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林业的综合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然而最基本的是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探索林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关系、正确认识林业,对加快林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林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之间是一种动态的对立统一关系,这组矛盾统一于林业再生产过程的长流之中.林业生产既有能满足国计民生对木材和各种林产品需要  相似文献   

2.
林业非平衡状态,是指林业部门总供给不足与社会总需求过度,亦即“短缺”。这种短缺,不仅指直接林产品供求不平衡,而且也包含森林生态效益供求不协调的内容。这一非平衡格局,长期制约着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也影响到国家经济建设及人民生活。因此,对林业非平衡状态进行剖析,指出其成因及调节控制的有效途径,对形成林产品及生态效益供需之间长期的动态平衡,促进我国林业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类对可持续发展认识的提高,对林业的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原来以提供林产品为主要经营目的的传统林业转变为一个兼有产业职能的社会公益事业的现代林业。我国林业正面临着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处在一个由以木材利用为主的传统林业向三大效益兼顾、生态效益优先的现代林业转变的过渡时期。我国林业环境改变之后,客观上对林业会计信息的披露提出了新的要求,林业企业应该向各类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关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等方面的信息,这对于保证林业历史性转变的顺利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森林碳汇价值与农户林业收入增长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根据福建省顺昌县农户林业收入的调查数据,从林产品收入、林业服务性收入、林地地租收入、生态公益林补偿收入、其他涉林收入等方面对农户林业收入构成进行分析,发现森林生态效益在农户林业收入中的贡献非常小,仅占0.18%;以现有碳汇市场为参考,通过森林蓄积量换算因子法估算出该县的森林碳汇量及其碳汇价值,指出森林碳汇价值的实现可以有效地增加农户林业生态收入、改善农户的林业收入结构;并探讨了农户森林碳汇价值实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一个多目标的经济社会系统工程,具有生态、经济和农村社会发展的多目标性.本文主要从宏观角度评价了辽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初期(2005-2007年)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研究结果表明:在经济效益方面,林权改革促进了林业投资、林业产值和林产品产量的增加,促进了营林生产的发展,增加了农民和村集体的经济收入;在社会效益方面,林权改革增进了农村社会和谐,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在生态效益方面,林权改革促进了森林资源的保护、培育和抚育等.  相似文献   

6.
人们对林产品的需求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增加,导致我国的森林被大量砍伐,生态环境受到了十分严重的破坏。所以为了保证我国社会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林业的发展问题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林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产业,需要不断地养护管理才能保证生态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因此要不断发展林业工程养护管理技术,以此推动我国林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论林区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现代休业企业制度是建设林业两大体系尤其是林业产业体系的基础工作。林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是建立现代林业企业制度的基本前提.集中探讨了典型林业企业(即经营森林资源,提供各种林产品,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标,同时兼顾发挥生态效益的林业生产组织)的产权特征和林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基本方案.  相似文献   

8.
生态公益林管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改善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森林为人类提供的生态价值日益受到关注,林业不仅要满足社会对木材等林产品的多元化需求,更要满足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国土生态安全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试论林业外部性及补偿措施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2  
林业是以木材、林产品生产和保护性环境资源经营且以后者为基础而具有双重职能的产业和公益事业。建国以来,林业企事业单位担负着经营公益林和商品林的双重任务,而且公益林的投入资金主要来源于林业单位术、竹收入中提取的金费。随着可采森林资源的减少,林业单位木材销售收入随之减少,难以承担公益林营造和管护费用。公益林是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发挥生态效益为主要目的,并[1以无形的生态功能服务于社会,因此它属于社会公益事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益林这种社会公益事业不应仅由林业单位承担其投入,这可以用外部性理…  相似文献   

10.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发展林业产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1、加快林业产业建设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翼。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构成了现代林业建设的整体,两大体系紧密联系、缺一不可。发展林业产业是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林业产业的支持,林业就不能全面协调发展,也难于实现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贸易壁垒,关税壁垒的相应排除,我国林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不仅变成现实,而且越来越受到各国人民的关注和接受。大力发展林业产业是促进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全面协调发展。实现生态文明,生产发展,生活富强,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正> 林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求,林业生产必需不断的增长、发展、完善,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国家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对木材及林产品日益增长的需要,并使森林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为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创造良好条件。为此,林业不仅要进行简单再生产,更需要进行扩大再生产。但是,无论那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站在国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对生态环境建设和林业发展给予了空前的重视,作出了系列重大决策,现已将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付诸实施。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视,也标志着长期无偿使用森林资源生态价值的历史已经结束。同时实现森林生态效益补助,不仅仅是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实质上是对森林生态效益价值的承认,是从根本上解决林业发展的动力和机制问题,也是林业经营思想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的一次历史性转变。一、森林的生态效益森林不仅能为人类提供木材…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时间顺序系统梳理外国与世界自然基金会以效用价值和成本收益理论为指导的两大生态效益补偿定价政策及执行效果、模型与价值评估方法及影响因素,总结森林资源保护制度中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定价的理论与方法。包括森林非木材林产品价值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综合定价模型具有市场可操作性,且适用于多种产权特征、多种用途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定价,中国制度中引入该模型能够起到在发展林区经济的同时保护森林资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一经营林业无论从全国,还是从地区讲,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酝酿好多年了,有不同的回答。比如: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矛盾;木材利用同生态效益的矛盾;人民对森林生态效益和木材及其他林产品日益增长的需要同落后的林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等等,对此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林业中小企业在我国林业经济建设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增加国民收入、扩大社会就业、丰富林产品市场等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当前我国林业中小企业面临着严重的融资困难,特别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  相似文献   

16.
林业中小企业在我国林业经济建设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增加国民收入、扩大社会就业、丰富林产品市场等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当前我国林业中小企业面临着严重的融资困难,特别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黑龙江省林产品贸易及林业产业发展现状,运用相关分析法分析了黑龙江省原木、锯材及纸浆等主要林产品进出口贸易对其林业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林产品的进口额与林产工业产值之间不具有相关性,说明黑龙江省近年林产品的进口对林产工业发展的贡献不大;而林产品的出口额与林业产业产值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林产品的出口带动了黑龙江省林业产业的发展。因此,提出了优化林产品贸易结构、完善林产品贸易法规及加快林业产业结构升级等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根据我国林业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新形势,提出和论述了今后林业科技攻关应关注的8个研究重点:适宜性植被布局和覆盖率确定技术、抗逆性植被树种选择和繁育技术、珍稀动植物和湿地保护技术、目标型植被配置和优化技术、森林有害生物防控及预警技术、兼容型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研制、林草资源非木质林产品开发和产业化技术、生态效益快速监测和评价技术。  相似文献   

19.
在厘清主要林产品和产值这两个重要概念的基础上,以2010年台湾地区统计年鉴中的《林业产品生产量值》为样本对象,选取用材、薪材、枝梢材和竹材等产值对数以及林产品总产值对数这5个变量作为研究变量,采用ARMA模型对台湾地区主要林产品产值的变动趋势进行测度;得出关于台湾地区林产品价值变动机理的4个重要结论;最后结合当前海峡两岸的经贸背景,提出促进闽台林业产业深度合作的四条路径。  相似文献   

20.
浙江是林业产业大省、林业经济强省,现已形成特色明显的区域化林业产业集群,竹产品、木材加工、花卉苗木、森林旅游、特色林果等产业在全国享有声誉。2007年全省林业行业社会总产值达1373亿元,林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61.21亿美元,走在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