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西部大开发对东部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西部大开发成为令人关注的焦点。应当看到,西部大开发不但对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起着巨大促进作用,而且对东部地区经济的发展也将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一、西部大开发对东部经济的有利影响1.西部开发为东部产品的销售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东部地区是在国家政策倾斜的基础上,通过税收减免等各种优惠的措施,吸收外来投资而发展壮大起来的。东部地区的发展,极大地扩大了社会生产能力,增加了东部地区国民收入,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消费水平,但在进一步发展过程中,同时也遇到了产品的市场问题。虽然在改革开放之后,西部地区在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2.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我党面向新世纪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标志着西部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这个战略的实施必将深刻地改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面貌,对于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西部载我的开发和建设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相似文献   

3.
西部地区大开发必须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没有可持续发展,西部地区大开发就不可能实现。同时,西部地区大开发要有制度尤其是创新制度的保障,这就需要我国进上步深化改革,当然,我国目前西部地区大所必需的制度创新的目的,就是西部地区可持续性发民所主张的“既满足了当代西部地区人的需要,又不危害其后代人满足自己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西部大开发战略创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西部地区既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也有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可以促进多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流动,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巨大的推动力,具有重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此次西部开发启动于世纪之交,和以往比较,处于全新的时空背景与国内外环境。江泽民总书记曾强调指出:‘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西部开发要有新的思路,充分考虑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新变化,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西部大开发是一项具有重大政治经济意义的系统工程,实施西部大开发,必须突破陈规,实施战略创新。不仅开发内容和领…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总书记多次指出,加快中西部地区开发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时机已经成熟;加快开发西部地区要有新思路。这里的新思路主要指新观念、新战略、新制度、新政策,其基础是新观念。西部地区在西部大开发中要有所作为,必须重新认识自己的资源及其优劣势,树立新的优势观和新的资源观,从而确定发展战略,实现从资源导向型战略向市场导向型战略的转变,充分利用东部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市场优势,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真正实现东西部的优势互补,使西部进入持续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6.
西部开发应注重拓展东西部市场互补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东西部之间不合理的商品和收入流转格局对两地经济发展非常不利,在西部开发中应注意建立和拓展东西部市场互补关系,改善商品和收流转状况,西部只有以市场为导向,在提高西部地区技术水平的基础上拓展地区分工,使行业间投入产出关系转换为地区间投入产出关系,才有助于建立和扩大东西部之间的市场互补关系,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7.
西部大开发实施5年来,西部各省区借大开发的“东风”阔步前进。2004年,西部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374亿元,比上年增长12.7%,是西部大开发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  相似文献   

8.
针对西部地区劳动整体素质偏低,人才队伍状况与经济建设的实际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之间的突出矛盾,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应把政策导向和激励机制向优先发展教育激励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倾斜,防止借西部大开发之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一轰而上,行“西部大开挖”之实。  相似文献   

9.
西部开发,科教、人才、交通、旅游……无论哪种“先行”,都必须以具体而完整的规划为前提;从目前的国内外环境及西部自身的特点、性质及意义等方面来说,西部开发都必须规划先行;因而本从国家、西部地区、个人三个不同的角度对具体的规划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对于协调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国有不同的作法,采用过均衡发展战略和非均衡发展战略,政府调控、行政手段和市场经济手段等,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应在借鉴国外经验和总结本国历史的基础上,力求创新。 一、发挥政府与市场两个作用   我国在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三线”建设完全是政府采用计划的、指令性的、行政手段进行,教训深刻。后来在东部对西部的帮助上,实行无偿支援,硬性调拨,不讲投资回报和经济效益。实质是一种“输血”式的单方面经济援助,而不是培育造血功能,这样对东部和西部都不利。现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