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才培养国际化是高等学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二级管理并建设"国际金融实验班",在把握现阶段国际金融实验室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金融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改进与完善的建议,从人员选聘、财务管理、人员激励与人员考核四个层面探索国际金融实验班的管理体系与制度机制,并以组建金融国际实验班组织机构为依托,从学校和学院两个层面为金融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保障和支持。  相似文献   

2.
"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模式"高层论坛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上海金融学院主办的以“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模式”为主题的高层学术论坛,于2007年5月26日在上海金融学院报告厅举行。来自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中国银监会、上海市金融工委、国内银行和部分外资银行、财经类高校和国外高校的领导以及专家学者出席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大家围绕“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模式”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与研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根据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财经类院校可利用自身办学传统、优势和特色,通过金融学专业课程改革,探索金融学专业实验实践教学方式,创新金融学专业CFA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以广东商学院为例,探索了财经类院校CFA人才培养模式.通过金融学(CFA方向)创新试验区的摸索和建设,逐步完善金融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推进金融学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既通晓国内金融实务又有国际视野的高级金融投资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高素质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目标,许多财经类高校大力开展开放式金融实验教学。开放式金融实验教学需要全面、开放、创新的网络化平台来支撑和推进。由此,财经高校开放式金融实验教学平台的网络化创新和建设也不断推进。财经高校应明确开放式金融实验教学平台网络化创新的设计理念和定位,不断加大创新和建设力度,包括加快实验室技术开发,丰富金融实验资源建设和管理、支撑金融实验体系改革、促进金融实验方法和手段创新、推动金融实验考核方式改革,由此凸显金融实验网络化平台特色,提升金融实验网络化平台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对财经类人才需求的多元化,西部地区财经类院校在人才培养等方面也遇到诸多的挑战和问题,这就使西部地区财经院校必须要找到一个最适合当前财经类人才培养的模式,以确保人才培养的可持续性。本文试图通过专业培养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模式等几方面的改革来为西部地区财经类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应用为主要核心的金融科技在全世界得以快速发展,其对我国金融行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且对高校金融学的人才培养和课程内容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在传统经济学框架下的高校金融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已不能适应新金融和新时代的需求,在金融科技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高校金融学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的优化应满足和适应金融科技等新需求,在人才培养目标、金融科技类课程融合、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教学方式方法方面优化完善,从而适应新时代特征、满足新金融需要。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于地方财经类本科高校产学研结合研究,一方面体现了其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的特色发展模式;另一方面针对高校产学研结合的内部机制研究,有别于通常所说的产学研合作的外部研究,目的是强调地方高校在产学研结合中的主体性作用发挥,完善地方财经类本科高校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社会服务功能,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郭强 《时代金融》2014,(12):167-168
人才培养模式是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高校办学特色的具体体现。本文结合社会对金融人才需求现状,对黑龙江财经学院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进行总结,以培养具备较高职业素养、较强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创新型金融人才。  相似文献   

9.
在对国内外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财经类院校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改革的实践,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程体系形成等方面,提出了地方院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思路,为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我国人才市场对财经类人才需求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本文从财经类人才市场需求的角度出发,试图通过对财经类人才市场需求各项因素以及人才社会评价等方面的深入调查与分析,得到一些在新形势下关于高等财经类人才培养的有益启示,并进而为我国高等财经教育及人才培养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教学和学生求职的双方面共同分析,阐述了我国现阶段金融市场对实践型金融人才的现状。以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从专业建设和市场需求出发,提出了实践型金融人才培养的若干建议,为新常态下金融市场的持续性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2.
财经类院校行政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我国高等教育重心由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强调内涵发展的今天,加强专业建设,促进学科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无疑是各高校面临的共同主题.行政管理专业在财经类院校普遍起步较晚,人才培养特色及后发优势不明显,缺乏对自身及与人才培养相关因素的全面认识和把握.因此,完善财经类院校行政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立足于对自身的全面解读,对培养主体、培养对象、社会需求、学科发展等因素的系统分析,对教学理念、培养目标、专业取向、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内容与方法、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准确定位和特色创新.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不断发展和完善,金融信托与租赁业不断成熟与壮大,业务创新不断,在当代经济、金融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但财经类院校传统的金融信托与租赁教学却不能完全适应其改革和发展的需求,课程改革势在必行。财经院校应以我国金融信托业与租赁业的改革与创新为依据,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完善实践教学环节、丰富教学资源建设,将教学改革与金融信托与租赁业改革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专业性、应用性和先进性,实现财经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金融科技主导未来金融市场的竞争,人才供求错配是制约科技赋能金融的瓶颈,高校金融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高校金融人才培养改革要坚持新时代教育思想的引领,以满足金融科技人才需求和学生金融科技教育需求为出发点,遵循宽口径、厚基础原则,以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金融人才为目标,坚持产学研融合、跨学科、跨院系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统一认识、完善课程体系、加强师资团队、完善教学保障等路径体系,最终实现高校金融教育内涵式发展和教育服务于国家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5.
柳志强 《中国外资》2011,(16):103-103
根据《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分析了财经类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探讨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6.
邹宏秋 《浙江金融》2007,(11):59-60
金融企业的良性运行与发展,不仅与金融机构的业务开拓能力、服务质量和客户资源密切相关,而且与金融机构的信誉和形象密切相关。金融从业人员的金融职业道德修养是金融机构整体素质和形象的根本。财经类高职院校在金融人才培养中,应当结合学生特点和行业需要,加强金融职业道德教育,培养高品质金融人才。  相似文献   

17.
根据<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分析了财经类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探讨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技术不仅推动着我国传统金融业发展,而且对高校金融学科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当前高校的金融专业教学难以实现培养出高质量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的目标,高校金融专业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通过梳理文献分析了我国高校金融专业在教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举措方面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基于金融科技对传统金融的影响,从课程设计、师资队伍、教学方法和校企合作等方面阐释了传统金融专业结合金融科技现实进行教学改变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建议构建以金融科技为核心的金融学科体系,合理设置金融学科的课程体系.同时进一步提出金融科技背景下调整金融人才培养的侧重点、优化课程设计方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进教学方法等传统金融专业教学改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伴随金融科技在金融实践领域的广泛应用,以金融科技为核心的金融学人才需求较大,培养具有金融科技背景的金融专业人才是当前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基于金融科技发展的背景,在总结已有金融专业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以金融科技为核心的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及高校金融学专业培养的现状.总结目前高校金融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发现其主要问题表现在:课程设置缺少金融科技在特色金融中的应用等内容;金融学专业教材部分内容可能与现实发展脱节;实践课程的比重有待提高;师资配备方面缺乏具有金融科技背景知识的教师队伍;金融风险和职业道德教育重视不够;等等.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从优化高校人才培养目标、重构高校金融专业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模式及提升师资团队专业水平、打造金融科技应用实验基地以及加强金融专业人才的风险意识和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提出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金融实践的发展,各类金融机构对金融工程人才需求迅速上升,国内许多财经类高校都开设了金融工程相关课程,但是在课程定位、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值得关注。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在保持宏观金融研究与教学优势的同时,注重微观金融的教学和研究,适当加大微观金融与数理分析方面课程的开设力度,改进完善教材体系,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现代工程技术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