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和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结构转换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结构转换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呈现“倒U”形关系,当前结构转换尚处于“倒U”曲线左侧,即结构转换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各地区间结构转换的影响效应存在明显异质性,东部、西部及东北地区结构转换均能显著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而中部地区却表现为抑制作用,周边地区结构转换将会对东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明显正向效应。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加快中国新旧产能有序转换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对广西1996-2015年的知识型人力资本、价值链低端生产及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运用回归分析法研究知识型人力资本、价值链低端生产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广西全要素生产率呈“两阶段”跃升特征。知识型人力资本呈 “两阶梯”增长态势,并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价值链低端生产呈 “U”型走势,且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倒“U”型。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国-东盟自贸区对广西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推动作用,但不显著。最后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高速增长的经济和迅速提高的城镇化水平,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困扰着城镇化建设和持续的经济增长。本文基于面板混合OLS 模型、系统GMM 模型和门槛估计模型分析我国30 个省份的城镇化过程中环境规制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得出环境规制和全要素生产率(TFP)之间存在“倒N 型”关系,在单独研究城镇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中得出,城镇化进程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负面影响。但在引入环境规制与城镇化交互项的作用下,两者的交互项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促进作用。在环境规制的门槛效应下,再次验证了环境规制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的“倒N 型”关系。  相似文献   

4.
提升金融资源配置的空间效率是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方面。本文阐明了距离、密度、分割三要素通过竞争效应、本地化效应以及多元化效应影响金融资源配置的理论机制。基于成本视角引入金融发展中的空间因素,拓展新经济地理学经典“中心-外围”模型,揭示出优化空间效率是推动金融与工业协同发展的关键路径。以1998-2014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为样本,实证考察我国银行业空间结构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效应与机制。研究发现,工业企业邻近范围内商业银行数量与全要素生产率存在“倒U型”关系,这一现象主要是由国有银行主导的。机制分析表明,我国市场化进程下银行业金融空间结构显著提升了企业负债规模,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但与企业投资效率呈“倒U型”关系。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银行业金融空间结构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具有制度门槛效应,在人均收入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超越第二门槛值之后,企业邻近范围内商业银行数量增长会显著促进企业生产率水平增长。中小、民营以及较少获得政府补助的企业,其生产率更容易受银行业金融空间结构变动的负面影响,而提升地区市场化水平能够优化金融资源的空间配置。本文为破解我国金融发展结构性矛盾、优化金...  相似文献   

5.
绿色发展是推进京津冀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文章基于2006—2019年京津冀城市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方法实证分析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在正、负外部效应双重作用下,产业协同集聚对京津冀城市群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倒U”型影响,同时存在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该影响效应存在产业异质性,制造业与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更强的作用效果以及更高的拐点值,且产业协同集聚能够通过绿色技术效率及绿色技术进步“双引擎”作用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结果可为如何依托产业协同集聚促进京津冀城市群绿色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全面追求共同富裕”的新时代背景下,文章深入探究了慈善捐赠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及作用机制,并从外部环境和内部治理两个视角分析了其影响的异质性。研究发现,慈善捐赠通过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本和充足的物质资本间接提高了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且市场化程度、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内部控制质量会对慈善捐赠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产生正向影响,而高管股权激励对二者关系产生了负向影响。研究结论为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实现社会公益与经济效益共赢提供了经验指导。  相似文献   

7.
为系统考察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环境污染的影响,本文依托中国30个省份2000—2009年的数据测算出考虑坏产出的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并在此基础上对加工贸易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效应展开深入分析。研究表明,加工贸易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倒U形关系,当加工贸易占货物贸易的比重超过0.35时,加工贸易将对中国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产生负效应。与此同时,出口和进口在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决定中有着完全相反的作用。在以上结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调整外贸模式、完善产业政策、协调区域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2000—2007年中国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据库,对62927家参与出口市场的企业,应用FE和GMM模型实证分析企业出口强度与生产率之间可能存在的"倒U型"关系,研究表明:企业出口强度和企业生产率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企业出口强度在一定范围内时,出口促进企业生产率的提高,但是随着企业出口强度进一步增加,会导致企业生产率水平下降。进一步发现,我国中、西部地区企业的出口强度与生产率之间不存在"倒U型"关系。文章还研究了加工贸易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企业"出口中学"效应不显著的原因可能与大量企业以加工贸易为主的贸易模式有关。  相似文献   

9.
陈阳  唐晓华 《南方经济》2019,38(3):71-89
文章利用2004-2015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探讨了制造业集聚与城市规模协同性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明显的空间关联性特征,其具有显著的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特点。(2)从单因素考虑,制造业集聚与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城市规模与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呈现"U型"关系。(3)从协同效应来看,城市规模能够提升制造业集聚的边际效应,但是制造业集聚阻碍了城市规模效应的发挥,两者协同效应的发挥需要互相匹配;以制造业集聚效应为标准,中国城市人口规模存在较大范围的提升空间。(4)从城市绿色技术效率和绿色技术进步的内在路径差异来看,制造业集聚、城市规模对不同路径具有作用相反的影响。这一研究结果为深入理解制造业集聚与城市规模协同性影响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0.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混合所有制改革为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带来了重要契机。本文运用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2007—2021年数据,实证检验国有资本参股对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国有资本参股能够显著提升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机制检验发现,国有资本参股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主要通过运营能力提升、财务状况改善及创新要素投入强化三种机制得以实现。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资本参股并不存在所谓“避险”偏好,反而能够助力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高、创新创业环境较差、市场估值较低组别中的民营企业,反而能起到显著的全要素生产率驱动作用。特别地,国有资本参股下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能够在促动“绿色-数字化”技术创新能力塑成方面带来显著效果,有助于民营企业“新质生产力”的提升。本文研究不仅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赋能提供新的分析视角,还有助于优化国有资本体制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13—2018年沪深A股制造业民营企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探讨了政府补贴与企业研发的关系。研究发现政府补贴与研发强度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呈显著的倒U型关系。这意味着,适当的政府补贴能够激励企业进行研发投入,但过高的政府补贴反而对企业研发投入产生了挤出效应,是无效率的政府干预行为。研究结论有助于政府重新考虑对制造业民营企业的研发补贴支持力度,以期更有效地激发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步伐。  相似文献   

12.
杨晨 《科技和产业》2023,23(17):125-130
基于2011—2019年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企业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碳排放权交易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剖析绿色创新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结果表明,碳排放权交易显著促进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且绿色创新在碳交易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方面发挥了中介作用。因此应加快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激励企业加大绿色技术研发投入,以绿色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岳媛媛 《科技和产业》2022,22(8):276-280
选取2011—2020年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以信号理论为视角研究政府补助、金融化与制造业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研发补助、非研发补助对创新产出的作用具有非对称性,金融化在信号传递的过程中发挥了调节效应;研发补助和创新产出存在倒“U”型关系,非研发补助和创新产出呈正相关;金融化可以正向调节研发补助、非研发补助和创新产出的关系,与其他制造企业相比,金融化的调节作用在民营制造企业表现得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对2013—2018年181家企业环境规制、融资约束和企业绿色创新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地方加强环境规制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绿色创新能力,融资约束对企业绿色创新具有抑制作用;融资约束在环境规制与企业绿色创新关系中起到显著的负向调节效应,削弱了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创新的正向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融资约束对国有企业绿色创新具有抑制作用;而对于非国有企业具有正向激励作用,但调节效应不再显著。根据研究结论,利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分别从政府、金融机构、企业自身角度提出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This unique study focuses on how the carbon trading system (CTS), stakeholder concerns and innovation incentive policies all combine to effect enterprises'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Using a three-dimension system, this study includes green output level, green output proportion and 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Utilizing a DID model of an unbalanced panel, we investigate how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 work together better to achieve carbon emission targets. The main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1) Enterprises are displaying a high level of concern with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nd therefore their CTS will have a more significant impact on green technology output and the proportion of this green output. In contrast, government concerns about decarbonization with CTS have uncertain effects on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2) CTS Fiscal subsidies and R&D funding are strong ways to improve enterprises' green technology output. However, the best way to improve green technology output, green output proportion and 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s with tax returns. When tax returns increase 1%, the green output level increases 1.5% under the CTS. (3) This study, utilizing data from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implementation modes of innovations incentive policies, shows that inclusive innovation policies make CTS's combined effects more significant than differentiated policies.  相似文献   

16.
韩世锋  程旖婕 《科技和产业》2023,23(22):199-208
随着2023年补贴完全退出,中国新能源汽车应用推广政策从财政支持转向重点鼓励技术创新。在概述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梳理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相关的补贴和技术创新政策,然后使用incoPat专利数据库从多方面分析中国新能源汽车发明专利和技术创新情况。研究发现,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持迅猛发展,且在重点企业和发达地区呈现一定的产业集中度,产业政策中更为注重技术创新方面,专利申请数量稳步增长,技术创新对于市场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也存在专利维持时间不长、市场价值不高、地区或申请人不能兼顾专利质量和数量等问题,就此提出国家细化技术创新奖励体系、各地因地制宜制定政策、领头企业示范引领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田洪刚  杨蕙馨 《南方经济》2021,40(12):93-111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企业经济活动越来越依赖于互联网,因此探讨中国互联网发展能否有效提升创新绩效,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文章构建了互联网发展影响创新绩效的三维理论框架,同时从"质量-数量"二分视角,采用2011-2016年省际面板数据,借助面板个体效应模型对二者相关关系予以实证分析,研究结论如下:(1)互联网通过去壁垒、去中心、去中介,从要素、组织、生产范式三个维度分别经由要素重组、组织变革和供需迭代促进了创新绩效。(2)在全国层面,互联网发展和创新质量间存在U型关系,而互联网发展与创新数量间则表现为倒U型关系,且拐点值存在明显差异。(3)在分区域层面,东中西部互联网发展与创新质量间分别呈现出U型、U型、倒U型关系,与创新数量则均表现为倒U型关系。(4)由于不同省份2016年互联网发展水平分布在拟合线拐点两侧的位置不同,各省份未来政策着力点有所差异。(5)数据驱动、生态网络、用户主导分别与互联网发展深度复合影响了创新绩效,但在显著度上存在差异。综上,应从互联网建设、推广与应用,研判区域异质性,发挥调节变量的正向效应三方面重点突破,最大化互联网创新绩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Haze pollu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This article studies how different types of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contribute to haze pollution. Based on a panel data of 264 Chinese cities from 2003 to 2016, a spatial econometric model was adopted to analyze the related variety and unrelated variety impact on haze pollution and further investigate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re is an inverted U-shaped relationship between related variety and haze pollution, however, the overall variety aggravates haze pollution. (2)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n significantly alleviate haze pollution, and the level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n strengthen the inverted U-shaped relationship between variety and haze pollution.  相似文献   

19.
政府补贴有助于企业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对企业研发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具有重要影响。选取 2013-2020 年中国496 家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探究政府补贴、研发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三者之间的作用机制。运用 ACF 法测算全要素生产率,重点分析融资约束的双重门槛作用以及股权集中度的调节作用。结论表明:以融资约束为门限变量,政府补贴对研发投入的影响效应在不同门限区间中呈现显著变化;企业研发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起到正向促进作用,股权集中度在研发投入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实证分析不仅对政府补贴、研发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同时对政府运用财政补贴政策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