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计划管理   2篇
经济概况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借助Luenberger指数法,本文测度了中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5—2011年间考虑不良贷款约束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表明,不考虑坏产出约束时的全要素生产率存在高估问题。与以往结论不同,我们发现中国上市商业银行的年平均全要素生产率退步了3.00%,7年间累积退步18.01%。从分类角度看,国有银行对不良贷款管理效率较差,但应对冲击能力强;股份制银行机制灵活,能有效控制不良贷款的扩张;城市商业银行具有区域优势,可对贷款进行更为有效的管理。本研究对中国银行业监管与改革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自1996年以来,中国消费产出比与投资产出比分别经历着一降一升的过程,致使经济最终呈现了两个重要性特征:消费不足和投资过度。本文通过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中,构建投资偏向性金融政策和内生化趋势性差异特征的方式,分析消费和投资经历的阶段性变化及两个特征的成因和后果。利用中国1996年1季度至2014年4季度的六组季度数据作为观测变量,采用贝叶斯方法估计模型参数,并利用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等方法分析议题。结果表明:(1)持续稳定有效的投资偏向性金融政策是促成消费产出比快速下降、投资产出比快速上升的主因,进而造成消费不足与投资过度;(2)生产技术进步不仅可以促使消费产出比上升,同时有效抑制了投资过度;(3)家户部门消费偏好的变化和投资的短期调整,是解释投资产出比和投资消费比波动的主因。为此,建立和完善市场化投资环境,促进创新活动,可以有效地抑制过度投资并提高消费产出比。本文研究对科学理解中国经济波动及变化趋势,实现平稳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次采用基于投入冗余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来重新测度和分解中国1985-2009年29个省份的能源生产率,该指数优势在于不仅可以测度与分解全要素生产率,而且可以将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分解为各种投入要素的生产率,测度的能源生产率还可以分解为能源的技术变化与技术效率变化。研究表明:中国能源生产率年均提高2.89%,总体水平并不高,低于其他国内外文献的测度结果。2002年是中国能源生产率发生变化的关键年份。2002年之前,中国能源生产率年均变化为3.69%,但是波动性较大,2002年之后,中国的能源生产率水平稳步上升。2002年之前,技术变化是能源生产率提升的主要驱动力量,2002年之后,技术效率变化推动了中国能源生产率的稳步上升,表明中国能源生产率开始走上效率提升的轨道。中、西部与东部的能源生产率水平差距越来越大,技术变化是导致东、中、西部之间差距的主要原因。东部地区呈现出“高能效-高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而中西部则表现为“低能效-低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全部省份的能源生产率均得到提升,最佳实践省份越来越多,但是省份之间的追赶效应只有0.36%,  相似文献   
4.
能源效率测度方法:演变、争议与未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度能源效率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研究工作。本文在分析了能源效率测度方法的演变过程、研究争议以及发展方向后发现:全要素能源效率方法随着全要素框架的设定、假定的放松和新技术的引入,基于DEA的估计方法也经历了从径向到非径向再到基于冗余模型,从距离函数到方向性距离函数再到基于冗余的方向性距离函数,逐步将经济、能源与环境问题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越来越具有接近现实生产情况与政策含义明确等优势。方向性距离函数与随机前沿分析方法(SFA)的结合以及单要素指数分解方法(IDA)与距离函数的结合所产生的基于生产理论框架的分析方法(PDA)在能源效率测度方面的应用,更加快了各种方法之间交叉融合的发展趋势。Russell型、QFI型、SBM型以及DDF+SBM型的DEA测度的能源效率可以称为和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能源效率。本文研究对科学认识能源效率内涵,合理测度能源效率水平以及建立规范细致“节能减排”绩效评估框架与政策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系统考察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环境污染的影响,本文依托中国30个省份2000—2009年的数据测算出考虑坏产出的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并在此基础上对加工贸易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效应展开深入分析。研究表明,加工贸易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倒U形关系,当加工贸易占货物贸易的比重超过0.35时,加工贸易将对中国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产生负效应。与此同时,出口和进口在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决定中有着完全相反的作用。在以上结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调整外贸模式、完善产业政策、协调区域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