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5 毫秒
1.
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与中间品的供给保障有关。在全球产品内分工条件下,中间品贸易对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具有关键作用。近年来,美西方国家采取“断供”“断链”等手段,企图将中国排挤出高科技产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分工体系。由于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中间品缺乏可替代性或者可替代性相对较弱,美西方的“卡脖子”对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产生严重影响。一方面,我们要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尽快解决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另一方面,通过高水平开放密切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合作关系,进一步提升“扎根”全球产品内分工的能力,并通过不断扩大中间品供给的来源空间,加快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的多元化,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国内配套能力,以及深化开放层次,为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确保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可靠安全,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中央企业在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中加强供应链管理的指导意见》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3.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部署。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对顺利完成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和任务具有重要意义,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基,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夯实国家安全稳定基础的有力举措。推动我国由农业大国转向农业强国,既离不开农业现代化的长期发展与国家财政金融政策的大力支持,又离不开农业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与农业强省的赋能。因此,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恪守人民至上、坚守质量安全、符合我国国情,主要思路是:统筹兼顾,多措并举,加强农业强国战略顶层设计,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依靠科技与改革双轮驱动。  相似文献   

4.
百年变局下,受经济和非经济因素的叠加冲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调整与重构,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是统筹开放和安全的题中之义。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内涵应该包括三个维度,即受冲击时产业链供应链的扭曲程度以及冲击后的恢复程度和恢复速度。我国传统开放发展模式虽然有助于融入国际分工体系,并带动产业发展尤其是产业规模的快速扩张,但新形势下却难以适应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现实需求。以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为主要内容和表现形式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可以有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换言之,高水平开放有助于产业链供应链在上述三个维度为表现的韧性得以同时提升。面对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中国以高水平开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总体来看挑战和机遇并存。化解挑战,把握机遇,以高水平开放提升中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亟待在扩大开放范围中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发展,在拓展开放领域中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的“固链”,在深化开放层次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融合而不“脱钩”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相似文献   

5.
李丽菲 《北方经济》2023,(12):49-52
美国ADM、美国邦吉、美国嘉吉、法国路易达孚四大粮食巨头凭借对粮食供应链上下游的强大控制力影响着全球的粮食价格,这对于河南省提升粮食供应链韧性具有重要的经验启示。因此,要建立全产业链经营网络,实现多元化经营和全球化经营,构建核心比较优势等途径提高粮食供应链韧性。对于河南而言,要扛稳粮食生产安全重任,不断强链补链,营造粮食安全的良好生态,以粮食供应链韧性的提高确保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6.
盛朝迅 《改革》2021,(2):1-13
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应有之义,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要按照“企业主体、点链协同、长短结合、分类施策、内外联动”的思路,统筹谋划三次产业链条协同高效运转,扎实推进固链、补链、优链、强链工作,加大产业链核心环节扶持力度,努力锻造长板和优势环节,加快培育产业生态主导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促进中央和地方之间统筹协作,优化产业链现代化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深化产业链国际合作,加快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显著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国际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牛雪妍 《科技和产业》2024,24(10):110-114
在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的背景下,培育发展“专精特新”企业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关键,对于补链、强链、稳链、延链、畅链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当前,我国“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成效显著,但也面临关键技术缺失、融通发展不足、人才基础薄弱、金融支持匮乏和国际竞争力不足等困境。通过系统分析我国“专精特新”企业在产业链重构中的作用及现状,提出应对策略,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8.
粮食部门是重要的涉农部门,粮食流通工作的重要任务是眼务“三农”。“十五”期闻,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有力地促进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十一五”期间,粮食部门应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加强调控监管,发展现代粮食流通。引导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政策信号     
《宁波经济》2023,(8):6-7
<正>五部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近日,央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证监会等五部门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指导意见》。《意见》围绕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具体提出了9方面的意见,其中包括做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金融服务、强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金融支持、加强农业强国金融供给、提升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水平等。  相似文献   

10.
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是建设农业强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必然选择,是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实现农业高质高效发展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已取得一系列历史性成就,但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仍存在“供给不足”“引不进”“留不住”“用不好”等现实问题,应从健全乡村人才队伍引进机制、完善乡村人才队伍培育机制、调整乡村人才队伍使用机制、加强乡村人才队伍激励机制四个方面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1.
发展粮食加工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始终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粮食加工业是粮食产业链的重要环节,在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当前,我国正处于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时期,粮食加工业与第一、第三产业联系紧密,保持粮食加工业健康发展,对推进粮食产业化,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完善现代食品工业体系,改善城乡居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胡豹 《浙江经济》2023,(1):18-21
<正>以“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为理念导向,奋力推进高效生态农业强省建设,努力为我国实现农业强国目标贡献浙江图景党的二十大着眼于统筹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部署,做出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决策部署。2022年12月23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浙江是习近平总书记“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的重要萌发地和实践地,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  相似文献   

13.
葛晶 《辽宁经济》2023,(1):25-28
农业全产业链是农业生产分工与协作的载体。改造和提升农业全产业链是创新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目前,沈阳市农业全产业链现代化存在组织化水平较低、农业供应链物流不健全、农业空间链布局与效应有待完善、产业加工链附加值较低等问题。沈阳市要在高位谋划“数字链”、融合发展“价值链”,龙头培育“优势链”、强化管控“标准链”等方面加以努力,通过提升农业全产业链水平,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4.
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机遇期。全面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确保粮食有效供给,不仅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完成“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的坚实基础和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5.
贺俊 《改革》2021,(2):81-89
制造强国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和牵引。中国制造强国建设包含战略先导产业的技术和市场领先、极端压力情形下的制造业运行安全以及高强度创新驱动发展三个维度。其中,实现战略先导产业领先是制造强国建设的核心,其战略要点是在构建全球技术共同体的基础上积极利用中国市场需求的独特性重新定义根技术和主导设计,为推动全球新兴技术突破贡献中国力量;产业链安全是制造强国建设的基础,其战略要点是根据“底线安全”原则培育基于次代技术的完整产业链,加快构建高效的产业链安全管理体系;高强度的创新驱动发展是制造强国建设的前提,其战略要点是构建“创新友好”的体制和政策环境,推动地方政府和企业竞争范式实现激励相容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中国合作经济》2023,(2):49-52
<正>江西省社通过推进“三大服务”、完善基层组织体系、打造“三大产业”、推进产销对接等方式,统筹粮食产前、产中、产后融合发展,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全面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工作,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江西是农业大省,农业在全省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粮食进口对一国粮食安全的影响体现在“总量安全”和“结构安全”两方面。近年来我国粮食进口增长迅猛,但其对总量安全的作用非常有限。有鉴于结构性失调已成为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矛盾,当前粮食进口的主要作用应定位在促进国内粮食生产与供应的“结构安全”上。合理安排进口品种、以优质粮进口为契机理顺粮价关系并引导生产与供应结构调整、加大农业支持力度等措施,有助于逐步降低短缺粮食品种的进口依赖度,控制输入性通货膨胀,提升居民粮食消费福利水平,有效发挥粮食进口在我国粮食“结构安全”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产业外迁是事关我国产业安全的重要问题,本文试图从推进中国供应链外溢视角寻找应对方案。供应链外溢是伴随产业外迁、支撑产业发展的中国供应链向外延伸的过程,是中国供应链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推进供应链外溢是提升我国供应链竞争力、促进国内产业升级、应对产业外迁的重要举措,而我国拥有完整的大规模的供应链体系,以及较强的供应链基础设施,在推进供应链外溢上具有优势。立足于中国产业外迁的客观事实,引导产业向东盟地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区域贸易协定成员方等“友岸”和“近岸”外迁并推动供应链外溢是重要方向选择。推动中国供应链外溢要从提升供应链效率,重视供应链安全,发挥供应链外溢载体作用等方面着手,但也需要警惕供应链外溢引发大规模产业外迁的发生,保持国内制造业比重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9.
<正>建设农业强国,首要任务就是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我们一般理解粮食安全,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涵: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研究员张峭告诉《中国报道》记者。  相似文献   

20.
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具有产业基础高级化、价值链高端化、全链条协同化和发展模式绿色化等特征。当前,我国虽然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存在现代化水平不高,基础能力薄弱、价值链分工地位低、数字化转型缓慢、全链条协同性不强等突出困难和挑战,亟需通过加强产业基础能力建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协同发展、绿色化水平,深化全方位国际合作,重塑我国产业竞争新优势,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