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储蓄服务五个误区华玮,任爱琴储蓄工作的本质是服务,没有服务,就没有存款,没有存款,就没有贷款,没有贷款,就没有银行。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国家专业银行将走上企业化管理之路,中央银行再也不对各专业银行实行资金分配的情况下,储蓄存款更...  相似文献   

2.
<正> 一、现行金融体制不能充分发挥积极作用的原因几年来金融体制的一系列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仍然存在着宏观控制“一刀切”、资金划地为牢、企业吃银行“大锅饭”、专业银行吃人民银行“大锅饭”、资金使用效益低等问题。现行金融体制还不能比较充分地发挥积极作用,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银行机构按照行政区划层层设置,致使信贷资金管理体制在客观上阻碍着资金横向流动。现行行政体制的最大特征是地方政府直接抓生产,所辖行政区域内生产增长速度是上级政府考核下级政府工作成绩的重要指标。地方政府要抓生产就必须抓钱,要抓钱就必然要抓银行。与此相对应,无论作为中央银行的人民银行,还是各专业银行,都按照行政区划层层设置机构,新的银行体系仍然没有摆脱有一级政府就设一级银行机构的旧模式。在这种模式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中央银行对金融的宏观控制,应当运用存款准备金、再贷款、再贴现等经济手段来调节专业银行的业务活动——即通过间接控制手段来实现。而中央银行的这些宏观金融控制能真正生效,势必以专业银行实现企业化经营管理为先决条件。银行实行企业化的紧迫性商品经济日趋活跃,要求银行有更多更灵活的资金融通方式。目前,专业银行信贷资金实行严格的指令性指标管理,基层银行只能被动地按计划贷  相似文献   

4.
专业银行企业化的几个问题张虹,白川,臧涛随着改革的进展,专业银行企业化已经明确。专业银行为什么要实行企业化?有什么好处?在此进程中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对这些问题作点探讨,将有利于推动专业银行企业化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专业银行企业化是还银行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5.
浅谈银行按月结息的优越性●李成效,宋素平,张丽荣,王随萍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银行的职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各专业银行正在由传统的行政管理型向企业经营型转变,并逐渐向国有商业银行转轨,这就必然要求银行改掉不适应企业化经营的一些制度和做法。我们认为...  相似文献   

6.
该文对赵海宽等学者关于建立政策性银行的政策主张提出异议,认为成立政策性银行既不能给专业银行企业化创造条件,也不能加强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能力,因此,成立政策性银行并不是推进金融改革的可行性选择。  相似文献   

7.
十年改革,我国的金融体制在机构设置、业务范围、企业化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初步进展。但与蓬勃发展的国民经济的需要相比,现行的金融体制还很不适应。社会上对改革现行金融体制的亟切要求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对现行金融体制进行反省和思考,显得尤为重要。 反思之一:传统的金融管理手段无法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 按照西方国家的经验,中央银行通过控制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进而控制货币供应,以达到调控整个国民经济的目的。为了调节金融、稳定货币,中央银行通常运用存款准备金、再贴现、公开市场业务等经济手段,控制和调节市场货币流通量。 第一、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规定法定存款准备率,除了保证资金的正常运行外,主要是为了控制各家行的贷款能力。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率,影响各家专业银行的贷款能力,最后达到控制市场货币流通量的目的。在我国,由于专业银行没有实行真正的企业化管理,企业不是真正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率,专业银行可利用的存款虽然减少,但因此而短缺的资金可以向中央银行追加借款,对贷款总规模的控制达不到预期效果。 第二、再贴现。再贴现是发生在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的贴现行为。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对各金融机  相似文献   

8.
1985~1991年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85-1991年的中国金融体制改革,主要围绕加强与改善金融客观调控、培育与拓展金融市场,发展多种金融机构与推进专业银行企业化经营三方面进行,并呈现出改革进程的阶段性、改革内容的参差性及双轨体制摩擦与冲突开始加剧的基本特征。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宏观金融调控乏力、专业银行企业化效果不明显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基层央行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曹国通,朱秀福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入,银行的经营环境日趋复杂,经营风险日益增长,金融机构越来越多。作为中央银行的人民银行,必须把对金融机构的严格监管,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有效运作作为一项主要职能来履行。中央银行是金融监管的主...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行的银行体制和银行管理体制,为推行目标管理提供了有利条件。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主要负责“大目标”的制定和实施;各专业银行作为企业,在“大目标”确定的前提下,又可以有各自不同的经营方向、经营方式,有各自不同的小目标。各专业银行要边到真正搞活,就得互相展开竞争,从而压力可以变成动力、活力,小目标就易于实现了。加之,银行系统比较集中的计划管理,为目标的制定分解和实施提供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专业银行是介乎于国外专业银行和一般商业银行之间、并具有某些中央银行职能的特殊银行。专业银行对经济发展既有利、又有弊。“七五”时期的企业化改革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但这种思路本身没有错,符合世界银行发展的大方向。90年代专业银行改革的战略导向是:以企业化为总纲领,以内涵性改革为重心,从打破资金供给制入手,塑造全新的银行形象,并为下世纪向商业银行过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一、十多年来我国金融改革的回顾 十多年来我国金融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发展和货币稳定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主要表现在: 1.改变了与产品经济相适应的大一统的银行体制,确立了中央银行制度,建立了以中央银行为领导的,以专业银行为主体的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金融活动日益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金融成了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宏观调控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金融体制改革滞后是制约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瓶颈”。主要表现在:金融企业政企不分;银行缺乏自主权;中央银行与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关系尚未理顺;银行与国有企业存在超经济的血缘关系;  相似文献   

14.
孙裕杰 《经济论坛》1995,(12):17-18
我国银行的领导体制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模式,而不同领导体制所产生的作用也不同。行政干预问题,中央银行转职难、专业银行转制难问题,银行业务自主权难到位问题等等,都同银行领导体制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5.
<正> 一、金融体制改革的问题几年来,金融休制改革发展很快,争论也不小;银行工作的成绩很大,问题也很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中央银行调控乏力。在银行机构分设初始,中央银行和专业银行的职责就未完全划清,专业银行具有中央银行的职能,以制定政策,发布政令,中央银行则难以控制。如浮功利率,搞二级准备金等等。中央银行宏观管理手段不健全。行政手段不主张用,经济手段不灵验,法律手段未形成。特别是中央银行主要不是通过它的分支机构发挥调控作用,而是相信和依靠专业银行总行进行宏观调控。由于中央银行没有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形成几大专业银行垄断的局面,各自为政,资金分散,盲目竞争等问题难以避免。  相似文献   

16.
政策性银行是国家为了支持某些特定的产业而组建的政府金融组织。在市场经济国家里,政策性银行是国家增强宏观调控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它能够有效地克服“市场失效”,促进国民经济的均衡有序发展。在我国,现行政策性银行是金融体制改革深化的产物。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人民银行既是政策性银行,又是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这种多重身份非但不利于政策性业务的承担,而且还妨碍了金融宏观调控职能的发挥与商业化经营。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成立了四大专业银行,分别按照各自的专业领域承担政策性业务,同时,专业银行还适当从事一些商业…  相似文献   

17.
自从我国中央银行与专业银行分设的二级银行体制建立以来,人们对货币供应理论表现出日益浓厚的兴趣。比如说,财政存款是否应该算作基础货币的一部分?基础货币在我国目前条件下能否成为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等,本文试图从剖析不同观点入手,对上述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一、财政存款究竟应否算作基础货币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8.
银行体制改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完成这项系统工程的关键在于确定什么样的目标,实现这个目标应遵循什么原则,以及根据即定的目标和原则如何进行卓有成效的改革。一经过几年改革,我国已经形成了以人民银行为领导,以专业银行为主体的银行体制,打破了过去人民银行一统天下的金融格局。但现行的银行体制仍然是一个低效能的银行体制。造成这种低效能的根本原因就是银行的垄断。具体表现是,在现行银行组织体制上存在着双重阻隔,即专业银行条条管理带来的系统阻隔,人民银行块块管理带来的区域阻隔。这双重阻隔弱化了中央银行宏观控制调节能力,影响了资金横向集散和辐射,限制了竞争的开展。首先,系统阻隔和区域阻隔直接影响货币政策的传导,弱化中央艰行的宏观控制调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供应过程及其与市场货币供应量的关系问题的研究,对中央银行选择特定的货币政策工具,实现宏观金融调控目标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我国中央银行体制下,由于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专业银行(以下通称其为商业银行)在货币发行和货币供应过程中所处地位不同,从而形成了我国中央银行体制下的二阶式货币供应体系,即中央银行供应基础货币,商业银行供应市场货币。一、中央银行与基础货币供应中央银行作为我国掌管人民币发行和管理全国金融事业的机关,并不直接办理对工商企业和个人的货币信贷业务,而是执行发行银行、银行的银行和国家的银行的职能。这  相似文献   

20.
<正> 专业银行商业化改革能否“化”起来,与客观环境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应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一是理顺与财政的关系。财政资金与信贷资金本应是两种职能不同的资金,但信贷资金财政化的现象日趋严重,阻碍着专业银行企业化的发展。首先应妥善处理已经积存的信用财政化的资金,通过清理,逐步加以解决,让专业银行卸下沉重的包袱。其次,改革目前专业银行交税又交利的体制,同其他企业一样实行依法纳税。二是理顺与中央银行的关系,一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