析了政策性银行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立法为先,差别监管,优惠激励,加强合作"的政策性银行监管政策设计与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我国银行业监管低激励相容度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法定资本金制度在目前我国信用制度不健全情况下,还不能退出历史舞台,具有低激励相容度;其次,政府注资方案具有低激励相容度;最后,隐性存款担保在中国目前国情下还有其存在的必要,具有低激励相容度。随着我国银行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银行监管低激励相容度应逐步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3.
金融风险可以划分为商业性金融风险和制度性金融风险。制度性金融风险是我国银行业面临的最主要风险,因此银行监管激励相容度是更适合我国国情的概念。在银行发展史上,呈现出两种迥异的银行成长模式:一种是资金约束型的数量成长模式;一种是资本约束型的质量成长模式,资本约束型的质量成长模式是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资本约束机制与激励相客机制共同发挥作用是银行监管激励与约束机制有效运作的必要条件。激励相容和资本约束要以监管绩效为基础协调发挥作用、不可分割。资本约束与激励相容理念不仅体现在理论研究中,而且体现在国际银行业监管实践中。  相似文献   

14.
构建预先承诺制的激励相容监管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预先承诺制是采用激励相容的原理,设定一个测试期间,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在测试期初向监管当局承诺测试期内将保持的最大损失值,淡化过程监管,金融机构自主选择风险管理模型,但是若测试期的累计损失超过承诺水平,监管者将对该银行进行处罚。在我国引入并推行预先承诺制,将能较好地解决监管与被监管者之间的目标冲突。  相似文献   

15.
对于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存在多种解释。本文从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管角度出发,分析当前监管制度安排存在的多层激励冲突,从而提出通过加强对会计信息质量监管的透明度建设及合理的制度安排,解决会计信息质量监管中多层委托代理中的激励冲突问题,形成会计监管的激励相容机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相似文献   

16.
对于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存在多种解释。本文从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管角度出发,分析当前监管制度安排存在的多层激励冲突,从而提出通过加强对会计信息质量监管的透明度建设及合理的制度安排,解决会计信息质量监管中多层委托代理中的激励冲突问题,形成会计监管的激励相容机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相似文献   

17.
道德风险普遍存在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之中,严重影响银行的稳健经营和持续发展。本文回顾了道德风险治理的基本理论,探讨了我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道德风险的主要表现、治理经验和监管新原则。文章认为,产权主体缺位、激励机制不当、政府隐性担保以及社会信用缺失是诱发我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道德风险的主要因素。最后文章结合我国实际,从完善公司治理、实施激励相容监管、强化市场约束和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我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道德风险治理的建议,以提高防范和控制银行道德风险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两种反洗钱监管理念的比较分析,阐述了风险为本监管理念的优越陛,证明了在给定条件下监管当局与监管对象之间能够实现激励相容,并分析了激励相容的实现条件和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9.
我国银行业金融体制改革后,在银行消费关系中存在着监管制度缺失、银行消费者缺乏金融知识、银行经营者轻视消费者权益等问题.本文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了加强银行监管、制定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管理等建议,以此促进我国银行消费关系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存款人市场约束弱化与政府监管激励不相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高风险的银行是否支付了高的存款利率及高风险的银行是否吸引了更少的存款两方面都证明了我国存款人施加的市场约束还非常微弱,隐性存款担保下对银行业监管的力量主要不是来自市场,而是来自政府。究其原因,我国银行业监管目前存在着严重的激励不相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