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奶粉中阪崎肠杆菌PCR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建立和提出奶粉中阪崎肠杆菌PCR检测方法.[方法] 利用细菌16S和23S rDNA的保守区作为通用引物,对6株阪崎肠杆菌16S~23S rDNA间区序列(ISR)进行了扩增和测序,在比较阪崎肠杆菌与其近源株16S1~23S rDNA间区序列的基础上,设计了11条阪崎肠杆菌PCR检测引物,组合成30对PCR引物并筛选出一对阪崎肠杆菌PCR检测的特异性引物,建立了奶粉中阪崎肠杆菌PCR检测方法.[结果] 用10株阪崎肠杆菌,18株近源菌验证试验表明,本文所建立的PCR方法特异性强;加菌试验表明,奶粉样品中阪崎肠杆菌检测低限为2.2~5.4cfu/100g,灵敏度高;新建的PCR方法与FDA BAM方法比较试验表明,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完全符合.[结论] 本文提出的奶粉中阪崎肠杆菌PCR检测方法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可在实际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2.
婴儿食品中阪崎肠杆菌检测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常用的阪崎肠杆菌的分离鉴定方法存在许多不足。通过改进目前常用方法,使得选择性大大提高,可疑菌落易于识别,检测周期缩短,可检测出仅含1个阪崎肠杆菌的接种样品。改进方法与原标准方法的定性验证实验结果一致,定量重复实验结果良好。用改进方法开展市场上婴幼儿奶粉、婴幼儿补充食品中的阪崎肠杆菌污染情况调查,婴幼儿奶粉中阪崎肠杆菌检出率为7.3%,婴幼儿补充食品中阪崎肠杆菌检出率为25%。  相似文献   

3.
目的:验证本实验室对食品中阪崎肠杆菌和单增李斯特氏菌的检出能力。方法:按照能力验证作业指导书、《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阪崎肠杆菌检验》(GB 4789.40-2010)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GB 4789.30-2010)进行检验。结果:样品14-P346检出阪崎肠杆菌,样品14-T795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结论:组织者对本实验室此次能力验证实验结果评价满意,说明本实验室同时具有阪崎肠杆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4.
分析广东环凯公司阪崎肠杆菌显色培养基(CRM006)和科玛嘉阪崎肠杆菌显色培养基(DFI)的实验应用效果,为检测婴幼儿乳粉中的阪崎肠杆菌选用培养基提供依据。按照《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阪崎肠杆菌检验》(GB/T 4789.40-2010)分离及生化鉴定阪崎肠杆菌,并分析培养基的分离效果。结果表明,36份样品中,检出阪崎肠杆菌2份,检出率为5.56%;CRM平板和DFI平板阳性符合率为100%;疑似菌落检出率分别为16.67%和13.89%(P0.05)。CRM平板和DFI平板用于培养分离阪崎肠杆菌均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完善和强化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增强和提高实验室的市场竞争力。方法:采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4789.40-2016《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阪崎肠杆菌检验》。结果:采用多种鉴定方法对样品和标准菌株进行对照检测,结果为未检出阪崎肠杆菌。结论: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对本实验室检测的能力验证样品试验结果判断为满意。  相似文献   

6.
2004年初,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召开了有关婴幼儿配方奶粉中阪崎肠杆菌及其他病原微生物(包括沙门氏菌、肉毒杆菌等)的专家咨询会,认为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的阪崎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等是导致婴幼儿感染、疾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阪崎肠杆菌可以对任何年龄段的人群引起疾病,但对1岁以下、特别是出生28天以内、早产儿、低体重儿或免疫缺陷的婴幼儿更容易被感染。  相似文献   

7.
进口乳制品中阪崎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从进口乳制品中分离到的3株阪崎杆菌和2株阪崎杆菌标准株进行了药敏试验,实验结果显示该细菌对头孢类、青霉素类、氨基糖甙类、单环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等抗生素均敏感,与国外报道相一致,说明该细菌在肠杆菌科细菌里属耐药性不显著的细菌。  相似文献   

8.
目前,婴幼儿配方乳粉检验的微生物指标对条件致病菌关注较少,特别是尚未对是否含有除阪崎肠杆菌外的条件致病菌进行过评价,亦无污染情况相关数据资料。本研究以SN/T 1933.2-2007《食品和水中肠球菌检验方法》为基础,优化婴幼儿配方乳粉中肠球菌检测方法,建立快速准确的肠球菌生化型检测鉴定方法,为相关产品的监督管理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撑和详尽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
婴儿配方粉的质量安全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民族的未来。黑龙江红星乳业食品有限公司对婴儿配方粉加工过程实施全面全方位的质量控制,特别是包装车间环境的污染防控。本文对2018年包装车间空气环境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1 439份样品的空气沉降菌指标菌落总数、霉菌、阪崎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均符合GB 23790-2010标准的要求,504份样品的浮游菌检测结果符合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3版)标准要求。经过评价分析,证明本公司现行的包装车间空气环境监控措施正确有效,能够避免产品在包装环节受到空气环境的污染,建议继续实施该监控方案。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脉冲强光对鲜牛奶细菌杀灭工艺条件,以闪照次数、闪照距离和牛奶质量为影响因子,以灭菌率作为响应值。基于此,本文就响应曲面法用于优化脉冲强光对牛奶中阪崎肠杆菌杀菌工艺的效果展开相关叙述。  相似文献   

11.
1前言 近年来,由于世界范围内食品安全恶性事件屡屡发生,国际食品安全形势十分严峻.从国家质检总局到地方局各级领导反复强调,要高度重视进出口食品安全问题,把确保进出口食品安全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大事来抓.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后,大量国外食品涌入中国市场.众多洋品牌食品在丰富人们生活的同时,二噁英、疯牛病、O157、阪崎肠杆菌等一连串事件也引起了人们对进口食品安全卫生质量的高度关注.如何充分发挥检验检疫的监督管理职能,建立进口食品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确保进口食品的安全卫生,是很多检验检疫人员需研究、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广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当前进口食品检验监督工作的情况进行一些初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角点是图像的一种重要的局部特征,通过对图像角点的检测与处理,对把握图像的局部及整体特征,特别是在视觉匹配、目标识别和运动估计与追踪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实际应用。现有的图像角点检测方法可分为基于模阪、亮度变化、边缘特征三种检测方法,对其分别进行了综述,分析了相关的算法,并对算法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3.
检测单增李斯特氏菌的几种选择性固体培养基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选择更加适合单增李斯特氏菌检测的固体选择性培养基.[方法]参见ISO/TS11133-2中的培养基验证方法并有所改进,对国际上常用的3种选择性固体培养基进行比较选择.[结果]OXA和李斯特氏;显色培养基的增菌效果相近,且单增李斯特氏菌和绵羊李斯特氏菌在李斯特氏菌显色培养基上具有特征性菌落形态,易于与其他李斯特氏菌相区别.[结论]OXA和李斯特氏菌显色培养基效果较好,比较适合单增李斯特氏菌的检测,两种培养基联合使用可以提高单增李斯特氏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3M Petrifilm纸片法与SN方法检测肠杆菌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快速、便捷的监测港口水域肠杆菌科污染情况,为制定有效的港口水域卫生监管措施,保护我国水域卫生安全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用3M petrifilm肠杆菌科测试片和SN方法同时对温州七里港口水样进行检测比对.[结果]两种方法检测的结果差异不显著.[结论]3M Petrifilm肠杆菌科测试片可以用于海港水域水样中肠杆菌科的检测.  相似文献   

15.
单增李斯特菌选择性增菌培养和分离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对改良的FDA法、NGFIS法、SN法和国标法4种李斯特菌选择性增菌和分离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对于人工污染的样品(生猪肉、虾、牛奶),各种增菌方法的检测灵敏度都较高,均能检出样品中<10CFU/g的单增李斯特菌;但对于不同自然样品(生猪肉、调理食品、虾和牛奶)的李斯特菌检出,则以改良的FDA法最佳.本项目设计了英诺克李斯特菌和单增李斯特菌的竞争性试验,明确当样品中含有英诺克李斯特菌时,增菌时间应缩短.  相似文献   

16.
应用PCR技术同步检测动物产品中的4种致病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根据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大肠杆菌O157H7及空肠弯曲菌的不同培养特性,将单一PCR及复合PCR的方法相结合,设计合成了4种针对性的引物,通过检测4种菌不同的特异性基因片段,建立了一种同步检测的PCR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的特点.对95份实物样品检测,结果与经典方法一致,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液质联用技术是在色谱分离的基础上采用高选择性的质谱进行检测的一项技术,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适用性强等优点。本文简介了食品中主要真菌毒素的检测方法,分析了近年来液相色谱-质谱法在在食品检测领域的主要应用,展望了液相色谱-质谱法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应用前景,为食品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食品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是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如何有效地检测该菌是预防和减少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环节。本文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利用常规分离鉴定、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质谱等技术手段检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方法,最后对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检测技术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9.
要检出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前增菌和分离是非常重要的步骤。本文概述了李斯特氏菌选择性增菌肉汤和选择性显色培养基的种类和设计原理,对它们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聚合酶链反应与自动荧光免疫酶标检测弯曲菌属的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弯曲菌属是一种引发人和动物食源性疾病的致病因子,涉及到食品的安全卫生.本文针对弯曲菌属的16sRNA建立快速检测鉴定弯曲菌属的PCR方法.并将其与自动酶联免疫荧光分析方法对原奶、水样、冻禽肉制品及宰前活禽的泄殖腔棉拭样品等多种样品进行检验,实验结果表明PCR扩增方法检测弯曲菌属具有灵敏、高效、特异、稳定的特点,与自动酶联免疫荧光分析方法有很好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