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从门槛入手规范竞争 中国的市场很大,消费水平、消费层次不一样,需求也不一样,汽车的价位也不尽相同.老百姓慢慢开始购置自己的家庭用车,日产和东风的合作也是看好中国这块大市场.东风汽车公司与日产新组建的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生产日产全系列乘用车和东风的重、中、轻型卡车和客车.  相似文献   

2.
张萍 《现代商业》2002,(8):26-29
2002年北京第七届北京国际汽车展,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知名企业和品牌汽车,规模之大,品牌之多,不仅让中国的消费者领略到了国际汽车发展的潮流,同时也为世界名牌汽车进入中国市场搭建了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  相似文献   

3.
张娅 《商务周刊》2010,(15):42-43
对于正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酣战的厂商们来说,今年6月1日正式出台的《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无疑是场及时雨。《通知》规定,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每辆最高补贴5万元,纯电动乘用车每辆最高补贴6万元。  相似文献   

4.
在丰田进入美国市场整整50年后,吉利、奇瑞开始用各自不同的方式重新尝试似乎又一个轮回开始了。羽翼渐丰的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厂商,近两年都在迫切寻求打入美国市场的途径,希望在全球最激烈也最主流的市场分一杯羹,以踏入世界一流汽车制造商行列。这一幕在50年前的日本上演过,20年前的韩国人也重演过。现在,轮到中国汽车厂商品尝美  相似文献   

5.
经济迅猛发展的中国,正迎接家庭轿车普及化时代。 根据日产汽车公司独自对中国的调查,中国在1992年的汽车的生产量虽然达120万辆,但由于经济的发展必将带来收入水平的上升,预计到  相似文献   

6.
电动车作为一种新的载体,不管是在节能减排还是交通疏导方面都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抉择,中国的大型城市正在稳步进入一个电动汽车的时代。当金融危机重创世界各大汽车生产巨头之际,中国正悄然成为跨国汽车厂商销售业绩的主要增长点和全球汽车市场中增速最快的新兴市场。时下,谈汽车发展而不提中国,让人不知所云,不谈新能源车,则给人以落伍之感。  相似文献   

7.
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老大博世近来有点“烦”。跟随大众最早进入中国市场,几乎没有遭遇竞争对手。由于只顾着“闷头发大财”,对中国市场的本土化重视不够,导致成本居高不下。当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商和零部件厂商“挤”进中国市场的时候,博世才突然意识到自己原有的市场份额正在受到威胁……在世界范围内,增长机会已经不多的博世只能“绝地反击”。加大投资、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将亚太总部搬到上海、更是在售后这一市场较其竞争对手先行……这一切只为以后在中国市场的优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林华 《经贸世界》2004,(7):14-16
时下,汽车降价此起彼伏,它标志着中国汽车行业的暴利时代行将终结。早已习惯享受暴利的中国整车企业,其降低产品价格的首要办法是压低零部件等采购成本。于是,汽车降价的大部分成本和压力最终被分摊到零部件企业头上。作为中国汽车产业大厦根基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一方面受到来自国内上游整车厂商的打压;同时,一些跨国巨头也开始抢滩中国,分食汽车服务市场“馅饼”。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何去何从,已成为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葛辉 《市场周刊》2009,(10):48-48
在日前举行的中国国际汽车零部件博览会上,通用汽车集团副总裁表示,未来3年内,全球首席采购官们的当务之急便是进行“低成本国家采购”,在全球采购趋势下,以中国为首的低成本国家将成为全球买家的采购中心,包括通用、克莱斯勒等国际汽车巨头也必将与越来越多的中国零部件厂商建立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0.
张旭 《中国海关》2010,(12):64-65
中国对不同国家、不同厂商采取的反倾销措施是不一样的,企业要注意区分。  相似文献   

11.
汽车是欧洲人在上一个世纪发明的,到上世纪初才进入中国。而真正由中国人自己造的汽车,是在新中国建立之后。中国汽车行业一路走来,迅速发展。我们在路上早已看不到几十年前背着大包的公共汽车,也早已看不到跟卡车一样沉的“红旗”。在多种进口汽车涌入中国市场的同时,我们也在努力研发着自己的产品。汽车多样化,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汽车的销售量迅速的增加。汽车市场的迅猛壮大和竞争的日益加剧,给诸多厂家和经销商的价格策略制定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赵亮 《市场研究》2006,(3):30-31
近几年,中国汽车市场发展如火如荼,目前已成为年产500万辆的世界汽车大国。各汽车生产厂商不断加大投资力度、扩大产能,世界汽车产业巨头也将目光聚焦在了中国,市场竞争激励。同时伴随经济的发展,入均GDP突破1000美元大关,出现了以汽车和住房消费为代表的消费升级。在这样的市场状况下,竞争与机会并存,对中国汽车生产厂商无疑是把双刃剑。  相似文献   

13.
时至今日,中国的汽车后市场也在逐步趋于成熟,"一锤子买卖"的情况在逐渐减少,更多的厂商将眼光放得越来越长远.售后服务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厂商的重视,而在产品质量提高和技术创新升级方面,各个企业也是倾注了极大的热情.  相似文献   

14.
汽车行业的全球化趋势正在加剧,通过ANX的平台,中国的汽车厂商可以加入全球供应链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中国各大汽车厂商正面临新的挑战:消费者对售后服务的渴望正日益强烈,与此同时,他们对售剧报务的要求也越发严格。如何提升售后服务水平,完善售后服内容,成为摆在各汽车厂商面前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16.
从2001年算起,今年恰是中国加入WTO的第10年,也是"十五"计划中正式提出"鼓励轿车进入家庭"的第10年。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跨国汽车厂商之一,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在这10年间完成了辉煌的涅槃重生  相似文献   

17.
一、中国汽车行业物流现状 近年来,全球各大汽车厂商越来越注重本地生产这种发展模式。亚洲汽车市场近年一直以两位数的速率增长,而中国市场是带动增长的龙头,展现出勃勃生机。全球主要的汽车制造商比如通用、丰田、宝马、本田、大众等都来到中国投资,扩大他们在中国的业务。而这些厂商都是华轮-威尔森等汽车物流服务商的全球客户,所以当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商投资中国,寻求本地化发展时,备大汽车物流巨头们也肯定要在中国相应地发展汽车物流业务。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国的汽车消费量逐年屡创新高,稳居世界最大汽车消费市场宝座.巨大的潜在市场让诸多跨国车企纷纷试水,着力进军中国汽车金融产业.从汽车生产厂商分化出来的汽车金融公司正经历着与传统商业银行争夺汽车贷款业务的博弈,与此同时,消费者也渐渐更加重视起汽车购买之后的服务.本文扶国内外汽车金融产业的发展现状出发,分析我国汽车金融产业的发展模式,同时借鉴欧美国家汽车金融产业较成熟的发展经验,预测将来我国汽车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06年迎来了中国汽车市场的又一个“井喷”年。相关数据显示:2006年全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727.97万辆和721.6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7.3%-25.1%:截止到2006年底,中国民用汽车保有量已达3500多万辆,中国车市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境地。稳定的汽车产销增幅和巨大的汽车保有量,不但给汽车厂商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也刺激了中国汽车后市场服务的快速增长。汽车后市场正成为汽车产业链上一块诱人的蛋糕,国内外汽车服务企业个个磨刀霍霍,准备切入中国汽车后市场领域。  相似文献   

20.
张渔 《市场周刊》2004,(37):31-32
中国入世之后,无论产品进口还是来中国开厂,外资的进入门槛都大大降低了,这对汽车零部件也是一样的,“前不久,宝马邀请它的十多个一级供应商来参观它在中国的工厂,极力劝说它们进来。”一位业内人士透露这个消息时,显得喜忧参半一级供应商体系如果迅速云集中国,原本就散而小的国内汽车零部件厂商,将难以争得市场高端控制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