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17次会议于2003年10月11~13日在厦门大学召开,全国50多所高校的100多名经济学教授和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围绕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工业化与信息化、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与缩小收人差距三个主题展开热烈的讨论。现将这次会议中的一些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由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承办的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18次会议于2004年10月24~26日在四川大学隆重召开,全国50多所高校的150余名经济学教授和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围绕“三农”问题及其出路、经济结构调整及经济协调发展、经济学的繁荣与发展等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将其主要研讨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2005年理论经济学的若干热点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刘国光经济学新论”之争 2005年7月1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刘国光教授回答采访者的题为《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的一些问题》的谈话,先在网上传播,随后在《高校理论战线》2005年第9期和《经济研究》第10期公开发表,他就当前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的一系列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内容包括:当前经济学教学与研究中西方经济学的影响上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指导地位被削弱和边缘化的状况令人堪忧;造成西方经济学影响上升、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下降的原因;关于意识形态领域两个相互联系的倾向性问题;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问题;正确对待西方经济理论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经济学教育究竟是意识形态的教育还是分析工具的教育;关于经济学的国际化与本土化的问题;、中国的经济改革与发展以什么理论为指导的问题,即究竟是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指导,还是以西方经济学为指导,以及经济学教学与研究的领导权掌握在什么人手中的问题,要不要提出反右防“左”的问题;克服目前倾向性问题的一些意见。刘国光的“谈话”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强烈反响,许多经济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被排斥和边缘化、盲目崇拜西方经济学的现状表示不满。与此同时,持不同见解的学者也发表了文章,公开反驳刘国光的观点,将争论推向了高潮。这是我国理论界的一场大争论。  相似文献   

4.
第三届“全国政治经济学理论研讨会”于2001年6月23日至27日在西南财经大学召开,会议的主题是“转型经济与政治经济学”,来自中国社会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等全国近40个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8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日本京都大学大西广教授也专程赴会。会议收到论文100余篇,主要讨论了以下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2019年12月7日,由《经济纵横》杂志社主办的"第三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在北京召开,南开大学逄锦聚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邱海平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白暴力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张旭教授、中央财经大学林光彬教授、复旦大学高帆教授、吉林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刘岩处长参加会议。与会专家针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坚持和发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体系构建等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6.
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1次会议于2007年11月29日—12月1日在广州华南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全国高校、科研机构和新闻传媒等单位的18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结合十七大的重大理论创新,本次会议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中国化。有代表认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要面向中国改革、转型和发展的经济实际。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开放性,不仅要解决坚持问题,更要解决好发展问题,需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时俱进,需要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解决现实问题。关于构建中国特色的理论经济学。有代表指出,中国改革、转型、开放和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7.
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十七次会议于2003年10月11日至13日在厦门大学召开,来自全国50多所高校的100多名经济学教授和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围绕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工业化与信息化、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与缩小收入差距等三个主题展开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关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于本年三月间举行的经济理论会议的情况,已在本刊第二期作了简要的报导。这次会议讨论的问题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由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在会议上由鄂尔斯乃教授就这个问题提出了他的研究报告。鄂尔斯乃教授在报告中说明了经济规律在民主德国过渡时期的作用问题,着重地阐述了经济计划问题,讨论了社会主义再生产问题,还批判了其他经济学家的错误观点等等。現在把这个报告内容摘要介绍,以供我国经济学界讨论研究关于我国过渡时期经济理论问题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苏联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中农产品成本问题(主要是关于集体农庄产品的成本问题)的讨论,我们在本刊1956年第6期上已经介绍过。目前,这个讨论在苏联正以更大的规模继续展开着。苏联“经济问题”杂志编辑部继续收到几十篇关于讨论这一问题的文章。苏联“社会主义农业”杂志也发表文章参加了这个讨论。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和国立莫斯科经济学院并于1956年7月间召集了一个专门的科学会议来讨论这个问题,参加会议的有各经济研究机构、农业部、国家统计局,国家经济委员会的代表和农业企业的实际工作者共三百多人。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比以前讨论得更加深入了,并且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我们现在把讨论展开的情形,继续作一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0.
《经济》2002,(6)
由经济月刊杂志社“中国经济高层论坛”主办的“入世后经济走势与行业发展”会议,2002年4月21日—23日在深圳举行。这是“中国经济高层论坛”因应社会各界需求,围绕“入世后经济走势与行业发展”所举办的第四次同类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大约80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中国世贸研究会第一副会得、中国世贸研究中心主任薛荣久教授和中国经济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副会长、著名经济学家杨启先教授作了专题发言。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沛然就深圳的经济现状和中国入世后经济特区的发展思路,作了发言,并回答了与会代表感兴趣的问题。 经济月刊杂志社副社长,“中国经济高层论坛主任”陈道馥主持了本次会议并致开幕词。会议期间,全体代表还赴珠江三角洲地区参观考察。  相似文献   

11.
4月3日至4月22日,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和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在上海召开经济理论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各省、市的经济科学研究机关、高等学校经济院系的经济理论工作者、国家经济部门和党委有关部门的经济工作者和经济理论工作者二百四十五人。提到大会上的论文共有五十四篇,调查报告共二十三篇。会上讨论了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问题,以及计件工资问题。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主要讨论了关于人民公社自给性生产和商品性生产问题,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三种主要交换关系问题和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的作用问题;这里根据讨论中的主要论点,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2.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出现,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于把物质资料划分为生产资料、消费资料的界限进一步扩展,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于第Ⅰ部类、第Ⅱ部类的划分继续扩展,形成了生产数据资料的第Ⅲ部类,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研究进入到新的领域。本文研究表明,三大部类社会总产品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为:第Ⅰ部类的数据资本、可变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等于第Ⅱ部类的不变资本与第Ⅲ部类不变资本、可变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三大部类社会总产品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为:第Ⅰ部类数据资本、追加的数据资本与企业家消费的剩余价值之和等于第Ⅱ部类的不变资本、减少的不变资本与第Ⅲ部类不变资本、减少的不变资本之和。本文的贡献在于:第一,根据社会现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出了数据资本和数据资料的范畴;第二,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思路与方法,提出了新的第Ⅲ部类;第三,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框架下,论证了第Ⅰ、Ⅱ、Ⅲ部类社会总产品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相似文献   

13.
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与发展”为主题的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10月15—18日在湘潭大学召开。这次会议由中国《资本论》研究会主办、湘潭大学商学院承办。全国140多位经济学教授和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现将会议中的一些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教育家,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奠基人,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名誉会长,《当代经济研究》杂志的主要创办者宋涛教授,于2011年2月9日在北京逝世。为纪念宋涛教授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和教育领域及对《当代经济研究》的创办和发展所做出的杰出贡献,现特将宋涛教授在本刊1997年第2期发表的"运用《资本论》中关于商品生产理论指导我国国有工业企业的商品生产"一文重新刊发,以志纪念。  相似文献   

15.
王小波 《经济学》2004,3(10):191-196
2003年12月在上海复旦大学召开的第三届中国经济学年会上,举办了“女经济学家专题论坛”,交流了世界各国女经济学家的发展状况及其存在问题。论坛由经济学年会大会秘书处主席、北京大学海闻教授主持,并由美国福特基金会驻中国项目官员Sarah Cook作专题评论人。以介绍国内外女经济学发展状况为专题的论坛在以往年会及各类经济学会议中还从未有过,因此,本届年会对女经济学家发展问题的关注可以看作是年会的一个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6.
金秋十月,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0次会议在古城西安召开。会议由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承办,参加会议的代表有入选论文作者及新闻出版等相关单位150多人。大会围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创新与发展,科学发展观、收入分配与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济增长方式等4个主题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下面就代表们提出的主要观点和问题进行简要归纳。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创新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创新与发展是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的主要内容,也是中国经济学界面临的最重要…  相似文献   

17.
我国经济学界的百家争鸣,在整风运动以后,开始进入了一个更加活跃的新阶段。1959年四月经济理论讨论会上海会议就是一个百家争鸣的会。上海会议以后,我国经济学界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问题的讨论、关于国民经济平衡和发展速度问题的讨论,以及关于其他经济理论问题的讨论,都更加热闹起来了。在党的英明领导下,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国经济学界,和哲学以及其他社会科学领域一样,正在出现一种蓬蓬勃勃的新气象。  相似文献   

18.
《论资本的二重性》是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杨志教授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中矛盾二重性的分析方法对资本所具有的二重性的探讨基础上编写的,既是一部经济学著作又是一部哲学论作。该书第一章从哲学的视角,特别是从辩证法中方法论的角度,系统阐述了马克思关于自然、社会、人类及经济形态和生产方式等都具有二重性的思想和分析方法,为论证资本的二重性在理论和方法上奠定了基础。第三章以资本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二重作用,重新理解资本的积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引申出资本与社会主义的内在联系。第四章对资本的经济形态进行理论探讨,目…  相似文献   

19.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组织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的指示和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的精神,2005年11月3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国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共同主办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中国的发展道路”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科院和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30多位经济学者参加了会议,围绕着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和中国的发展道路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20.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恩格斯诞辰200周年.为了深入总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深入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深入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发展史,推动我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的研究和教学,2020年12月12日,"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全体大会暨第十八次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召开.这次会议由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主办,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承办,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杂志协办.来自3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近200位专家学者通过线下和线上两种方式参加了此次年会.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贺耀敏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守英教授、马经史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邱海平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本次年会围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及发展史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研究暨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