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以我国2008—2019年与政府审计的央企集团共用注册会计师的A股民营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基于行为一致性理论探讨了政府审计、监管问询函与异常审计收费三者的关系。研究发现:政府审计能够显著减少异常审计收费;在对异常审计收费的监管中,对于民营上市公司而言,政府审计这一“事前”监管与问询函这一“事后”监管存在替代效应;政府审计对异常审计收费的影响以及政府审计与监管问询函的替代效应在“十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样本中更为显著。研究丰富了政府审计、民营上市公司监管以及异常审计费用三个方面的研究,为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自律以及民营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2015—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从年报可读性视角研究财务报告问询函在审计联结关系中能否发挥监管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发讯公司)被问询后其年报可读性提高,与其具有审计联结关系的公司(受讯公司)年报可读性也会显著提高,即问询函具有监管溢出效应。尤其是当发讯公司投资者关注度高、媒体报道多或面临的市场竞争激烈时,问询函监管更容易产生溢出效应,能够更明显地提高审计联结受讯公司的年报可读性。进一步研究发现,问询函特征以及审计联结特征的异质性均会对问询函的监管溢出效应产生差异性影响。  相似文献   

3.
年报问询函制度是我国证监机构推进监管公开、强化事后监管、助力监管转型所做的制度性创新.在这种监管压力下,企业是否会调整税务筹划战略?文章以沪深交易所披露的发函日期为准,选取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OLS模型实证检验收到证券交易所问询函的公司税务筹划行为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未被问询公司相比,收到年报问询函后企业税务筹划行为显著减少.进一步研究发现以并购重组类问询函为代表的非年报问询函对企业税务筹划具有抑制效应;当区分企业产权性质时,对非国有企业的影响更显著.研究结论丰富了非处罚性监管的经济后果理论成果,扩展了企业税务筹划影响因素相关文献,并对加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监管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与证监会的各项处罚性监管措施不同,交易所发出的问询函属于非处罚性监管,以问询的性质督促上市公司完善其信息披露.本文以2014—2017年5年间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倾向得分匹配(PSM)实证检验了财务报告问询函与会计信息可比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财务报告问询函与会计信息可比性显著正相关.进一步缩小样本,以收到问询函的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公司当年收到问询函的数量与会计信息可比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公司收到的问询函越多,会计信息可比性越高.  相似文献   

5.
以2015—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借助中介效应的检验方法,发现交易所发放年报问询函显著降低了当年审计报告的激进性,提升了审计质量,且这种提升作用并不限于问询函中被“点名”的审计事务所;年报问询函分别通过信息效应和监督效应提升审计质量,但监督效应占主导。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函为研究对象,以2015—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交易所年报问询函对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收到交易所年报问询函后会面临更高的融资约束,且问询函的严重程度越高,即问询函包含的问题数量越多、公司被问询次数越多、越延期回函,面临的融资约束越严重。进一步基于企业异质性研究发现,收到年报问询函的小规模、非国有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更为严重。文章丰富了关于交易所问询函经济后果的研究,为证券交易所切实履行一线监管职责,维持良好资本市场秩序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7.
年报问询函是证券交易所提高企业财务信息质量的监管创新举措,面对证券交易所问询监管的压力,企业采取何种措施加以应对,以及对企业后续信息披露质量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是值得深入探索的话题。本文从非财务信息披露管理的视角,研究年报问询函监管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语调披露管理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实证结果表明:证券交易所的年报问询显著加大了管理层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语调的管理程度,说明面对财务信息监管压力,企业会通过“曲线救国”的方式操控非财务信息中的社会责任报告语调,以获得更多的合法性来挽回声誉损失。截面异质性分析表明:自愿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社会责任业绩较差时报告语调管理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融资约束压力在年报问询函与社会责任报告语调管理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而企业内部控制、外部媒体关注、分析师跟踪以及高质量审计可以缓解年报问询函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语调管理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2015—2018年深交所发放年报问询函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年报问询函这一非处罚性监管方式对被问询企业内部控制的治理效应。研究表明,年报问询函制度对提升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具有正面促进作用,收到年报问询函后,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显著提高。进一步研究表明,年报问询函对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促进作用主要存在于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离的上市公司,以及国有上市公司,对于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的上市公司以及非国有上市公司,该效应并不显著。本研究为年报问询函制度的有效性提供了实际证据,其政策启示在于,应继续实施并强化年报问询函监管制度,对于被问询后仍存在重大纰漏或失范的上市公司,应加大对企业及其高管的信息曝光和惩戒力度,从而增强年报问询函制度对两职合一上市公司和非国有上市公司及其高管的震慑力度。  相似文献   

9.
上市公司的研发信息披露一直是会计准则执行中的难点问题。年报问询监管作为信息披露监管的重要手段能否改善研发信息披露质量从而促进企业研发创新,是检验该监管制度经济后果的重要维度。整体而言,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的年报问询函监管会对公司的创新投入产生负向影响,细分年报问询函问题是否与“研发”相关后,发现涉及“研发”问题的年报问询函会对公司的创新投入产生正向影响。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由于问询监管会对公司的代理问题、融资约束产生不同影响,涉及“研发”问题的年报问询函能发挥外部治理作用及缓解融资约束的作用,进而促进相关企业的创新投入。鉴于研究证据和高质量发展对研发创新的倚重,年报问询监管可以对企业的研发信息披露给予更多的关注,帮助更多的市场投资者获取更有价值的研发信息。  相似文献   

10.
张莉  王轶 《财会月刊》2023,(2):115-122
证券交易所问询函及上市公司回函的公开披露,对投资者起到了一定的预警作用,那么承接被问询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审计业务的审计师是否会关注此类信息,这些信息又是否会影响其专业判断?本文基于2015~2020年上交所与深交所全部问询函及被问询上市公司审计报告,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及文本分析,重点挖掘“被问询”与审计师专业判断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被问询上市公司被出具的审计意见与自律监管具有一定的关联性,然而审计师的专业判断并非完全依赖于上市公司是否被问询,审计师在审计报告中会关注问询函所披露的潜在风险,但其为被问询上市公司出具的审计意见仍源于对收集审计证据的专业判断及综合评价。自律监管针对上市公司会计处理、企业经营等某一特定方面进行重点关注,而外部审计是基于财务报表整体是否存在重大错报发表独立意见,二者均是“守护”资本市场不可或缺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基于沪深交易所问询函监管的重要政策,以2013—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和年报问询函数据为样本,考察问询函监管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治理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式问询函监管有效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进一步将问询函区分为包含“掏空”关键事项问询函和未包含“掏空”关键事项问询函,发现问询函监管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包含“掏空”关键事项问询函上。从大股东实施“掏空”行为动机看,“掏空”关键事项问询函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抑制作用在内部控制治理水平较差的公司中更强。从大股东“掏空”行为实现的客观条件来看,“掏空”关键事项问询函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治理效应在法治水平较低地区更显著。  相似文献   

12.
现有研究重点探讨了财报问询函与审计行为的关系,非财报问询函对审计行为的影响尚不得而知。以2015—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寻非财报问询函对审计意见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收到的非财报问询函数量越多,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越高,非财报问询函更有利于形成客观的审计意见。机制检验结果表明,非财报问询函通过揭示企业经营风险,进而影响审计师的审计意见决策。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内部控制质量低、信息披露质量低以及没有超额配置审计师的样本中,非财报问询函对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正向影响更显著。以问询函类型为切入点,深化了监管问询函与审计行为的相关研究,也为探索构建“监管部门-中介机构”协同监管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会计信息缺乏稳健性损害了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如何进行有效监管是学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选取2015—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沪深交易所年报问询函制度对会计稳健性的治理效果,研究发现,年报问询函显著提高了被问询企业的会计稳健性,且当同一年报被问询次数越多、年报问询函问题数量越多、年报问询函需要中介机构发表意见、企业延期回函时,提升作用越大。进一步分析发现,对于负债率较高、内部控制质量较差的企业,年报问询函的监管效果更佳,同时监管依赖于信息环境,当企业信息环境较好时效果更明显;作用机制检验表明,年报问询函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提高独立董事履职独立性和强化投资者关注来提高会计稳健性。结论表明,年报问询函能有效提高上市公司信息质量,发挥一线监管职能,为监管层进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完善分级分类监管”及提高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提供了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14.
赵浏寰  徐颖  范文娟 《财会通讯》2021,(14):67-71,92
文章利用交易所的问询函公告,以2015—2018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问询函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以及信息不对称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相比没有收到问询函的公司,当公司收到问询函时股价同步性会显著降低.根据问询函特征,一年内收到问询函次数越多、问询函内容为财务会计方面、回函长度越长、延期回函时,股价同步性也会显著降低.进一步分析,通过市场化进程和分析师关注度验证了信息不对称是问询函降低股价同步性的渠道.  相似文献   

15.
问询函是交易所监管上市公司的重要手段.问询函除能起到直接监管作用外,能否激发公司利益相关者的监督从而产生间接治理作用?本文尝试从控股股东掏空视角对该问题进行解答.研究发现,问询函能激发公司外部利益相关者的监督,从而抑制控股股东掏空,但没有发现其激发公司内部利益相关者监督的证据.进一步研究表明,当两权分离度较大和公司信息...  相似文献   

16.
以2016—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年报监管问询对审计师定价决策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年报监管问询通过增加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的可信度和威胁程度,提高了审计费用,即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发挥了中介效应。从问询函特征来看,被问询次数越多以及公司回函越详细,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的中介效应越显著。进一步从内外部监督视角来看,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的中介效应在选择不具有行业专长事务所以及董事会独立性低的上市公司中更显著。拓展性研究发现,审计费用的增加是因为购买高质量的审计服务,而并不是因为审计意见购买。上述结论丰富了年报监管问询在公司治理层面经济后果的研究,拓展了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和审计费用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7.
作为新兴一线监管方式,交易所问询函能否发挥证券交易所“风险预警”的职能要求?以2015—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审计风险视角出发,探究交易所年报问询函对审计收费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收到年报问询函的公司有更高的审计收费。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和高媒体关注度削弱了问询函对审计收费的影响,表明“风险揭示效应”的存在;同时,收到年报问询函的公司有更大的概率进行财务重述、卷入诉讼案件和受到行政处罚,进而提高了审计收费,表明“风险传导效应”的存在。结论从审计视角肯定了交易所年报问询函的风险预警作用,对于推动证券市场监管模式创新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交易所质询作为资本市场一种重要的非处罚性监管手段,主要聚焦上市公司的风险敏感事件,具有丰富的信息含量。而在以风险导向为基础的审计模式下,审计师在进行定价决策时是否会将交易所问询监管视作一种风险信号?以2015—2017年间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了交易所问询监管对审计收费的影响。研究发现,收到交易所问询函的上市公司其审计费用显著高于未收到问询函的公司。进一步研究发现,上市公司一段时间内被频繁质询,审计师会对其收取更高的审计费用;特别是收到与会计信息相关的问询函时,审计费用增加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交易所监管问询是否导致审计师主动辞聘,后任审计师在审计定价方面是否与前任存在显著差异,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基于此,以2014—2019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年报及问询函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年报问询函与审计师辞聘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2)相较于国有企业,收到问询函的非国有企业更容易发生审计师辞聘;(3)收到问询函且发生审计师辞聘的企业,后任审计师会收取更高的审计费用。研究结果一方面丰富了问询函的监管效用理论,另一方面拓展了前后审计师行为研究边界,对审计师审计定价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吴桐  汤美  石锐 《财会月刊》2023,(17):58-65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MD&A)的增量信息价值如今愈发受到广泛关注与肯定。问询函作为一种非行政处罚性的监管手段,是否能提高MD&A的信息披露质量呢?以2014~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交易所年报问询函与上市公司的MD&A信息披露质量的关系展开研究。研究发现,交易所年报问询函的下发将引起收函上市公司MD&A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且这种积极影响在非国企、股权集中度较低、两职分离、分析师关注度较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公司中更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