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甘肃省政府日前出台《甘肃省“十二五”粮食安全规划》,制定了保障甘肃省粮食安全的主要目标,到2015年,甘肃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000万亩以上,粮食年均总产稳定在1000万吨以上,确保粮食供需总量基本平衡,扩大粮食流通规模,省际调运规模达到1000万吨以上。  相似文献   

2.
中央对粮食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的要求是明确的、一贯的,但近年来不少省份粮食产销缺口在增加。遵循中央“共同承担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要求,在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设定自给底线十分必要。底线设定要把握粮食兼具一般商品和准公共物品属性的特征,权衡安全性和经济性,分品种、分用途、分区域、分城乡精细设计,确保守住区域粮食安全,兼顾腾出市场机制运行空间。测算发现,若平衡区以常住人口的稻麦口粮用途消费自给为底线,主销区以农村常住人口的稻麦口粮用途消费自给为底线,其实现自给完全有基础、有途径。一方面,要正确看待两区确保一定自给能力的含义,激发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遏止非粮化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将粮食自给纳入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范畴,支持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发挥自给底线对粮食生产流通能力建设的中长期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当前全球范围内公共安全事件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世界粮食生产和供应链,粮食安全系列问题由此引发学术界与政府部门广泛关注。贸易流通不稳定的背景下,科学分析全球粮食安全和风险格局时空特征对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以及保障全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以往研究缺乏对全球粮食安全和风险格局的长时序时空特征分析。文章通过结合粮食生产和消费数据对全球粮食安全和风险格局进行长时间序列研究,并探索全球粮食安全和风险格局时空规律。[方法]基于1961—2017年全球各国粮食生产和消费统计数据,综合运用波动系数、重心分析、粮食短缺指数和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等分析方法,对全球粮食生产、消费、风险及相对风险格局进行了分析,探究了全球粮食安全和风险格局的时空规律。[结果](1)研究期间全球和中国粮食生产及消费呈显著上升趋势,疫情和蝗灾等重大突发事件会对粮食生产消费格局造成一定影响;(2)全球整体粮食安全总体从中等风险下降至低风险,中国粮食安全风险近60年持续降低,2017年处于低风险等级;(3)中国粮食资源承载力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非洲、拉丁美洲以及东南亚地区粮食安全相对风险波动较大。[结论]世界粮食安...  相似文献   

4.
中央对粮食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的要求是明确的、一贯的,但近年来不少省份粮食产销缺口在增加。遵循中央“共同承担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要求,在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设定自给底线十分必要。底线设定要把握粮食兼具一般商品和准公共物品属性的特征,权衡安全性和经济性,分品种、分用途、分区域、分城乡精细设计,确保守住区域粮食安全,兼顾腾出市场机制运行空间。测算发现,若平衡区以常住人口的稻麦口粮用途消费自给为底线,主销区以农村常住人口的稻麦口粮用途消费自给为底线,其实现自给完全有基础、有途径。一方面,要正确看待两区确保一定自给能力的含义,激发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遏止非粮化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将粮食自给纳入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范畴,支持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发挥自给底线对粮食生产流通能力建设的中长期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央对粮食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的要求是明确的、一贯的,但近年来不少省份粮食产销缺口在增加。遵循中央“共同承担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要求,在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设定自给底线十分必要。底线设定要把握粮食兼具一般商品和准公共物品属性的特征,权衡安全性和经济性,分品种、分用途、分区域、分城乡精细设计,确保守住区域粮食安全,兼顾腾出市场机制运行空间。测算发现,若平衡区以常住人口的稻麦口粮用途消费自给为底线,主销区以农村常住人口的稻麦口粮用途消费自给为底线,其实现自给完全有基础、有途径。一方面,要正确看待两区确保一定自给能力的含义,激发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遏止非粮化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将粮食自给纳入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范畴,支持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发挥自给底线对粮食生产流通能力建设的中长期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是产销平衡省,粮食品种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利用外省粮源调剂省内口粮缺口,一直是保障全省粮食市场供需平衡的有力举措。通过分析近五年来甘肃省利用外省粮源情况,有利于进一步掌握省内口粮缺口现状,继续与主产省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协作关系,拓宽粮源调入调出渠道,切实落实好“引粮入甘”和“甘粮出省”,保障全省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析山西省粮食生产的时空变化及粮食供需结构现状。方法 文章选取2010—2019年山西省粮食生产和消费数据,借助ArcGIS10.2软件、EXCEL软件,采用重心研究模型和粮食安全贡献度模型,综合探析近年来山西省粮食供需变化及粮食安全现状。结果 (1)2001—2019年山西省粮食面积和产量整体稳中有增;种植结构以玉米、小麦为主,谷子、大豆、马铃薯为辅,以及高粱、燕麦、荞麦等小杂粮类;10年来,粮食生产变化表现为以增加玉米,减少小麦和杂粮生产为特点。(2)2010—2019年大豆、燕麦和小麦的产量重心表现为由西北向东南转移,其他种类均呈现由西南向东北方向转移;种植结构变化幅度由大到小依次为:马铃薯>荞麦>大豆>高粱>燕麦>玉米>谷子>小麦。(3)2011—2019年全省粮食产量稳定情况下,以2014年为转折点粮食需求量先降低再增加,调出量先增加再减少,至2018全省粮食调出量减少为负值;粮食需求结构中,口粮占53.65%,饲料用粮占比29.68%,工业用量仅占13.53%。运城市的粮食安全贡献度最大,其次为临汾市、忻州市、朔州市和晋中市较高,长治市、大同市、吕梁市和晋城市较低;太原市和阳泉市最低,为负值。结论 山西省粮食生产表现为总体平衡,种植优势由西南向东北方向转移的趋势,且各作物种植时空变化规律性不强;种植结构尚未形成区域特色产业,粮食需求量仍有逐年递增的趋势,粮食安全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
自然生产条件的迥异和市场区域分割等导致的区域结构矛盾已成为影响粮食供需的核心因素,解决好它们,对实现供需平衡,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宁夏近年来基本维持粮食产销平衡,但粮食安全问题仍值得关注,粮食生产需保护和加强,粮食结构需调整和优化,粮食流通能力需进一步提高,应急处置机制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农业生产性服务对粮食绿色生产的促进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文章采用2001—2020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的面板数据,基于“双碳视角”以粮食产量和粮食生产中碳汇总量作为期望产出指标,以碳排放量为非期望产出指标,采用全局要素生产率指数(GML)和超效率数据包络模型(SBM)测度了各省份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并采用面板回归模型检验农业生产性服务对粮食绿色生产的促进效应及作用路径。[结果](1)全国总体粮食GTFP年均值为1.013 1,说明中国粮食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一定程度的改善。大多数地区的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逐年增长,GTFP改进的地区占比达70.97%。省域之间的粮食GTFP波动情况存在一定程度差异,粮食主销区的绿色生产水平要明显低于粮食主产区和产销平衡区。(2)农业生产性服务对粮食绿色生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就不同粮食产销区而言,农业生产性服务对粮食产销平衡区的促进作用最大,其次是主产区,对主销区的作用效果并不显著。(3)就作用机制而言,农业生产性服务通过规模经营、专业分工及技术进步促进粮食的绿色生产。[结论]应大力支持农业生产性服务...  相似文献   

10.
[目的]稻谷是我国居民消费的第一大主粮,占到居民口粮消费60%,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产品,研究稻谷口粮消费趋势对于保证粮食安全、指导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对稻谷口粮总体以及分品种消费特征分析,进行人均消费水平预测,运用时间趋势外推法,结合对我国人口总数、人口结构的判断,研究测算2020年、2030年我国稻谷口粮消费总量、产量需求量和分品种消费结构。[结果]预测结果表明, 2020年、2030年稻谷口粮宏观消费量为1.51亿、1.42亿t,产量需求为1.62亿、1.53亿t,与2016年相比,分别下降5.5%、10.8%。其中粳稻口粮宏观消费量为0.63亿、0.64亿t,产量需求为0.67亿、0.68亿t。[结论]因此在未来稻谷生产方面,应根据国内实际需求,适当缩小稻谷种植面积,扩大粳稻种植比例;促进优质水稻生产,满足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应提高稻谷收割、加工技术,改善稻谷储存条件,完善现代化物流运输体系,以减少稻谷产后损耗。  相似文献   

11.
食用植物油是人民群众的生活必需品,其消费量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并在国家食物安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保障其供给安全,对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收集整理了1978~2012年甘肃省油料作物和食用植物油相关数据,运用速度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从产量、供给、需求、消费量、库存消费比等方面,分析研究甘肃省食用植物油供需波动变化情况。研究得出油料市场供给基本满足消费需求,但油料作物种植发展缓慢,产业化水平较低;食用植物油供需波动处于紧平衡状态,自给率仅为76%左右,省外购进的量远远大于外销量,消费需求的增长速度超过产量的增长,食用植物油缺口较大,同时存在种植品种与加工品种、品种结构与市场需求、区域性产销不协调之处。通过综合分析研究,构建了"以自给为主,贸易调剂为铺"的供给模式,提出了提高食用植物油安全供给的政策选择,为甘肃省食用植物油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科学依据,对保障甘肃省食用植物油安全供给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供给侧生产端变化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粮食安全战略背景下,粮食供给侧生产端对于保障中国粮食安全起到关键性作用。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土地规模化经营快速发展,粮食生产在质量效益和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其土地生产效率的提高和市场风险的防范面临挑战;粮食生产成本的攀升和比较收益的下降,使农业支持家庭生计的功能不断弱化,导致农户种粮意愿普遍降低;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升级引致种植结构调整,使保障口粮绝对安全的政策成本上升。粮食生产主体结构与行为、生产成本与比较收益、供需匹配关系等生产端的重要变化,对粮食供给能力进而对国家粮食安全产生重要影响。为此,需要优化粮食安全目标,合理协调“保产量”与“优结构”的关系;完善价格激励机制,以需求升级为导向优化生产结构;优化收储调控机制,增强粮食安全风险应对能力;多举措提高农户种粮和地方政府发展粮食的积极性的同时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和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13.
研究分别从贸易历史、国际比较和模型模拟的视角对中国未来食物供求平衡状况进行了展望和模拟分析。(1)贸易历史的角度的经验结果显示,中国食物贸易净进口呈扩大态势;(2)中国大陆与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地区的国际比较结果表明,中国未来粮食净进口可能会进一步扩大,尤其是对蛋白质来源食物需求可能会快速扩张;(3)基于中国食物供求局部均衡模型的模拟分析结果显示,中国谷物和油料作物供求平衡的缺口将不断扩大,主要谷物和油料作物的自给率将不断下降,同时,中国采取的玉米产业需求抑制政策对中国粮食供求平衡具有深远影响。综合以上不同视角的结果可以看出,要根本解决中国食物供求平衡问题,有必要建立食物安全与其他安全的综合安全观,实现4个方面的战略转变。即:第一,从重视确保数量向重视确保国内外资源战略转变,如签订粮食供给的政府间协议。第二,从重视总体粮食安全向重视主食安全、区域安全、运输安全(或航道安全)、流通和分配渠道安全、不同收入群体家庭食物安全转变。第三,从重视单一的食物安全向产业安全和质量安全转变。第四,从重视本国食物安全向全球视角转变。  相似文献   

14.
基于粮食安全的耕地保护研究——以贵州省开阳县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耕地的数量和质量是粮食生产能力的核心要素,保护耕地就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贵州省开阳县作为典型的山区,在耕地保护方面存在自己的特殊性,对开阳县耕地的供需平衡进行分析,提出耕地保护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为基于粮食安全模式下的耕地保护提供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5.
云南粮食主产地区演变的特征及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障粮食安全,国家划分了粮食主产区、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三大功能区。作为国家粮食产销平衡区,云南粮食生产的首要任务就是保证本地区粮食基本自给。随着经济发展和土地的多元开发利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云南粮食主产地区总体呈现"小稳定、大变动"的调整演变格局。文章通过对云南各地区地貌、粮食单产、粮食播种面积、粮食总产量、经济发展水平、人均占有量等指标的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粮食主产地区呈现向坝区集中、由生产条件好的地区向播种面积大的地区转变、由经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存在显著的粮食商品化差异等特征,粮食主产地区对云南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的贡献和影响力日益增强。该文通过对成本收益、耕地面积与人均耕地等指标的分析结果表明,粮食作物经济效益低,人地矛盾突出、与粮争地,"重农抓粮"考核机制不完善分别是云南粮食主产地区变化的根本原因、客观原因和制度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四川省粮食生产变化、供给侧结构进行分析,结合政策提出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对策,为四川省粮食供给侧结构改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数理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应用 Excel软件对1985~2016年四川省粮食总产和主要粮食作物产量、粮食单产和主要粮食作物单位产量、粮食总播种面积和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人口数量等数据信息进行系统化整理,统计和比较分析四川省粮食生产的动态变化及其供给侧结构特征。[结果](1)总产量基本稳定在3000~3500万t之间, 32年间增产23年,减产9年。近11年来单产连续增长,变化幅度范围为4218.9~5397.5kg/hm2,涨幅为21.8%。播种面积近年来基本稳定在640万hm2。(2)玉米的总产量增产贡献最大,中稻在减产中份额最多,小麦的产量连年持续减少,豆类的产量总体持续增加,薯类产量增加多于减少。全年粮食以及中稻和玉米在2016年单产水平达到最高,其中玉米增幅最大,其次为薯类。几种主要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比为95%~99%。中稻占比最大,其次是小麦,两者占比高达50%左右。其他作物播种面积占比逐渐增加。(3)口粮总消费量总体呈现下降特征,与粮食总产量相比,足以满足口粮需求; 但饲料和酿酒用粮需求缺口较大,需要从省外调入,调入品种主要是玉米、小麦和杂粮; 全省粮食供求形势产不足需、转化用粮缺口较大。居民粮食消费由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升级为注重满足质的需求。[结论](1)粮食总产量总体平稳波动增长。总产量变化因素中,单产贡献率大于面积贡献率;(2)粮食单产总体逐步提高,全年粮食以及中稻、玉米单产水平突破了历史水平,单产受中稻单产影响最大;(3)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基本稳定。中稻和小麦占比最高。玉米、薯类、豆类播种面积逐年增加;(4)口粮总消费量整体减少,饲料和酿酒用粮缺口较大,全省粮食供求紧张、转化用粮缺口较大。城乡居民粮食消费急需由量到质升级。  相似文献   

17.
粮食金融化是目前威胁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文章利用文献分析的方法,对粮食安全与粮食金融化的含义进行界定,阐述基于粮食金融化视角下,中国面临的粮食安全问题。并从粮食生产收益降低、经济运行使宏微观风险增加、粮食生产分散、粮食企业过度集中及粮食的价格受到流动性与供需因素的双重影响等方面分析了粮食金融化背景下威胁粮食安全的重要原因。据此,提出了推进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实现粮食集约化生产;加强国际粮食贸易合作;加强市场信息化建设,培养专业化人才;大力培育粮食龙头企业,进一步完善粮食主产区补贴制度;完善金融支持体系,确保粮食价格稳定;不断开发粮食期货品种,增加套期保值功能等6项对策意见,以应对粮食金融化带来的风险,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粮食主产区产量差异时间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比及分析云南省四大粮食主产区2006~2015年的历年粮食产量,探讨粮食产量发展的趋势,以期为云南省粮食生产政策制定和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参考。[方法]文章采用统计法,对云南省四大粮食主产区(曲靖、昭通、红河及大理)2006~2015年的粮食产量展开调查,以此为基础,计算并研究各产区粮食产量年际增幅和历年地区间产量差异。[结果]2006年曲靖、昭通、红河、大理的粮食产量分别为:20.5亿、26.97亿、25.8亿、25.59亿kg;2015年曲靖、昭通、红河、大理的粮食产量分别增长为:33.45亿、45.13亿、36.73亿、35.13亿kg;昭通粮食产量整体涨幅最大,大理涨幅最小。2006年和2007年,4个产区粮食产量:昭通红河大理曲靖。2008年和2009年,4个产区粮食产量:昭通大理红河曲靖。2010年,4个产区粮食产量:昭通红河曲靖大理。2011年,4个产区粮食产量:昭通大理红河曲靖。2012年之后,4个产区粮食产量:昭通红河大理曲靖。曲靖2007~2008年和2011~2012年的粮食产量年际增幅达到11.4%和15.3%,远高于2006~2007年的0.7%。昭通和红河2011~2012年的粮食产量年际增幅远高于其他年份。大理的粮食产量年际最高增幅出现在2010~2011年,达到23.8%,其在2009~2010年出现粮食产量的负增长。10年间曲靖的历年粮食产量均低于昭通和红河,除2010年略高于大理外,其他9年也是低于大理的。昭通的粮食产量连年高于其他3地,近年来这种差距还有增大的趋势。红河与大理的历年粮食产量差异有正有负,其中2008年、2009年和2011年的产量低于大理,其他年份均高于大理。[结论]2006~2015年的10年间,云南省四大粮食主产区(曲靖、昭通、红河、大理)的粮食产量总体表现为连续增加的态势,仅在个别地方的个别年份出现下降;粮食产量年际增幅差异较大,但总体均呈现为产量增加的趋势;历年粮食产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昭通的粮食产量连年高于其他3地,近年来这种差距还表现为增大的趋势。随着政府扶持政策的推广,各种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现代化高产农业技术的推行,云南省粮食主产区的粮食产量必定还会增加,会进一步促进整个云南省粮食产量的增收。  相似文献   

19.
节粮减损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粮食需求刚性增长,粮食增产难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分析了粮食产后损失现象的发生机制。研究发现,粮食从生产到消费经过农户阶段性储藏、企业储存储、物流运输和加工转化等产业链环节,导致粮食产后损失的主要因素是尚未建立现代化的粮食流通管理体制,粮食加工产业链发育程度低、粮食价格改革滞后、地方政府责任不清等。在此分析的基础上,从建设现代粮食流通体系、改善仓储物流设施,引导企业适度加工、促进副产物综合利用和理顺粮食价格引导居民合理消费等方面提出了治理措施,以减少粮食损失浪费,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