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提出一个信贷市场不完美情况下产业升级的宏观经济模型,其中信用受限的经济主体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产业进行投资,产业类型的异质性体现在投资项目的生产效率、投资规模和信用担保程度。经济主体储蓄量的变化会改变信贷在不同生产效率的产业类型之间的分配,而资本在不同产业类型的组合效应造成不同的经济增长模式,包括从事低效产业的落后经济、从事高效产业的先进经济、从事多种产业的混合经济等。  相似文献   

2.
信贷投放对经济增长影响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了15个省市近四年来的经济金融数据,结合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分析了不同区域在相应发展阶段经济和金融的突出特点以及信贷投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信贷增长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但信贷增长所引致的投资增长却不存在显著差异,因此信贷增长的地区差异可能是导致信贷增长对投资以及经济增长效率持续下降的重要原因。此外,相较于投资而言,信贷增长对消费的影响还不够显著,信贷对整体经济发展作用的渠道还比较单一。因此,我们认为改变信贷投放的行业结构、部门结构、区域结构可以更好地发挥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前,理论界就银行市场结构与企业信贷融资之间的关系并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根据古典微观经济理论,银行垄断标志着银行业内部竞争的缺失,必然带来高信贷利率和低信贷总量,从而导致整个银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的效率损失。与此同时,现代信息经济学却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为研究银行市场结构与企业信贷融资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由于信息不对称及代理问题的存在,银行市场垄断力量和信贷总量及质量之间可能存在着一种正比例或非线性关系。而这种银行市场结构与企业信贷融资之间非确定性关系也暗示了制度因素的重要性,因而引发了众多学者从法律环境、信用环境、产权结构和政府管制等角度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资本市场不完美、信贷配给与公司投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资本市场不完美条件下的公司投资行为,通过一个标准的借贷模型我们证实了Stiglitz和Weiss(1981)的结论,即信贷市场存在均衡配给和(或)歧视。更重要的是,本文进一步证明,均衡信贷配给意味着企业家使用外部融资的边际成本为无穷大,因此,如果投资项目规模是可分的,此时企业家将有不可抗拒的激励削减哪怕是一个货币单位的投资支出进而贷款需求,这种行为导致信贷配给在均衡中消失,信贷市场获得一个出清的均衡结果。本文运用类似方法还证明了信贷歧视也不会成为一种均衡现象。文章最后还表明,不对称信息产生的外部融资溢价使得企业家对初始计划投资的削减幅度、进而其最终实际资本支出取决于厂商拥有的净财富水平。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市场发展困境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丽萍 《乡镇经济》2009,25(12):86-89
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为农村几亿贫困农民带来了希望。农村小额信贷市场的发展依赖于农民、金融组织和政府的积极有效的配合和协作,然而,在我国这种局面并未形成。农民、金融组织和政府在农村小额信贷市场上各自遭遇着发展困境,阻碍了农村小额信贷市场的发展。从农民、金融机构和政府三个方面同时下手,积极处理发展中的问题。才能更好的推动小额信贷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房地产业是当前我国一个十分重要的产业,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迅速,信贷投资增长率也在快速提升,已经大大超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平均水平。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如果不能有效地协调房地产投资、房地产信贷与国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可能会造成房地产市场巨大的泡沫,因而引发信贷危机。文章首先对房地产投资、房地产信贷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现状进行了分析,进而探讨了房地产投资、房地产信贷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了一些正确协调三者发展关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前收入分配不合理是与我国目前的市场发育水平,尤其是信贷市场密切相关的.本文通过模型证明如果存在信贷约束,那么,一个人即使可以具有学习天赋或具有较高的企业家天赋,也不可能通过贷款等对自身进行人力资本或生产资本方面的投资,以获取更高的收入.也就是说,信贷市场的不完善可能使得低收入群体对初始禀赋存在路径依赖,导致弱势群体收入方面陷入"贫困的恶性循环".并且分析了我国现实中的信贷制度对公平分配的扭曲.  相似文献   

8.
论政府在小额信贷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静 《特区经济》2008,(12):293-295
小额信贷作为一种有效的金融扶贫方式,在我国已有二十几年的发展历史。然而由于政府注重小额信贷业务的扶贫效应,致使我国的小额信贷过于倾向于福利主义。本文论述了政府在小额信贷发展中的角色与作用,即尽量减少行政干预,在政策上予以支持,协调部门关系,为小额信贷创造宽松的环境。  相似文献   

9.
地方政府干预企业信贷体现了多元利益驱动下地方政府对金融资源的竞争。本文首次同时结合财政激励、晋升激励以及腐败考察了政府利益对企业信贷规模、成本以及期限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政府利益会对企业贷款特征产生u型影响,其中财政激励对企业贷款特征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最大,晋升激励和腐败的影响范围和程度相对较弱。进一步检验发现,政府利益给予国有控股企业的信贷优势表现在:财政激励会降低贷款利率和延长贷款期限,晋升激励会设定隐含的贷款利率上限,官员腐败程度的加深会引致贷款规模、贷款利率以及贷款期限先于非国企达到最值。基于金融危机的外生冲击分析表明,危机后地方政府较少因晋升激励和腐败干预企业信贷决策。  相似文献   

10.
企业净资产效应,信贷约束和过度放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隐藏类型和隐藏行动结合在同一模型框架中,研究了不完全信贷市场中企业净资产效应的内在作用机制,解释了中小企业信贷约束和对大中企业过度放贷会同时出现的市场内生困境。本文强调中小企业面临的“不公平”融资条件并不意味着政府支持和补贴中小企业贷款一定可以提高信贷配置效率。虽然补贴可以减轻部分高能力中小企业的信贷约束,但同时也容易加重对低能力中小企业的过度放贷。适当的贷款利率下限管制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大中企业的过度借贷并改善信贷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1.
Credit Access,the Costs of Credit and Credit Market Discrimina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ince the early 1990s, credit expanded relative to income, especially after 2001. It is hypothesized that traditionally uneven credit access and gaps in the costs of credit by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shrank during this period. Relying on data from the Federal Reserve’s Survey of Consumer Finance, this study looks at financial constraints, the costs of credit and a number of contributions to the costs of credit, including sources and types of loan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aste-based discrimination and structural discrimination may have persisted and possibly increased over time. Gaps in credit access and costs of credit have widened by race, remained high by income, but shrank by ethnicity. Part of the overall differences in credit access was a varying reliance on professional information when making decisions on debt.
Christian E. WellerEmail:
  相似文献   

12.
Within economics there has been a mounting interest in institutions. Virtually all the work to date on institutions has examined a single institution. The problem is that in many setting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institution under examination is affected by other, unexamined institution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wo types of private-order institutions that facilitated trade in a specific setting—Mexican California during the 1830s and 1840s. The surviving evidence suggests that a multilateral institution enabled merchants to extend credit to their retail customers, and a similar multilateral institution enabled the merchants to extend credit to one anoth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institutions makes them of particular interest. This relationship arose because local communities imposed costs on merchants that affected their trade with one another. The barriers to entry and exit posed by these costs, in turn, facilitated the operation and persistence of the institution that supported intermerchant trade. They also precluded other organizational forms such as the vertical integration of wholesalers.  相似文献   

13.
文章将融资约束、产品质量引入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研究企业融资约束对其出口目的地选择的影响,并从产品质量的视角进行机制分析。理论模型推导得出企业生产率与其在低收入国家出口占比呈负相关关系,而融资约束的存在则强化了这种负相关关系。通过理论分析发现,生产率、融资约束对于企业最优产品质量选择的决策会产生相反的影响,在不同收入水平的国家对产品质量偏好不同的情况下,这种机制恰恰可能解释了企业出口目的地选择的差异。文章使用中国微观企业贸易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融资约束与企业出口低收入国家贸易占比成正向关系,此外融资约束与生产率之间存在着调节效应,生产率的提高可以缓解企业由于受到融资约束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小农经济和计划经济时期的信用是“积极信用”,市场经济时期的信用是“消极信用”,是市场经济促成了这一转变。实现从“消极信用”到“积极信用”的回归 ,政府和法制的作用是有限的 ,最终要从市场经济本身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商业信贷与关系型贷款理论进行经验研究,探讨中国小企业(内资和外资)的融资渠道及信贷约束的成因。研究结果显示,作为利用银企间长期合作关系所产生“软信息”的“关系型借贷”在中国银行机构中并未得到有效使用;相比发达国家而言,商业信贷由于社会信用体系的整体缺位,其作用受到严重阻滞,这是形成中国小企业信贷约束与融资困境的主因,而且呈现“期限错配”和相互拖欠性质,构成宏观经济波动的一个微观基础因素;以固定资产为抵押担保的银行贷款要求加剧了小企业融资困境,构建以存货和应收款等动产抵押担保的金融安排是解决中国现阶段小企业信贷约束的现实取向。  相似文献   

16.
谢萌 《科技和产业》2007,7(2):58-60
消费信贷在我国发展至今,虽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水平相差甚远,其中的问题主要在于我国个人信用评价研究起步晚,缺乏国内统一的个人信用信息库以及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消费信贷的发展是对国家经济有着巨大推动能力的,为使我国经济快速稳定的增长,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个人信用信息库和个人信用评价体系便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信贷约束与企业出口行为的关系近年来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不过目前尚没有文献分析信贷约束对于企业出口模式的影响。本文在内部化理论的框架下,构建模型分析了信贷约束对于企业出口模式及社会福利的影响。分析显示,如果出口国金融市场存在不完全性,则出口企业面临的信贷约束越高,越倾向于在进口国市场选择代销模式。相反,如果进口国金融市场存在不完全性,则当地代理企业面临的信贷约束越高,出口国企业越倾向于在进口国市场选择直销模式。企业的出口模式会影响进口国与出口国的社会福利水平,出口国的福利水平在直销模式下要高于代销模式下,进口国的福利水平则在代销模式下要高于直销模式下。因此信贷约束无论是发生在出口国还是进口国,都会对当地社会的福利水平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新进展各地区、各部门积极创造条件,大胆探索,努力实践,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地方政府认识到位,行动积极,信用体系的建设和应用成效明显近几年,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积极性很高,把信用体系建设作为进一步优化投资贸易环境,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提出了诚信建设的目标和口号,建立了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等各具特色的领导推进机制。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商业欺诈已经成为公众关注的一个焦点。各种商业欺诈行为花样繁多,层出不穷,严重损害了企业和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面对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形形色色的商业欺诈行为,国家36个部委采取行动,实现信息共享,联合打击商业欺诈。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曾发言表示:商业欺诈的危害很大,是各国政府打击的重点。学习和践行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诚实守信为荣,见利忘义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诚信建设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